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青竹 第260章

作者:寓风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市井生活 轻松 穿越重生

  送上门的买卖,姜望南哪有拒绝的道理,一边干活一边道:“行啊,我正想着从你家买豆腐呢。”

  他都有摊子了,不用再拘泥只装一车菜,他还打算找家俊借用半个车的空间帮他载点儿东西呢。

  反正家俊他们只卖竹帘、灯笼什么的,每天也不用带多少东西。

  姜望南:“不过你干吗不自己送呀?”

  家俊:“我爹不让,我爹说我替沈先生干活儿就得好好干,不能还想着自己家买卖。”

  姜望南:“你爹也太实在了。”

  家俊:“那是。”

  姜望南:“没事,我替你送,给酒楼送豆腐赚的钱我不要,还是你的,你车上有空帮我捎点儿菜就行。”

  家俊:“行,那以后咱们俩每天一起走。”

  姜望南:“成呀。”

  现在天黑得早,他也乐意路上有个做伴的人。

  中午沈青越左等右等姜竹也没来找他吃饭,干脆自己溜达出来找他们。

  不想到了地方一瞧,好家伙,好多人,茅草屋都快搭好了。

  “你们这是什么效率?”他再仔细一瞧,“怎么像是旧房子?”

  家俊:“就是旧的!我们拆了人家两间屋子。”

  池远舟家给带路的伙计也很有意思,听说他们要搭个卖菜的棚子,直接让他们把先前泥瓦匠用的草棚子拆了装走。

  仓库已经盖了一多半了,一部分泥瓦匠已经结账去别处干活了,空屋子留着早晚也是拆,他们家少爷看不上这些旧木板,叫姜竹他们拆走还省事了。

  姜竹和家俊借了两把铁锹就开始挖。

  泥瓦匠们搭的临时屋子很简单,挖沟槽,用木板、竹片沿着四周竖起来,填土压石头,木板墙围成屋子,上面搭竹竿铺茅草盖屋顶,墙缝再用泥巴和稻草一封,临时住所就算完工了。

  这样的小屋拆起来也快,家俊跑回去赶车过来,姜竹爬上屋顶揭茅草,拆竹竿,墙面更是直接整面木墙拆下来,往板车上一装,弄过去直接一拼就好了。

  他们俩跑了三趟,拆了人家两间空屋子,又捡了些木板、稻草和石头,借了工具回来搭。

  加上姜望南,三人一起干,一起动手挖坑,再一起插木墙填土压石头。

  原本木墙粗糙固定过,想再结实点儿,回头买些钉子从里面打横或者交叉两根长木板,和墙板固定到一块儿就行。

  若想修更结实点儿,还可以捡石头内外垒一节矮墙。

  挪过来的小屋东西虽然破旧了些,但东西还挺齐全,门都不用做了,人家有。

  只需要自己和些泥巴把墙缝补一补就能用了。

  隔壁的瓷器商给他们帮忙搭了把手,刚刚有几个在码头那边扛大包的年轻人路过,瞧见是姜望南在干活儿,也过来帮忙搭了把手,一来二去的,沈青越找过来,小屋都快盖好了。

第187章 主意

  姜竹从屋顶上跳下来, “好了。”

  他拍拍身上的土,仰头看了看太阳, 都没注意到已经中午了,“你是不是饿了?”

  “还好。”坐了一上午,也没什么消耗,沈青越好奇:“这就弄好了?”

  姜竹:“再捡点儿石头过来和灰浆砌一截矮墙就好了。”

  姜望南不好意思道,“光顾着干活儿了,我请你们吃吧。”

  帮忙的人连忙道:“不用不用, 搭把手的事。”

  姜望南:“我知道有家铺子又便宜又好吃,你们在这儿等会儿,我去买!”

  几个道:“我跟你一起去!”

  姜望南:“家俊你帮我看下摊子啊!”

  家俊:“行。”

  帮忙的年轻人全跟着姜望南跑去买饭了。

  没一会儿,他们有人端两碗, 有人端一碗又一起回来了。

  姜望南买的全是鱼汤面,除了他们的, 也给隔壁卖瓷器的买了。

  一群年轻人或坐或蹲地挤在他刚弄好的菜摊里边吃边闲扯, 有说这两天客船比从前来的多了, 今年过年前肯定比去年赚钱多的, 有说哪儿来的老板给工钱最大方的, 还有埋怨哪个船管事不好说话的。

  也有商量一会儿去茶摊喝热茶还是去面馆要面汤的。

  瞧得出来他们都还挺熟的, 一看平时就没少凑一块儿吃吃喝喝。

  一人道:“去喝姜汤吧, 我瞧见里面煮姜汤了。”

  他们在江边干活儿又冷又湿的, 有时候难免会踩到水, 喝姜汤暖和。

  “姜汤?哪有姜汤?”

