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锦绣人生 第136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穿越重生

  慕容振德见陆锦这里的客人太多,屋里都要挤不下去了,他就带着齐玉回隔壁他们那边去了。

  “伯娘堂哥堂姐你们坐,这里有凳子。”陆锦就在家里招待来的客人们,家里还是头一次来这么多客人,连喝茶的杯子都不够用了,他上了厨房去拿了几个碗过来。

  “不用给我们倒水了,我们坐坐就回去了。”见侄子要给他们倒茶,王美丽忙的说道。

  不过陆锦还是给大家倒了水,请他大伯娘和堂哥堂姐们坐,小堂弟连屋子都没进,跑到外面去玩了,一群小孩们在外头玩,他们大人们就在屋里说话。

  王美丽是听说侄子回来了,特意带着几个儿女们上侄子这里来瞧瞧的,跟侄子说起他们不在家的这一年来村子和家里发生的一些事,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们小姑子陆建红嫁人的事,第二件事就是她的大儿子说了亲,再过几天就结婚的事,“当时你们小姑结婚,你们正好不在家,不过他们那边也没怎么办,就送你小姑出门了。”

  “大伯娘家盖了新房子,你们还没去看过吧,等明儿有空上大伯娘那儿瞧瞧去。你大堂哥年前说了隔壁村的一个姑娘,两人订了亲,再过几天结婚,你们这回来得正好,到时候跟你大堂哥一块上隔壁村去迎亲去啊。”老宅那边的房子他们是不打算要的了,而且当初分家的时候,老宅的房子就分给了他们二叔和四叔,王美丽也不打算再回去挣老宅的几间破房子,他们还不如自己盖几间新的住,好在几个儿女们争气,新房子已经盖起来了。

  他们家的新房子能盖起来,还要多亏了两个儿子和丈夫女儿几个没日没夜的干活,两个女儿到地里去挣工分,丈夫和两个儿子农闲时候就跑到厂子里去干活换砖瓦,父子三人干了一年的活才换了几间屋子的砖瓦。他们家盖房子也不能只盖一间,她有三个儿子,以后三个儿子都要娶媳妇,这盖房子最少都要盖四五间房,留出三间给几个儿子结婚用之外,她带着两个儿女也要住两间。

第266章检查功课

  家里的房子还是几个儿子和女儿们一起盖起来的,盖了五间新房,房子都已经盖好了他们还没有搬去住,就是等儿子结婚的那天再一起搬到新房去住。原本以为侄子们赶不回来参加堂哥的婚礼,没想到侄子回来得刚好,能赶上堂哥的婚礼。

  大儿子今年成亲,二儿子的婚事也有着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王美丽觉得自己活了这大半辈子,分家后才过了几天人过的日子,现在儿女们长大了,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哦,是吗,那要恭喜大堂哥了啊,到那天我们一家人定早些过去帮忙。”陆锦没想到他们才去了一年回来,大堂哥都要准备结婚了。

  问了后才知道他大堂哥结婚的日子就在腊月十八的那天,他们这是刚好赶上了,陆锦当即就答应了他大伯娘到时候跟他大堂哥去迎亲。

  被堂弟当着一屋子人的面说恭喜的陆松广的脸都有些红了,好在他的皮肤黑,就是脸红别人也看不出来。

  “姥爷你到时候要带小锦和小莲他们一块上我们家来吃饭的啊,看舅舅能不能来,喊上舅舅一块来吃饭。”眼见着外头的天就要黑了,王美丽就起了身准备带儿女们回家去了,走之前她还不忘记邀请于姥爷到时候上他们家吃饭去。

  “小锦他舅单位的工作忙,不定有时间来,我们到时候有空就过去。”于文昌跟着起了身,让孙子送人出去。

  见王美丽一家子要回去,秦大娘也带着儿媳妇和儿子孙子们一块走了,不过等出到门口,她让儿子送嫂子和侄子们回家,她站在门口跟陆锦说话,说的还是豆腐坊那边的事,年底的这几天豆腐坊的事情多又忙,他们少了一个人手有些忙不过来,正好陆锦回来了,她就想让陆锦继续回去豆腐坊做事。本来豆腐坊就是陆锦一手带着他们建起来的,现在一脚把人踢开了,秦大娘就有些做不出来这样的事。

