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大佬宠夫郎 狂躁大佬宠夫郎 第164章

作者:後来者 标签: 种田文 打脸 爽文 升级流 逆袭 穿越重生

  杂交粮种就是那颗星,只要今年秋收真正增产两成。来年赵母就算再不乐意,为了杂交粮种,咬牙也要送她去县学。那样她就可以继续读书,逃离这个窒息的家了。

  “继续。”邴温故没管听见他这话议论纷纷的百姓,吩咐丛林继续分发粮种。

  “王五郎……”丛林喊着。

  “哪个王五郎?”村里没名字只叫排行的农人有得是。若是遇到村中这个姓氏多的,排行多的,都不知道叫谁。

  一个看热闹的道:“叫谁,哪个姓王的家里男孩女孩双儿都去读书了就是谁家呗。”

  一个老头默默往人群中躲了躲。丛林找不到人,跟里正核实。里正确认了信息,从人群之中一把把刚才躲起来的老头薅了出来。

  “大人,就是他。”

  邴温故看向老头,发现老头目光躲闪,根本不敢同他眼神对视。

  “那个,那个,我可不可以不要啊?”磨磨唧唧半天,王老头才吭哧瘪肚道。

  “不要?”丛林不能理解,并且大为疑惑,“这可是能增产至少两成的杂交粮种。”

  王老吞吞吐吐,“我,我家去年那个粮种挺好的,收成不错。”

  丛林这才明白老人家的担心,“阿翁你大可放心,咱们大人可承诺过了,若是不能增产,咱们衙门给赔。”

  王老头还是死咬牙不肯松口答应。

  “算了。”邴温故并不强求,丛林还想再劝,邴温故小声道:“上赶着不是买卖,只会降低身价,早晚有他们求着的时候。”

  这时候一个农人忽然道:“大人,王老头不要,可不可以把他那份给小人家里?”

  “不可以,必须得满足条件。”他这可是好东西,待秋收后天下皆知,那可是千金难求。

  “那,小人现在让家中所有孩子都去读书可不可以?”

  邴温故最终目的只是想让这些孩子都读书,没有为难点头道:“可以。”

  邴温故等人发放完种子离开后,村人围上王老头,“你疯了,为啥不要杂交粮种?就算收成不好,这不还有衙门补助呢。多补两成呢!说实话,我都有些期盼今年收成不好,衙门能给补助了。但是仔细想想大人一心为咱们老百姓办实事,又觉得这么想,挺白眼狼的。”

  王老头憨憨傻笑,不吱声。回到家,家人也询问王老头原因,王老头才说实话。

  “呵呵,衙门说啥还能信!那就是披着官服的土匪!若是到时候他们不赔偿,你们能咋办?人家手上可是有刀的。”王老头信誓旦旦,摇头晃脑,仿佛看见了不久的将来。

  “到时候他们哭都找不到调。”老头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简直太聪明了。

  “阿耶!”他的儿子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气的胸口剧烈起伏,“你把大人当成什么人了!大人可不是从前那些品行败坏的官员,大人从来都是说到做到。”

  “不行,我去找大人,跟他们说,咱们家愿意种杂交粮种。希望大人不要跟阿耶计较才好。”

  “不许去!”老头横眉立目,“你敢去一个试试!老子还没死呢,这个家尚且轮不到你做主。”

  老头儿子没办法,只能算了。

  老头冷哼道:“等着吧,到了秋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你们老子现在的这个决定多正确了,多么充满智慧。”

  如老头这般认死理的人有,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邴温故的拥趸。

  曹氏问道:“阿郎,你曾经在那个实验基地干过,增加两成的产量的粮种真有可能吗?”

  曹氏的夫君,就是之前被邴温故赶出实验基地的锅副负责人。郭副负责人家中改行老三。

  提起这个郭三郎就一肚子气,当初他再实验基地干的好好的,每月都有工钱拿,结果就因为不服一个女人就被辞工了。现在竟然说这个女人真的研究出了能让粮食增产的杂交粮种,郭三郎是万万不肯相信的。

  女人怎么可能比他聪明,女人怎么可能成事?

  就在这时候,有人敲响了郭三郎家的门。

  “郭三郎,你在家吗?”有邻居找上门。

  “在的。”郭三郎起身,“郑六郎,你咋来了?”

