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风起长安 第231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GL百合

第249章 风定长安(二十三)

  ——长安城——

  礼部官员拿着一封文书, 在贡院念道,随后又将其张榜公示,“圣人重科举, 凡通过省试参与殿试者, 皆入大内宣政殿,按位次听候揭榜, 届时,圣人将会御临唱名, 谓之传胪大典,此制本朝始,永无更改。”

  “特令, 一甲前三人, 着释褐公服入殿谒见。”

  此消息一出,全城沸腾, 尤其是通过了省试的寒门考生。

  “圣人取消吏部复试,改由殿试入仕,今后再也不用看考官的脸色, 对我等寒门子弟, 乃是天大的好处。”

  “此番揭榜, 竟能在宣政殿进行,圣人还会亲临, ”众人对皇帝重视科举的程度感到震惊, “古往今来,读书人无不向往登科, 可登科后, 也未必就能进入宣政殿, 满堂朱紫, 岂容小小青衫,更何况我等白衣。”

  “临轩唱名,究竟是什么样的?”众人看着公告,纷纷好奇道。

  “听闻如大制命,文武百官皆会齐聚。”

  “能在宣政殿这样的地方,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喊出名字入殿登第,有此殊荣,怕是比当了相公还要让人兴奋。”所有考生都被这一改制所吸引,纷纷期盼着揭榜日的到来。

  比起以往在宫门前张贴黄榜,显然天子御临,百官陪同,更让他们激动。

  “殿试过后,我等皆为天子门生,圣人如此看中我等,今后定要努力报效国家,为君王分忧。”

  “对,说的在理。”

  在完善科举之制后,天下读书人对于难如登天的科举选仕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而对于如此重视低层的天子,加之李忱为雍王时,在中原救济灾民的举动,使他们心中更生敬仰与爱戴。

  在百姓与世家之间,皇帝选择了百姓,而触怒了世家,然而经过历代皇帝对世家的打压,加之长安之乱,陆施叛贼在河东一带的作乱,如今的士族,已经再无法撼动皇权。

  -------------------------------

  兴元二年暮春,天子于宣政殿举行传胪大典。

  考生们统一穿着襕衫进入大明宫,宫城四周禁军戒备森严,巍峨的宫殿让从未踏入过宫城的士子无不感到震撼。

  宫门之后有三座大桥,无论大小官员,至此皆要下马,故而谓下马桥。

  引导的是内侍省的宦官与礼部的官吏,面对第一榜的进士候选人,深知这些人日后将会是中枢的相公,宦官们一改往日威风,笑眯眯的解释着宫城构造。

  “过了下马桥,便是金吾卫的署衙,左边是左金吾杖院,右边是右金吾杖院,径直向前走,便是大内最大的宫殿——含元殿。”

  考生们瞻仰着壮丽宏伟的含元殿,“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心中不免生起一丝敬畏之心。

  “左右分别是东西朝堂,乃百官候朝之所,有时太子殿下与宰相也会在东西朝堂会见百官,上有翔鸾、栖凤二阁,殿与阁之间以飞廊相接,中间有条道,叫做龙尾道,供文武百官登殿,日后大朝时,诸位也是有机会由此道入含元殿的。”

  宦官的话一出,一百多名考生议论纷纷,他们看着宏伟的含元殿,“我等读书人,当以入此殿为荣。”

  经过含元殿之后,宦官将众人带到宣政门,“从此门进,便是宣政殿。”

  宣政殿虽不是最大殿,然而却是大明宫中真正的权力中心,天子继位,册立储君,宣布政令,以及朝议皆在此殿。

  考生们入殿,按位次排列整齐,殿院周围皆是执杖禁军,左右有日华门与月华门,三省中枢机构以及弘文馆御史台便在两门之外。

  “宣政殿之后是紫宸殿,是内朝正殿,只有京官五品以上以及宰相才有资格被宣召进入此殿,谓之入阁。”

  “不过还有一个例外,那便是门下省的起居郎与中书省的起居舍人,为御前左、右史,对立于殿中,负责记载天子言行,编入史册。”

  “诸位究竟能走到哪一步,便各凭本事。”

  “能入含元算不得什么,”有考生议论道,“能入阁,定然是公卿宰相之列。”

  考生们已齐聚宣政殿院,院内钟鼓二楼忽然敲响,百官穿身着公服踏入大殿,脸色并不好,且对今日的典礼颇有微词。

  “想当初我们中进士,可没有这样的待遇。”

  “今时不同往日,圣人惜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怕这些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受此殊荣而娇纵。”

  “官场犹如战场,圣人再惜才,也不可能逾越规矩,想踏入这扇门,谈何容易。”

  “规矩?”有老臣摇头道,“刘中丞可是一月三迁,哪还有什么规矩可言。”

  ——内廷·长安殿——

  宦官急步于宫廊间,一路飞奔至长安殿,于门外叉手道:“启禀圣人,百官与所有考生皆已齐聚宣政殿。”

  寝宫内,李忱盘坐在铜镜前,苏荷则是跪在她身后小心翼翼的替她梳着秀发,随后将其盘起,以玉簪固定,用巾子作为内架,包裹住盘发,最后系上幞头,慵懒的人一下就变得精神了许多。