  不过陆锦是不太想再回去豆腐坊那边做事的了,先不说他这走了差不多一年,豆腐坊那边肯定是另外请了人的,他这一回去就顶了别人的位置。至于这个顶的位置是谁的,不用说肯定是他秀梅嫂子的,他秀梅嫂子现在大着肚子不好到豆腐坊去干活,但是等明年生了孩子肯定是要回去的。

  他一手把他们村的豆腐坊建起来,还带出了几个徒弟,现在豆腐坊那边就是缺了他也没什么关系。再者他自己这边明年有别的计划,至于计划是什么,但是肯定不是再回去豆腐坊了。

  知道豆腐坊年底的这会是最忙的,要不是人手不够,他秦大娘应该不会等在这里跟他商量这个事了。陆锦也没一口拒绝回去帮忙,想了想就跟他秦大娘商量道:“要不这样吧大娘,我回去帮忙干几天,干到年底。我看秀梅嫂子应该快生了吧,年后秀梅嫂子应该是能回去豆腐坊做事的,而且年后豆腐坊的事情没那么忙,我到时候就不去了,让嫂子回去。”

  “你别不是因为你嫂子才不想回去豆腐坊干的吧,年后你嫂子要生了孩子,让她在家里带孩子就是了,你回去干,就让你嫂子别去了。”秦大娘不是没想过让儿媳妇生完了孩子再回去豆腐坊做事的,但是相比起他们家已经有好几个大人能挣工分,她自己也有一份工资拿,而陆锦家就他一个人能挣工分的,她就不好意思再让自己儿媳妇占着位置,不如让出来,让别人也是让,不如给陆锦更合适一些,这个主意早在得知儿媳妇怀孕后,她就有这个想法了。

  “大娘您别误会,我不是因为嫂子的原因,我是明年有别的计划。”陆锦知道他大娘这么说是把他嫂子的位置让给他,先不说他嫂子是不是愿意让,但是他自己这边是真的不想干了。

  之前他一直在搞豆腐坊那边的事情,是因为他年纪小干不了别的,但是现在豆腐坊那边不是非他不可,与其占着这个位置,不如让给别人,他也不用浪费自己的事情去干别的。

  陆锦知道他大娘的心思,虽然是挺感动的,不过他是不想抢自己嫂子的工作,“咱们也是自己人我才跟大娘你说的,正好我回来了你也不用去找别的人,我去替嫂子的位置干几天,干到年后嫂子能回来上工,我就把位置还给嫂子。年后豆腐坊的事情没那么忙,到时候嫂子一边带孩子一边去上工,大娘你也能帮忙带孙子不是?干嘛要不让嫂子去干活呢,豆腐坊的工作又轻松、没那么辛苦,以后嫂子和博文哥要养三个孩子,你跟陆伯一年年的年纪大了,总不能替他们养一辈子的孩子不是?”

  “哎呀,你这孩子,我都找不到话说你了。”秦大娘一想也是,他们夫妻俩个好不容易养大几个儿子,现在孙子都有两个了,与其他们夫妻俩个还辛辛苦苦的挣钱挣工分养孙子,不如让儿子和儿媳妇们自己去挣工分养儿女。

  陆锦的话到底是提醒了她,秦大娘就没再这件事上继续坚持了,“行行行,那就按你说的办吧,你看你明儿是直接去上工,还是先休息个一天再去?”

