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第71章
作者:阿杜行
叶胥虽然这样想,但事情总是会有不确定性。
叶胥与众村民都将希望寄托在那几十棵倒下的树木。
接下来的一个月,叶胥总是早出晚归,有时甚至宿在乡下,只是为了能寻到什么别的好法子。
陶青见叶胥最近总是愁眉苦脸的模样,又看到叶胥眼下的黑眼圈,想要劝慰一下他不能只讲目光放到政务上,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怕叶胥熬坏了身子,陶青端着小厨房送来的鸡汤进了书房,现在离陶青诊出怀孕已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了,陶青的肚子还不怎么显怀。
陶青推了门,就见叶胥在书桌面前,眉头紧皱的对着一本书看,见陶青走了进来,叶胥快步走过去接过陶青手中的托盘,嘴中还心疼的说道:“这些事情让下人来就好,哪里用得着你亲自来。”
更何况陶青又不是一个人,肚子中还有一个呢,这鸡汤刚出锅,若是烫着了该如何是好。
陶青见叶胥脸上的关怀不似作假,心中暖暖的,轻笑的对叶胥道:“哪有那么金贵,这些小事我还是做的来的。”
看着叶胥脸上未来得及消下的愁容,陶青心疼的摸了摸叶胥的脸颊,道:“倒是你,政事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陶青未说出口的话是,若是叶胥倒下了,他又该怎么办。在楚庭给他认识的人就只有叶胥,若是叶胥倒下了,他根本不敢想他接下来该怎么做。
叶胥见陶青心疼自己,故作轻松的说道:“没事,过几个月后事情便解决了。之后便没有这么忙了。”
陶青见叶胥心中有数,也没再劝叶胥什么,他知晓叶胥心中有数。
可是他生怕叶胥整日愁眉不展,食欲也下降了不少,叶胥今时的饭量没比他之前被诊出怀孕时多吃多少。
每次同叶胥一同用饭,看着叶胥吃了几口便停下,陶青心中很是不安稳,生怕叶胥的身体出现了什么意外。
当陶青在书房监督叶胥喝鸡汤时,外面有小厮来报:“老爷,外面来了一对老夫夫,说是您的阿父和阿姆,我们不敢怠慢,现在人已经在客堂了。”
陶青和叶胥听完话后,叶胥激动地连汤也不喝了,赶忙扶着陶青往客堂赶。
虽然不知这消息的真假,但叶胥想这楚庭之内,还没有人敢胆大到冒充知州大人的生身父姆。
叶胥听到消息后,觉得这消息多半真的,定是阿姆他们不放心他和陶青两个人在楚庭,便想来照看他们一番。
等叶胥和陶青匆匆忙忙的赶到地方时,就见风尘仆仆的叶姆和叶父坐在那,神情略微有些紧张,手边还有小厮给他们倒的茶水,那茶水那冒着热气。
陶青见到叶姆后,眼眶一红,就快步走上前,扑到了叶姆的怀中,叶姆见陶青这个模样,心疼极了,赶忙抱着陶青。
又伸手拍了拍陶青的后背,嘴上安抚着:“青儿还是像小时候一样,见到阿姆喜欢扑到阿姆怀中。”
叶姆嘴上不说,也知晓陶青从京城同叶胥一同来到楚庭,路上定是吃了不少苦,更被提陶青在来楚庭的路上还怀孕了,那定是吃的苦更多。
陶青是他自小看着长大的,陶青自小生的虎头虎脑的,煞是可爱。
小时候陶青的嘴巴也甜,很是伶俐聪明,一见到叶姆就奶声奶气的喊阿姆。
陶姆见陶青喊错了,还想纠正,谁知这最后叶姆真的成了陶青的阿姆。
陶青抱了叶姆一会后,心情平静了不少,然后就乖巧的坐在叶姆旁边。
见叶姆脸上的沧桑,陶青根本不敢想象叶姆和叶父是如何不远千里的从老家赶到这里。没有侍卫的保护,这一路上又遇到了什么。
叶胥看着叶父和叶姆,问出了陶青心中的疑惑:“老家离这那么远,阿父你们是怎么来到这的?”
