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锦绣人生 第116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穿越重生

  每天见到这么多人来帮他们干活,秦大娘也是乐呵呵的,他们豆腐坊别的不多,做豆腐滤出来的豆渣不少,这点豆渣的主她这个豆腐坊的队长还是能做得了主的。秦队长就让陆锦教几个徒弟们做豆渣饼子,和玉米面一起和了烤出来的豆渣饼子,那是又香又能饱肚子,每天上豆腐坊来干活的师傅和帮工们都一人发四个豆渣饼子。

  巴掌大的豆渣饼子,一个大人一顿吃两个就能饱肚子了,剩下两个还能带回家去给孩子吃,因此每天到他们豆腐坊来帮忙干活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不光是为了来跟师傅学手艺,还为了他们豆腐坊发的豆渣饼子。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他们豆腐坊的两间大屋不到一个月就盖起来,还上了横梁,上面铺了新瓦。

  两间又大又敞亮的房子,光是看着就让人高兴!

  “瞧瞧,咱们的新房子多气派!”秦大娘见到他们豆腐坊有了这么两间大房子,别提多高兴了。

  “对,很气派。”陆锦笑着附和道。

  其他的员工们都很是高兴,他们豆腐坊也有青砖瓦房了!

  两间大房子盖起来后,他们原先的旧房子也没有拆掉,还是留在那边用,他们每天还是在原来的地方做豆腐,只不过屋子里堆积的坛子和一些杂物都搬到了新房子去放了。旧房子那边的东西搬出去不少,里面看起来就宽敞了许多,这样大家在里头干活也不会连个转身都难了。

  在他们豆腐坊的两间新房子盖起来后,村子里也有好几处的新房子在盖,房子正在盖的人家走路那都是带着笑。

  后面还在等砖瓦的人见到别人的新房子都盖上了,他们家的砖瓦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心里那是一个着急啊,性子耐不住的人是一天跑好几遍的后山去,就是问什么时候能排到他们家。

  就在他们村里人正在忙着买砖瓦盖房子的时候,上面运动的风到底还是吹到了他们下面来了。

  镇上的中学停了课,陆博礼收拾了东西回到家里,他班上的许多同学都去参加活动去了,不过他没有去,他认为那些同学们干的事情并不全部对的,他也试图劝说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不要去参加那些活动,但是他并没有成功。

  回到家里后,陆博礼因为学校的事情和和好友闹了矛盾,回家后的心情都还是很低落,在他阿娘问起他为什么不开心的时候,他想了想,还是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阿娘。

  “儿子,你没有跟着同学们去参加那些运动是对的,咱们家的人从来都不搞还这么一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些教过你的老师,都是如同你父亲一样的人,是值得咱们尊重的人,咱们老陆家的人,不能当那忘恩负义的人。”秦大娘为自己儿子懂得明辨是非感到很高兴,在这一点上她还着重的夸了一顿儿子。

  陆博礼被他阿娘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就是……觉得他们那样做不对,不想跟他们那样做。”

  “是的,阿娘也觉得你的那些同学做得不对,你能有自己的判断,没有随波逐流,证明你是长大了,阿娘为你感到骄傲。”当年那个还被她抱在怀里的小娃娃如今长得比她这个阿娘还要高大了,秦大娘为儿子的长大感到很高兴。

  “既然学校上了不课,这段时间你就留在家里吧,回头我跟你爹说说,给你在村里安排个事情做,等学校什么时候恢复了上课,你再回去学校上课。”

  “阿娘你能跟阿爹说说,让我到后山的厂子去帮忙做事吗?”陆博礼对他们后山的砖瓦厂子一直都很高兴,想去尝试一下怎么烧砖瓦。

  “这个……倒不是不可以,等回头我跟你阿爹说说。”秦大娘并没有因为砖瓦厂子的工作太辛苦就不让小儿子去干了,她的两个大儿子和二儿子还不每天跟着人下地去干活,有时候还要给亲爹跑腿,父子三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她虽然很是心疼,但是从未阻止过丈夫和儿子们要去做的事情。现在小儿子回来跟她说要去砖瓦厂子做事,她自然也不会阻止了。

