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监视 无人监视 第562章

作者:苏城哑人 标签: 强强 无限流 甜文 现代架空 HE 穿越重生

  小顺摇摇头道:“神明都在沉睡,咋可能晚上出来呢……反正,这是个不成文的规矩,以前就有乱走的,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当时就有嬷嬷私底下偷偷说,这是冲撞了神明。”

  “具体的,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总之天黑了,大家就都回家了,也没人出门。”

  黎渐川点点头:“行,你先回去吧,离天黑还有一会儿,我去趟小超市,马上就回。”

  小顺应了声,也没再多说什么,拎着袋子,微微佝着背,继续走了。

  只是在小顺走远的过程中,不知道又是黎渐川的幻觉,还是真的确有其事,他隐隐约约听到晚风里送来了小顺的声音,像是在低声和谁对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是病了吗?”

  “是病了吧……”

  “还是病了呀,病了不好吃呀……”

  “可惜不是€€,味道变了……不,不是他变了,他一直有病,之前病得轻……是€€变了……”

  “要治病呀,都要治病……吃神丹,就能治病……”

  黎渐川远远注视着小顺,没看到他的面颊和嘴巴有任何动作。

  若有似无的诡异低喃与小顺的身影一同拐进了岔路,渐渐听不见了。

  黎渐川想了想,取出了封在魔盒内的眼镜,再次戴上。

  做完这一切,他回过头,重新看向面前这户人家门上的黄纸与红字。

  “开请神路禁忌:

  一、开请神路前,沿途各家必贴黄纸。

  若黄纸斑驳、潮湿或掉落,立刻闭紧双眼,吐唾沫于纸上,并敞开大门,三小时内不要关闭。

  二、请神队伍经过时,可以观礼,切勿跟随。

  若发现已在跟随,不要停步,继续向前,寻机脱掉双脚的鞋子,踮脚走到路边,后背靠墙。

  三、观礼后归家,第一时间换下衣物,以红布包裹,放置床头。

  入睡后若听到滴水声、衣物摩擦声、走动声,不要睁眼,不要翻身,大声诵念神名,天亮后取走床头衣物,丢入河中。

  观察衣物,若衣物被冲走,而红布仍在,立即离家,外出过夜,次日再返。

  ……”

第434章 有喜

  “……

  四、开请神路第一日,切勿照镜子。

  若不慎照到镜子,立刻取糯米水洗脸三遍,并默念自己的名字。

  五、开请神路第二日,不可着新衣。

  若发现已着新衣,不要立即脱下,避开人群,迅速前往任意一户在办丧事的村民家中,摘一盏白灯笼,随身携带三小时。

  三小时内,灯笼熄灭,或灯笼颜色由白转红,马上丢掉灯笼,低头闭眼,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要抬头,不要回应。

  六、开请神路第三日,忌食白米饭与黑芝麻。

  若在桌上见到白米饭或黑芝麻,立刻去取一只空碗,放到桌上正北方向。

  饭后,将碗摔碎,埋在树木阴面,并燃三支香。

  观察香的烟气,上升则无事,下降则必须马上离家,前往任意一户在办喜事的村民家中,留宿一晚,次日再返。

  七、看到此处,不要回头,慢慢后退回到路中央,远离所有黄纸……

  现在,你很危险!

  不要回头!

  后退……后退!”

  看到黄纸末尾,黎渐川神色一紧,只觉一股刺骨寒意飞速爬遍了全身。

  但事实上,他并未感知到什么不妥,四周一切如常,安安静静,空空荡荡。

  大脑飞速运转着,最终,黎渐川还是选择暂时相信黄纸上的禁忌。

  他移动起脚步,缓缓向后退去。

  然而,就在这时,面前这户人家的大门却突然打开了,裹着黑头巾的榆阿娘出现在门内,看向黎渐川,浑浊的眼珠暗沉沉的,像积满腐物的幽潭:“天快要黑了,小季先生怎么还不回家?”