  “我明天就过去吧,十八那天不是我堂哥要结婚吗?我那天可能要休息一天跟我堂哥去迎亲。”陆锦知道年后的这个时候是豆腐坊最忙的时候,到豆腐坊去做事跟在家里休息是一样的,还不如直接的去上工了。

  “行行,你明天去就明天去,十八那天你有事就不用去了。你关门回去吧,我也回家去了。”事情说完了后,秦大娘就摆摆手,让陆锦回家去,她也往自家回去了。

  陆锦站在院子门口,目送他大娘回了隔壁院子,他才退后两步反手关上了院子的门,上了门后的门栓。

  到来家里坐的客人们都走光后,天也快黑了。

  家里的几个小孩和他姥爷们都洗过澡了,剩下他自己一个没洗澡的,厨房的灶里还热着水,他提着桶去打了两桶热水,洗完了头发还热了一个热水澡。等他从浴室里面出来,屋里的煤油灯都亮了起来了,里面传出几个小孩和他姥爷说话的声音。

  换出来的衣服留着明天有时间再洗,大晚上的他也没有留在外面洗衣服,洗过澡刷了牙后,就进了屋子里了。

  “姐姐,晨晨你们俩个过来。”陆锦回到家的第二件事,就是要检查家里两个小孩的功课,回到屋子就喊两个小孩过来问上个学期和这个学期都学了什么,还有把作业和考试的试卷拿出来给他看看。

  如果说陆浩晨最怕他哥问什么,大概就是他这一年读书的成绩了,在他哥让他们把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拿出来的时候,他可以说期中考试的卷子不见了,却不敢说期末考试的卷子也不在了。

  而且根本就不给他找任何借口的机会,他姐已经把书包给拿出来了。

  “哥,我们上个学期和这个学期考试的试卷都在这里,老师上个学期末让我做了二年级的试卷,我都考了满分,老师让我这个学期上了三年级去读书。”陆清莲把书包拿了过来,把他们所有的作业和考试的试卷都拿了出来,还有把她自己跳级上了三年级的事情告诉她哥。

  “这个舅舅有跟我说过,你有能力跳级就跳吧,这个是可以的。”他们不在家的这一年,家里的事基本上都是舅舅在电话里跟他说的,陆锦是知道妹妹读书比弟弟勤奋一些,成绩也很好。

  本来他们家小姑娘就比弟弟大一岁,要不是因为当初家里的事情,小姑娘也是应该上三年级了,所以后来得知小姑娘跳了一级读书,他也是同意的。他看小姑娘考试的试卷,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都是满分,难怪老师让她跳级了。

  不过他们家男孩读书就有点欠缺自觉和勤奋了,陆锦检查完了妹妹的作业和试卷,再看到陆浩晨同学的作业和考卷的时候,就抬头看了这个小子一眼,示意姐姐可以走了,“姐姐你到那边去听姥爷讲故事吧,哥哥跟晨晨讲几句话。”

  陆清莲原本还想给弟弟求求情的,但是想到弟弟因为哥哥不在家之后就放飞自我,还不肯听她的话好好读书,她咬了咬唇,觉得还是应该让哥哥训一训这个不听话的弟弟,就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你,陆浩晨,跟我到隔壁来,咱们需要好好的谈谈话。”陆锦拿着另一沓作业和试卷出了门,带着这个趁他不在家就不好好读书的小子到隔壁屋子去训话去了。

  陆浩晨向姐姐和姥爷投去一个求救的眼神,最后见没有人肯救他,他一脸赴死的表情,跟在哥哥的身后出去了。

  至于隔壁屋子哥哥带着弟弟去说了什么话,在这一边屋子的陆清莲并不知道了。过了大半个钟后,她哥才带着弟弟从隔壁屋子回到这边的屋子来,而且她弟弟的眼睛看起来红红的,不知道是不是被他们哥哥给揍了。

  “二妹你回隔壁屋子睡觉去吧。哦,还有件事,明早我要去豆腐坊帮几天忙,家里的早饭就二妹和姥爷你们做了啊。”陆锦还不忘记把自己明早要去豆腐坊上工的事告诉家里人。

  “哎哎,好好,明早的早饭我起来做。”于文昌应道。

  送了小姑娘回去隔壁的屋子睡觉,陆锦才回了他们这边的屋子来,把屋子的门掩上了。夜里他们五个人睡在一张炕上,三个孩子睡在中间,他和他姥爷一人睡一头,底下铺着几张被褥,他们上面还盖了两张大棉被,底下的炕暖唿唿的,这个夜里睡觉倒是不怎么冷,一觉睡到了第二天。

