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第101章
作者:星懒懒
他们现在说的好,实则东西都还没做出来,就开始分赃,也不怕做出来的东西不够分。
*
凉州府,灾民安置区。
一群灾民正在排队换粮。赈灾事宜进入正轨后,灾区实行积分制度,不再向灾民发放粮食和施粥。
干了活的人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他们可以用这个积分和官府换粮,或者换毛衣取暖。
石头和柱子住在有火炕的屋子里,不用担心取暖问题,要考虑的只有吃饭问题,他们这些日子来,干了不少活,得了不少积分。
除了换粮吃喝时花了一些,都存了起来。
开春后回乡的路费和春耕的种子,还得用积分来换取。他们可比不得那些大人,干的活多,得的积分也多。
柱子问:“石头你要换多少粮啊?”
石头看了看前面的队伍,感觉人又少了一些,随口回他:“换一斤吧。”
“啊?一斤才够吃几天啊?”柱子有些惊讶,他们以往最少也是换三斤粮,三斤粮够吃十天了。
现在换粮都要排队一两个时辰,但他们又不想放下手里的活计来排队,索性一次多换点,省了排队的时间。
石头凑到柱子耳边:“你没听说吗?三天后就可以换粮种和银钱了,现在雪化了,那些大人打算让我们回乡了。”
柱子瞬间失落了:“石头你要回乡啊?我们现在这样不是挺好的吗?有吃有喝有地方住,我觉着挺好的。”
石头拍了柱子脑袋一巴掌:“笨蛋,发完赈灾款后,那些大人就会离开,我们手中的积分就没用了,也不会有活计给我们干了。不回乡留在城里当乞丐吗?”
闻言柱子赶紧摇头:“那不行,当乞丐可不好受。”
村里遭了雪灾后,他们一路往凉州府来,没有吃的就向人乞讨。很多时候一天都讨不到一点吃的,还经常会被人驱赶,他可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
柱子觉得,现在的日子就挺好的,他们凭自己本事干活换粮吃饭。
可惜长久不了。
正如石头说的,那些大人总是要走的。
他们想的确实没错,苏元和谢博已经打算拔营走人了。
凉州府的灾情控制得很好,在他们到来之后,冻死的人直线下滑,除了一些本来就有病的人,其他基本都活了下来。
这在赈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已经写了折子上报朝廷了。
他们的任务就是保证灾民在下一季收成之前能够活下去,灾民们已经成功越冬。
灾民们用积分换了粮食种子和路费,就可以回乡准备春耕,等他们回乡,就归当地县衙管理,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府衙苏元的办公厢房里,苏元和谢博面对面地坐着,苏元给谢博递了一张纸,上面是此次赈灾粮食的剩余量,以及灾民手中积分的汇总情况。
谢博低头仔细看了一遍,粮食剩余的粮食,还是够灾民兑换的。
他们这次带的赈灾粮食不算多,但碍于苏元和谢博两个人的威势,没有官员敢私吞。少了层层剥削,实际上不仅够赈灾,还能有剩余。
苏大人满意地喝了一口茶:“按现在的情况,把粮种和路费发下去,我们估计十天后就能回京了。”
谢博点点头:“苏大人说的是。”
谢博这段日子并不在凉州府内,而是带着人巡查各个村落,看有没有出现全村被雪掩埋的情况。
把周围受灾地区都走了一遍,谢博前两天才回到凉州府。
本来开春化雪是最容易发生瘟疫的时候,但因为谢博善后妥当,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得以早日回京。
此时听到苏大人的话,谢博一向冷淡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出来这么久,他也想家了。
第二天陆川去国子监,给苏幕几人带了一小把辣椒,之前从那个弗朗机商人那里买来时,几人就吃过土豆和辣椒。
土豆他是没法给几个人带了,被他岳父看守得严严实实,若非现在还不是播种的时候,永宁侯估计要立马去庄子上盯着佃户种植。
唯有辣椒不被限制,之前就承诺过苏幕他们,等成熟后给几人送一些。
陆川想着,辣椒后面还能继续采摘,也就无所谓了,留了大半在谢家,自家只拿了小部分。
这小部分辣椒中,他分了一半给四位好友。
陆川来到学舍时,苏幕和席东已经到了,他俩正在讨论昨日大安周报新一期的内容。
陆川把几份辣椒直接丢苏幕桌上,苏幕和席东的争吵瞬间停止,低头一看,竟然是之前见过的辣椒。
两人异口同声:“辣椒?”
陆川点头:“嗯。”
苏幕惊讶道:“辣椒能采收了?”
“昨日休沐去了趟庄子,把成熟的都采摘了,之前说过要给你们分一些的。”陆川说。
席东喜滋滋地拿起一份辣椒,之前吃过一回酸辣土豆丝,他就爱上了这个滋味,不过€€€€
“只有辣椒,没有土豆吗?是土豆还没成熟吗?”
闻言陆川瞥开眼,不敢看两人的眼睛。
“土豆被我岳父截了去,我也没得吃,怕是不能分给几位兄长了。”土豆的具体产量,还不好对别人说,他只能隐瞒下来。
反正之前跟苏幕他们说土豆产量高的时候,他们都不信,更方便他隐瞒。
苏幕:“怎么?永宁侯也喜欢吃这土豆?”
