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 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 第48章

作者:林小酒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轻松 穿越重生

  “多谢文伯,”宁澜招呼二人坐下,用温开水冲了两杯秋梨膏。黏黏稠稠的膏体,舀一勺放在清水里,稍刻便化开了,焦褐的颜色化为澄净的琥珀色,浓郁的滋味也化为了清甜,“文伯,管家伯伯你们快尝尝。”

  宁致文先拿起来闻了一闻,没有刺鼻的药味,只有淡淡的香气。喝一口,甜味儿中带点儿梨本身的酸,很清润,“是好东西,功夫没有白费。”

  听到头一个正面反馈,宁兰高兴道,“可不,秋梨膏最适合秋冬服用,不仅可止咳、祛痰、生津,还能滋肺阴、护胃气。”

  宁致文听完若有所思。

  “这要旁人说这是药我可不信,酸酸甜甜的比药好喝百倍,”管家见宁致文不出声,开口打趣,“我要是再年轻十几岁,为了这东西,病都愿意多生两回。”

  “承蒙管家伯伯看的起,”宁澜拿出五罐秋梨膏装了递过去,“正要去给你们送呢,可巧你们就过来了,省我跑了一趟。”

  “多谢你了,总惦记着我们。”

  两人正在寒暄,宁致文咳了两声,“我进门时瞅见你收起来了几罐,我要那个,你给我换换。”

  宁澜表情一滞,保持微笑,“文伯,都是一样的。”

  宁致文原是诈他的,见他表情有异,便知自己诈对了,“既是一样的,换了有什么妨碍?”

  “没有妨碍,我去拿,”宁澜本想使个虚招,谁知宁致文紧紧跟着他,只好说了实话,“那是拿梨花蜜做的,一共只有五罐,给你一罐总可以吧!”

  宁致文盯了他一会儿,确定这回说的是实话,便点头应下了。回到家就叫管家磨了墨,提笔写了几封信。

  “老爷,你久不理会俗事,这次怎么肯为这秋梨膏给学生写信了?”

  “吃了他这么些东西总不能白吃,”宁致文写完一封信要再检查一遍才会封起来,“也就在学生面前还有些脸面,再说未必能帮的上忙,这事在宁澜面前先不要声张。”

  “是,”管家知道宁致文必不会为了这么直白的原因,也不再追问。

  又过了十来天,刘承过来了,把他爹刚得的两块茶饼塞给宁澜问他,“你前几年说要和我做的大生意就是这秋梨膏?”

  “正是。”

  “费了不少功夫吧,那单子上写的益处和禁忌看的我眼花。”

  宁澜在每罐秋梨膏上都拿麻绳系了一张单子,详细写明了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秋梨膏一罐才400克,单子自然不会太大,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付钱请李修远等人写的。

  “自然,十年磨一剑,别看那小小一罐,是我多年心血,”宁澜一脸淡定地吹牛。

  “少来你,”刘承一听就知道宁澜在唬他,不过东西当真是好东西,他观察了一个月的效果才来的,“你不知道,你送去的秋梨膏我就尝了一回,剩下的都叫我家老太爷收起来了,说留给他的重孙孙们喝,宝贝的很。”

  “隔辈亲么,你小时候老太爷肯定也这么疼你。”

  “那倒也是。”

  两人正说着话,张泽睿也过来了,看见刘承便揶揄他,“刘兄真不够意思,有好事就撇下我独自过来了。”

  刘承同样不客气的回怼,“那你不还是跟过来了。”

  宁澜站起来打断这俩人的嘴上官司,“正好你俩都来了,我带你们去作坊里看看,”

  一行人行至作坊,远远的便能闻见一股梨香和药香气。进作坊里面,各人有序的忙碌着,见着外人进来丝毫没有过多关心,只全力忙自己手中的活计。

  “厉害,当真叫人佩服,”刘承赞道,“这辈子我们比你是远远不如了。”

  “可不是,”张泽睿附和,“要是我们没有家里给的各种便宜,恐怕现在什么也不是。”

  “你俩少给我戴高帽,”宁澜还能不知道他俩打的啥注意,没好气道,“我也想当锦衣玉食的少爷,哪有你们的富贵命。”

  “那容易,你来我家,让我娘认你当干儿子怎么样?”

  “滚滚,多大的人了,没个正经。”

  “我说的是真的,你要愿意的话,回去我就找人算个好日子去。”

  “说来我也缺个好弟弟,你们也知道我家里那个不成器的,不要也罢......”