  郑六郎笑道,“我就想跟你打听打听,粮种的事情是真的吗?”

  郭三郎当初连被撵回来的原因都没好意思告知村里,而是随便撒个谎。现在让他承认自己不如一个女子,他更做不到。

  “咋可能,假的,假的。”郭三郎随口敷衍道。

  郑六郎小眼睛滴溜溜转,“既然假的,不如这样吧,咱们两家换粮种。我也不算占你便宜,你知道的我家去年自家留的粮种可好着呢。收成是咱们村里最好的,多少人要买我粮种呢。”

  郭三郎道:“我种衙门里发的粮种,到时候能给补助。”

  “你傻呀,咱们两家夜里偷偷的换,到时候谁也不知道。等秋收时,你收成不够,找衙门补就是了。”

  郭三郎看着郑六郎,“只要家里所有孩子都去读书,衙门就给发粮种,你想要粮种,让孩子们都读书就好了。”

  郑六郎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心都读野了,以后嫁到夫家该不知道好好过日子了,该想着用些有的没的了。再说家里一堆活等着他们姐妹做的。”

  郑六郎见郭三郎不松口,“这样吧,我再给家加五百文钱,咱们偷着换,谁也不知道。到时候你该找衙门赔偿,就找衙门赔偿,我又不会告发你。”

  听到能白拿五百文钱,又能把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觉,郭三郎心动了,最后同意了。

  曹氏担心道:“阿郎,到时候会不会被发现?”

  “不会。”郭三郎信誓旦旦,“这才多久,那女人指定研究不出来能让粮食增产两成的杂交粮种。至多就是增产一点点,郑家的种子不错,咱家好好伺候着,到时候也能比别人家多得一些粮食。还能拿衙门补助,何乐不为。”

  郑六郎心满意足,回到家笑道:“成了,咱家地多,我跟郭三郎换了一些粮种,到时候再同别人家换一些粮种,咱们家就够了。咱家十二亩地,那就多了十四石四斗。我觉得依照大人的性格,这个数字说不定是保守估算,或许能达到三成。”

  “天啊,三成!那可就是十五石六斗了。”

  种子发完,县学又多了许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家里为了杂交粮种才同意让女孩和双儿读书,不过为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可以读书。

  邴温故不怕那些孩子家长反悔,因为邴温故已经同他们签订契约,若是反悔,赔偿束€€和种子钱。

  孩子们读了几个月,就补偿多少束€€。至于粮种,年底按照收成双倍赔偿,且粮种归衙门所有。

  邴温故早就想到农人的骚操作,把路提前堵死了。

第131章 字典 南锦屏大放异彩

  “温故, 给你看样好东西。”南锦屏笑呵呵拿出一本书放在书案上,那本书看着大约有一掌厚。

  邴温故看着这熟悉的厚度,心中隐隐约约便有了猜测。

  “是字典吗?”邴温故问着, 伸手翻开,果然是字典。

  “哇,你怎么猜到的?”南锦屏问着, 半倾身撑着下颌看邴温故。他的眼睛里有一层温润的水光,像是潺潺的小溪, 溪水倒映着天上的星光,波光粼粼。

  邴温故有一瞬间看失了神,明明二人在一起这么久了, 也算是老夫老夫了,可是他常常还是会为了南锦屏失魂。

  南锦屏有些无奈, “和我讲话,你怎么总是心不在焉?”

  “和你讲话, 我很难集中注意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谁让你太好看了。”

  “你, 油嘴滑舌。”南锦屏捂着脸,“你们男人是不是生来就会花言巧语, 哄骗小娘子和小双儿?”

  “大概吧。”邴温故一本正经,还认真想了下, “我看自然世界,都是雄性求偶,所以骗人这项技能可能是这天下所有雄性天生与生俱来的吧。毕竟要竞争吗,不会哄人,怎么能战胜对手夺得美人芳心。”

  “哼,歪理邪说。”南锦屏不客气地拍了两下字典, “给我认真看,好好看,提有用的建议,不要拍马屁。这可是我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才整理出来的。”

  “我会认真看的。”这一笔一划都是南锦屏的心血,邴温故自然慎之又慎。

  字典翻开第一页便是拼音,第十页开始则是偏旁部首和笔画。

  这上面所有的字都是南锦屏每学习一个便记录一个,到了如今一点点完成的。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一项需要耐心的艰巨任务,但是南锦屏做到了。