  苏荷伸手拿起尚服局新送来的黄袍,十分娴熟的为李忱穿上。

  李忱挪了挪身子,穿上靴子后站起,苏荷也随着起身,并拿起玉带,环过她的腰肢,细心的为之系上。

  “好了,时辰要到了。”苏荷退开一步,十分欣赏的说道。

  李忱点了点头,便踏出了长安殿,坐上步辇前往宣政殿。

  暮春的气候刚刚好,一缕阳光洒向宫城,落在了宫廊的夹道上,也恰好打在了李忱的脸上。

  今日是崭新的一天,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是新生,还是跌入深渊,一切都不可得知,但李忱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即便千难万险,也要拼尽全力去尝试,即便失败,至少也曾抗争过,若连抗争都没有,那么注定永远都无法改变。

  长安殿内,李钰睡眼惺忪的从榻上爬起来,走到正殿,“阿娘。”

  “去叫瑾舟姑母与你寿安姑母,我们一道前往日华门,瞧瞧这传胪大殿,也瞧瞧这些新科进士们。”

  ----------------------------

  ——宣政殿——

  李忱踏入大殿,文武百官纷纷跪伏行礼,“陛下万年。”

  李忱坐在御座上挥了挥手,礼部官员旋即将考生们的原卷与誊录一同抬上殿。

  依旧由两位主考官揭卷,崔裕位御座左侧,刘曾儒位于右,礼部官员按照誊录卷的排名,递交原卷至御前。

  咚!——

  随着一声钟响,典礼开始,官员将状元的原卷拿起,交由宦官,再传至崔裕手中,由崔裕与刘曾儒同时展开。

  开卷的同时,也将糊名撕去,露出考生的籍贯与姓名。

  李忱看着第一名原卷上的字迹,眼里露出了欣赏与欢喜,“这状元的字,写的不错,担得起魁首。”

  而后,李忱向殿外念道:“进士一甲第一人,闻喜裴宁。”

  列于殿陛下的金锤禁军将名次由内向外逐一传出,“进士一甲第一人,闻喜裴宁。”

  最后由大殿外的禁军高声喊出,“进士一甲第一人,闻喜裴宁。”

  在一众考生羡慕的眼光中,一名白面书生从队列走出,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朝宣政殿登阶而上。

  苏荷带着内宫中的女眷坐在日华门的阁楼上观望院中的士子。

  “龙飞榜的状元出来了。”李钰站在城楼上说道,她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登阶而上的状元,“阿爷选出来的状元,好生漂亮。”

  “闻喜裴宁,模样倒是不错,看着年岁,应是弱冠之年。”崔瑾舟看着裴宁的身影说道。

  但很快就因为地名,而在考生们中引发了议论,“河东闻喜县,那可是河东裴氏啊。”

  “今年的状元,竟仍是士族。”

  状元的籍贯也引来了朝中的热议,“河东闻喜,乃河东裴氏。”于是遂有人将目光撇向了以门萌入仕,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的宰相。

  “裴相,圣人头榜的状元,可是闻喜人士。”

  发须全白的宰相听后不为所动,淡然回道:“今年未曾听东眷房有应试弟子者,或许是他房。”

  “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裴氏,是世家子弟,没有了门萌,论学识也不是一些白丁可比的。”一些世家出身的大臣高傲道。

  “进士一甲第二人,奉天赵寅。”

  “进士一甲第三人,谯郡夏侯攸。”

  “这第二人虽不如状元模样俊秀,但也还不错,至于第三人嘛,就差了些。”

  “圣人在为朝廷招贤纳士,我等却在这儿议论起容貌来了。”苏荷与崔瑾舟等人捂着嘴笑道。

  只见李钰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状元裴宁,一直到入殿消失不见,嘴里还在喃喃着,“裴宁。”

  一甲进士及第者三人,同时登殿入谒,裴宁入帐换上绿袍公服,入殿时裴姓宰相还特意认真的打量了她一眼,的确是不知名的生面孔。

  三人穿着公服,手持笏板,按照宦官所教,至御前搢笏跪拜,“臣闻喜裴宁。”

  “奉天赵寅。”

  “谯郡夏侯攸。”

  “叩见陛下,陛下万年。”

  李忱端坐在御座上,招手道:“平身吧,抬起头来说话。”

  三人同时抬头,李忱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裴宁身上,并问道:“你是河东闻喜人?”

  裴宁叉手,“回陛下,学生祖籍闻喜,祖上虽与河东裴氏有所渊源,但并非河东裴氏五房出身,父祖躬耕于济源,只得裴姓而已。”

  “这个裴宁,竟是白丁出身。”群臣惊讶道。

  “朕有一问,不知卿可有解?”李忱拿着裴宁的题卷问道。

  “学生尽力而为。”裴宁谦虚道。

  “子曰大同之道,天下为公,究竟何为大同,何为公?”李忱问道。

  作者有话说:

  其实世家在唐中后期,依然十分活跃,就单单一个河东裴氏,都出了十七个宰相。

  可以去看,唐朝皇帝的宰相,大多都是世家出身,或者是宗室。

  其实孔子的大同,有点道德绑架,在我看来,那不是真正的大同,而是他作为男性,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

  不喜欢儒家,也不喜欢孔子,他不是真正的平等者,所以也不觉得是什么圣人。

  因为他骨子里有偏见,而且是很大的偏见,尤其是在男女之上。

  可怜的是,男性由女人孕育而出,却极少有真正真正发自于内尊重女性的,尤其是在性上,处处都是优越感。

  在两性之上,作者菌非理性主义者,因为我不认同男女会有真正的共情,所以我也只会站在女性的角度去看问题。

  后续的改革会一笔带过啦,之前有一本书写的比较详细一点,但那都是作者菌所构想的一个新世界,因为在封建社会下,这样的改革是注定不会成功的,主要还是女性是弱势群体,不过社会怎么发展,都永远改变不了体能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