  最近队里的事情多,陆大队长和两个儿子是到天擦黑才回到家的,灶里有给他们父子三个留了饭菜,还是热的,父子三个回到家洗洗手就上桌去吃饭。

  等到这父子三个吃了饭后,秦大娘才把小儿子学校发生的事,还有小儿子的要求跟丈夫提了。

  “今天书记到镇上去开了会,回来也跟我说了这个事情,我看这些人纯粹就是吃饱了肚子没事干,给撑的!”陆德全把茶缸子往桌子上一搁,冷哼一声说道:“他们闹他们的,要咱们村里谁要敢把这股风气带回咱们村里来,我第一个不饶他!”

  “对,是这么个道理,老陆你要带人把咱们村看好了,不要让那股歪风邪气吹到咱们这里来。咱们村人现在的日子好不容易过得比前些年好些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净折腾,这都算些什么事了?哎~”秦大娘还盼着小儿子能考上大学,大儿子和二儿子当年都没能考上大学,这一直是她心里的遗憾,小儿子读书的成绩比两个哥哥的都要好,学校的老师都说了他们家这孩子有可能能考上大学去读书,她可是一直都盼着三个儿子里面最少能出一个大学生出来的。

  现在学校停了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她的心里能不着急吗?

  陆博文和路博成兄弟俩个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从这里面嗅到了一丝不寻常。

  陆德全对小儿子要去砖瓦厂子干活的要求也并未驳回,对小儿子提出要求道:“既然你自己提出要到厂子去做工,你就不能干到一半就说太辛苦,不干了。虽然你爹是咱们陆家村的大队长,但是你们是你们,不能因为我在这个村里搞什么特殊,这个我可就不允许的啊。”前头的两个儿子陆德全都并未搞过什么特殊,正因为是他的儿子,他对几个儿子的要求还比别人严格了。

  “知道,我保证不会的!”陆博礼跟他爹立下军令状。

  陆博成一脸同情的看着他小弟,本想劝小弟一句要不再考虑考虑的,但是看着小弟在他们爹娘的面前这么信誓旦旦的保证,果然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就什么都不说了。

  相比而言,陆博文倒是十分支持这个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的小弟去吃吃苦头。同样的,陆大队长也是这么一个想法,让小儿子去吃吃苦,才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来得多么的不容易。

  这一天他们家的家庭会议就在父子双方都没有异议的情况下结束了。

第227章知青下乡

  陆锦是见到陆博礼带大毛和二毛兄弟俩个上他们家来玩,他还以为是学校放假了陆博礼回到家,一问才知道是他们学校停课了,他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股风到底还是吹到他们这里来了。听到陆博礼说当学校恢复上课了还要回去上课的话,他都不忍心告诉他,你怕是要等好多年。

  历史还是遵循着它原本的轨道在前行,谁都无法去改变。

  这个时候城里的许多大学、中小学都相继停了课,许多高校的老师教授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打成了臭老九,被下放到地方去接受劳动和改造。而且还不仅是在学术界,这股运动不断的扩大到了各界去,许多无辜的人都被波及了。

  藏在山沟沟里的陆家村似乎并没有受到这股风气的影响,他们村里的豆腐坊每日照开,后山的砖瓦厂子也每日照常开工。

  这个时候是农闲时节,地里的活没那么忙,村落里的许多青壮年都跑到了厂子里去干活,挖土的打锤的打模的烧砖的,流水线似的生产模式,每隔几日就出一批砖瓦,一批批烧出来的砖瓦被村里的人用板车拉回家门口去堆着盖房子用。

  村子里的盖房子的人多了,泥瓦匠就变得奇缺起来,许多人在自个村里找不到泥瓦匠,就到附近的村子去找师傅,找亲戚朋友们来帮忙盖房子。直到这个时候,附近几个村子的人才知道陆家村不声不响的开了一家砖瓦厂子出来!