  秋梨膏说到底还是药,刘承和张泽睿这一趟过来亲自看过才算是彻底放下了心,走的时候两人各带着两百罐走了。

  接着知达来信说秋梨膏、各种烤梨和小吊梨汤卖的都很好。秋梨膏是店里的主推商品,为了迅速打开市场,每桌消费够一定银子,会送上一小壶,如今也卖出去几十罐了。只是小吊梨汤被学了去,有好几家都在卖了。

  梨汤所有材料都在碗里,一看便知,学也不难,只要用皮薄汁多的梨子来做,味道都不会太差。

  宁澜想了几日,又加入了百合、芦根和枇杷干。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芦根清热生津;枇杷干润肺止咳,和小吊梨汤同煮相得益彰。他特地交代厨娘这三味煮的时候拿纱布包上,煮完取出来,不要叫别人知道。

  后面张九如买走五十罐秋梨膏用以年下打点,笑笑买走五十罐在药膳铺子里卖,王夫人买走一百罐送到西北,赵耀买走了三百罐,张长远要了六百罐,糖作坊的一个老主顾买走了一百罐。

  从送去秋梨膏到收到所有人来信,已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作坊倒不用怎么赶工,十二月便把所有的订单都送了出去。

  “器皿一定要消好毒,密封严实,”秋梨膏装罐前后,一定会经过几遍检查,前面的活都干那么好,坏到最后这一步就太亏了。为了避免路上折损,宁澜还会根据订单数量,相应的多送几罐,“数量也检查好。”

  “是,东家。”

  十五亩地收的四万斤梨,已用去两万多斤,除去折损的,还剩下一万七千斤。年前做出最后七百罐秋梨膏,剩下一万斤梨仍存在地窖中。

  文伯还为宁澜带来一笔生意,他的一个学生朱明正从婺州府写信过来,买走一百罐秋梨膏。朱明正是书香世家,生意也是旁支在做,宁澜除了多送十罐秋梨膏,各样糖果也送了几斤。

  忙的差不多了,宁澜去谢过文伯,又带着几罐秋梨膏去谢了孙大夫。孙大夫尝过秋梨膏的滋味赞不绝口,叫他留下了十几罐在医馆代卖。

  许久不来,镇上依然那么热闹,心中总有那么一两分落寞。宁澜逛了一会儿便逛不下去,正要回去,碰见了几个相熟的衙役,正是饭点,宁澜便拉着几人去吃饭。

  酒足饭饱,衙役头头把宁澜拉一边小声说道,“宁公子,咱们这任知县马上要告老还乡了,正盯着你们生意人准备要捞最后一笔。”

  宁澜掏出几两银子塞过去,“还请差大哥提点一二,知县大人可已有打算了?”

  衙役头头打了个嗝,嘴里都是酒气,退后了一两步,“知县不是傻的,要顾及名节,应会逐个对付。你么,守着那么大片地,怕是要在地上做文章。”

  宁澜买地都是有正规手续,也是打点过的,“可是和河有关?”

  “宁公子聪明,咱们老爷压着河边的地不肯给你,可不就是在等时机么!”

  “多谢差大哥提点,宁澜感激不尽。”

  这任知县原来只是小贪,都是暗地里的,比如税收上做做手脚,筹钱筹粮时悄悄吃下一二分,倒也能忍受,水至清则无鱼么。可要借着卸任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就叫人难以接受了。

  宁澜拐去找了刘承和张泽睿,问了二人知不知道这事。

  “近日有所耳闻,还未打听出细节,”张泽睿面色冷冷道,“你莫要担心,我们已经使人留意了。”

  刘承点头,“这个知县是个老狐狸,既想保全名声,又想大捞一笔,所以非常谨慎。我们现在无凭无据,做什么都是无用功,只能等,只有那老狐狸动了,我们才能动。”

  “也是,我在村里消息不如你们快,有什么动静你们通知我,”既然现在做不了什么,那么想太多也没用。宁澜拿起一块点心嚼了两口也没嚼出味道,于是问二人,“你们拿走的秋梨膏卖的怎么样?”

  “不是什么难事,你等着吧,过一段时间秋梨膏的名声必定大噪,”张泽睿一脸自若。

  “我放出去了几十罐,剩下的手里压着呢,”刘承也坦诚道,三人之间倒没什么好隐瞒的。

  放长线钓大鱼的“奸”商,宁澜只敢在心里嘀咕不敢说出来。又聊了一会儿,眼瞅着天色不早,便起身准备回家了。

  “别走啊,你好不容易来一次,哥哥带你喝花酒去!”刘承拦住宁澜一脸贱笑。

  宁澜挣脱不开他,眉毛微挑,说道,“我去南风倌,两位可要同去?”

  一边看戏的张泽睿没想到宁澜这么直白,惊的一口茶喷出来,连忙摇头拒绝,“我家管的严,这马上到饭点了,我先回去了,告辞。”

  “那刘兄呢,你同我去?”宁澜反手拉住刘承。

  “别别,我家里管的也严,我得回去吃饭了,”刘承挣脱开他得手,飞快地走了,一边走一边小声嘀咕,这要真去了,州城那个不知道怎么整死他呢!

