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青竹 第44章
作者:寓风
“要不然一半再一半!”
沈青越:“四分之一好像大伙儿有点儿吃亏了。”
众人表情也是肉疼,又不好说什么。
沈青越:“不过要是挖到值钱的药材,倒是……”
众人一听,又来精神了:“药材?”“后山也能去?”
沈青越:“可以呀,不过我听姜竹说后山危险,大家还是结伴一起活动,安全些。”
“也能打猎吗?”
沈青越:“这个……”
他和姜竹还没统一个意见出来,姓姜的农夫们先不干了。
“打什么猎?你会打猎?还不是便宜了姓江的。”
众人一想,也对。
他们可不擅长打猎。
又几番争论之下,姜竹山上雇工章程出来了。
姜家村所有人可以上山,不管砍竹子、砍树、捡柴火、挖笋,还是捡菌子、挖药材,不管获得的东西价值高还是低,全是交姜竹四分之三,他们得四分之一。
若遇到不好卖或不好分的东西,再具体商议谁先拿着东西。
大家都打着采药的主意。
山上常见的药材他们都熟悉,有便宜的,有贵的,好走的地方,值钱的早被采光了,深山大伙儿也不敢去。
姜竹家这山头已经好几年没人深入踏足了,他自己哪能挖尽,估计都认不全呢,山上肯定得有药材!
沈青越看破不说破,挖吧,反正大头是姜竹的。
长在山上一文钱没有,多卖一点儿,姜竹也能多宽裕一点儿。
事情进展比想象中顺利多了,大伙儿各自行动起来。
要下田的先下田,不下田的回家拿工具,想赶着第一波找药草的索性都懒得拿工具了,这就准备往山上找。
而跟着大人来瞧热闹的小孩们全被一股脑塞到沈青越这边儿。
里正要下去通知姓江的和其他姓氏的人家。
来都来了,吕香梅也想凑个热闹,她不用下山,直接找姜竹借把锄头就够用了。
梁玉兰一瞧,也找姜竹借了个铲子,背上个小篓子跟上吕香梅就往山上跑。
别人来得少,吕香梅肯定知道哪儿药草多。
姜家业他们几个倒是想跟着,但大人不带,姜竹也不让他们自己继续往上爬山。
见他们一个个边搬板凳边猴急,沈青越正好也没什么准备,干脆道:“要不然这样吧,今天先学六个字,谁学会了能默写出来,谁就下课。”
第34章 赚钱
姜家村姓姜的人家全行动起来, 其他姓氏的人家在山下伸着脑袋等消息,等啊等, 小半日过去,怎么还从交一半东西变成交四分之三了呢?
除了家里田实在是少,有一点儿赚钱机会也想试试的,许多人家都没那么积极。
尤其是姓江的人家,一听不让打猎,心想这不就是针对他们吗?
姓姜的不欢迎他们还不爱去呢!
里正特意告诉了他们山上的沈先生不收束€€教娃娃们识字, 他们也没几家动的。
有几户想送孩子上去看看,碍于族人都不肯动,也只好按下。
倒是江顺子娘一听,叫他们家俩姑娘跟着哥哥都去瞧瞧。
“丫头还去?”
“又不是正经书院, 都是村里的娃娃,怎么就不能去了?”江顺子娘拍拍他们身上的土, 从地里拔了一篮子菜, 给他们家老二, “带好你俩妹妹, 一会儿和顺子一起回来就行了。”
“那地里……”
“有我和你爹呢, 一会儿你爷爷和你大哥也就回来了, 都好好学。”
“嗯。”
他们跑到上山的道口, 又遇到村里另外一群孩子, 走着走着, 后面又追来几个。
不过去认字的女娃娃少, 拿着篮子、锄头跟着大人进山的姑娘却多, 聊着聊着,她们的目的地岔开了,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们继续走自己的路, 却忍不住频频回头看另外一波。
“杏啊,看着点儿脚下。”
“哎。”小姑娘握着小锄头应一声,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她奶奶往竹林深处走。
“杏儿,等我学会了晚上上你家教你!”她的玩伴站在路边高声喊。
“好!”姜杏笑起来,握着锄头朝她挥手。
山上的教学进程很慢,没有什么跟得上跟不上一说。
总共六个字,山阳镇姜家村,沈青越还专门跟里正确定了是哪个姜,这下,这群经常为了姓什么打群架的孩子终于知道自己姓的是什么了。
江顺子:“那江顺子的江怎么写?”
沈青越:“你是哪个江?”
