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生冠军 我不是天生冠军 第332章

作者:亡灵大菜菜 标签: 穿越重生 爽文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苏屿是非常认真的认为,不论海外训练基地的教练组有多强,都很难做到像是裴定山对他这种程度的关注。

  他每一天的训练、休息都严格的在裴定山的监控下。

  这对有的人来说或许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强控制,但苏屿倒并不这么认为€€€€任何一名运动员,如果想要做到顶尖的水准,那他就必须要对自己的身体可以有足够的了解。

  随着现代运动科学的不断提升,运动员实力的提升不可能再像是曾经野蛮生长的时代,凭借一些较为原始的训练方案就能够继续向上拓展成长空间。

  作为一个曾经长时间泡在实验室里的研究生,严谨的科学观和对数据监控的认可早已经刻在了苏屿的骨子里,裴定山的这些训练运动表现监控理念和严谨缜密的做法,实际也是苏屿对于裴定山感到更进一步信任的理由。

  其实,像是郑天锡、冯楚明还有詹佑铭他们长期出国去往海外参与训练,也是因为早年国内不具备这方面的运动表现监控知识储备,在最初与海外训练团队配合之后,郑天锡他们的大量基础数据也都储备在了海外训练团队中,即便是现在国内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水平、整体团队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回国训练,也有可能因为部分数据的缺失而难以达到海外训练的效果。

  有部分田径迷对于选手总是要到海外训练感到不理解,认为国内现在经济发达,国际先进的训练设备也不缺了€€€€例如今年为了备战明年的东京奥运,田径国家队斥巨资直接采购了两台液氮冷疗舱,就是为了提升选手们的训练效率,降低选手的乳酸堆积水平,提升选手们的肌肉恢复速度。

  目前按照国家队的说法,明年东京奥运会,他们也会将液氮冷疗舱直接运输到日本东京,作为田径国家队的运动员保障用具。

  而有部分田径迷们认为国家队内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设备都不缺了,为什么还要让选手到国外受训?

  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国内外仍旧有着一定的训练理念差异,另外就是因为虽然先进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可是国家队内仍旧还是缺少像是海外团队那样专业的数据监控团队,海外团队凭借着他们在各项监控数据上的积累,可以针对郑天锡他们做出更好的训练规划。

  至于后续仍旧外派训练的于少杰这些选手,一部分是陪练,反正海外的训练水准确实很不错,另外一部分则是如今国内即便有裴定山可以带着国内的教练组着手组建国内选手的数据监控团队,但正所谓也不能逮着一头羊薅。

  从裴定山回国到他带着苏屿来到国家队,前后满打满算也就是不到3年时间。

  裴定山先是给国家队挖掘出了苏屿、周宇昂和江源这么几个天才选手,紧接着又为国家队的教练组强调了比赛数据和分析的重要性,帮助国家队在全国田径大奖赛的G市分站赛场地开始,全国逐步布局,开启了对全国顶尖赛事的数据强监控时代,并开始带着国家队的教练组进行了多次的赛后数据分析讨论会。

  裴定山可以说是手把手带着国家队的教练组对于数据分析有个更深入的概念,将他在国外莱尔斯学员掌握的分析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再之后,裴定山又配合国家队的教练组一同对国内的400米教练进行了讲座培训,梳理了国外如今行之有效的400米训练方案。

  后续同步还在配合国家队进行国内选手的基础筛选,还有他在世锦赛期间主动推动的奥训基地青少年人才集训……

  不仅如此,他自己还带着苏屿、周宇昂这两个选手,身边只有两个助理教练在帮他采集苏屿、周宇昂的一系列精密数据,具体的数据分析,苏屿、周宇昂每一场比赛的赛后复盘,赛前对手数据调查等等……

  如果复盘裴定山身上的工作量,将这些内容全部拉出来看一眼,就该知道,这究竟是一个怎样铁人般的工作机器了。

  就裴定山现在这样的工作量,但他实际上还是答应了国家队的要求,会带着国家队的教练组针对如今筛选出来的这一批国家队冬训选手,一起组建这些选手的完整数据模型。

  这已经够够的了。

  孙高树甚至觉得,就小裴教练如今身上的这些工作量,国家队不给他开个三倍工资都说不过去€€€€但事实上,因为小裴教练的资历问题,国家队这里连定级都很难给他往高了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压榨小裴教练?