  “夫郎,我真为你骄傲!”邴温故心中有股子豪气干云的自豪感,比他自己干成了什么事情还骄傲。

  “这有什么可骄傲的,不过就是一个字一个字补全罢了,谁都能做,只不过大家没那个耐心罢了。”南锦屏完成字典虽然高兴,但是真心没有自得之类的情绪,他真的觉得这并没有什么。

  “可是人之所以能成事,缺的从来都不是机会和运气,恰恰正是这份耐心。”邴温故认真道:“大多人都会因各种各样原因半途而废,能坚持下来者少之又少。”

  “真正厉害的是你,好嘛?”南锦屏倾佩道:“飞机,人工降雨,这才是真正厉害的东西。”

  邴温故摇头,他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罢了。

  “你有让经厂那边印刷吗?这是万民启蒙的好东西,可以送到汴京城去卖。”邴温故已经开始想销路了。

  “可是大家都不认识拼音,也不懂偏旁部首和笔画,会不会不认啊?”南锦屏问。

  “那就学起来。对于学生而言,这是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了,只要肯用心,不过几日功夫便能学会。”邴温故道。

  南锦屏让经厂那边印刷字典,这确实是好东西,字典印刷成功后,邴温故把它交到县学夫子手上,见多识广的夫子们,立刻就意识到这东西的简便之处了。

  “大人,这字典是你编著的?”学正问道。

  “非也,乃是本官夫郎。”邴温故自豪道。

  学正眼睛都瞪大了瞬间,“可下官听说,无为先生习字不过三载?”

  “那又怎样?有人一生都在做学问,一样碌碌无为。我夫郎虽读书短,可是编写的话本子,火遍汴京城。”邴温故挺着胸膛,“聪慧之人,从来不以读书时间长短而论。”

  “是下官狭隘了。”学正立刻道歉,“大人今日带了数十册字典过来,可是打算捐赠给县学?”

  “目前便是每班一本,放在教室内,学生们可以共有。后续如果有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可以奖励一本。”邴温故道。

  “那下官代替学生们先谢过大人和无为先生了。”学正询问道:“只是大人,县学的夫子和学生们同样没有接触过字典。不懂拼音和偏旁部首笔画,你看可否请无为先生过来教一下?”

  “这个没问题。”邴温故一口答应下来

  南锦屏知道后,很高兴,他特别愿意去县学。从前小时候他可想读书了,只不过那会儿家里穷,他没有办法读书。从没想到有朝一日,他能以夫子的身份去县学讲课。

  授课对于南锦屏而言并不陌生,从前在村里最早些的时候,南家和邴家的知识就是他教的,现在再教学生,他算有经验。

  县学里的学生和夫子都很聪明,又肯用心,几日功夫就学会了。有学的好的学生,南锦屏还做主送了字典。

  字典字数多,需要纸张多,所以价格比话本子贵多了。这么一本字典,书肆那边卖正常定价需要三贯七百五十文钱。

  邴温故考虑到吉县人均收入和学生的购买力,衙门出了一部分补助,南锦屏出了一部分补助,最后只卖一贯八百文。

  但是这个价格却仅限吉县,出了吉县可没这个优惠。

  因此不管哪位学生得了字典,都宝贝似的珍藏。

  本来南锦屏教完拼音等课程就应该离开了,可是在他教学的这几日,学正发现南锦屏的史学很扎实,而且有些非常独到的见解。学正同南锦屏交谈过后才知道南锦屏的史是邴温故亲自教的,难怪这么有见解。便请求南锦屏在县学讲史,南锦屏应下。

  邴温故这边叫人把字典带到汴京交到姜憬淮手上。

  姜憬淮初拿到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是什么?”姜憬淮一开始没看明白,好赖这本字典有序言,看了需要姜憬淮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他找到沈清和,把字典交到沈清和手上,“表兄,你看看这本书吧。可了不得了,这是锦哥儿编著的,若是有了它,可帮助万千学子习字。”

  “南夫郎?他不是写话本子的吗?听说又学了画,写了什么对学习习字还能有帮助?”沈清和打开字典,简单看下,立刻就意识到了字典的好处。

5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