江顺子:“大江的江。”
沈青越:“巧了,他们也说他们姓的是大姜的姜。”
众小孩茫然地看他,觉得自己说的一点儿没错。
就是大姜(江)。
多亏有个明白人,优等生姜家旺:“他是江河湖海的江,我们是生姜老姜,炖菜的那个姜。”
沈青越:“知道了吗?”
小朋友们恍然大悟,一众生“姜”蛋子开始自信:“我们的姜比你的江好吃!”
沈青越心道,多大胃口还想吃江。
他把“江”也写在姜竹带回来的废纸边上,找来块儿木板,再用两根儿木棍压两边,临时黑板搞定。
然后给每人发一根儿木棍儿,他用一根儿细竹竿一笔一画比划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没记住也没关系,只要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无所谓,能写个差不离就行。
小孩嘛,先写出点儿兴趣再纠正就行。
一群小孩或蹲着或坐在地上,拿着棍儿瞎写。
这几个字他们一个也不认识,好在念起来问题不大。
姜家旺自己找个互不妨碍的屋檐下默默背自己的书,也拿了根儿木棍儿在地上写写画画。
还没走的几个家长看得一脸慈祥,一边看娃,一边儿看字€€€€
哦,原来他们姜家村是这个姜!和他们打架的是那个江!
有人在手心儿跟着偷偷比划。
他们姓江的果然不行,字都没有他们的姜复杂。
沈青越慢慢巡场,一瞥,看见姜竹边往绳子上晒布,边用脚在地上小幅度划拉。
沈青越轻笑,很好,又多消灭一个文盲。
后赶来的孩子瞧见这满地划拉的场面都有些懵,不过他们倒是没什么错过重点的顾虑,来一批孩子,沈青越就一人发一根儿木棍儿,把纸上的字重新教一遍,再来一批,再教一遍,一直跑来到第三批,没新人了。
围观的大人们瞧见几个女娃娃皱了皱眉,但见沈青越没什么反应,也没人吭声。
临近中午,有人能默写了,沈青越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张笋壳,再发一块儿才从厨房薅出来的木炭块儿,让他们往笋壳上写。
几个小孩适应了下,捏石块儿似的往上写,写对了,沈青越就让他们自己收着笋壳,回家慢慢复习。
到了中午,姜家业几个终于都对了,熟门熟路地跑去库房拿他们的工具猴子似的跑了。
沈青越:“一起去一起回,谁也不能落单!”
“知道了!”
其他几个学会了的孩子瞧见了,也纷纷追着他们往山上跑,还没写会的小孩们眼巴巴望着。
沈青越:“别看了,赶紧记,学会了你们就自由了。”大家都自由了。
小孩儿们愁眉苦脸地继续刻苦钻研。
沈青越心想,才六个字啊,学霸学渣就这么显而易见。
山上,吕香梅已经挖了一篓子野菜。
山下的野菜这儿已经开始变老,变苦变硬不好吃了,而山上的野菜还正嫩呢,回家焯水拌一拌,或是和面做野菜包子,都好吃着呢。
药材他们发现的少,结伴出来的,一个妇人最先发现了几株黄精,人家先瞧见的,别人也没好意思挖,只有梁玉兰眼尖,在周围又找到两株,年份儿还不小,拿到镇上药铺卖,能卖好几十文一斤。
大伙儿挖野菜找药草的劲头又高涨了几分。
挖着挖着,姜四山负手溜达上来了,一点儿不见外地往这个篮子里看看,往那个篮子里瞅瞅,活像巡视自己家山头,监视自己家长工,还问人家:“挖到什么了?”
“野菜嘛!”家和他家住得近的都知道他是什么德行,也不避嫌,拎起篮子就往他怀里塞:“你翻翻,看我藏你家金子没?”
姜四山还真翻了翻,嫌弃道:“掐芽呀!这都多老了,嚼得动吗?”
邻居大娘:“我回家剁碎了包包子!”
姜四山还了篮子又溜达去别人那儿,“没藏东西吧?”
众人都无语了:“能藏啥呀?”
姜四山:“万一你们藏了草药,给我们家竹子一把野菜就打发了呢?”
“那你好好看看!”
“就是,一会儿你随便翻!”
姜四山哼哼唧唧往别处走了,等他走远了,住得远和他不怎么熟的人震撼道:“这人咋这样呀?”
嫁在本村的一个婆婆淡定地挖菜:“别理他,就那德行,打年轻时候就是个没脸皮的混混儿。”
上一篇:漂亮死对头他超会钓的
下一篇:真佛系与假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