  至少孙高树是做不出这种事的。

  ***

  总之,因为这背后错综复杂的种种原因,这一次的冬训,国家队内的选手仍旧是该出国的出国,该在国内训练的在国内呆着。

  但不管是出国的选手还是在国内的选手,都不影响这些选手在训练之中的认真投入。

  像是苏屿,作为一个仍旧还在成长发育期中的青少年选手,虽然他的短跑技术已经非常出色,但是在他的爆发力、力量等方面仍旧还有着较高的提升空间。

  而除了爆发力和力量之外,根据他身体柔韧性等条件的提升,他的步频和步幅实际上也并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裴定山也需要根据苏屿的身体条件变化,考虑对苏屿的步频和步幅进行改进型的训练。

  但这种的改进训练却是并不容易的,因为随着苏屿的长时间训练,实际上他的最大速度、步频和步幅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惯性,在这种惯性的驱动下,有很大可能性导致不论力量、爆发力和柔韧性等身体条件再怎样增长,苏屿的最大速度也不会改变。

  这就是所谓的运动员的’速度障碍’。

  当然,苏屿当前还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但这也是因为裴定山在给他制定训练计划时,综合了可能出现’速度障碍’的可能性,为他增加了如助跑训练等不同的匹配训练方案。

  只是即便苏屿还没出现’速度障碍’,以上步幅、步频方面的调整也仍旧是一大难题。

  另外就是随着苏屿力量、爆发力方面的增长,他原本的技术动作与他当前的身体条件也有可能出现不适配。

  例如在预备动作时,双手的位置宽度根据选手的身体条件变化也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像是预备动作时如果双手位置太宽,对于身体条件不足的年轻选手,就有可能令他们缺乏高效的蹬离起跑器的力量。

  而随着苏屿身体条件的逐渐成熟,像是预备阶段身体躯干的倾斜角度等等,都需要进行更细致的调整。

  除了这些复杂的细节问题之外,当然还有一系列的日常训练调整。

  不过对于苏屿来说,这些训练上的调整内容,早在训练开始之前,裴定山就已经跟他进行过了细致的讲解。

  裴定山是一个只要选手愿意了解,他就同样也愿意为选手解释分明的教练。

  而对于苏屿来说,了解到自己每一个训练内容的具体目的,也能够帮助他在训练中更加有针对性的做出有质量的训练,两人之间的配合也是相得益彰了。

  而除了苏屿之外,周宇昂日常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他同样是一个对于自己的训练有着非常高追求的选手。

  包括群里的叶明浩和蒋若辉在第一次知道周宇昂会自己摸到海外的论坛上,用翻译器去摸索着阅读海外的短跑训练论文时,也是非常震惊的。

  毕竟周宇昂日常5G冲浪,感觉他简直随时随地在吃瓜,分明是一个快乐得不得了又显得不太带脑子的家伙,但他在训练上的追求实际上并不比苏屿差多少。

  只不过苏屿在知识上的求索是不分项目的,不论裴定山给他讲解哪个项目的训练内容苏屿都能轻松吸收,而周宇昂则不同€€€€如果对他讲解短跑方面的相关知识,他能够绞尽脑汁的吸收学习,但一旦涉及到其它内容,他就有可能表演一个当场昏睡。

