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第77章
作者:星懒懒
难道真像他之前想的,是个物理天才?!!
唐政本来是一直盯着陆川,期盼能第一时间从他的表情知道自己做得如何,不料陆川看完后,抬头用一种难以言喻的眼神看自己,把唐政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么看着我干什么?到底做得怎么样了?”唐政受不了陆川的眼神,忍不住催促道。
陆川咳了一声:“做得很好,就是有点绕,我把我的答案给你,你回去看一下。”若是唐政能看懂那些物理知识,就能确认他真是个物理天才。
他从科技先进的现代而来,若能把科学的种子洒在大安朝这个时代,也不枉他来这里一遭。
陆川只学到了高中物理,但高中物理也涵盖了基础的物理知识,足够唐政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物理体系。
至于更高深的内容,相信凭借他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继续钻研下去。
这些想法只在一瞬间,陆川很快就把他的答案写了出来,让唐政拿回去好好研究。
唐政得了他的答案,也不计较他之前的怠慢,拿着答案一路思索着回了座位。
陆川决定,每天从繁重的课业中抽出一点时间,给唐政出一两道题,用答题的方式,传授唐政物理知识。
自己给自己揽了一个活,陆川有点感叹自己的作死,这么多课业竟然还有闲心教别人。
哪里还记得他刚开始来到大安朝,是想当一个咸鱼来着?!!
陆川在课业的水深火热中煎熬,另一边谢宁为了他第一期的新闻主题,等了谢明两天,才等到他回家。
其实那天晚上陆川趁着练字,就已经把如何写新闻的方法写了下来,谢宁第二天醒来,在卧房的桌子上看到了陆川留下的张纸。
陆川给出了两个视角,一个是从受害者的角度,写他们是如何被拐子各种方式接近,然后放松警惕,导致被拐。
另一个是从拐子的角度出发,描写他们拐卖别人时的心理活动,拐到人后如何转移,一般把人卖往何处等等。
谢宁看了这两个视角,觉得以受害者的角度会让人更有代入感,而从拐子的角度,又能从中知道更多行业内幕。
纠结了一番后,在荣斋先生的建议下,决定两个视角都采纳,他们可以两边对照着写两篇文章,对比鲜明,反而能让人记忆更加深刻。
做下决定后,谢宁需要去收集素材。现在记者还没招到,什么事情都要谢宁自己出马。
他二哥谢明就是这次打拐行动的亲历者,受害者和拐子都接触过,知道的消息是最多的,也是他能接触到有关这方面的唯一信息来源。
不过谢明虽然已经抓住了那伙拐子,把人解救出来,但不意味着事情就结束了。
可能谢明他们是第一时间救出孩子的人,除了王家那两个小孩,被父母第一时间接回了家,剩下的孩子暂时不知是哪家的,本来应该由京兆府接手管理的孩子,怎么也不愿意挪地,谢明只好把他们安排在兵马司的衙署里。
之后还得安排人通知他们的家人,让他们的家人来把人接走。
除此之外,通过拐子的口供,知道他们还有上线,拐人是上面下达的任务,每年都有一定的指标,达不到会有惩罚。
谢明由此断定这不是一件小案子,但这不是他的职责范围,他的任务是找到人就可以了。
那伙拐子已经移交给了京兆府,不过鉴于他们供出了交货地点,官府需要抓紧时机把上线一网打尽,京兆府人手不足,便和谢明联合办案。京兆府的人负责主导,兵马司的人负责围截抓人。
谢明便又忙活了两天,直到把人都抓住,交给京兆府后,才得空回家休息。
谢宁让侯府的下人盯着,谢明一回家就来报,然后谢宁就麻溜来找他二哥来了解情况。
谢宁到谢明的院子时,他已经洗完澡出来,正在用膳。奔波了两天,为了抓人,即便谢明是长官,也啃了两顿干饼子。
现在正是饿的时候,见谢宁进来,还招呼他一起吃:“宁哥儿可要一起吃?”
谢宁虽然在家吃过了,但看谢明吃得这么有食欲,也不由坐了下来,下人极有眼色,立马送上来一副碗筷。
见谢宁吃上了,谢明一口吃完手上的馒头,问道:“今儿怎么来找二哥了?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二哥帮忙?”
不开玩笑的时候,谢明还是很有哥哥的风范,只要不是很过分的事,他都愿意为谢宁去做,哄他开心。
谢宁停下筷子,故作生气道:“我就不能是因为想你了吗?又不是每次找你都是要你帮忙!”