  “茶馆那啊, 我早上进去搬货时候瞧见有人往那几个茶摊送姜呢, 说是县里几个药铺一起捐的。”

  “那敢情好啊,这时节喝茶喝完肚子凉飕飕的,还是姜茶好。”

  几人统一了意见, 一会儿去讨碗姜茶喝。

  姜望南也是有备而来,他从菜筐子缝隙里掏出个挺长的竹筒,让家俊帮他打一份儿回来。

  沈青越也好奇,要跟他们一块儿去喝茶。

  常在码头混的年轻人们对每个免费的茶摊都熟悉,边走边跟他们说哪家摊主脾气最好。

  传说中脾气最好的那家,摊位上简直人满为患,排队的都排到走道上了,沈青越仔细一瞧排队的人群中竟然有好些老年人和孩子。

  有人手里还带着干粮。

  沈青越:“这是?”

  “附近村里的。”

  姜望南的朋友解释。

  虽说免费的茶水是供给在码头干活的和江上船工、渔民的,但自从码头有免费的茶水、热汤,附近村里就常有人跑来喝。

  前一阵子还少些,这两天一冷,人更多了。

  江边不比山里,附近没什么像样的林子,砍柴不如姜家村那样守着山方便,穷苦人家攒柴不容易,过日子能省就省,连烧热水的柴也要看在眼里。

  年轻力壮的大人还不太好意思天天来,不过最怕冷的老人孩子,就没什么所谓了。

  每天早午晚饭时候,都有附近村的老人领着孩子揣着干粮过来混热汤喝。

  另外的,就是新来的难民了。

  现在码头比县城里面活儿更多,买不起房子买不起地,又不想去当佃户的,县衙就安排他们在码头干活儿。

  临时安置难民的茅草屋都搭起来了。

  他们条件比附近村里的穷人还不如呢,很多人连口锅都没有,就指望着展馆免费的热茶、热水吃饭。

  沈青越细看,发现茶摊上那两个洗碗的小工似乎就是难民。

  其他铺子里打扫、跑堂的,也有难民。

  在码头干活儿的难民就更集中了。

  不过最近来的船比往年多,姜望南的朋友们并不把他们当竞争对手,反倒是挺同情他们的。

  排队时他们还和几个来喝姜茶的难民打了声招呼。

  沈青越心下感慨,这时代的人都还挺朴实的,自己有饭吃,也希望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

  姜树则比较愤然他接触的都是些不朴实、不善良还很难搞的人了。

  他忙得中午都没顾上吃饭,过来找姜竹时都过晌好一会儿了,姜竹和家业早就去收拾先前说那处要留下卖皮货的铺子了。

  租都租了,还掏着租金呢,早卖一天是一天,现在又正是卖皮货的季节。

  姜树没急着去找他们俩,到斜对面买了一碗馄饨两个肉包子端过来吃,还把沈青越这儿装饰用的点心吃了一半。

  姜树:“你这儿弄成这样有生意吗?我都快吃完了,一个买东西的都没看着,人家别人店里可都有人逛呢。”

  沈青越凝神画自己的,“我都没嫌弃你穿这一身赶客,你还有意见了。你这样在我这儿吃东西很破坏氛围知道吗?那个难缠的李家亲戚搞定了?”

  说到这个姜树就笑了,“搞定了!我按你教的,先领他去李家的摊子上……”

  沈青越打断他:“我可没教。”

  姜树继续眉飞色舞:“不重要,然后我告诉他除了这儿就只有一个好位置能让给他了,你猜我说的……”

  沈青越:“昨天我们说不要的那几个?”

  姜树一拍桌子:“对!”

  沈青越:“我才买的新桌子,十两。”

  姜树:“……”

  一个丁点儿大的破桌子怎么就值十两了?!

  他用袖子擦了擦,恭恭敬敬把先前挪开的棋盘摆回来,拉了张看上去最朴素的椅子坐下端着碗继续吃,“我说我好不容易给他找到的,劝了别人好久人家才松口愿意让出来。”

  沈青越:“……”

  懂了,被劝了好久的肯定是他。

  “你黑了他多少钱?”

  姜树朝他晃了晃手,“五两一个月,我说你租了两年,至少得给一年的差价。”

  沈青越乐了。

  原本二两一个月,现在五两,一个月差三两,一年差三十六两。

  比他卖竹帘还赚钱。

  沈青越:“你怎么不说租了三年,至少补两年呢?”

  姜树:“那孙子抠门得很,说多了他肯定得找你麻烦。”

  沈青越:“你也不怕露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