  但不论如何,周宇昂在冬训中所呈现出的状态,也更加刺激得叶明浩和蒋若辉两人更进一步的全身心投入其中。

  ***

  这天,当400米组这里的间歇训练结束后,室内训练场上,400米组这里的选手已经瘫倒了一片。

  这一个冬训周期中,裴定山针对这些400米选手的间歇性训练已经不只是上个冬训周期的金字塔训练方式了,这一个训练周期新增的这个间歇性训练算是金字塔训练方案的加强版,训练方式从原本金字塔训练的200米折返跑变成了500米跑。

  这种新的金字塔间歇训练方式,一次6组,前三组每组之间间歇3分钟,后三组每组之间同样间歇三分钟,但前后三组之间间隔7分钟。

  除此之外,对于选手500米全程的节奏也有一个粗略的限制,即每100米需要选手保持一个较为恒定的数字,同时对选手的500米成绩有一个基础的要求€€€€70秒。

  当然,从70秒开始,之后的数字会不断的提升,当进入到新款金字塔PLUS训练方案时,裴定山对于这些选手的要求似乎就已经变成了’精疲力竭为止’,反正一直到现在,即便是苏屿也并没能在这个金字塔PLUS训练中全身而退过,每一次的训练都是到了已经没有力气再继续进行为止。

  当冬训中这两种金字塔训练方案交替进行时,每一位400米的选手都对原始版本的金字塔训练方案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好感€€€€没办法,实在是后面这一个版本也太不是人了点。

  就像是这会儿的训练场,所有人都瘫倒在了专门给他们400米金字塔PLUS训练空出来的场地上,看起来就像是一群马上就要脱水而死的干尸。

  _(:з€€∠)_

  400米的训练场上,李铭洲算是所有选手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他今年已经27岁了,下个赛季就28岁,原本都是打算要退役跑去混个体育局的官员当的年纪了。

  李铭洲也想不明白,自己当初怎么就被苏屿的那个成绩刺激得一时激动,然后就拒绝了家里人给他的安排,咬牙切齿的继续训练起来了呢?

  如果当初他老老实实的跟着按照家里人的安排,直接递上退役申请,那现在他应该已经在他们老家的省体育局安详的坐办公室里摆烂玩电脑喝茶聊天了,怎么还会在这里被训得跟个死狗似的呢?

  这会儿瘫在训练场的地上,李铭洲浑身说是汗如雨下毫不夸张,他的训练服早已经湿透了,反正室内有暖气,像是他和林泽凯、张明亮都把湿透了的上衣给脱了,身上就一条训练短裤和绑在胸口的心率带。

  没办法,就那湿透了的训练服再往身上穿,实在是难受。

  这会儿但凡他们几个爬起来,地上都能透出一个人形水渍来。

  也不知道他们这是躺着喘了多久,李铭洲才听到边上不知道谁爬起来的声音,但很快,那个讨人嫌的声音就响起来了€€€€

  “李铭洲,你不行了?”

  李铭洲翻了个白眼,也咬着牙坐了起来:“张明亮,你小子才不行了!我好得很!”

  他们俩这会儿都坐起来了,就两手还在撑着地,倒是边上在赛场上一贯跑得如狼似虎的林泽凯还在地上瘫着,一边瘫着一边还露出个傻笑,对他们俩道:“李铭洲、张明亮,你们好强啊,这就缓过来了吗?我觉得还是起不来啊……”

  李铭洲:“……”

  张明亮:“……”

  这傻子没救了,他们俩这是缓过来了吗?他们俩这是在进行一种’尊严之战’而已。

  倒是边上另外有一个家伙,这会儿已经擦完了汗还换了件运动上衣,现在已经蹲在边上关心他的朋友了。

  李铭洲和张明亮看着不远处蹲在那儿在跟蒋若辉对话的苏屿,两人的脸上都是一阵扭曲。

  就这个小变态,到底是谁说他是体能废物的啊?

  从金字塔训练方案PLUS版本开始的第一天起,训练中的苏屿就永远都是训练中能够坚持到最后一个,恢复起来又永远都是第一个的那个家伙。

  李铭洲他们当时第一次在训练中看到苏屿那个煞白的脸色,都在想说这个年轻的教练裴定山也太狠了,面对苏屿这样需要重点关照的选手也不小心点,都不怕把人给练废了吗?

