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第183章

作者:云依石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穿越重生

  皂吏闻言并不意外,只要杜家村这边的贵人没别的吩咐,他们本就打算把那笔钱吞掉大半。

  一般无亲无故死在牢里的犯人,都是破席子一卷直接丢到乱葬岗的,留下的家产也会被收拾后事的皂吏们瓜分。这个疯秀才能得一副薄棺,多亏了他和状元郎沾点亲带点故呢。

  杜云镜是魏榴花的“弟弟”,魏榴花做了决定,秋华年没有说什么,让乌达打赏给皂吏一点辛苦钱,皂吏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当天晚上,秋华年和应酬回来的杜云瑟说起这事,一边伸懒腰,一边感慨,“年纪比你还小,居然就这么自己没了,这人狂傲自大、目中无人了一辈子,最后竟能把自己活活气死。”

  杜云瑟喝了几杯薄酒,眼神清明,面颊略带些许酒色,他过来将自家小夫郎揽入怀中,一下下啄吻白皙细腻的脖颈。

  秋华年有些痒,笑着去躲,在杜云瑟怀里扭来扭去,很快就把别的事情忘完了。

  因为时间紧日程重,两人没有真正深I入交流,但仅仅是手指与唇I舌,也足够让秋华年晕晕乎乎地喊着夫君撒娇告饶了。

  ……

  这次回杜家村,杜云瑟专门安排了时间,去拜访隔壁桃花镇的宋举人。

  宋举人在杜云瑟和秋华年微末之时便看好他们,真心相交,多次施以援手,宋太太以及她的娘家侄女迟清荷也与秋华年等人关系不错。

  秋华年收拾了礼物和从京城带来的特产,带上九九和春生,一家子人一起去桃花镇做客。

  宋府仿照了南方园林样式,盖得非常漂亮,在桃花镇独树一帜,秋华年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宋府时,非常喜欢这座古韵十足的宅子,立下了自己日后也要盖大宅子的愿望。

  现在他也有不止一座漂亮宅子了。

  想到十六跃跃欲试的抄家快业务,说不准未来还会有更多。

  他们早上出发去桃花镇前,本该在族学教书的廖苍突然找上门来,单独寻秋华年说话。

  他东扯西扯找不到重点地说了一大堆,最后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甩着衣袖郁闷地离开了,秋华年哭笑不得,心里隐隐有些猜测。

  “迟小姐今年快十七了吧?”

  坐在一旁的九九回答,“清荷姐姐生日早,已经十七了。”

  九九不明白华哥哥为什么突然问这么一句,秋华年也没有解释。

  马车行驶了一个多时辰后到了地方,昨日提前接到拜帖的宋府已经准备好了迎客的小宴,宋举人、宋太太和表小姐迟清荷都在。

  几年未见,迟清荷已经长成了十足的大姑娘,眉宇间的稚气完全褪去,江南水乡滋润出的美人风骨沁人心脾。

  宴席上,宋举人与杜云瑟随意聊着诸多事务,话题渐渐转向了杜家村的族学。

  “先圣曾言‘有教无类’,后世之人却因门第之见、私心之祸忘了圣人的教诲,贤弟宗族的族学反而让我看到了这四个字。”

  宋太太斟了一杯酒,轻笑着说,“他啊,原本说要辞官归乡养老,回来几年又闲不住了,时常请你们族学的廖秀才来府上探讨学问,还想也收几个学生教导呢。”

  秋华年听到廖苍的名字,心头一动,下意识看向迟清荷,迟清荷得体地舀了一勺汤羹送入口中,眉眼低垂看不出什么。

  他本不欲多探究,没想到吃完席后,杜云瑟与宋举人去下棋了,迟清荷带着九九回自己闺房说贴心话,宋太太则单独请他去花厅小叙。

  上了茶水点心后,宋太太让所有下人都出去,等门窗关上,才对秋华年说,“我瞧乡君刚才在席上看了看清荷,可是有什么缘故?”

  不等秋华年回答,宋太太又问,“是和廖秀才有关吗?”

