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风起长安 第122章
作者:于欢
第131章 长恨歌(八十五)
皇帝竟解御衣以赠, 在这一瞬间,仿佛凝固的空气中充满了死亡的气息,这个濒临垂危的帝国, 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亡。
很多原因, 都缘于这个将龙袍赐与臣子的皇帝。
皇帝此举,百官无不震惊, 就连陆善也是惊恐万分,拒不敢受, “黄袍乃天子之服,臣岂敢受。”以为是皇帝的试探,陆善便惶恐的叩首道。
“他们都说你想要造反, 可是朕却不相信, 臣民造反,不过都是为了这一袭黄袍, ”皇帝说道,旋即命冯力赐服,“朕今日, 就将此袍赐予东平王, 往后看还有谁人敢说, 东平王有谋反之心。”
陆善听到皇帝的话,心中惊喜不已, 便将黄袍收下, 叩谢道:“臣即将前往边关,必不负陛下信任, 以我血肉之躯, 为陛下阻戎狄于关外。”
“好。”皇帝很是开心, 唤道:“冯力。”
“老奴在。”冯力弓腰上前。
“你代朕, 送送东平王。”皇帝说话时还特意看了一眼张国忠。
得到警告的张国忠只得持笏低头,不敢言语。
“喏。”
冯力遂带了一批人马护送陆善出城,一直至长乐坡才止。
陆善下马答谢,冯力便将他请入望春亭,拿出践行的御酒,特意折柳半枝,指着那柳树上剩下的半枝说道:“明年等它重新发芽的时候,希望东平王能够归来。”
“圣人厚爱我,只要圣人需要与召见,我都一定会会归来。”陆善很是忠心的说道。
“东平王应该知道,圣人对您的信任,已经超过了任何人,包括太子。”冯力又道,“最近朝中的流言蜚语很多,但是圣人谁也没有相信,反而对东平王的请求,一一应允,这样的恩宠,是无人能及的。”
陆善听后,沉默了良久,他抬起头,“也包括张右相吗?”
冯力顿住,陆善又说道:“在我和张右相之间,圣人更信任谁呢,张右相派人刺杀我,但圣人却用奖赏与官职来安抚,而那杀人凶手,如今还成为了三公之一的司空。”
“张公乃是右相,百官之首,圣人年事已高,政事需要倚仗于右相。”冯力解释道,“圣人也知道东平王的委屈,所以才对东平王这般越级封赏。”
陆善表情有些不悦,“冯爷,您是知道的,我不在乎那些虚衔,然那张国忠从前也是市井之徒,凭何他就可以做宰相,位列三公呢?”
冯力心中有答案,却无法向陆善说出,“东平王。”
“说句实话,我是个大字不识的粗人,但是我能够感受得到,比起李甫,张国忠的为人、城府以及能力,都差太多了,用这样的人做宰相,国家一定不能长久。”陆善说道。
冯力长叹了一口气,“老奴也不知道,大家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
“只要有张国忠在,我便无缘宰相之位,是么?”陆善又问道。
冯力挑眉,隐约觉得陆善似乎知道了皇帝要晋封他为宰相却又被阻止的事情,“东平王已获赐郡王爵,三镇节度使,拥有的权力,不差于宰相,又何苦执着于此呢?”
陆善听后笑了笑,“封侯拜相,人之所求,正因为没有得到过,所以才要拼命争取,读书人做得宰相,难道我们这些为国家流过血,卖过命的人就做不得吗?”
“我可以不入政事堂,即便只是一个挂着虚名的宰相头衔,但就算是这样,也不可能,是么?”陆善又道。
冯力低头陷入沉默,陆善旋即仰天大笑了几声,他向冯力说道:“今日,若是我死在了回范阳的路上,那么一定是张国忠所为,若是我逃过一劫,平安回到范阳,那么我一定不会放过他。”
“东平王一定要如此吗?”冯力问道。
“是他逼我的。”陆善说道,“那具尸首,冯爷你也瞧见了。”
冯力的眼神充满了不信任,因为陆善与张国忠都是奸诈狡猾之辈,“老奴由衷的问一句,那具尸首,真的是右相所为吗?”
