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第46章

作者:十一行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甜文 穿越重生

  辞别依依不舍的屿哥儿,谢景行两人真正踏上了回家的路。

  有牛车确实方便许多,带着这许多东西,两人也在日头当顶时,到了家。

  厨房里飘来了饭菜的香味,周家男人坐在堂屋里等谢景行拜师的结果,虽然谢景行说了祝世维已经决定收他为徒,可事有意外,家里长辈还是提着一颗心,生怕横生枝节。

  谢定安把牛车停好,谢景行跳下来,不等谢定安帮忙,自己将今日买下的东西抱进了怀里。

  弓箭也被他夹在臂弯。

  两家人自听见牛车的声音,就到了院子里,目光紧紧盯着他们。

  看谢景行满怀的东西,众人不用他说,就知道该是成了,纷纷露出欣喜的笑容。

  周宁也放下了心,他是担心读书辛苦,可他更不愿谢景行失望。

  谢景行把东西放回了屋,才随家人一起进了堂屋坐下。

  谢景君和谢若在小床上睡得香甜,屋里人说说笑笑,也没被动静吵醒。

  周广德满脸慈祥地看着谢景行坐在火炉旁边,“以后我们景行也是读书人了。”

  陈孝珍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可不是,往后我们谢家、周家可也算得上那...那什么耕读之家了。”她以前曾听别人说起过,这时想了起来,难掩话语中的骄傲。

  边上几人都点头。

  周广德听见“耕读之家”几个字,叹了口气,确实,若是谁家有着这几个字支撑,脊梁都挺拔些,“景行,你也知道周家村的情况,在周围村子里,周家村为什么被不少人看低,有我们是山民搬下来的原因,可也跟周家村没一个读书科举的人有关,大炎朝重文,可周家村偏僻穷困,能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都殊为不易,能得一个功名之身的更是没有。”

  周广德脸上浮现了一些自嘲,“对岸三方村都有几个童生,虽然都不小年纪,想再考秀才兴许不成,可光是童生在这山间农家已经很是了不得,人人见到他们,皆要让三分。”

  又紧紧盯着谢景行,“景行,你若是有一份天赋,真能得中微薄功名,别说谢家、周家,就是整个周家村也能得到好处。”

  谢景行本就是冲着科举及第,踏进官场去的,此时也不觉周广德给了他多余压力,可他还是端正了态度,“我会努力的。”

  谢家总共三间正房,谢定安、周宁一间,谢景行一间,剩下的一间专门拿来放粮食,再没有多余的房间能腾出来作书房,谢景行只能在自己房间里学习。

  好在他房间里有一扇大窗户,光线充足,倒也不用点着油灯或蜡烛看书,只不过谢景行房间里只有一个矮桌,无论是读书还是练字都不适用。

  这样的话,谢景行就还需要一张尺寸合适的长桌。

  也不知道周家村有没有人家可以现做桌子,得根据谢景行身高量身定做,周家人肯定更了解周家村情况,谢景行当即问了周广德。

  周广德思索了下,回道:“周家村是有两家会做木匠活的,但不精通,可在农家也算得用,你要用来读书、练字,还是要用好点的,最起码抛光要做得好,这样的话,只有去村长家问问,村长二儿子方大材好歹在镇上木器行当过几年学徒,手艺要好不少。”

  谢景行点头,他只和方大礼打过交道,仅限于见过几次面,村长另外两个儿子他都对不上号。

  饭后,谢定安带着谢景行去了村长家。

  村长家在周家村中心,小舟山下的一处凹进去的一处平地,除了村长家,这里周围还有十几户人家。

  谢景行面前的是一个半是青砖半是泥砖围着的院墙,院门大开,走进去就见到村长正在院子里抽着旱烟,微眯着眼睛,边晒太阳边消食。

  除了旁边牲口不时发出声响,院子里很安静,看来村长家里的孩子吃完饭后就出去玩了。

  谢景行的脚步停在了村长面前,“村长。”

  方村长这才注意到谢景行二人,坐直身,“怎么得空来我家了?快坐。”

  院子里散着还有几个矮凳,村长招呼两人坐下后,又朝屋里喊:“老婆子,快倒点水,定安带着他家景行过来了。”

