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 冲喜之后 第1章

作者:封十一 标签: 穿越重生

  冲喜之后

  作者:封十一

  文案:

  表面乖巧内心坚强受X白切黑的绿茶攻

  姜余自小跟着大伯家住,从来是家里多余的那个,堂哥堂姐们不要的东西才会给他。

  可是他没想到,就连婚事也会是这样。

  听说长坪村的顾童生都快病死了,大伯娘收了顾家的银钱,可大姐不想嫁,于是姜余被一顶轿子,晕乎乎的抬进了顾家。

  原本大伯一家都觉得姜余嫁过去是守活寡,可没多久便又听说那当初快要病死的顾童生,突然就病好了,还考上了秀才。以往被他们看不起的姜余,摇身一变成了秀才夫郎,还去县城开了铺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

  顾文承是穿越的,因为原主喝醉落水,大病一场,才让他顶了一个空子,结果第二天就被得知要冲喜。

  顾文承立马挣扎起来,作为一个活了29年,且心理健康的人,绝对不赞同这封建糟粕。

  于是,顾文承就看见一个少年,少年的眼眶通红看上去可怜极了,没爹没娘,还被大伯一家推过来“嫁人”。

  算了,顾文承心想,就当做一家人养了。

  不过养着养着,他发现眼前的人怎么什么地方都合他心意呢。

  一句话简介:冲喜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先婚后爱

  标签:先婚后爱,白切黑,甜宠,爽文,双男主,日久生情,古风,正剧,种田,成长

第1章 冲喜

  初春的清晨,太阳开始逐渐攀升,金色的阳光撒在地上,点亮了整个长坪村。

  昨夜刚下过雨,地上不少青苗开始露头,从远处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此时长坪村的顾屠子家中气氛却极度哀伤。

  顾母守在儿子的病床前哭,仅仅几天的时间,她两鬓间又多生了不少华发。

  几天前下雨的深夜,儿子顾文承浑身湿透的回了家,当时就吓了他们夫妻二人一大跳,结果当天晚上就开始发热,几贴药吃下去完全不见好。

  第二日下午,夫妻二人便去县城请大夫。

  大夫过来看了以后,竟然不敢下药,并推荐他们去府城找名医治疗。

  于是他们夫妻二人特意租了带棚的车,带着儿子就赶往府城,可是结果呢?儿子现在还是不省人事的躺在床上。

  想起这些,顾母眼泪更加忍不住。

  顾屠子看着这些日子明显苍老了不少的妻子,又看向床上的昏迷不醒的儿子,垂在身体一侧的手忍不住的开始打哆嗦。

  此时顾屠子的大哥、长坪村的里正顾满金掀开帘子,朝他招了招手。

  顾屠子走出去,见到亲大哥以后,再也忍不住流下来眼泪,他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儿子去了,那就真的是要了他的命了。

  大哥顾满金拍拍三弟的胳膊,文承这小子不仅是他三弟的独苗,还是他们顾氏族里这些年唯一的童生老爷,是个金贵的读书人。要是顾文承没了,不仅是三弟夫妻二人伤心,对于顾氏族人来说也是一件伤心事。

  顾满金开口道:“我听说,昨日家里来了个道士,那道士说想要文承醒过来就得冲喜。我昨天晚上考虑了一宿,实在不行咱们就冲喜,万一文承醒了呢。”

  顾屠子还没说话,顾母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大哥说的没错,咱们冲喜试试。”

  …

  小河村。

  一大早,姜余就起床开始干活,初春凉风吹到人身上,冷意直往人骨头缝里钻。

  他微微裹紧身上洗的发白的衣服,打开鸡圈门,把鸡食倒进去,又快步走进灶房。

  一会儿就要到吃早饭的时间了,要是他还没做好早饭,指不定又得挨一顿骂。

  姜余这么想着,手下的动作更是麻利。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中年女人略带尖锐的声音从外面传来,这是他大伯母的声音。

  “姜余,饭做好了吗?”

  姜余提高声音,回道:“好了。”

  紧接着一个有些微胖的女人走进灶房,王桂花看着姜余做的饭,皱了皱眉,“怎么又炒这个菜?”

  姜余听到大伯母这么说,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农家冬天里什么鲜菜都存不下,现在又是初春,农家菜还没长成,因此几乎家家户户每顿吃的都是萝卜咸菜或春天的野菜。

  条件好的人家,稍微把咸菜用油炒一下再往里面磕个蛋。

  但姜家日子过的紧巴,大伯母王桂花又是个有名的“会过日子的”,平日里糖、油、鸡蛋这些“金贵”东西都是放在箱子里锁着,不让人动。

  加上昨天姜余摘的野菜,昨晚那顿就吃完了,姜余就是再想做些其他的菜,也凭空变不出来东西。

  王桂花看他不说话,翻了个白眼,道:“还愣着干什么,快把饭都到搬堂屋里去,待会知遇还得去县城的私塾呢。”

  姜知遇是大伯母的三儿子,今年十三,年前考上了童生,现如今在县城的一个老秀才开的私塾里面读书。

  姜余沉默着开始往堂屋端饭菜,王桂花看见他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性格,更是看不过眼。