  见到陆家村自个开窑子烧出这么漂亮的砖瓦出来,附近几个村子的人能不羡慕吗?于是就有人来陆家村问能不能上他们村来买砖瓦。

  “我们村的人都在排队呢,你们的得等等。”陆家村还在排队的人一听说外村的人都上他们村来跟他们抢砖瓦了,他们自个的砖头瓦片都还没等到手呢,怎么能让外村的人来买呢!

  厂子的管事倒是对外村来的单子来者不拒,拿出了登记的本子来,翻到了最后登记的一页问:“你们要想预订的话,可能得排到明年去,不知你们还要不要预订了?要预订的话,得给一成的订金才算是预订成功的,请问你们还要预订吗?”

  外村的人一看,好家伙,这么厚的一本本子都快登记到底了,他们的单子明年还能不能排到了?

  几个来的外村人相视一眼,还是一咬牙说道:“订!”

  越来越多的外村人知道陆家村有了砖瓦厂子,还接受他们外面村子的人的预订,相比起到更远的地方去买砖瓦,肯定是到陆家村买砖瓦更近一些了,许多在陆家村有亲戚的人都拜托亲戚帮他们打听订砖瓦的事,有相信陆家村的就先报了名给了订金,但是也有人怕给了订金万一到时候又拿不到砖瓦,就没有急着报名了。

  不过尽管如此,没几天管事手上的一本本子就登记完了。

  见来报名的人实在太多了,厂子的管事把这个事情报告给了大队长。大队长和书记还有小队长们一起开了会议后决定,暂停后面的报名,等到把这一批货全部出完之后才接受第二批的预订。

  听到这个消息后,那些犹豫不决没有报上名的人不知道多后悔了,已经预订成功的人就无比的庆幸他们还好报名了。

  而厂子在接了这么多订单后,每天都加足了马力在烧砖瓦。

  陆博礼一到厂子干活就被分配到去后山挖土的活,去的第一天他就因为不停的挖土,把两只手都磨出了水泡。当天晚上回到家,他阿娘拿绣花针帮他把水泡挑破上了药,疼得他眼泪都出来了。尽管干活又辛苦又累,但是第二天他还是一早就又去了后山的厂子干活,每天都不落下。如此干了一个星期后,他的两只手掌心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才没有再起水泡了。

  ***

  过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后,夜里开始降霜了,天气一天一天的冷了,许多人都把去年收拾起来的棉被棉衣拿了出来用。

  但是他们陆家村的窑子还每天都烧得火热,干活的人每天都能热出一身汗出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各大城市的火车站外上演着一幕幕别离的画面。

  一批批知青坐上了绿皮火车被送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去支援农村的建设,这里面有一部分的青年男女是自愿下乡的,他们满怀热情和壮志,想着去给祖国建设新农村。但是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在城里分配不到工作,无奈之下才报名下乡的,上了火车都一路在哭。

  不管这些青年男女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列车都带着他们走了,带着他们去往从未去过的地方。许多人都并未想到,也许他们这一去,就有可能一辈子再也无法回到城里去了。

  进入农历的十月初,第一批知青被送到了青城镇,公社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就安排了车子把这些知青们送到下面的村子去,每个村子都安排了几个人。

  陆家村也被分配了几个知青下来,一共八个人,六男两女。

  “陆大队长,我就把他们交给陆大队长你了啊,他们的粮油户口都已经转到你们村大队下了,以后他们就留在你们村子干活了,粮食也从你们队里走,有什么事到公社去找何书记。”一把人扔下,拖拉机就轰轰隆隆的开着走了,生怕走慢一步陆大队长就把人还给他们一样。

  陆大队长:“……”

  眼前的这个画面似曾相似,陆德全想把把人送来的公社的人打死,只是他不能。看着几个没比他小儿子大到哪里去的几个半大孩子,他的脸沉得跟锅底似的,还不能当着几个半大孩子的面发脾气!