看苏幕都主动帮着找理由,陆川干脆就让岳父大人背锅了。
他露出一个微笑:“昨日给我岳父送了一些,他吃了之后很喜欢,就来家中全部搜罗走了。三分地也种不出多少土豆,留了些做种子,剩下的也不多,便全给了我岳父。”
永宁侯要吃的东西,他们可不敢抢,只能接受现实。
席东只好说:“那你下一季可得多种点,我们还等着吃土豆呢。”
对此陆川表示:“一定会的。”
想想有辣椒也不错了,辣椒能做的菜更多。
陆川指着桌上的辣椒,笑眯眯地说:“刘扬的份等他一会儿来了就给他,至于唐政那份,就有劳苏兄帮忙送一下了。”
苏幕点头:“行,我回去就给他送到庄子上。”
唐政已经有段时间没来国子监了。
第103章 季考
唐政自从下定决心要试一试另一条路之后,便在下课间隙偷偷画图纸,和陆川讨论如何设计新农具。
利用他这段时间内学到的格物知识,结合农户的实际需求和人体力学,设计出了一款更省力快速的耕作农具。
只是没有条件制作,也没有条件实践,于是唐政去找了唐大学士。当然,他不会明晃晃地说自己要做新农具,没有实际成效之前,他爹一律会认为他还在不务正业。
某天唐大学士下值回府后,唐政找上了门。
唐大学士有些诧异,他这儿子因为读书不行,他平时训诫有点重,对他的要求比较严苛,唐政一般很少主动来找自己。经常是他让下人叫他来书房,或者自己到儿子的书房检查课业。
唐政挺直腰板,背部的肌肉绷得有些紧,但表面还是一副世家公子的从容模样,仿佛他要跟他爹说的是很寻常的话。
唐大学士也感觉到不对,他儿子平时见他,不说紧张,也不会这么从容,更多的是沉默不语。
“有事?”唐大学士搁下手中的折子,抬眼问道。
唐政竭力展现出自然的神情,说:“爹,儿子觉得儿子如今的学习已经到了瓶颈期,继续在国子监读书也无济于事。从小到大,儿子看过的书籍不计其数,教过儿子的老师也不少,然成绩仍不理想。”
唐大学士皱眉,唐政说的是事实,从儿子三岁,他就开始教他读书,奈何实在愚笨,死记硬背这么些年下来,也只考了个秀才。于读书一道上,实在不是个聪明的。
他只有唐政这一个儿子,侄子读书还行,但终究不是儿子,以后这府里还得唐政自己立起来。
唐大学士对儿子如此苛刻,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没有可以帮衬的兄弟,否则他也不想让儿子如此辛苦。
唐大学士心中所想,半点也没表露出来,他仍旧是在外人面前温和,在儿子面前严肃苛刻的模样。
“你如今来寻我,可是找到什么好法子突破了?”
唐政微微一笑:“正是,儿子想着成日在国子监中学习,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未曾实践过。若是能真正到田地间走一遭,体验一番农人的辛劳,估计写出的文章,也能多几分真情实感。”
唐政的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写什么都干巴巴的,光有形式没有内容,如同他写的诗一样,中规中矩,却无一丝感情。
唐大学士神色一动,这倒是他没想过的,既学不了那些绮丽的文章,学着写一些朴实的悯农文章也不错。
唐政又说:“如今正准备春耕,儿子想请一段时日的假,到庄子上亲自下地耕作,切身体会一番农人的艰辛。”
唐大学士沉吟片刻,捋了捋打理得很好的胡子,点头表示同意。
“你说得在理,距离下次乡试还远,花几个月时间体验一番劳作也不碍什么,只是要与你母亲好生说清楚。”
唐政顿时露出一个笑容,跟他之前礼貌性的微笑完全不同,隐约能看出几分真心。
“儿子省得,必不让父亲烦扰。”
唐大学士咳了一声,他可不是惧妻,只是妻子身体差,不想让她生气罢了。
“你既是去庄子上读书劳作,每日的课业不能少,为父会让人给你送国子监夫子布置的课业。”
唐政表情一僵,去到庄子上竟然还要写课业,岂不是比在国子监读书还要繁忙?
不过很快他就调整过来,继续保持微笑:“是,儿子定当不懈。”
反正到了庄子上,怎么也比在家自由,他可以随便研究新农具,还能随时下地实践,也不算亏。
于是唐政就这么去了自家庄子上。
期间他还来国子监向几人道了个别,具体为什么要去庄子上他没说。苏幕他们虽然不解,但看唐政那高兴样儿,就知道不是什么坏事,便没有深究到底。
他们本来是四人小团体,后来加入了陆川,现在又变回了四个人了。
不过他们适应良好,因为唐政经常会给几人写信,从一开始的哭诉庄子条件差,到后面开始享受田园生活,转变之快让他们瞠目结舌。
苏幕他们一开始还会写信过去安慰,到后来收到信都木然了,欺骗他们的感情,没写信过去骂他,都算是他们感情好了。
因为唐政经常要寄信回家,苏幕家就在唐政家隔壁,寄给几人的信都是让苏幕转交,这次的辣椒便让苏幕帮忙给送信的人带过去给唐政。
苏幕应得很快,顺手的事儿。
陆川说:“辣椒里面是它的种子,你们若是要种植,可以先把种子取出来存着,我可以给你们写如何种植辣椒。”
席东惊喜:“真的?”他们也可以种植辣椒?那不是以后想吃就能吃上了!
见到陆川点头确认,苏幕也跟着高兴起来,以后吃辣椒就可以不受限制了。
上一篇:古代种田摆摊开店日常
下一篇:我靠卖惨装茶攻了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