  谢定安拦着说:“别忙了,我们吃了饭后过来的,现在不渴,不用费力。”

  “那怎么成,难得来我家,不能一口水都喝不上。”村长把旱烟在地上磕了磕,烟灰全落在地上,开了句玩笑,"我家要是连水都不给,你们以后不上门来了怎么办?我还想跟着蹭点景行的福运呢。"

  谢景行心里起了点尴尬,他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摆脱福娃的名头。

  这时,村长妻子王福华端了水出来,先递了一杯给谢定安,才笑眯眯地将剩下的那杯递给谢景行。

  谢景行两手接过,道谢,“谢谢王奶奶。”

  谢定安在来的路上,给他讲了讲村长家里人,他记下了。

  王福华笑容更大,“真乖,快喝,奶奶家没什么好东西,就兑了点糖水,你别嫌弃。”

  谢景行连忙将水送到嘴边,喝了一口,“好喝。”

  水甜丝丝的,在农家,这点糖水可是待客的好东西,只有贵客和极为亲近的人来了家里,才会拿出点糖招呼,平时难得一见。

  “那你喝完了,我再给你倒。”就是不提谢景行为村里捉鱼的事,谢定安可是救了她几个儿子,一点糖,她不心疼。

  “好。”谢景行嘴上回答,可手里的水却没再喝,农家糖精贵,就算是村长家也一样,他不能真让人破费。

  谢定安这时才说话,开门见山道:“不知大材哥在家吗?我想麻烦他帮着做一张长桌。”

  村长说:“在。”

  又对王福华道:“老婆子,你去叫他出来,成天待在他那房间里,要做事也不知道在院子里做,院子里多亮堂。”

  王福华白了他一眼,“他那么多东西摆在屋子里,抱来抱去的你也不嫌麻烦。再说了,他那屋子也亮堂,在屋子里做还不会挡事,那工具那么多,孩子常在院子里跑,万一不小心伤着,你不心疼?”

  方村长讪笑,他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招来这连珠带炮的一长串。

  方大材很快出来,身上还带着木屑,显然刚刚正在做木活。

  问了谢景行的要求,他似想到什么,说了句,“你们等着。”

  又匆忙进了屋里,不多时搬了张长桌出来,“你试试,这个可以吗?”

  谢景行惊讶,这么巧,居然有现成的。

  起身比了比,桌子齐他腰部,正适合,惊喜道:“多谢大材叔,刚好能用。”

  村长有些好奇,这种长桌平时多是用来放牌位的,可谢家应该用不着才对。

第055章

  谢景行要去读书的事情,周家村里暂时还只有谢家和周家知晓,方村长自然不清楚谢景行要这样一张桌子做什么。

  方村长也不掩饰自己的好奇,问:“怎么买这么一张桌子?这能做什么用?”

  村里人早晚会得知谢景行读书的事情,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没必要躲躲藏藏的,谢定安回道:“景行准备读书,已经拜了宁河镇一位先生为师,只等明年正式跟着先生习学,这张桌子是专门买回去让景行读书、练字用的。”

  “真的?”方村长惊喜地叫出声,难道他们周家村也要出个读书人了?

  “确实是这样。”谢定安点头。

  谢景行被方村长发亮的眼睛盯得心里发毛,农家读书人是少见,可也不至于这么激动吧。

  可他却不知道,就因为周家村没有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村吃了多少亏。

  不说每年交税找不到人说情,交税时装粮食的藤筐会被收税的官爷多踢好几脚,那粮食哗哗地从框里落在地上,他们也只能再补上,低声下气地求官爷让他们通过,每年要平白多缴许多粮食。

  还有每次服徭役,都会被分到最苦最累的地方,多少村人回来都瘦脱了相,甚至还有受伤看大夫的。

  林林总总,不知凡几。

  可村里有了有功名之人后就不一样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可不单是嘴里说说,大炎朝处处都能表明读书人的地位之高。

  身有功名之人可以直接求见县里官员,普通百姓求爷爷告奶奶也诉不了冤,他们只需一张状纸就能面见县令。

  那些税官、衙役少不得给一份薄面,万一被一状告到顶头上司那里,他们也得吃亏。

  若是谢景行能有出息,他们也跟着沾光,方村长能不高兴吗?