  书记和几个小队长们也是面面相对,显然没想到上面的人会忽然的这么干。

  但是现在他们能怎么办,人都已经被送到他们这里来了,他们还不能退回去。

  见这位大队长盯着而他们不说话,几个刚被送到乡下来的少年少女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个年纪稍大一点的少年站了出来说道:“大队长你好,我叫张恺,这是陈民,这是……”在来的路上他们彼此都相互认识过,张恺把自己记得的几个人的姓名报了一遍,被忘记了的人自己说了自己的姓名。

  等到大家自我介绍完了后,张恺才继续说道:“我们是响应国家号召来帮忙建设新农村的,希望我们的到来可以帮到贵村。不知道你们打算怎么安排我们呢?”

  几个奶娃娃说来帮他们建设新农村?陆大队长听到这话差点没被气笑了,不过这会儿他也笑不出来,看了一眼这个大胆长出来的少年,说道:“跟我们走吧,先给你们找一个住的地方。”

  “好的,麻烦您们了。”张恺提着自己的行李,示意其他的人都带上自己的东西,跟着陆大队长们走。

  他们都是在城里长大的孩子,第一次离家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其中有两个女孩子的眼睛都还红红的,显然是路上哭过了,男孩子们要为好一些,几个男生还帮行礼比较多的两个女生提东西。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后,他们都知道他们要想不被乡下的人欺负,他们这些知青们必须要拧成一股,才能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生存下去。

  在这一刻,这些才十几岁的孩子仿佛在一瞬之间长大了似的。

  这里面好几个人还是第一次到乡下的地方来,见到一条土路进去的村子,两边都是田地,村子里的房子看起来又旧又破,倒是让他们有点新奇的是,他们一路上见到好几处地方在建新房子。

  跟在陆大队长的后面走着,张恺一路上都在观察着这个村子周围的环境,还有前头给他们带路的人。

  “你们想想,咱们村哪里能安排给他们住的地方?”几个知青的到来打乱了陆大队长的步骤,他还真的有些头疼怎么安排这几个半大孩子的吃住问题了,上头把人一扔就跑了,留下的烂摊子还要他们自个收拾。

  这么一点半大的孩子能干什么活了?要陆德全说最好就是把他们哪里来的送回哪里去,还帮他们干活?简直是笑话!

  书记应道:“咱们村里最近不少人在盖房子,家里应该有空房子,咱们去问问,应该能给他们找到住的地方的。”

  陆大队长一想也是,回头对一个小队长说道:“阿和你去问问,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把房子借出来让他们暂时住下的。”

  “好,我这就去问问。”被点名的小队长应了一声后,还带着另一个小队长一起去找房子。

  他们大队长和书记带着一群陌生人进来他们村子,就有几个坐在豆腐坊门口的老人看见了,问他们大队长这些都是什么人,进来他们村子做什么的。

  “这么冷的天三叔公你们怎么还在这里坐啊,不回家去。”陆大队长跟几位老人问了好,转头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几个半大孩子,手指了一下,才说道:“他们是以后留在咱们村里的人,三叔公你们认认他们,他们以后会在咱们村子里头进进出出,别当不认识的人抓起来了啊。”

  “不会不会,我们的眼睛还利着呢,呵呵,几个娃娃长得真精神啊。”几个老人睁大了眼睛认人,只可惜人站得太远了,其实他们也看得不大清楚。

第228章住宿问题

  在豆腐坊里头听到声音的秦大娘往外走出来,见到他们陆大队长和书记几个身后带着一串人的时候还愣了一下,扬声问道:“大队长、书记,这几个孩子是哪儿来的啊?”怎么有几个半大孩子上他们村子来?该不会是上外头拐来的吧?而且几个孩子看起来并不像是乡下的孩子,那就只能是城里来的了。

  “公社上头送来的。”陆大队长对他家媳妇儿招招手,等人过来了后才把情况跟他们家秦妇女主任简单的说明了一下。

  现在他们当前紧要的任务是要在村里给几个知青找一个住的地方,几个男孩子倒是好安排,就是这里头有两个小姑娘,陆大队长问他们家秦妇女主任:“两个姑娘你看看怎么安排她们的好。”

  “……”秦大娘听完这个话后就有点笑不出来了,看着两个眼睛红红的小姑娘,也不知道有十七八没有,把一群半大的孩子送到乡下来干活……这不是开玩笑吗?