都是兄弟,谢明还能看不出来谢宁是真生气还是假生气吗,但他还是哄道:“是二哥错了,宁哥儿就是想我了。既然想二哥了,你那还有没有辣椒酱?给二哥送一坛子?”哄到一半,还是忍不住犯贱了。
谢宁瞪向谢明,他仅剩的一坛子辣椒酱,已经被他套路去给谢瑾了,他不信二哥就没吃。现在竟然还戳他心口?!!
看谢宁隐约有生气的迹象,谢明赶紧转移话题:“二哥说笑的,我们还是说正事吧。”
说到正事,谢宁即将喷涌而出的怒火半道熄火了,他今天是来找二哥打听消息的,可不能被他带歪了。
谢宁重新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小笼包,边吃边问:“我夫君不是画了张画像,帮助你们找到了那伙拐子吗,我来问问情况。”
谢明也重新拿了一个馒头,说:“这事儿行舟可是立了大功,待案子结案后,会把他的功劳报上去,到时候论功行赏,你们就等着吧。”
有他看着,没人能昧了他弟夫的功劳。当然,这谢明就想多了,陆川是王家的恩人,他们也不会让人把恩人的功劳顶了。
谢宁说:“这个倒是不重要,我主要是想来了解一下,那些被拐的孩子怎么样了?”
谢明:“王家那两个小孩,当天就回家去了,剩下的孩子也陆续被家人领走,只是其中还有两个十六七岁的女孩,一个同样年纪的哥儿,还留在衙署里。”
谢宁惊讶:“不光是孩子啊?”
谢明点头,青葱年华的女子哥儿反而比孩子更赚钱,虽然难度会比孩子大些,但只要有利可图,拐子可不怕麻烦。
谢宁眉心紧蹙:“那她们怎么办?她们的家人不来接吗?”
谢明看着谢宁,不由叹了一口气,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即将出嫁的女子哥儿,被歹人拐去了十几天,怎么可能一点影响都没有。
哪怕那些拐子为了保证她们的价值,没动过这三个女孩哥儿,可终究对她们的名声有碍。
这三个人中,只有一个女孩的父母比较聪明,没有声张,悄悄带着人去找,现在送回去,只要说去某个亲戚家住一段时间,就可以含混过去。
那女孩现在还留在衙署,也是给她父母时间,为她回家造势,好显得不那么突然。
另一个女孩,她父母大张旗鼓地找人,十里八乡都知道他们家女儿丢失了十几天,如今回来,也难免名声有碍。
她父母倒是不在意别人说什么,可她自己过不了自己那关,怕被人说嘴,在衙署里也有伴,就拖着不肯回家。
估计等和她作伴的女孩回去了,她才会跟家人回去。
剩下的那个哥儿,他是别人的童养夫,还没正式成亲,出了这事儿,夫家就不要他了。他没有父母,也没地儿去,只能继续待在衙署,看之后能不能给他介绍一份活计吧。
听了谢明的话,谢宁也忍不住叹气,为这三个人难过。
明明她们是被人拐走了,明明她们是受害者,明明她们还是完璧之身,结果遭受流言蜚语的还是她们。
女子哥儿天生就和男子不一样,被名声束缚的只有她们。
谢宁只低沉了一会儿,便打起了精神,他改变不了这世道,干脆不去多想,徒让自己伤神。
他说:“我这有一份活计,二哥帮我问问那哥儿要不要来做。”
第79章 苗子
谢家给谢宁陪嫁的宅子,除了现在南城住的这个宅子,在西城那边还有一个二进的。
谢宁打算把报社的办公地点设在那边的宅子,本来想在南城租一个宅子的,但他们是创办初期,各项花销都不小,能省点就省点吧。
虽然谢宁并不把那点钱放在眼里,但正如陆川所说,办报社的钱还是要跟自己的钱分开,不然以后算不清楚。
报社以后不一定能赚钱,他不能总拿自己的钱补贴报社,如果是空置的宅子就不一样了,至少谢宁不会有额外的支出。
那边的宅子以后便是报社的地方,招聘的记者编辑都会入驻,还缺个打扫的人,本来是要到外面招人的,现在正好把那个哥儿安排进去。
其实一份活计谢明自己也能安排,只是府里的下人都是签了卖身契或者从军中退下来的,他也不好把人从平民变成奴籍。
谢明说:“宁哥儿若是不方便,可不要勉强。”陆家现在的下人也基本是要签卖身契的,他不想宁哥儿为了帮他,把一个不知秉性的人引到府中。
虽然那个哥儿瞧着挺安分的。