看出叶胥眼中的关怀,叶父开口道:“听到你升官的消息,我同你阿姆很是高兴,可知道你是去楚庭做官,你阿姆不太放心你们二人到那么偏远的地方,想来楚庭寻你们,但是我想着你既是来楚庭做官的,又不是来受罪的,想着应该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便劝下了你阿姆。”
“经过一番劝阻后,你阿姆也冷静了下来,我们便在镇上继续干生意,大概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你们又写信回来,说是青儿有喜了,你阿姆说不放心青儿,我们想着你们两个年轻人,这刚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青儿又怀孕了,我们怕你俩照顾不好自己,就准备往这边赶。”
“将家中的事情交代好之后,就过来了。”
当然,叶父也没有傻到他和叶姆孤身二人就往这边赶,叶父收到信后就立马联系之前他跑商认识的人。
于是,一群人结伴往这边赶,他们人多,路上倒也算得上安稳。
那些人也是打算来这边做生意的,之前没有来过,便想着来这边看看,等一群人快到达楚庭时,便分道扬镳了。
叶胥听完了叶父的叙述,知晓事情定不是同叶父说的那么简单。
看叶胥和叶姆的模样,叶胥也知道就算这一路上他们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但肯定也没有那么好过。
叶胥让下人烧了热水,让叶父和叶姆等会洗一下。吩咐下去之后,几人又聊了些家常,两刻钟之后,便有人来禀报热水便烧好了。
叶胥对叶父说道:“阿父,你同阿姆先去洗漱一番,什么事情等你们洗漱好之后再聊也不迟,我们人在这,也不会跑。”
叶父和叶姆见叶胥竟然还会调笑,心中还有些惊讶,没想到一年没见,儿子竟然变得会说玩笑话了。
叶父见叶胥说的有道理,再加上他们这一路上风餐露宿,根本没有什么时间仔细洗漱一番,现下有时间,叶父就没有推辞。
他们也推辞不了,毕竟这么久没有洗漱,叶父只觉得身上都有异味,现下只想洗一个热水澡。
因为叶父和叶姆的到来,陶青脸上的喜悦至今都没消失,叶胥平日里皱着的眉头也消失不见了,脸上也挂上了笑容。
看着叶父和叶姆离去的身影,陶青只觉得心安。
陶青看向叶胥,忽然间就想起了方才在书房叶胥未喝完的鸡汤,说了这么久了,鸡汤可能也凉了,陶青就让人先去热一热。
等鸡汤再次端上来时,陶青的目光再次紧盯着叶胥,那模样是非要亲眼看着叶胥将东西喝完。
叶胥在陶青严厉目光的注视下,不得不喝鸡汤。
可能是叶胥命中注定的不能平安无事的喝下这碗鸡汤,当叶胥刚拿起汤勺,就见人来传讯:“大人,乡下有人来了,说是前些日子种的香菇长出来了。”
“什么?”叶胥听完这话,激动的站了起来,眼睛盯着身前的小厮,似乎是不太相信小厮的话,叶胥道:“你再说一遍,刚才说的是什么。”
那小厮也是个机灵的,再次开口重复了一遍,道:“说是乡下养的香菇长出来了。”
叶胥见这幅场景不是自己的幻想,脸上的喜悦是怎么都挡不住,问道:“那来报信的人呢?”
“刚引进府,这会儿应该快到了。”
叶胥激动的连陶青的叮嘱也忘了,连忙放下了手中的鸡汤,开口道:“青儿,这边有要事需要我亲自跑一趟,这鸡汤先放着,等我回来后再用。”
话音刚落,叶胥就急匆匆的跟着小厮的脚步走了出去。
没过一会,陶青就听人来说叶胥又骑着马出府了,陶青看着碗中的漂浮着几颗枸杞的鸡汤,心中叹息,也不知这鸡汤叶胥到底能不能喝完,然后便让人将鸡汤端了下去。
等叶姆和叶父收拾一番出来时,就见院中只有陶青一个人,却不见叶胥的身影,疑惑的问陶青:“这胥儿去了何处,怎的不见他,方才不是还在吗?”
