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青竹 第115章
作者:寓风
“好。”他们山里的野梨皮厚好存,还甜,现在削了皮好吃,冬天炖了也好吃,就是他不怎么爱吃炖梨。
要是多了,还能晒成梨干儿。
梨子沉,姜竹叫上了姜家俊,叔侄俩跑了两趟,才把树上的梨摘完。
沈青越好奇地蹲在旁边儿看他削梨:“全摘了?”
“给鸟剩了点儿。”姜竹将被鸟啄的部分削掉扔到盆儿里,一会儿背远点儿扔掉,山里的小动物闻见甜味儿还能啃两口。
“今年的梨甜。”
“为什么?”
姜竹有点儿郁闷道:“被咬坏得多。”
咬坏就不能放了。
只能做成梨干儿、泡梨子酒或者熬成梨膏。
不过他不会熬梨膏,也不会弄成酒。
他们俩坐在溪边把削好的梨洗干净,一人吃了好几个,吃不完的煮了切片晒梨干。
没破皮的梨则一半自己吃,一半运到县城姜竹舅舅家,用梨换两坛子酒回来。
韶宗固要多给,姜竹没要。
今年给的是大坛子,他平时不怎么喝酒,沈青越不怎么能喝酒,就这两坛够他们俩喝一冬天了。
早上起床、晚上睡前开始觉得有点儿凉的时候,沈青越意识到秋天好像要来了。
他仿佛过了个假夏天。
一夏天都是盖着被子睡的。
就中午那一阵儿又热又晒,往屋里一躲,山风一吹,又是空调都比不了的自然凉爽,喝杯热茶出一点儿薄汗,再吹一点儿山风,是整个夏天最爽的感觉。
然后就结束了。
他懵逼得都有点儿恍惚。
山上的夏天,不是他熟悉的夏天。
但一入秋,村里村外,镇上、县城,男女老少都忙起来,忙秋收,忙秋茶,但凡有空的,还要进山捡蘑菇、摘野果,上午上完课的小孩们都又背筐的背筐,提篮子的提篮子,开始上山找山货了。
家业他们弄过来一小筐还没剥皮的核桃,沈青越以为是青梨呢,被一群小孩儿疯狂嘲笑。
这几天姜竹也忙。
他二伯捎信儿回来叫他送点儿竹筐过去,还有竹壳。
不知怎么就流行上用竹壳包茶了,有茶商问他们园子要那种包好的。
因为要得急,二十张一文钱收,他赶紧托人送信儿回来。
他们村年纪大的、年纪小的,干不了重活儿的,都跑进竹林里开始扒竹壳。
又是快要交税的时节了,姜竹今年赚了不少钱,还欠着大伙儿开荒的工钱,干脆说竹壳就不用交那四分之三了。
好不容易遇到了谁都能赚点儿钱的活儿,也不知道往后还有没有这种事儿,大家都开心点儿算了。
反正他也没空收没空数,还得带着姜松一起编篓子。
采茶的篓子要轻,篾条得到位,破不成八层就沉了,破篾是姜竹来的,但编姜松已经能轻松上手,且编得有模有样。
全村的大闲人就沈青越一个。
《长腿鸟》他快画到结局了,现在在画要交给池远舟和张叔阳的线稿。
他们俩都找了石刻师傅试刻,还相互参观学习了一下。
不同的是池远舟主要从宝峰县本地找石刻师傅,张叔阳是从老家往这边儿请了一个老师傅过来坐镇。
还给沈青越捎回来不少海康县的书。
大多是给村里小孩们用的,也有几本儿画本子是给他看着玩的,另外还有两本图谱,全是手工画的,有点儿像《芥子园画谱》,应该是哪家的学画教材。
沈青越暂时还在研究,等学明白了,还可以给石生用。
不过暂时他还顾不上学画谱,海康来的师傅还挺专业的,从前也刻过石画,佛像、神像、花鸟,还有一些话本子的封面用的仕女图、书生图,老师傅都刻过,很有经验。
不过他从前用的画稿可没沈青越给得这么细,有些简单的,都是他自己画的。
看见沈青越的画,老师傅惊讶极了,还往山上来了两趟,带着几块泥板和沈青越讨教怎么刻更好,哪儿要删线条,哪可以加线条。
他问的很多问题其实沈青越也不知道。
他只熟悉打印机。
哪里用阴刻的效果好,哪里用阳刻的效果好,他大概能想象出来,但能不能实现线条的虚实变化,能做到什么程度,还得和老师傅先用泥板试试才知道。
甚至有时候只用泥板做示范都不行,得上石刻刻好了试试效果。
石刻师父往他们山上跑了三天,回去实验了。
沈青越得等他成品看看成效。
他甚至有点儿担忧年前能印出来吗?