  当然,李铭洲他们也知道,有些教练就是心狠手辣的级别,那种教练一般不管你未来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只管拼命压榨让你训练,只要人不死,就往死里练。

  这种教练手下的选手是比较容易出成绩的,但是也更加容易出伤病,选手的职业生涯也会非常短暂。

  一开始冬训的时候,因为裴定山的心狠手辣,他们一度以为苏屿的成绩是以透支健康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寿命为代价换取的,以至于还有些担心自己的情况。

  结果第一天在看到苏屿那个脸色煞白的模样之后,很快他们也看到了苏屿是如何在他们还完全没有力气坐起来的情况下,缓过了一口气,爬起来去完成了擦汗换衣服的一系列操作的。

  当时,不夸张的说,李铭洲整个人脑子里都是懵的。

  这是什么情况?

  他是谁他在哪儿他在干什么?

  后来,等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几次之后,李铭洲他们就已经知道了,苏屿那个小变态,他每一次训练之后看起来惨是真的惨,但是那种惨大概率也就是一种障眼法。

  不管他再怎样惨,恢复最快的永远是他,第二天训练状态最好的也永远是他。

  :)

  要不说人家是天才呢,这身体条件就是要更加变态一点儿。

  就总之吧,李铭洲他们一开始还会担心一下呢,到后来他们就都悟了€€€€就他们自己的这个条件,有什么资格担心苏屿啊?还是先担心担心自己能不能熬的下去吧。

  但后来,随着训练的时间进一步加深,李铭洲他们倒也发现了,这个名叫裴定山的教练,他看起来好像心狠手辣冷血无情,但是实际上他的训练量是严格按照每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条件来制定的。

  裴定山给他们的训练量,虽然他们训练起来会惨到没边儿,但实际上并不会对他们的身体根本产生影响。

  反正练了这么久,李铭洲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伤到过,反而是越来越适应这种训练了€€€€不过适应了也没什么好处,因为裴定山也会发现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所以训练量也会进一步加强。

  而且裴定山还联合体能教练以及营养师团队一起给他们加压,在体能训练团队合作营养师团队的配合下,他们的训练已经达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闭环。

  简单描述起来就是每天累瘫成一团。

  只不过,训练这种事情,累有累的好处,不管是李铭洲还是张明亮,在经过包括体能、力量爆发力和速度耐力、节奏等多方位的训练调整之后,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如今的成绩都已经比过去有了不小的提升。

  不敢说百分百打开46秒大关吧,但是现在在训练中打开46秒大关已经不算是难事了。

  重点是,像是成绩始终不稳定的张明亮,他在训练中的成绩表现也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李铭洲也想不通裴定山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张明亮的那种成绩不稳定的表现给改善过来的,反正等到了新赛季,张明亮到时候的表现大概得给国内的那些400米爱好者吓一大跳。

  ***

  而另外一边,苏屿这会儿正在询问蒋若辉的状态。

  与李铭洲他们这些成年选手相比较,蒋若辉和另外那位名字叫庄宇的选手,他们的基础要更薄弱一些,在面对这些训练的时候适应性也就更弱一些。

  主要是也显得更累一些。

  但对于他来说,不管再苦再累他们也必须要努力地去适应,尤其是相对于100米和200米的青少年选手来说,蒋若辉和庄宇是对于自身实力提升最迫切的。

  因为100米那里,不管是叶明浩还是蒋若辉自己,他们的成绩已经达到了世青赛的达标标准,200米那里周宇昂就不比说,另外的两名选手里,周烬燃和汤江涛同样也都有了世青赛达标的实力。

  只有400米这里的蒋若辉和庄宇。

  此前蒋若辉的400米成绩在47秒93,庄宇的成绩则是在48秒07,看起来是还不错,但是2020的世青赛男子400米的达标线是47秒35。

4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