陶青开口解答了叶姆的疑问:“方才有人来报,有要事须叶胥亲自处理,他就出府了。”
叶姆听到这话,也没有多说,他知晓叶胥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在家念书的书生,而是一州的长官,叶胥这么忙,叶姆倒也是能理解。
陶青见叶父和叶姆洗漱好之后,便道:“阿父、阿姆,厨房已经做好了饭,你们赶了这么久的路,肯定是没有好好的吃一顿,现在你们到了家,我吩咐厨房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热菜。”
叶姆听陶青这么说,几人便离开了客堂,于是三人就一起去用了饭。
再说叶胥这边,这一个月中,叶胥知晓那香菇不一定能长出来,便将目光移向别处。
所以这一个月内,叶胥一直在研究楚庭的地理优势,看看除了种植香菇外,还有没有什么生钱的法子。
虽说叶胥心中有许多生钱的法子,但他并不太敢把这些东西生产出来,生怕自己生产出来后,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于是叶胥只好整日看楚庭的州志,看看有没有什么生钱的法子,在书上没有找出什么东西,叶胥只好就地考察。
在下面转了小半个月的叶胥,也没有找出什么新鲜的法子,整日愁眉苦脸的。
发愁了那么久的叶胥,今日终于收到了好消息,叶胥怎能不激动,当即便要去看一下香菇的长势如何。
骑着马的叶胥很快就到达了村庄,之后,叶胥根本不用人指路,轻车熟路的就往山上去。
这条路叶胥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还记得香菇刚种下的那半个月,他都是三天就来看一次香菇是否有发育的痕迹。
去的次数多了,这条路线自然就熟记于心。
那半个月中,叶胥见香菇并没有什么变化,便放弃了种植香菇生钱的路子。
毕竟他也知晓这种植香菇的气候和时间都不太对,叶胥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所以在那半个月的时间中,叶胥见香菇没有什么生长的迹象,心中也没有太过于伤悲。
于是叶胥便转头想寻求什么新的法子。
他想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撑到皇上派人去海外寻到的土豆或者红薯。
谁知,天无绝人之路,之前他不抱希望的香菇竟然在他万分疲劳之际长出来了。
叶胥觉得这个消息比当时他知晓陶青怀了孩子还要激动。
当时知晓陶青怀孕时,他整日提心吊胆的,生怕陶青一个不小心身体出个好歹,直到到了楚庭,又养了些日子,叶胥一直悬着的心才稍稍安稳了些许。
而这次知晓香菇长出来后,叶胥除了欢喜,心中并没有别的情绪在心中,除了欢喜就是欢喜。
在山下等候多时的村民们见叶胥骑着马赶了过来,一时间有些激动,他们忙了这么久,终于出了些成绩。
叶胥下马后就看到这些村民脸上洋溢的笑脸,真实又纯粹。
叶胥见众人站在山脚等候,打了个招呼后,便直接上了山。
在叶胥身后的村民们,见叶胥上了山,他们也跟着上了山,虽然之前知晓这香菇长了出来,但是架不住他们心中欢喜,看几遍都不会厌烦。
众人看着这香菇,觉得这哪里是香菇,这明明是白生生的米饭啊。
这香菇长出来,也不枉费他们村民每家每户不分昼夜的守着这些树。
叶胥上了山,走近后,就见那倒下的树上已经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香菇,同他之前来看的光秃秃的完全不同。
小香菇一个紧挨着一个,长势喜人。叶胥不自觉的红了眼眶。
香菇长出来了,也不枉他不远千里的赶来也能对得起皇上的期望和楚庭的百姓。
现在香菇长出来,也就意味着下半年村民们的粮食有了着落。
叶胥见身后的村民也慢慢的赶了过来,就嘱咐道:“各位,现在香菇已经长出来了,我们距离成功也不远了,还请诸位再费些心力,同之前一样,轮流守夜,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这些香菇是我们下个季度的粮食。”
见叶胥发了话,跟着上山的村民们,当即纷纷下跪,里正眼含热泪道:“知州大人的恩情,我们毕生难忘。”
之前,知晓这个季度不能播种水稻后,心中凉了一大半,这个季节不能播种,意味着下个季度,他们没了口粮,到时候他们又该如何过活。
直到叶胥来了,新上任的叶胥带着他们说是有希望让他们下个季度的粮食有着落。
虽然里正不太相信,毕竟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都是旱情严重时,百姓们易子而食,富贵人家举家搬迁,他们这些平常百姓,要么是投奔远方的亲戚,要么就是跟着其他百姓们,往富裕的地方去,祈求能寻条活路。
里正当时已经考虑到了最坏的情况,可是这时从京城来了个年轻人,那人虽然看着年轻,却是个大官,听说是陛下亲自派下来的,为的就是解决这次的旱情。
里正虽然不太相信这个同他孙子一般大的知州大人能给他们寻条活路,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当叶胥说什么种植香菇时,里正当时就想,他活了这么久,就没有听说蘑菇能种的,那些蘑菇不都是雨后自己长出来的吗,什么时候人能种出来看了。
虽说里正不知晓叶胥口中的香菇是什么,但是他大概能知晓约么这香菇同蘑菇差不了多少。
但听说这香菇是在山中养殖的,里正想那就放肆一把 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这,毕竟这没有占用耕地。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竟真的让这年轻的知州种出来了香菇。
里正虽然不懂,但是他也知晓这东西能养殖出来的重要性,毕竟雨后摘了蘑菇之后,他们去镇上卖的话,也能卖个好价钱。
上一篇:死鬼老公,爆点金币?
下一篇:在夫郎文学里疯狂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