  这是黎渐川第一次与这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榆阿娘正面对视。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感觉榆阿娘瞧着他的眼神里,似乎带着一种奇异的非人感。

  “路过看到这些黄纸,上头写了开请神路的注意事项,觉着好奇,就停下来看看。”黎渐川边简单回答,边脚下不停,继续退到了路中央才停下。

  实际上,在榆阿娘出现的刹那,那股莫名的寒意便消失不见了,可黎渐川依然完成了后退的动作。

  “这是您家?”

  他答完便问:“天快要黑了,您这是要出门?”

  “去村长家,明天开请神路,要提前准备。”榆阿娘苍老的声音答着,一双小脚迈过高高的门槛。

  黎渐川注意到,之前给了张秀兰的红绣鞋,又重新回到了榆阿娘身上。

  心中一动,黎渐川惊觉这是个试探昨夜怪事的好时机,目光自然而然落到榆阿娘的脚下,开口道:“您这双绣鞋不是送给张姐穿了吗?这是张姐用完,给您送回来了?”

  这试探的话术黎渐川早就萦挂于心,只是还在车上时,他忌惮副驾驶的异常,没问出口,下了车,这些人一股脑钻进黑暗的进村路,他心有疑虑,也没拦。后来在多子神庙瞥见张秀兰,遇到双胞胎,因前者没找见,后者直觉不对,也便都未开口。

  眼下碰着榆阿娘,见她态度竟还算和善,不像在车上时冷漠阴郁,这试探便是顺理成章了。

  果然,榆阿娘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一边回身关门,一边低低哑哑地道:“已经到了欢喜沟了,再没有多余的危险,她想生便生,用不着压着了,自然也就把绣鞋还回来了。”

  “我记得张姐半路发动起来的时候,老周是想让张姐就在路上生了的吧?”黎渐川斟酌着字句,好像聊闲话一样,继续问道。

  榆阿娘挂好锁,瞧了眼黎渐川:“他胆子小,又供奉多子菩萨,有忌讳,不拉正在生产的女人。”

  黎渐川不掩好奇:“我对多子菩萨了解不多……这有什么忌讳?”

  “新生孩童是从哪里来?阴间轮回而来,”榆阿娘道,“在多子菩萨的传说里,菩萨在阴间渡人,女人怀胎十月,肚子里却只有肉胎,而没有魂魄。到生产之时,女人便连通了阴间,引来投胎的魂魄。”

  “魂魄融于肉胎,便是顺利生子。死胎,就是魂魄未融入。母死子生,就是女人身子太弱,遭受不住阴气。”

  “一尸两命,则是这来的魂魄不是为投胎,而是为索命,带着女人一同下了地府。这类女人死后是不能被埋葬的,必得曝尸荒野或被挫骨扬灰,才消厉鬼怨气,不会连累周围的人。”

  “周家小子不想在自己车上开这道鬼门关,就提议在半路停车,生产完再走。也幸好没停没生,临近大祭,路上可不太平。”

  榆阿娘平平静静地说着。

  黎渐川一边听着,一边心头发沉。

  就生孩子一件事,竟衍生出这么多的封建糟粕,还将一些生育不利的情况怪罪到母亲身上,实在是让人冒火,恨不能掀翻这些病态的玩意儿。

  微微压下自身的情绪,黎渐川思考着榆阿娘口中的没停没生四字,神色如常道:“也幸好有您出手,不然除了停车生产,还能有什么法子?”