第59章

  怕再同去年一样被雪封了路, 宁澜把作坊里的活计交代给方伯,早早的同知礼去州城了。两人轻车简行,除了衣物,什么都没带。

  原本想带上小九和泡泡儿, 可它俩和小黑阿黄一家呆久了, 把自己也当成了狗,每天同它们一起巡逻, 一起吃饭, 一起打闹, 一起睡觉,宁澜反而成了被抛到脑后的那个。有麻婶儿看着, 它们饿不着,也冻不着,宁澜就都把他们都留在作坊了。

  这时官道行人很多,有返家的、省亲的、急着交货收钱的, 形形色色的人, 马车根本跑不快。若遇见那为公务奔忙的官差,远远的就要避让开, 因此到州城已经是第三日中午了。

  城门口排了很长的队伍, 每个进入州城的人,把守的差役都要严加盘问、仔细检查携带物品。宁澜一个外乡人, 车上没带东西,倒引起了怀疑, 两个差役把车内翻了底朝天, 车底下都查看了, 一再确认过没问题了才放他和知礼进去。

  进了城依然热闹, 道路分明, 行人走的路和骡马过的路互不干扰,一切安排井井有条。

  “少爷,到了,下车吧,”几日颠簸,宁澜都快散架了,到了租住的小院,知礼把他扶了进入。

  阿北已烧好水等着了,宁澜舒舒服服泡了个热水澡,喝了一碗热汤面,已困的睁不开眼,倒头就睡了,醒来已近傍晚。

  “哥哥,你再不来我就要回洞溪村找你了,”宁磊下了学见着宁澜,崩不住掉了眼泪,两人头一回分开这么长时间。这一年里笑笑和李小墨回去扫过一次墓,宁磊因为学业是一次也没回去过的。

  “行了,哭成这样也不嫌羞,你学堂里放假了?”宁澜上前拍拍宁磊的肩膀,他这个弟弟越发结实了,身量又高,两人站一块儿高出他一个脑袋尖。

  “没有,后日放假,”宁磊接过阿北递过来的热毛巾擦了把脸,“知道你要来,这几日请先生允了我回家住。”

  孩子原来啥都听他的,现在都自己拿注意了,宁澜不禁开起玩笑,“你也到成亲的年纪了,不如我托媒人给你寻门亲吧。”

  “哥哥,是你自己想成亲了罢,一会儿九哥来了我就告诉他,”宁磊打小看他俩哥这样那样过来的,在学堂里这种事也不少听,因此说起这种话题一点不觉得难为情。

  一旁的阿北低头捂着嘴偷笑,身体一颤一颤的。

  宁澜以为阿北在笑他,揪着他耳朵问,“小阿北,你笑什么?”

  “嘿嘿,少爷,我知道谁想成亲。”

  宁澜好奇道,“谁呀?你哥哥还是你知达哥,不会是你吧?”

  “才不是我,是知达哥。”

  宁澜盘算了一下知达的年纪,确实不小了,“和谁?”

  “少爷你猜猜?”

  “他天天忙铺子的事,铺子里没成亲的就月儿和清夏,是她俩中的一人?”

  “少爷好聪明,是月姐姐。”

  “唉,好好的一朵鲜花......”宁澜一声叹息,“知达呢,我去问问他。”

  “一会儿就回来了,少爷,你可别说是我说的,知达哥以为我们不知道呢。”

  “成,我也当不知道,”宁澜迈出去的腿又收了回来,“我得拿出少爷的范儿,等他来找我。”

  阿北兴奋地出起馊主意,“少爷,到时你假意为难为难他。”

  “你怎么变坏了,跟谁学的?”宁澜改去掐阿北圆圆的脸蛋儿,“那你快帮我想想法子,该怎么为难他才好?”

  宁磊对这俩人幼稚的行为不感兴趣,去里屋换衣服了。笑笑和李小墨在药膳坊设了接风宴,一会儿他们就要过去。

  厨娘下午放假了,这会儿小院里没有多余的人,张九如进来就看见两颗脑袋紧挨着嘀嘀咕咕的,于是悄悄凑过去问道,“说什么呢?”

  “啊,我什么也没说!”阿北还以为是知达,吓了一跳,差点儿没坐地上,叫小满扶住了。

  宁澜不厚道地笑出了声,拉住张九如的手道,“九哥,家里要办喜事了。”

  “谁呀,你和我?”张九如眉目含笑望着他,宁澜的脸就一点一点的烧了起来,张九如把冰凉的手贴过去帮他降温,道,“我说笑的,莫不是宁磊定下了?”

  “不是,他还小呢,是知达,不过八字还没一撇,我们在这儿瞎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