陆善见冯力起了疑心,当即怒道:“冯爷此话是何意思,难道我会自己杀了自己的人,而后伪装成被行刺,用来欺君罔上不成?”
冯力连忙道:“老奴不是这个意思。”
“整个天下,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比张国忠更想要杀我。”陆善又道,“让我入京,也是他的主意。”
“瞧我这张嘴,”冯力眯眼道,“真是人越老越糊涂。”
“我该走了。”说罢,陆善又朝长安城望了一眼,“否则一旦张国忠安排人手追杀,我恐性命不保。”
“圣人赐袍之意,便是提醒。”冯力说道。
“可是上次圣人见了尸首却并没有处置他,就连责罚都没有,反而进位三公,这样的提醒,又怎能奏效呢,若是我死了,圣人还会杀了张国忠为我报仇吗?”陆善问道。
冯力哑言,遂叉手送道:“愿东平王一路平安。”
见冯力不肯回答,陆善冷笑一声,他叉手道:“冯爷是聪明人,既然圣人不肯做出选择,那么我希望冯爷能够在我与张国忠之做出间选,我与他之间,只能活一个。”
说罢,陆善便跨上马背,带着部众从长乐坡离去。
冯力望着西侧黄土上扬起的烟尘,长叹了一口气,“这下,真要变天喽。”
----------------------------------
——大明宫——
因皇帝不放心张国忠,故在陆善离去时,将张国忠叫到蓬莱阁,陪同他下棋。
冯力回到大明宫,向皇帝汇报送行时的情况,“大家。”
一边下棋一边问道:“陆善离去时,可还高兴?”
冯力摇头,“老奴送别东平王时,他的脸色很是不好,似乎不太高兴。”
“为何?”皇帝侧头。
“兴许是对大家的封赏,东平王知道了大家欲拜他为宰相,却又中止,所以闷闷不乐。”
皇帝皱眉,他看向张国忠,“左仆射一职难道还不够吗?”
张国忠便向皇帝说道:“如果事先知道圣人给的职位更高,而最后封赏下来的,却又比事先低了,那么即使再高的官,心中也还是会有不满,这就是人心的贪欲,然而此议仅为政事堂少有的几个人知道,必是翰林侍诏张柏张允兄弟所泄露。”
皇帝听后,大怒,“朝廷机密,竟敢私下泄露,当真是枉顾了朕的信任。”
--------------------------------
天圣十三年,贬翰林侍诏张柏为建安太守,张允为卢溪司马,此事还牵连了他们弟弟张淑,遂贬给事中张淑为宜春司马。
陆善带着麾下部将,与皇帝的封赏,快马离开长安,疾驰至潼关后,便改走黄河水道,命部下出河东前来接应,昼夜兼程,一日疾行数百里,中途不曾歇停,几日便到达了范阳。
到达范阳之后,陆善下令戒严,并开始与部将秘密谋划。
当陆善离开后,有马政官员向皇帝告发,陆善私养马匹,将要造反,皇帝闻言却大发雷霆,将上奏的官员捆绑,命人将其送往范阳,交由陆善处置,以表明皇帝对陆善的信任。
正因皇帝如此做法,导致群臣恐惧,人心涣散,人人都知道陆善将要造反,却再没有一个人敢告诉与提醒皇帝。
面对皇帝对于陆善的信任以及恩宠,张国忠并没有就此罢手。
他站在自己的府邸高楼上,俯瞰着整座长安城,不听命于他的官员都被他排挤走了,而左相崔裕,虽与东宫为姻亲,却并不得皇帝信任,故而大小事都交由张国忠,崔裕为人谨小慎微,凡有命,皆不敢违。
“陆善夺了下官的马牧,将进贡的好马偷偷换下,派心腹别于其他马饲养,将之秘密送往范阳,这是为造反所做的准备。”前马牧率张文言跪在楼阁的廊道上向张国忠哭诉。
张国忠看着已经没了利用价值的张文言,“陆善奸诈狡猾,这一次,是我粗心大意了,我竟没有想到,我一手提拔上来的温冀,竟是他安插在朝中的眼线。”
“张公,这次陆善没有得到宰相之位,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陆善身兼三镇,其太守、采访处置使皆为他的党羽,如今圣人还加封其麾下部将两千五百余人,皆是军中要职。”张文言恐慌道。
陆善此次入京,张国忠不但没有除去他,反而使皇帝更加信任,并且夺走了自己的马牧之权。
