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世世安 愿君世世安 第29章

作者:李李耳 标签: 穿越重生 HE 穿越重生

  郭城答:“今日是陛下召见,并非我求见。”

  “是吗?这就更奇怪了。”赵禄生状若无意提了一嘴,“陛下召你何事?”

  郭城正要口快作答,突地收了声,为难道:“回赵大人,此乃陛下密诏,不可外泄。”

  既如此,赵禄生不便强求,他放人离去,转而走到殿门口,叫门口的小太监进去通传。

  不多时,小太监出来,领他入内。

  走到书房门口,小太监自觉退下,赵禄生往里去,一进门就看见埋头书案奋笔疾书的萧元君。

  “老臣参见陛下。”

  萧元君抬头看他一眼,随即放下手中狼毫,不紧不慢,“相父请坐,朕正好有事找你。”

  相父?

  赵禄生顿感受宠若惊,萧元君从前可不这样称呼他。

  他撩起眼皮仔细打量着人,这人容貌没什么变化,音色举止更无出入。

  唯有那双眼睛,那双分明年轻的双眼,此刻却覆盖着一层饱经沧桑后的沉寂。

  那样的沉寂,让眼前的帝王多了从前没有的肃飒。

  隐隐约约的,赵禄生觉得这人似乎一夜之间成熟了,也陌生了。

  因着这份陌生感,他连说话都要谨慎些许,“陛下抬爱,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萧元君拿起早已拟好的名册,起身道:“临近春节,该到嘉奖全军的时候了。往年边关的将士们无法回京过节,苦了他们了。今年朕打算分批,让边关的战士们回京轮休。”

  他将名册递给赵禄生,“这是朕拟定的第一批回京的将领,请相父过目。”

  赵禄生迟疑一息,接过册子翻开查阅。

  按理来说将士轮休并无不妥,只是当看到名册里列的定北军人员时,赵禄生不免忧心,

  “陛下此举定能抚慰人心,只是北狄异动频繁,新春时节特殊,此时若召一部分定北军回京,恐对边关安定不利。”

  萧元君负手,语气平静却笃定,“他们不会有异动。”

  起码不是今年。

  赵禄生欲加劝阻,又见帝王面无表情,心意已决。他无奈道:“一切依照陛下旨意行事。”

  岂料话音落,萧元君否道:“不,这不是朕的旨意,而是相父你的意思。”

  “陛下何意?”赵禄生不解。

  暗暗思索陛下难道要假借他的口,下这道圣旨?

  萧元君并没有要向他解释的意图,他冷然道:“相父不必过问,只需记住朕让你记住的事。”

  帝王的威压扑面而来,赵禄生既心惊,又欣慰。

  心惊在帝王陡然转变的态度。欣慰在,从前总显柔和良顺的青年,如今也能展现出真正的帝王气魄。

  他躬身,“老臣明白。”

  “还有一事有劳相父。”

  “陛下尽可吩咐。”

  萧元君回身盯着案上未写完的纸页,“新春前的祭神仪式,今年由你一人陪朕参礼,不必……”

  他忽地一顿,呼吸有些颤栗。他道:“不必叫纪宁参加了。”

  算算日子,祭神仪式时纪宁的禁足还未解除,按理也无法参加。

  赵禄生无异议,确定帝王再无事,他默不作声退去殿外,连起初想要关怀龙体的心思都烟消云散。

  出宫的路上,他遇见海福和星宿司,他拦住二人打发道:“不用去看了。”

  海福困惑道:“陛下好了?”

  赵禄生捋捋白须,“陛下无碍。”

  话一了,他扬长而去,留下两人面面相觑,不知作甚。

  嘉奖全军的圣旨一下,阿醉就急急忙忙跑去向纪宁报信。只因此次第一批回京的名单里,就有纪宁的伯母和堂弟。

  作为纪宁如今唯二在世的亲人,前世自十八岁分别后,一直到他们二位战死,纪宁都未曾见过他们一面。

  此次嘉奖本是喜事一桩,可谁知纪宁听完旨意,脸上没有半点喜悦不说,反倒愁云满面。

  阿醉知道他的顾虑,“奴听说这是赵大人向陛下请的旨。”

  赵禄生?

  纪宁愈发疑惑,前世都没有的旨意,如今怎么突然冒出来了?难道赵禄生也……

  由不得他捋清楚事情脉络,阿醉紧接着说的第二个消息,让他如临大敌。

  “赵大人还派人传信,说今年的祭神仪式,主子你不必参加。”

  原本前世也是因为禁足,纪宁没有参加这一次的祭神。

  但这都无关紧要,真正让他心头一颤的,是他忽然记起前世祭神仪式时发生的一桩变故€€€€北狄搅局,萧元君遇刺。

第33章 御驾遇袭

  瞧着人面色都变了,阿醉无需多问就猜出了自家主子的心思。尽管他心里百般不乐意管那人的事,可那人终究是一国之主,他若有事,举国不宁。

  他无声地叹了口气,坐到床榻边瞧着纪宁道:“北狄那几名探子的来路和行踪,令司一直跟进着。仪式当日,奴会多安插些人手暗中护驾,主子放心,陛下不会有事。”