第267章村子的变化

  一早在自己熟悉的床上醒过来,陆锦的心里还有些感慨,果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舒服啊,床上的几个小孩还在睡,他就掀开被子起了床,找到放在炕头的衣服来穿上。

  “要出门了啊?”于姥爷听着声音就醒来了,睁开眼睛见到大孙子在穿衣服,问道。

  “嗯,我上外头去刷个牙就走。”陆锦把衣服穿上,摸到水壶,打开水壶塞子,往自己喝水的杯子里倒了一点热水进去,端着出去外面漱口,没一会儿又进来,倒了一点热水出去洗了一把脸,把毛巾挂在外头,回来跟他姥爷说道:“姥爷我出门去了,时间还早,你再睡会儿,要吃豆腐花等晚些让晨晨他们上豆腐坊去打。”

  “好好,你去吧。”见时间还早着,于文昌就还躺在床上没起床,看着大外孙转身出了门,还把门拉上,外面的脚步声逐渐远去,然后是门打开又关上的声音。

  于姥爷躺在床上,想着几个外孙小小年纪就没了爹娘,大外孙才十几岁当爹又当娘的养起了几个弟弟妹妹,他们昨天才回来,今天天不亮外孙就出门去上工了,一想到孙子这么辛苦,老爷子的心里又是一阵心酸,觉得自己没啥本事,帮不了孙子们,老人躺在床上偷偷的摸了一把眼泪。

  不过陆锦并不知道家里的老人因为他一早外出上工的事而落泪。

  早上的天很冷,寒风吹来像是刀子一样,刮在人脸上都感到生疼。夜里的星星还未落下,几颗星星挂在天上,整个村子还十分的安静,远处不知道谁家的公鸡在打鸣,喔喔的叫。

  陆锦的手里拿着手电筒照着前面的路,巷子里很黑,不打灯都看不见脚下的路了,他上他秦大娘家的后门去敲了敲,小声的喊了一声:“大娘您好了吗?”

  “好了好了,就来。”在里头的秦大娘应了一声,没一会儿就来开了门出来了。在门外的陆锦把一个大袋子塞给他大娘的手里,说道:“大娘你先把这个拿回家去放好。”

  “什么东西啊?”秦大娘摸到袋子好像有个罐子和几个圆圆的东西,她打开来看了一下,

  “里头有一罐奶粉和几个毛线球,奶粉给嫂子喝,毛线球给大娘你们打衣服。”原本陆锦只是打算送几个毛线球而已,不过回来知道他嫂子都快生了,就多放了一罐子奶粉进去,这年头的人没什么吃的,许多孕妇因为缺钙生出来的孩子都不大健康,可见补充营养还是十分必要的。

  一听秦大娘就不肯要,要把袋子塞回去给陆锦,“你嫂子这么大个人了,喝什么奶粉啊,你快拿回去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喝,不用给你嫂子。”

  “大娘你别推来推去的,一会让别人看见了,我是有才给你们,你们在村里买不着,我在沪市买这些东西容易买。”见他大娘不肯要,陆锦只好搬出城里的孕妇都要补充蛋白的这一点来说服他大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在城里听人说过,孕妇怀孕的时候吃多点营养的东西,生出来的孩子还特聪明呢。”

  “真……真的?”秦大娘还真就被说服了,一听说吃了这么一罐子奶粉能儿媳妇能给她生出一个聪明的孙子,尽管前头的两个孙子她觉得都已经很聪明了,但是更聪明一点不是更好?