  秋华年只好点头道,“今早我们出门前,廖苍来找过我,虽然并未明说,但言语间有想打听一下清荷小姐婚事的意思。”

  宋太太叹了口气,“这事不成啊。”

  宋太太的脸上闪过一抹伤感与无奈,情绪有些低落,秋华年忍不住问,“宋太太何出此言?”

  宋太太心中斟酌取舍了片刻,下定决心后开口说道。

  “清荷曾沾光跟着杜状元学习过半年时间,且是九九的闺中密友,这几年我们两家关系一直亲近,我信得过乡君。她的事情,我可以透露给乡君一些。”

  秋华年下意识坐直了身体,心里既好奇又郑重。

  他知道迟清荷这个文静秀气的小姑娘身上有许多秘密,不然也不会十几岁时被父母从南方直接送到东北,寄居在姑姑家不得回去。

  宋太太想了一会儿,找到了开口的切入点,“要说清荷的事,还得从我们家说起。乡君应该记得,今年殿试的榜眼是江南迟氏一族的迟子怀吧?”

  “太太是江南迟氏出身?”秋华年有些惊讶。

  宋太太摇头,“只是恰巧都姓迟,祖上连过宗认了个亲罢了,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算不得正经的迟氏之人。当然,我们还是多少沾了些光,我夫君能以举人的身份选中西北之县的县令,就多亏了这个身份。”

  “……不过,想得到迟氏的好处,自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宋太太轻轻叹息。

  “我幼时打记事起,便时常跟随母亲出入迟氏的宴会与后宅,当那些真正的贵眷们解闷的消遣,我的兄弟们也要给迟氏嫡系的老爷少爷们办事,说白了,就是迟氏养在外面的侍从。清荷是我弟弟的长女,自然也是这样,她擅长作诗填词,时常被迟家的贵眷们接去族地小住十天半个月。”

  “前几年,我突然收到弟弟的急信,说清荷闯了大祸,迟氏嫡系的小姐说她在迟氏族地勾引戏子,淫乱后宅,清荷一句都不辩驳,按照族规,要沉塘淹死。”

  “我弟弟和弟媳不相信清荷是这种人,更不忍心看亲生女儿小小年纪命丧黄泉,只好连夜把她偷偷送到西北来让我照顾,对外则说清荷受不住罚悬梁自尽了。”

  “清荷在族谱上,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

第137章 族学考核

  秋华年没想到迟清荷背后有这样的故事,思及那个总是安静内敛、聪颖懂事的小姑娘,他心里有些难受。

  宋太太继续说道,“其实这个事,迟氏一族也知道里面有蹊跷,他们并不完全占理,所以在我家主动给清荷下葬后,便没有继续深究。”

  “毕竟我家给迟氏一族办了许多年的事,他们也怕把我家逼急了,彻底撕破脸,牵扯出一些隐秘的事情……”

  “原本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清荷只要不回去,在我这里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就好了。我之前还想给她在漳县选一门女婿,既想挑一个读书的,又想挑一个出身和前景不那么高的,这样我和老爷就能一直照拂着了。”

  秋华年听出来,宋太太这是在解释当初看上云成的事情。

  那时候云成还在县学读书,没有前往府城的清风书院,只是一个村中族长家的长孙,家里住得也和桃花镇近,宋太太便动了些心思。

  不过也只是稍微关注了一下,后来知道云成和孟圆菱两人青梅竹马、情意相通,宋太太便没有继续动作。

  宋太太轻轻叹息,与迟清荷有几分相似的脸上闪过一丝怅然。

  “不过那已经是几年前的想法了,现在事情又不一样了。”

  “怎么了?”秋华年问。

  “我弟弟当初偷送清荷出来,再立即发丧下葬,整件事做得隐秘又急快,没几个人知道,事后有人想查证也难以下手,迟氏一族心中有亏,并未深入探究。”

  “然而去年端午后,我弟弟突然送来急信,说迟氏一族又开始明里暗里地打探清荷当年之事了。”

  “为了安全起见,我再没有让清荷出过门,之后也不会给她挑夫婿了。这孩子命太苦了,恐怕要留在我这里陪我一辈子了。”

  “廖秀才人虽然不错,但并不是漳县人,且学问出众,迟早会考中进士出去做官,而清荷是万万不能出去的。”