  姜余八岁时父母去世,此后便跟着大伯一家生活,大伯家四个孩子。

  老大姜瑞莲,是个女儿,今年十七。老二也是个女儿叫姜禾和姜余同岁,今年十五。

  老三姜知遇,年十三,自幼读书,老四姜旭,今年刚刚九岁。

  等饭摆好,慢慢开始有人来堂屋,一大家子进来,本来就不大的堂屋被挤的满满的。

  等到姜奶奶坐在饭桌前,也不见老大姜瑞莲过来。

  王桂花看向老二姜禾,“老二,去叫你大姐。”

  老二不愿意去,“我才不去,大姐脾气又不好,我去肯定得挨骂。”

  王桂花听见这话,气的简直想打她,一想又在饭桌上,压下脾气,“姜余去叫。”

  姜余放下手里的筷子,去叫大姐起床。

  推门进去,就看见屋里的床上还睡着一个人,姜余站着门口,大声道:“大姐,你今天不是说去赶集吗,伯母让我叫你起床,怕你赶不上去县城的牛车。”

  话音一落,姜余就见被子动了动。

  “知道了。”

  姜瑞莲闭着眼睛说了一声。

  姜余听她应声,于是就找个了凳子,坐在门口,背对着屋子,低头开始等她。

  他现在如果一个人去吃饭,伯母肯定还得说两句,所以他得和大姐一块去吃。

  十七岁的姜瑞莲,长相清秀,五官端正,再好好的打扮上,便是村里长相最标志的姑娘。

  她收拾的很慢,洗完脸,慢慢的开始梳头。

  姜余听见动静,转头看过去,就见大姐坐在凳子,从她面前桌子上的一个盒子里拿出绢花插在头上。

  紧接着大姐又从一个上锁的小箱子里,拿出一个小罐,打开罐子指尖小心翼翼的取出里面的东西,对着铜镜把东西仔细的涂在脸上。

  姜余听大姐炫耀过,那小罐子是从县城胭脂铺里买来的,不到巴掌大的一小罐就要三十文钱。

  姜余低头,一个鸡蛋四文钱,行情不好的时候只能卖三文,这么一小罐的东西,都快赶上小半篮子鸡蛋了。

  王桂花从外面一进来,就看见姜瑞莲不紧不慢的涂脸,又看见姜余坐在一边等她,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我们都吃完了,你三弟也要去村口坐牛车去县城私塾,你怎么还慢悠悠的。”

  附近村有户人家专门做载客生意,每日定时从几个村的村口路过,并在路过的村口停一会儿,想坐牛车去县城的,掐着时间点坐就成,价钱也不贵,只要一个铜板。

  姜瑞莲一听立马就急了,放好东西,急匆匆的就往外走,“什么?要走了!我也要去县城。”

  王桂花连忙拉着姜瑞莲,“你去县城干什么?”

  姜瑞莲一脸着急,“娘,你别拉我,我昨儿就和别人约好了,今日去城里赶集的。要是晚了,我就赶不上牛车了。”

  王桂花拉着她不松手,“你还没吃早食呢。”

  姜瑞莲哪里还顾得上吃饭,挣开王桂花的手,从床褥子下面翻出一条玫红色的手帕,就急匆匆的往外走。

  “不吃了,不吃了。”

  最后王桂花追出门,往女儿手里塞了些铜钱,又看着村口的牛车离开才往回走。

  姜余看着大伯娘跟着大姐出门,他脚步如常走进了堂屋去吃饭,桌子上放着一个空碗,里面有些菜还有一个掺面饼子。

  这些一看就是大伯母给大姐单独盛出来的,现在大姐不吃,正好便宜了他。

  姜余开始收拾堂屋的桌子,他如果在这里吃,大伯母一会儿回来,看见他指不定又得骂,还不如直接端去灶房吃去。

  等王桂花回来,堂屋早就就被收拾好了,一转身,就见姜余背着个箩筐。

  姜余道:“伯母,我去山坡上挖些野菜。”

  王桂花坐在屋前的小板凳上,拿起放在篮子里的线团开始缠线,闻言头也不抬的道:“去吧。”

  姜余走出门,出村没多远,就是一个山坡,上面野菜比较多,他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蹲在下开始挖野菜。

  ……

  初春,山坡上野菜发的多,加上姜余做惯了这种活,很快就挖了小半框。

  把铲子放进背篓里,去下面小溪流里洗洗手,找个有树的地方坐下休息。

  坐下以后,姜余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放着几张纸。

  这些是姜知遇练字时抄写的纸,原本是要当柴火烧了的,让他偷偷留下了。

  他去县城跟着大伯母摆摊的时候听人说,在铺子里做工的都得识字,那些打杂的伙计一个月能挣半吊工钱。

  他想着,如果自己在多识些字,是不是以后也能到那些铺子里找个活计,一个月也挣半吊的工钱。

  他亲娘认识一些字,因此小时候学过一些。到了大伯家以后,三弟姜知遇有时候空闲了也会教小弟识字,可是小弟不是个读书的料子,静不下来。

  他在旁边一边干活,一边竖着耳朵听,再加上他有认字的基础,时间长了竟又多认了不少字。

  这张纸上写的是三字经,姜余现在已经基本全认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