  秦大娘的心思动摇了一下,就决定留下这一罐子的奶粉,要把毛线还给陆锦,“毛线球我还给你,奶粉多少钱,回头大娘把钱补给你。”

  “大娘你快拿回去放好,咱们还要去上工呢,别推来推去的了。”陆锦推了人一把。

  “哎呦,你这孩子,行行,我听你的,等等我拿回家去放好线。”秦大娘拗不过这个孩子,只好先把东西拿进去了,没一会儿又出来了,从口袋里掏了钱袋子出来,抽出一张大团结要给陆锦。

  陆锦站在门口等人,等到他秦大娘出来,没想他秦大娘又给他塞钱,他往旁边躲都还没他大伯娘塞钱的动作快了,“大娘你怎么这样啊。”送点东西还要给他钱的。

  “你赶紧拿着,你们出门又不是去旅游的,你带你弟去外头治病还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呢,大娘哪能占你便宜了,你要不要钱,我就把东西还你了。”

  “好好,给我两块钱就够了,一罐子奶粉用不着十块钱这么多。”

  “还有毛线球呢。”

  “……那给多一块。”

  两个人推来推去的,陆锦知道他秦大娘的这个脾气,推脱不去,只好拿了三块钱,多了的也不肯要。

  如此秦大娘才算是满意了。

  他们一路走去许多人家家里的灯都亮了,看着是许多人家都起床了。陆锦还在说他们前年这么早去豆腐坊一路上都是黑漆漆的,基本上没几家起床的。

  秦大娘就笑着说道:“现在哪能跟以前比啊,咱们村现在没几个懒货了,有那不想干活的懒货看着别人家盖了新房子、娶了新媳妇日子过得红火,可不得也跟着勤奋起来?”

  “这个也是。”陆锦笑着应道。

  人的确是这样的,人都有攀比心里,见着别人的日子过得好了,自己不得努力追赶上去,这样你追我赶,大家不得勤奋起来了?

  自从他们村开了砖瓦厂子之后,冬天也没什么人猫冬了,家里有男人的都上厂子去干活,女人们在家里也没闲着,也有力气大的女人上厂子去挖土打砖的,家里儿女多的,一年之内就把新房子盖起来了,就算是还没盖起来的,也都盖了一半,还住着茅草房的可不就羡慕别人,得努力追赶了。

  路过他大伯娘家新盖的房子,他秦大娘指着那处房子告诉他这是他大伯娘家的新房,陆锦用手里的手电筒照了一下,见是一处新建起来的新院子,外面用土砖围着一圈的矮墙,看起来还挺大的,“这房子挺漂亮的。”

  “可不,咱们村现在漂亮的房子可多着哩。你们不在家的这一年,咱们村好多人都盖起了新房子,还娶上新媳妇。”一说到村子的变化,秦大娘这个村妇女主任也是眉开眼笑的,不过她也没有忘记他们村能有这么多变化是因为谁,“这不多亏了你当初建议咱们村开厂子,要不是有后山一处厂子,咱们村现在也盖不起这么多新房子,附近好几个村子的人都上咱们村来买砖瓦,咱们村人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大家的兜里有了钱,咱们豆腐坊的生意都比往年好。”

  “我就动动嘴皮子而已,咱们村能这么好,还是大家的功劳。”昨天回来的路上陆锦就发现他们村多了好多新房子,红砖青瓦,可比一年前一眼看去都是灰扑扑的土房子要漂亮多了。不过这一点他可不敢居功,要是大家不努力,光是靠他的嘴皮子是没什么用的。

  所以说,要建设新农村还是要靠农民大众的力量。

  许多人的这辈子努力奋斗,不就是为了吃一口饱饭,穿一件好衣,住上一处好房子。“衣食住行”是与民生息息相关,“住”是排在了第三,可见除了穿暖衣服和吃饱肚子,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了。而且在他们国家,无论是从古至今,老百姓对房子的渴望都是非常强烈的,没有房子就没有办法娶媳妇,娶妻生子事关到传宗接代,传宗接代的这种思想是刻在骨子里没法改变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村子的人……或许应该说不止是他们村子的人,而是所有的人对盖房子和娶媳妇生孩子的狂热都是代代不息的。

  而他们村子的这一座砖瓦厂子是顺应人们需求出现的产物,砖头和瓦片能盖房子用,厂子里需要劳动力,盖房子也需要劳动力,当他们村的劳动力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就会从附近几个村子补充进来,所以现在是等于他们一个村子带动了附近几个村子,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有一点变动,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变动。