如今陆善已经平安回到了范阳,无计可施的张国忠只得将矛头对准了御史中丞温冀。
“此事,我会想办法应对的,至于你的官职,等吏部考功时再行调换。”
“谢右相。”
张国忠回到书房,连夜给河西节度使哥舒撼写了一封信。
天圣十三年,三月,因东平郡王、河东节度使陆善为其部将请功,故西平郡王、河西节度使哥舒撼便也效仿陆善,为其麾下部将请功。
皇帝侧躺在御座上,将手中奏疏扔下,“这人呐,见到别人好时,个个都眼红。”
冯力眯着眼睛笑道:“东平郡王与西平郡王都是戍边的功臣,况且西平王还为大唐收复了九曲之地。”
“赏,都赏,不然呐,你们又要说朕偏颇。”皇帝说道。
天圣十三年三月,皇帝下敕,以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防守边疆有功而授骠骑大将军。
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云麾将军王施礼因参与攻取石堡城之战,加特进。
临洮太守成如璆、皋兰府都督浑淮民、右领军大将军鲁炯因破石堡城,攻占河曲之功加云麾将军,陇右讨击副使苏英义加左羽林将军。
封赏之后,哥舒撼又效仿陆善,再次上奏替自己的幕僚索取官职,请求皇帝让自己的心腹官员为节度判官及支度判官,以幕僚高誓为掌书记,曲寰为别将。
作者有话说:
这些剧情很重要(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以及他的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现在)
这是仅凭三言两语说不清的(就单单看资治通鉴,天宝后期唐玄宗的操作,与本文差不多,也能把人气的掀桌子。)
然而都知道唐玄宗老了之后昏庸,但知道他是如何昏庸的又有几个人。
一些龙套人名不用在意,不过要提的是,哥舒撼和陆善所推荐与请功的意义完全是不一样的,基本上哥舒撼所选的大部分人,今后都会参与平乱立功。
所谓的忠奸之分吧。(但其实也不能这样说)
第132章 长恨歌(八十六)
天圣十三年夏, 四月,远在江南的雍王李忱决定携妻返京。
于吴郡久居,李忱与吴郡太守、江南道采访处置使赵居仁遂成为忘年交, 并得赵氏信物。
太湖旁的水榭中, 李忱正与吴郡太守赵居仁对弈围棋。
湖面忽起微风,一条鲤鱼从水中跃出, 将水榭一旁垂下的荷花咬下一瓣。
而这一幕恰好被岸上正在描绘太湖的文人瞧见,于是提笔画下了这幅鱼跃。
赵居仁看了一眼棋局, 摸着长须眯眼笑道:“崔郎这棋,出神入化,若非你让着老朽, 恐怕这几月里, 老朽都无法取胜。”
“赵公身为一郡之长,又监察江南道, 公务繁忙,不像崔某,终日无所事事, 才有闲工夫钻研这些。”李忱谦虚道。
“这世道如此之乱, 老朽想, 崔郎很快也要回京了吧。”赵居仁说道。
李忱有些惊讶,“赵公怎知?”
“您是宗室子弟, 身上留着李唐的血, 即使崔郎表面看似漫不经心,对事事都不在意, 然而内心, 其实是牵挂着这个国家的。”赵居仁说道, “就如同我等, 我赵氏一族,深受朝廷恩惠,又岂能冷眼旁观,看着我汉家江山,落入胡贼之手。”
“朝中的事,赵公也知道了吗?”李忱说道。
“自敕命以上,朝廷都会通过进奏院,下发公文至地方,将册、制、敕等,布告天下,三月时,我就已经知道了。”赵居仁说道,“自我为官多年以来,这大唐江山从天圣元年开始,便越渐衰落,章公仙逝后,我就明白,大厦将倾,再无复矣。”
面对如此局面,以及赵居仁,李忱长叹一声道:“战事一但开启,不知几时方休。”
“崔郎真的要离开长安吗?”赵居仁急切的问道。
上一篇:钓走男主的白月光影后
下一篇:被迫继承老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