  谢景行实在不想再被一双炯炯发亮的眼睛盯着,要是屿哥儿还好,最起码可可爱爱,可方村长都几十岁了,面有沟壑,这样看着他就有点不像话了。

  既然桌子合适,可以直接付钱搬回去,谢景行问方大材:“大材叔,这张桌子多少钱?”

  他想赶紧付钱走人了。

  方大材拍拍身上的木屑,说:“不过是练手之作,都在家摆了几个月了,也没见有人买,你这算是帮我处理了,给六十文就成。”这是成本价,人工费都没算进去。

  谢定安当即数出六十枚铜板递给了方大材,算是银货两讫。

  没有再跟村长闲聊,见谢定安扛起桌子,谢景行和村长说了声,回了谢家。

  没两天,果然如屿哥儿所说,宁河镇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山里彻底是出不去了,雪都齐了脚踝,出门可不方便,周家村串门的都少了,家家窝在家里猫冬。

  尽管冷,村里人却终于松了口气,总算不用太心焦明年地里的收成,现在能下下来雪,解了地里干旱,看这样子,明年应该是不会大旱了,周家村寂静里透出一片喜气洋洋。

  谢家人也在家里猫冬,不过,谢景行倒没完全闲下来,他这时正在屋里写字。

  为什么不背书?

  想到这个,谢景行就算再沉稳,心里也抑制不住地惊喜。

  “造化本原,广大精微;进学之始,未易骤窥;夫苟茫然,不知梗概;求端用力,何所底止;列诸篇端,究其名义;终身响望,是为极致。”注

  谢景行现在默写的内容正是出自《性理字训》,全文一共3280字,谢景行只看了一遍就记得差不多,再读一遍就全记下了,连每个字怎么写都清清楚楚。

  本以为要改过写了二十几年的简体字习惯,需要很费一番功夫,可谢景行只要注意着点,现在已经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繁体字了。

  虽然还是需要是不是提醒自己,别一时顺手又写成简体,可比之谢景行原来的打算,进度可快了不知多少。

  正好现在家里闲着无事,谢景行准备彻底改过写简体的习惯,能做到就算不刻意控制,也能自然而然地写出繁体,根据现在的情况,谢景行觉得要达成这个目标应该快了。

  这真的需要感谢自己的大脑,看来他前十年没白头痛,他现在的记忆力堪比过目不忘。

  过了几日,谢景行才从刚发现时的欣喜若狂,变成现在这副看似冷静的模样,心里到底如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这种记忆力在古代读书科举能起到多大助力,谢景行现在就有所体会。

  不说他原来曾学过一些的《小学》,《性理字训》可全部是古文,虽然声韵相合,能有助于记忆,可如果谢景行仍是上辈子的记忆力,要做到全部记下来并脱口而出,不惧任何考校,得花好几天,可现在整整3280字的古文,只需看一两遍就能刻在脑子里,他如何能不高兴。

  这得少花多少时间在记忆上。

  科举用书可是好几十万字!

  虽然只是死记硬背,不解其意,可那不是还有老师嘛,老师的用途就是传道受业解惑,到时候再好好理解掌握即可。

  谢景行收笔,看自己写几行字,不尽满意。

  他现在还是用的原来的字体,打算等过几日再练馆阁体,记忆力可不能帮他练字,毛笔字不费精力是见不到成果的。

  放下笔,谢景行搓搓手,手被冻得通红,写出的字不免受到影响,有些地方笔画转换不够自然。

  “景行,练了许久,出来休息一下吧。”周宁时不时会从谢景行的窗户看看他的情况,见他停下笔,轻声对他说。

  “好。”谢景行本也准备歇息,不止手冷,手腕也有些无力,看来他得把练箭提上日程,想写出一手好字,手的力量也不可或缺。

  谢景行出了房门,先在院子里打了两遍八段锦,舒缓筋骨,缓解颈椎和腰椎的压力后,才到了堂屋坐下。

  火炉变成了火盆,这样大家可以热热闹闹地围成一圈,谢景行还专门仿着上辈子见过的烤火桌,弄了个架子,架在火盆上,又在架子上放块厚木板,再搭一块厚实的防火布,将腿伸进去,很是暖和。

  火盆边暗火的地方还可以煨个红薯或是土豆之类的,捧在手里吃,能一直暖进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