  这也是为什么外面搞运动搞得如火如荼,他们这里的人对搞运动却没什么兴趣,大家都致力于挣工分换粮食换砖头瓦片,盖了房子娶媳妇,生了崽子要养活,这不就需要夫妻俩个共同努力建造家园了。只有当人有所需要的时候,人们就会努力起来。

  不过在他们村子建了砖瓦厂子的一年后,附近也有一个村子盖了砖瓦厂子跟他们抢生意。秦大娘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还带着一点担心,担心别人抢走了他们的生意,到时候他们村生产出来的砖头瓦片就没人买了。

  “这个秦大娘你暂时还是不用担心的,乡下有多少人想盖房子,就有多少人有买砖头瓦片的需求,暂时来说,咱们的厂子是关不了的。要是等以后没有人买了,咱们就把后山的厂子关掉干别的,这个时代总是不断在变化的,咱们要顺应时代的需求,生产大家需要的东西,不符合时代的东西迟早都是会被淘汰掉的。”就目前的三五年内,乡下对砖瓦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他们这个生意还是能继续做下去。但是陆锦也知道以后没什么人盖青砖瓦房了,大家都盖的楼房,需要的是钢筋水泥,自然到那个时候就没什么人要买这些东西了,以后的砖瓦厂子肯定是会关门的。

  而且他们后山的砖瓦厂子生产的是砖头和瓦片,就需要不断的挖后山的土,土地资源这种东西越挖越少,这一年挖下来还不知道挖掉了多少土,砍掉了多少的树木,挖土势必就会破坏掉山林的地貌,造成水土流失,对他们这里的环境的损害还是很大的。尽管现在为了发展没办法,但是他是不希望他们村的砖瓦厂子一直开着的,就这一点陆锦也跟他秦大娘谈了一下,让他秦大娘回去给陆大队长提个醒。

  “啊,还会这么不好的啊?”显然秦大娘是不懂得这些的。

  “也不是不好,是咱们要处理得当,有得必有失吧。咱们后山那些被砍掉树的地方,还是要让大家把树种回去,让大家以后挖土尽量不要在一个地方挖,多开几个点来挖。”

  就在两个人说着话的时候,他们走到了村口来了,远远的就看见豆腐坊的灯亮了,等他们到来见到大家都已经在这里干活了。

  秦大娘跟大家说了一声陆锦回来了,这几天到他们豆腐坊来帮忙做事的事,“我知道年底豆腐坊的活计忙,大家再辛苦几天,干到小年咱们就关门回去过年了。”

  蔡春梅和李桂花几个都是陆锦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对于师傅的回归自然是表示欢迎的。

  “大家好,我回来了。”陆锦在豆腐坊这里还见到一个新面孔,应该就是他走了之后来代替他位置的人,他看对方虽然是跟大家在表示欢迎他,只是脸上的表情有点惶恐不安,应该是怕他回来后他们队长会让她走吧。

  不过陆锦也没有跟大家解释那么多,一回来跟大家打了一个招唿,为了不耽误他们今天出豆腐,就喊大家赶紧干活了。

  “哎呀,还是小锦师傅你回来好啊,这一年你不在,我们遇上什么事都不知道找谁商量了,你回来了,我们有个什么事拿不定注意的也能问问你。”要说陆锦能回来,蔡春梅是最高兴的了,在他们师傅不在的时候,她就成了豆腐坊的新师傅了,但是头顶上没个人顶着,她有时候心里也会慌没个着落,这不师傅的回来对她来说就像是根定海神针一样,以后遇上什么事情也有个人商量了。

  “你要相信你自己,就算是我不在,这里头的事情你们也能自己解决的。”陆锦对自己带出来的这个徒弟却是很有信心的,别的人他不敢说,但是蔡春梅这个徒弟做事他肯定是最放心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他离开的时候他推荐蔡春梅当新的师傅。

  几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干活,都是一起共过事的人,有几个还是陆锦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在他回来之后大家就把他当成了中心,有他指挥下,大家干起活来还比往日都要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