原本定的五话四十八页,现在已经暂时决定先印四话三十八页了,怎么定价都还没商量好。
不过沈青越很怀疑推进速度变慢,是因为最近池远舟和张叔阳都在忙着茶市的事儿,无暇管印书。
刘三也在忙茶市的事儿。
姜竹他们不知道时候,刘三没少请韶府的茶园管事喝酒,连他们家远亲都没忘,秋茶要上市,他已经看到了回头的好处,管事暗示他,今年秋茶比预计产量高,他们园子里有结余,如果能弄到茶引,可以给他弄到六等、七等的茶,若他能弄到八等的茶引子,可以弄到五等甚至四等的茶。
刘三在到处找门路。
姜竹去送竹篓时候,沈青越让他问问他二伯,需不需要找茶商过去。
刘三肯定会给足好处,就是不知道他二伯是不是已经把茶都许了人了。
最近几天,姜家村都能听到些茶市的八卦,可见那天会有多热闹。
最离谱的是,听说有人私自假造茶引子,还真有不明真相的外地商人上当了,发现自己的和别人的不一样,当即就去报官,可那卖假茶引子的已经跑了,他们也说不清那人姓名和长相,这案子还悬着。
还有商量到时候要不要去茶市摆摊的。
他们宝峰县的茶市位置就布置在县城外,沿着汇江河南岸摆,能一直摆到草市的位置。
集中卖茶的地方是不让摆别的摊子的,但人多了总要吃饭喝水休息,茶市外边可以摆摊子,每年也有趁热闹过去卖些吃的玩的和特产的。
这种时候,好卖的不只是茶叶,他们宝峰县的纸坊也会紧挨着茶摊子摆好大一片,那些没买足茶的,又不愿意空着船回去,说不定会换个种类进货。
还有些在这边儿弄不到心仪茶叶的茶商说不定会往邻县去,也有采买好了就想往码头发货的,村里有车的和青壮们会专门赶在那两天去茶市附近蹲活儿,运人也好,拉货也好,或者去做些搬运的活儿也好,这是除了过年时候最赚钱的一阵子。
最近他们村里活儿多,已经好一阵子没人去码头干活儿了,不过茶市这两天运气好能赚一两百文,大伙儿还是很心动的。
连姜树和他的狐朋狗友们都弄了车准备去凑凑热闹。
姜竹没什么要卖的,顶多那天过去瞧瞧热闹,把酱酱和车都借给他了。
不想姜树赚了两天钱跑回来还骡子时,竟然还拎了礼物。
姜竹忍不住仔细看了看他,确定没看错脸,“给我的?”
“给沈先生的!”姜树把礼物往沈青越跟前挪了挪,搓了搓手,嘿嘿笑,“沈先生,你能教我识字、写字吗?”
沈青越:“……”
他对姜竹道:“你摸摸他是不是发烧了,要是没发烧,叫你四伯别盯着别人篮子里那点儿蘑菇了,赶紧领他去清潭寺找大和尚驱驱邪吧。”
第84章 心思
姜树:“……”
沈先生一直都是这么和人聊天的吗?
姜竹是怎么忍这么久的?
有求于人, 姜树还是很积极:“没中邪!我好着呢!真的,我是诚信求学!”
沈青越:“你去找赵先生, 他教得比我更好。”
姜树:“找赵先生就来不及了,我得抓紧呢!”
“嗯?”
姜竹和沈青越都稀奇地看他,实在想不出来他有什么需要认字的急事:“什么来不及?”
“收税赋啊!”姜树巴拉巴拉一通说。
事情其实也简单,他们几个人去茶市拦活儿,今天他正好遇到了被调来帮忙的王九和李十三,这哥俩和他一起在韶家开荒的山头打了十多天兔子, 友谊还挺牢固,远远瞧见了他,叫他过去一起吃东西。
然后聊着聊着,那俩就抱怨往后这一个月都没清闲日子了。
姜树一问才知道, 原来这哥俩忙完茶市,也不能回去继续逮兔子, 得去挨着村子核对税金呢。
那俩顺嘴说到人手不够, 得征加人手, 又顺嘴问他“你识字吗?”
姜树想都没想就说, “识字啊!”
好在他脑子还算清楚, 顺嘴赶紧找补了一句:“不过不多。”
“那没事, 就是帮忙念念名, 核对下数, 顶多记两笔的事儿。”
严格来说, 其实县衙的差役、仆役, 甚至村子里的里正, 都是劳役的一种。
不过无论是在县衙当差,还是在村里当里正,又都有技术要求, 首先,就得识字,至少常见字要能读能写,起码能把公文给念利索了。
这就限制了大多人。
能干的少,不能干的多,慢慢的,里正一般都是各村说得上话的人来干,许多还是族长。
而县衙里,更是形成了垄断。
不光需要识字的部门,连后厨、洒扫的,慢慢也都成了关系户。
前朝这些吏员、役力都是没薪资的,大虞虽然薪资聊胜于无,但管饭。
好歹没算白干。
不过这都是明面上。
上一篇:漂亮死对头他超会钓的
下一篇:真佛系与假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