谢宁笑道:“这有什么不方便,我最近打算开一间新铺子,正缺个打扫的人,横竖去外面请人也是要花钱的,不如就请那个哥儿,还能给二哥解决问题。”
重要的是,那个哥儿是这次被拐的受害者,把他安置在报社的地盘,若是他愿意,还能从他口中了解更多被拐的细节。
当然,若是那个哥儿不愿再提起,他也不会勉强,只当是给人一份普通的活计。
大安朝虽然支持奴隶买卖,但不支持死契。跟前朝不一样,前朝是一日为奴终身为奴。大安朝的平民可以自卖为奴仆,但却是有期限的,比较常见的是十年、二十年。
一般只有大户人家能买卖奴仆,像外面商户做生意招工,一般是签订工契,本身不入奴籍。只有一些重要的、需要保密的岗位,他们才会要求和人签订卖身契,但商人买卖奴仆限制更大,需要花费更多银钱,官府才会盖章。
谢明想想也是,母亲给宁哥儿陪嫁了几个铺子,放到铺子上,签份工契也不碍事,也就是多出一份钱的事儿。不过€€€€
“你怎么突然要开新铺子了?新铺子卖什么东西?”谢明怎么不知道宁哥儿还对生意感兴趣了。
平日里干什么都嫌麻烦,只喜欢听书看话本练武,出嫁前母亲让他学着看账本都不乐意,还是被压着才学了几天。
莫非嫁人了,就懂事了?
那自然不是,谢宁现在对管理商铺看账本还是不喜欢,只是报社毕竟不一样,是他的兴趣所在。哪怕事情再繁琐,他也愿意去打理。
感受到二哥疑惑的目光,谢宁表情讪讪,他还没跟家里人说过办报纸的事儿。
谢宁思考了一阵,还是决定把办报的事儿告诉二哥。有了上次的教训,对于报纸的内容他们会更加严格地把关,确保不会再出什么事。
报社毕竟是设在他的陪嫁宅子里,即便现在不说,等报纸刊印发卖后,二哥稍一打听也能知道是他的生意。不如现在说了,也好让二哥的人巡逻时多照看一下报社。
“就是……卖报纸……”
谢明心中的疑问更大了。
“报纸?是什么东西?”听这名字好像是和纸有关,莫非是哪里新出的纸张?
“报纸就是……唔……跟话本小说差不多。没错,就是一张纸上印些文字,然后卖出去。”
谢明听得眉心有些紧蹙:“话本小说?那怎么又叫报纸了?”
谢宁解释:“现在卖的话本小说,是一本本出版,而报纸上的话本小说是连载的,比如一期报纸上只放一章,一本书能连载上百期呢。”
看谢明还是有些不明白,谢宁换了个说法:“就像一本书,有几百页纸,我们一次只卖几张纸,剩下的纸等下期再卖。这样就可以把价格降低,那些比较拮据的人,不舍得一次性花几百文买一本书,花个几文钱买一期报纸还是愿意的。”
这是陆川给他说的,把昂贵的商品分开来买,原本买不起的人也能买得起,扩大商品的受众群体,实际上大家花的钱还是一样多,只是时间拉长了。
这么一说谢明就明白了,不过€€€€“只有几张纸,故事都不完整,人家会愿意买吗?”
“报纸上不是只有连载的话本小说,我们还会在上面印些短篇故事,一期报纸就能讲完。”
有三个版面的内容,话本小说吸引不到人,还能靠科举时政吸引读书人,再不济也有民间轶事,总有一个能吸引人。
现在给谢明说他也不懂,还是等第一期报纸的样版出来后,给谢明送一份,他一看就懂了。
谢明无奈道:“行,二哥不懂这些,就等着宁哥儿你的报纸,我倒要看看,你说得天花乱坠的报纸是怎样的!”
宁哥儿难得想做一件事,他这个当哥哥的当然要支持,到时候他得让下面的人多去买几份,不然销量太少,宁哥儿面上也不好看。
聊完这些,谢宁才想起他这次的正事,他是要找二哥了解拐子拐人的详情,好根据实情编辑出故事来。
听了谢宁的来意,谢明有些不解:“你了解这些干什么?若是无聊便去茶馆多听听书,这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儿。”
察觉到二哥的抗拒,谢宁撒娇道:“二哥~报纸不是会有短篇故事嘛,我想把这些事儿印到报纸上去,这样看过报纸的人,碰到那些拐子的手段,就可以提前防范了。我这也是在做好事嘛!”
上一篇:古代种田摆摊开店日常
下一篇:我靠卖惨装茶攻了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