  阿醉做事,纪宁一向是放心的。

  可不知为何,他仍觉得心里乱糟糟的,很不安宁。

  阿醉握住他的手拍了拍,“主子别想了,你就放一万个心。再说了,前世在我等不知情的情况下,敌人都不曾伤那位分毫。这次我等早做打算,更是万无一失。”

  想来前世确实有惊无险,纪宁扶了扶心口,只能在心里宽慰自己。

  宽慰归宽慰,当日夜里,他还是卧在榻上,熬夜画了布防图,又叮嘱了阿醉许多事宜,才算彻底放心。

  禁足到第十日,纪宁堪堪能下床,此时京都城都在为新春和祭神仪式做准备。

  都城内凡是通往祭台的道路,早早就派了重兵把守。

  禁足到第十一日,宫里传来贺报,侯远庭率军归朝。

  萧元君按照约定,册封他为城门尉,顺势顶替了王齐全的旧职。

  自这日起,许久不在朝堂上露面的侯严武又重新活动了起来。

  而作为炙手可热的“新贵”,侯远庭被圣上钦点为近身随侍,负责在祭神仪式当日陪皇伴驾。

  往后,京都城陆陆续续下了几场雪,气温一天胜过一天的严寒,才有些好转的纪宁被这几场雪催的又卧床不起。

  禁足第十五日,陪皇伴驾的最终名册在文武百官和高门士族中流传。早些时候“纪宁不参加祭神”的传言被坐实,一时间议论纷纷。

  先后两次禁足,身居相位却被新起的后生排挤出伴驾之列,如此待遇,人们不得不猜测这右相怕是大势将去。

  这股流言之风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大街小巷,旁人或冷眼旁观,或避之不及,却仍然有人主动寻上了门。

  那日午后,纪宁服过汤药将要午眠,门外李管家来报,说前院兰努尔求见。

  纪宁命管家将人带来别院。

  不一会儿,兰努尔站在门外,“民女无意叨扰,还请大人海涵。”

  隔着门扉,纪宁看着那人手里抱着包袱,他轻轻咳嗽了几声,“我近来染了风寒,就不请姑娘入内吃茶了。”

  闻言,兰努尔担忧道:“大人如今可有好转?民女那儿有几味治风寒极好的药,大人如有需要,民女回去取来。”

  “多谢。不必了。”纪宁谢绝她的好意,曲肘撑住枕头,将身子往上支了支,“姑娘来有何事?”

  兰努尔晃晃手里包袱,只听一阵金银碰撞声,“上月听雨楼的分红下来了,民女特来交予大人。”

  才开铺一月就有盈余?纪宁不免感到惊讶,他道:“日后楼中分红,你与李管家交接即可。”

  兰努尔答:“是。”

  随后好一阵沉默,见对方似乎没有要走的意思,纪宁问:“姑娘还有事?”

  兰努尔盯着紧闭的门扉,几经犹豫后问出了口,“民女不懂,我和大人萍水相逢,我又只是一介平民,大人为什么愿意一再帮我?”

  甚至几次都是为了帮她,而被帝王怪罪。

  她有这样的疑问,纪宁理解。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姑娘会修容之术,对吗?”

  兰努尔心惊,转念一想纪宁是何等权势滔天的人,愿意帮她,估计早就将她调查得清清楚楚。

  她如实回答:“民女确实曾和义姐学过此术。”

  纪宁又问:“若我日后有所需,你可愿意帮我?”

  兰努尔不假思索:“自然愿意。”

  纪宁攥拳抵在唇边,咳完,他放下手缓缓摊开在自己眼前,看着这只消瘦得骇人的手,他怅然一笑:“这就够了。”

  前世,虽然有小道士的丹药替他维系着身体不垮,可那丹药最大的作用只是止痛,养不了血肉。

  那段时间,他不论寒冬还是酷暑都穿着厚衣裳,为的就是撑起身形,不被人发现破绽。

  可日益消瘦的身子能靠衣服填充,衣服遮不住的脸、手,还是会将病态暴露。

  后来,他的病被兰努尔察觉。昔日他二人因为听雨楼的缘故,私交甚笃。

  在得知他的真实病情后,兰努尔告诉他,南疆一族有一门修容术,可用脂粉画皮,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从此,兰努尔便每日用脂粉为他修饰脱相的皮肉。这一遮,直到他带兵出征,从未让他在外漏出过破绽。

  再后来,因为每日要为他修饰,兰努尔一个未出阁的姑娘,牺牲名节入住相府。

  那时他在京都城已是声名狼藉,人们骂他居功自傲,骂他痴迷仙道,后面连带兰努尔也跟着他一起挨骂,骂他贪恋烟柳女子,被红颜祸水迷了心。

  前世的种种,纪宁自然无法对现在的兰努尔说。

  兰努尔亦不懂他如今的这句“这就够了”是何意,她不敢追问,单单只是表态道:

  “大人放心,您对民女恩泽深厚,只要是民女力所能及之事,民女绝不推脱。”

  纪宁道谢,临了,他请求道:“还请姑娘不要将我生病一事外泄。”

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