  秦大娘脸上的表情凝固了好一会,才找到了自己的舌头说话,问道:“老和不是去找地方了吗?找着了没?”

  “正等他们回来呢。”陆大队长应道。

  “那走吧,我跟你们一起去瞧瞧,看看能怎么安排。”见这里头有两个小姑娘在,秦大娘就不好撒手不管了,不管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还是站在妇女主任的职责,都要先把两个小姑娘给安排好了,摆摆手,就示意陆大队长和书记几个人走,她也跟在后头。

  路上秦大娘就利用她当了这么多年妇女主任的亲和力跟两个小姑娘交谈了起来,问清楚了两个小姑娘的姓名和家住何处,还知道了另外几个少年的名字,知道了这群半大的孩子为什么会到他们乡下来,秦大娘忍不住的在心里叹气。

  陆锦站在后头看着他们大队长和书记一群人带着几个陌生的少年男女往他们村里进去,心里就知道这些人是什么人了。他知道现在才是一个开始,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知青往乡下输送,这不会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而知青的到来,在不久之后也会给各个村子带去许多的麻烦,这些在城里长大的年轻人几乎都没下过地去干活,甚至还不懂得下乡意味着什么,就被送往乡下来了。

  这几年各个村子的日子才过得好一些,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国家只有在头一年负担这些知青们的粮食补贴,第二年起就不再发了,所以这些下乡的知青们的粮食就会被分摊到各个村子的大队去,再加上这些下乡的许多知青每日干活赚的工分根本就不够他们的口粮,还要大队补贴他们,因此还会引发社员和知青之间的矛盾。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知青的品性都是好的,这里面也有一些品性不好的人,在乡下哄骗无知的少女,欺骗感情不说,甚至还有下乡的男知青是把乡下小姑娘的睡大了肚子不肯认账的……如此种种,烦不胜数。

  想到他们家还有一个长得水灵灵漂亮的妹妹,陆锦就恨不得立刻回家去对他们家小姑娘进行教育和洗脑,务必要让他们家姑娘以后远离这些下乡来的男知青,以免他们家小姑娘被坏人骗走了!

  “我们去问了,他们都说家里空不出房子来。”两个小队长去找房子的事并不是那么顺利,他们村子的住房本来就很紧张,许多人家家里都是一大家子人睡一个坑头上,要不就是家里的姐妹多的,几个姐妹住一个屋子,几个兄弟住一个屋子。他们找到两家刚建了新房子的人家家里去问,别人急着建新房子就是赶着建起来给儿子结婚用的新房,连婚期都订好了,家里其他的房间都住了好几个人,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会空出房子借给他们呢?

  两个回来的小队长把情况告诉他们大队长和书记们。

  所以现在这帮下乡的知青们的住都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陆大队长听说找不到住的地方是直皱眉头。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小队长说道:“要不咱们上四合院那边去问问能不能挤出几间空房间来,那边应该能有空房间才是了。”

  另一个小队长附和道:“对对,这个我记得那边应该是没住满人的,上回来的那两个人住了一个院子,隔壁几个孩子住一个院子。”

  几个小队长说的四合院就是村子原先地主家的房子,前头被他们挪去当了村里大队办公的地方和仓库,后面两间小院安排了人住了进去。

  “小锦那里的地方那么小,怕是安排不下吧。”秦大娘一听就知道说的是陆锦家住的地方了,对陆锦兄妹几个还是有些私心的,一来她知道陆锦肯定是不想让几个不认识的人住进他们的院子,二来她也不知道这些到他们村子来的陌生人的品行如何,陆锦兄妹几个的年纪还小,万一大家住在一起出了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