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阙韶华 帝阙韶华 第122章
作者:薄荷酒
此外,刑部并未因忙于三司会审,就放松了对二皇子洛文箫的审理,或者说,废太子的作为原本就与琅環旧案关联密切。结党乱政、暗通敌国、勾结贼匪、私下募军,条条皆是大罪,洛文箫曾经权重一时,他的彻底倒台也牵连了部分早先投效东宫的臣子甚至公卿。好在,从年初起,皇帝已然或贬谪或罢免,逐步削弱二皇子的势力,故而废太子案并未在朝中引起动荡。
鼎剑侯林淮安动用东南水军,支持二皇子和匪首魏无泽私蓄死士,乃是重罪,加上为了功名富贵,长期隐瞒林淮泰受命谋害琅環义士的真相,也构成欺君之罪,本应难逃一死,但一来由于丹阳公主与林辰的婚约,他已是宗室姻亲,二来主动坦诚过错,为平反冤案有所贡献,最终被判削去官爵,流放到八百里外的州府临清。
临清是洛城到南方的水路中转之地,人口稠密、往来便利,繁华之处虽不能与扬州、苏杭相比,但已是难得的理想地点。天宜帝恼恨鼎剑侯在朝会上反水,本来就算不流放三千里,少说也得二千里,还是皇亲和臣子们大力求情,才争取到从轻发落。
林府上下自然有一番离别和感伤,林淮安在刑部经历了问讯、对质、过堂一系列过程,将所知实情悉数交代,反而坦然了许多。在腊月小年到来前,他就辞别了家人,在几名差役的押送下踏上了去往临清的路途。或许过得几年,林辰立功求得恩旨或再逢大赦,他仍能够回京与家人团聚。
至于对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处置,刑部不敢擅专,将案情整理清楚后就移送至宗府司,皇帝的儿子,还是交由陛下自个管教比较好,身为臣下只负责在旁边看结果。
天宜帝的病情才有起色,看过转呈上来的文书,又气得差点再病一场。除了没有逼宫篡位,洛文箫可以说将一名皇子能犯的罪过都犯全了,而从他在东宫里的言行来看,也未必没有谋反的心思,只是条件所限无力实施而已。
但刑部也在文卷中不止一次注明,二皇子的言谈举止,时有颠倒错乱、甚而暴躁失常之象,疑似患上了疯症,宜及早延医调治。
气怒归气怒,天宜帝不得不强打精神思量,他起初怀疑二皇子是故意装疯,但继而又想起,韩贵妃在阴谋失败软禁之后,也是日渐疯癫,最后甚至放火烧毁含章殿,连自己也一并烧死在里面。有母如此,洛文箫保不准也是真疯。
相形之下,三皇子犯下的过错至少显得较为正常,无非是贪财又贪权,充当爪牙替太子敛财争权,到头来太子需要有人顶罪,来了个反咬一口。洛文箫勾结敌国和魏无泽的那些行径,并没有证据表明安王也知情或涉入。
皇帝如今元气大伤,只觉得闹心无比,没精力深思熟虑,不久就降下了旨意。废太子洛文箫倒行逆施,罪在不赦,着禁足于白云山别宫,终生不得回京。
白云山距洛城约莫百余里,骑马一日可至,别宫虽年久失修,但附近有京营长期驻守,不失为一处安置废太子的稳妥所在。
皇帝出于种种考量,终归没有要洛文箫的性命,但终身幽禁无人问津,对于野心勃勃、曾经距离帝位仅一步之遥的二皇子而言,怕是比死更加难熬。
三皇子的处罚要轻得多:从即日起回府禁闭,并派五百禁军驻守,不得出府门一步。
洛凭渊得到消息,赶去安王府,恰好看见宗府司的车马停在门前,依旧瘦骨伶仃的洛君平扬着头,推开守卫从车上下来,一群家眷哭哭啼啼出来迎接,又被奉旨护送的几名主事将官客客气气地一并请了进去。下马之际,宁王感到洛君平投来一瞥,但随即就神情倨傲地偏过头去,似乎并不想与自己说话。
对于求仁得仁的安王而言,或许这就是最后的骄傲。洛凭渊远远目送,终是没有上前。
安王府的红漆大门随即从外面上锁,贴上了代表皇命的封条,仅在后墙边留一道窄窄的边门运送食物用品。持枪执戈的禁军兵卒在周围巡哨走动。
圈禁的期限是多久,三年五载、十年八年,亦或是更长?一切端看皇帝的想法和心情了。
宁王殿下近来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他坚持要滴血验亲,被天宜帝在心里重重记了一笔不说,静王醒转后甚是气恼,连着给了好些天闭门羹吃。户部政务不能耽搁,加上琅環旧案和废太子案需要照应的收尾事项也相当不少,一时间忙得他应接不暇,很有几分狼狈。
所幸随着年关迫近,各处官署府衙都停下了运转,未完的公务留待来年。洛凭渊终于松了口气,也是在这个时候,江晚璃与朱晋、关禅一行自水路行来,抵达了洛城。
琅環旧案重审的讯息早已在江南沸沸扬扬,琅環子弟无不欣喜万分,许多经历过当年变故磨难的下属禁不住泪流满面;武林也为之震动,各大门派纷纷向怀壁庄道贺。只是欢欣之情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悲痛和惋惜,谁都知道,即使竭尽了全力,琅環并未能寻获为宗主续命的雪蔓青果。