  宋太太回答了有关亲事的问题,话头一转,说起自己为何要对秋华年交底。

  “杜状元和迟氏一族的迟子怀是同榜进士,未来三年一同在翰林院任职,少不得交际。”

  “迟氏一族的人一直没有放下清荷,我担心你们日后从别处听到什么,惊讶之下被他们发现端倪,所以提前把事情告诉乡君。”

  “希望乡君看在九九和清荷自己的面子上,真遇到了什么,替她遮掩一二。”

  秋华年心头沉重,缓缓点头。

  “宋太太放心,我心里有数了。”

  哪怕宋太太不专门托付这些话,秋华年也不会暴露迟清荷的。

  至于廖苍那边,反正廖苍并未明说,秋华年索性就当没听懂他话里的暗示了。

  这些事情,实在不好让更多人知道。

  ……

  宋府第三进院落,东厢前边隔了一个月洞门,里面小小三间屋舍,是迟清荷的闺房。

  九九把带来的礼物送给迟清荷,和最早让自己了解到外面广阔天地的姐姐聊着天。

  “我们马上就要启程去京城了,华哥哥说京城内城就足有三十三个坊,南边还有一个极大的外城,加起来比襄平府城大十倍有余呢。”九九的眼中充满向往。

  还在杜家村时,她就有一个愿望,希望能走遍名山大川,去世上更多地方看一看。

  “迟姐姐去过京城吗?”

  迟清荷轻轻摇头,“未曾去过。”

  “那姐姐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呢?”

  迟清荷的唇角勾了起来,眼前出现了一片魂牵梦萦的场景。

  “我的故乡在江南,烟花十里,水雾翠桥,那里的田地不如东北宽阔平整,到处都是湖泊与矮山。”

  “我最喜欢每年夏日去庄子上避暑的时候。我会偷偷撑一座乌篷船,学着诗词里的人,往藕花深处划去,太阳在水面的波纹上跳跃,每划一次桨,就打碎一片灿烂。”

  “那时候角儿陪我在船上划船,皂儿在岸边望风。阿娘不知从哪里听到风声,把我从船上唤回去,罚我到祠堂抄佛经,没抄完半卷就又把我放出来了……”

  “角儿?”

  “角儿也是我的贴身丫鬟,和皂儿一起陪我长大。她……因为我走了快三年了,皂儿也走了,她们都走了。”

  九九意识到,那个叫角儿的丫鬟,应该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迟清荷当初六神无主下对皂儿言听计从,甚至被她劝动投河自尽,里面恐怕包含着对角儿的深深的愧疚,这份感情被一起补偿到了活着的皂儿身上。

  九九没有再问什么,陪迟清荷在屋里静静地坐着。

  之前离开杜家村时,她曾请迟清荷有空去襄平府做客,但迟清荷一直没有来。

  这一次,九九没有再邀请迟清荷未来去京城找自己玩,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她已经能看出来,清荷姐姐身上有太多难言之隐。

  九九还猜出来,族学的廖秀才早上找华哥哥,大概是为了打听清荷姐姐。但九九觉得,清荷姐姐应该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

  “我一直没有落下学琴,姐姐听听我的琴怎么样了。”

  九九现在已经不需要用特意缩小尺寸的琴了,她来到琴架旁,落手抚出一曲《渔舟唱晚》。

  潺潺琴声如流水般倾泻而出,迟清荷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盈着藕花香气的江南水乡的傍晚,她垂下湿润的眼睛,故人们的脸一张张远去,再也无法追寻。

  两人一个抚琴,一个聆听,丫鬟们都在外面等着,空旷的室内只有知音般的琴声流淌。

  直到外面有人说杜状元一家要回去了,请杜小姐出去,九九和迟清荷才恍然惊醒。

  送九九出门前,迟清荷突然握住了她的手。

  “清荷姐姐?”

  “九九。”迟清荷吸了口气,犹豫再三后才压低声音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你可以别放在心上多想,也暂时别告诉任何人吗?”

  “姐姐请讲。”

  “你应该在家中读到过闻名江南的清池闲人的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