  榆阿娘拢了拢头巾:“和我没什么关系,绣鞋只能延缓她发作,不能救她。她要去争十胎嬷嬷,这第十胎能不能生下来,生下来又究竟是福是祸,不是我这么个糟老太婆能改变的,只有多子菩萨才说了算。”

  “多子菩萨需要这个十胎嬷嬷,便让她过了这一劫,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事儿。”

  “……行了,天晚了,赶紧回吧,回吧。”

  榆阿娘说着,望了望天色,不再有谈兴,只催促黎渐川离去。

  想要的答案已得到了不少,天色也确实接近全黑,黎渐川见状也不再多问,简单道了别。

  回到小四合院时,里头刚飘出饭菜香。

  见黎渐川进门,小顺便招呼他过去吃。

  院子里,折叠桌还放在了早上的位置。桌上四副碗筷,周围摆了两个马扎,两个板凳。旁边的树梢上挂了个旧灯笼,只模模糊糊照出一点昏黄的光。

  “季先生,你之前说想有人陪着吃饭,今天晚饭就和我们娘仨一起吃,行吗?”小顺问。

  黎渐川看了看已经彻底黑下来的天空,点头道:“当然行,都一起吃吧。现在风不如早上大了,但还有点,婶子和老太太出来方便吗?”

  “方便,”小顺道,“晚上总是比早上好的。”

  他说着,将正房堂屋的门打开半扇,比起晨起时,里头更黑了,是黎渐川都看不透的黑。

  门后,穿着红棉袄的女人出现,扶着一位裹着旧布褂子的老太太迈过门槛,缓步走出来,坐到桌边。

  黎渐川暗暗观察着,发现老太太表情慈祥,面色红润,小顺母亲依旧顶着一脸稍艳的妆容,但却不是入殓妆,而是寻常妆容,只是脸抹得白了些,此刻看来,也不见€€人恐怖,只觉温婉美丽,容光焕发。

  难道,他早上看到的入殓妆,其实也是类似他见多子神庙、见古朴村民那样的幻觉?

  或者说,那才是线索,才是真实,其余皆伪装?

  心头转着思绪,黎渐川面上却不显,只笑起来,礼貌又亲切地喊了声老太太和婶子,又试探着问婶子这婚是结完了吗,怎么不见叔。

  小顺家三人对这话没什么特别反应。

  小顺母亲张秀梅笑道:“大祭唤神这喜事和丧事都要提前七七四十九天办,这一办也就是要办满这么多天,到最后一天,才算是结亲成了、发丧成了。昏礼啥的虽然都办了,但我跟小顺他后爸这婚还不能算结完,他还在别人家寄宿,没搬进来呢。”

  她表情动起来,神态确有几分与张秀兰相似,只是比之张秀兰更加爽朗。

  黎渐川道:“叔也是欢喜沟人?”

  “不是,”张秀梅道,“欢喜沟的人结婚,都只找村外的,不能找村里的,这也有说法,说是怕欢喜沟太封闭,世世代代的,血缘关系近,怕生出不好的孩子来。”

  “那叔是要搬到欢喜沟来住?”黎渐川道。

  张秀梅点头:“欢喜沟的人恋家,不管是嫁还是娶,都是外人进来,不是村人出去。也有到外头去读书、工作、结婚的,但都不会离开太远,去市里就已经是顶天了,大多都在村里、县里。”

  这些话看似正常,却又隐约透着古怪。

  就和整个欢喜沟、整个副本世界给黎渐川的感觉一样,平静普通里含着若有似无的诡谲,就仿佛午夜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既觉得正常没问题,又觉得好像有点古怪€€人。

  一顿晚饭吃得宾主尽欢。

  张秀梅是个健谈的,不似张秀兰内敛,老太太话不多,但笑眯眯的,也会跟着点头。

  小顺倒是收起了早上外露出的那点好奇活泼,再次变成了一个有点沉默的木头疙瘩,只会给两位家人舀饭添汤。

  只是开饭前大概聊了太久,饭菜全都凉了,黎渐川没提,小顺家三人也似乎没当回事,没人去热饭,便就这么吃了。

  吃完饭,小顺提醒黎渐川,明天凌晨三点开请神路,要是想凑热闹观礼,记得定个早点的闹钟,他也可以来叫他,只是他后半夜要去村头接游客,不能保准儿早早叫人。

  黎渐川应了,定了闹钟。

上一篇:寡夫郎

下一篇:Beta是你的谎言

2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