江晚璃惦念着表哥的病情,京城方向喜讯频传,但提及静王时却都是含糊的“尚好”、“平安”,让人愈发焦急揪心。堪堪到了十一月末,她再也无法忍耐,决定立即启程北上。朱晋等人见劝止不住,也一同动身前来。
为了防止变数,静王府对寒毒解去一事秘而不宣,连慕少卿给心上人写信都不敢透露,唯恐途中有失,导致消息走漏。而今亲近下属们到了洛城,洛湮华自然不再隐瞒,将情况如实相告。众人均是大喜过望,江晚璃半年来担足了心事,想不到绝望之后尚有柳暗花明,一时悲喜交集,抱着表哥大哭了一场,看得慕少庄主酸溜溜又好生羡慕。
除夕夜晚,宁王循例入宫领宴席、守岁,大年初一到含章殿祭祖。宫中虽然也如往年一般张灯结彩,但不知是由于皇帝才大病初愈、精气神尚未复原,还是往年必定在座奉承的二皇子、三皇子已成有罪之身,尽管众妃嫔和几位王爷极力说笑凑趣,容贵妃更编排了歌舞,天宜帝仍旧意兴阑珊,在华贵袍服的映衬下,他的脸色愈发显得灰暗苍老。气氛始终热闹不起来,一场宫宴早早便散了。
而静王府中,大家却聚在一起,过了一个格外温馨而安适的年。宁王也赖在含笑斋小住数日,每次走近澜沧居,看见洛湮华执卷闲坐,朱晋、郁岚和慕少卿在厅中谈论刀法剑式,隔壁传来徵羽、挽音两位令主拨动琴弦的清音,心里都有一种宁静的惬意,过往一年积累的紧张都得到舒缓。
元月初十,丹阳公主出嫁,鸾轿自重华宫栖凰门抬出,从朱雀大街到龙骑将军府,沿路挤满了沾喜气看热闹的百姓。不少人高谈阔论,描述公主的无双美貌,又回顾起去岁的洛城比武,各路年少俊杰云集洛城,将北辽、夷金武士打得落花流水,大彰国威。洛凭渊奉旨送亲,骑着乌云踏雪,耳边充盈兴高采烈的议论声,心中不胜感慨。他知道,皇兄今晚也会亲自到将军府,为林辰和雪凝来之不易的婚事饮一杯喜酒。
如果说有什么能抚平创痛,冲淡绵绵无尽的恩怨与感伤,眼前的一切无疑是很好的。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上元节三天灯会过后,天宜帝终于勉强振作起精神,恢复早朝,任命大学士李辅仁为辅政,着手重新把握朝纲。
一败涂地归一败涂地,日子还得接着过。只是经过一波三折,他的体力和心气已大不如前,又不愿在朝臣公卿面前露出疲态,唯有常常召御医开方进补。
皇帝也算痛定思痛,他觉得云王和宁王之所以胆大妄为,除却年轻气盛,没有家室也是重要原因。云王妃已过世三年,而宁王压根就尚未娶妃,若是给两个逆子各指一门亲事,有了家小牵挂,想必能稳重消停一些,不至于一味找麻烦不听话。他于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踏足冷落已久的后宫,宠幸年轻妃嫔,希望多多生育子嗣;另一方面,将事情交代给容贵妃,嘱咐尽快给四皇子和五皇子各自择定姻缘,争取早日完婚。
容贵妃领会圣意,自然不敢怠慢,她本想做得稳妥些,先与莲贵妃通气,暗中物色,挑选出几位比较适合的名门闺秀人选再说,谁知才召了两位小姐喝茶叙话,风声就不胫而走,经兰亭宫宫女证实,洛城官场顿时为之轰动。上至超一品王宫贵胄,下至从七品在京小官,举凡是有女儿的官宦人家无不怦然心动,继而各显神通寻找门路。
短短两天,兰亭宫门庭若市,单是受自家亲族委托来说项的后宫妃嫔们就足以踏破门槛,还有宗亲和朝臣家的女眷,甚至较有脸面的内侍和女官也加入其中。一时间,通过不同途径送来的闺阁少女画像堆满宫室,附带无数贵重礼物,探听消息的、攀亲走关系的,旁敲侧击的、直接推荐的,各种明示暗示层出不穷,相当一部分人又跑去芷汀宫讨好莲贵妃。
宫内如此,宫外更不会寂寞。数日之间,洛城画师的身价猛涨,有些名气的更是一画难求。不少大户人家不惜花费重金,务求将自家女儿的容姿神韵展现到淋漓尽致。
也怨不得群情激动,洛城的贵妇夫人、高门千金等待这一天好久了,想一想云王和宁王的人才品貌,再想想这二位贵不可言的身份和极可能无可限量的前程,放过千载难逢的良机岂不是对不起自己。况且两位皇子目前身边都没有女眷,而按照禹周的规制,一位皇子可以纳一名正妃,两名侧妃,使得官职低一些的臣子也看到了希望,自家的漂亮女儿当不上正妃,侧妃也足够理想啊!
接下来,小道消息满天飞,宫里的内侍和宫女被塞了银子,就半真半假、花样翻新地往外透露情报,娘娘们今天又观看了几幅画像,中意谁家的小姐,准备向四皇子和五皇子推荐谁;再过两天,连候选名单都冒出来了。
兰亭宫和芷汀宫都备受困扰,送来的画像仍在不断增加,莲贵妃直接命令宫女关门谢客,容贵妃也是措手不及,甚为头痛。赐婚虽然是美事,但关系到皇子的终身幸福和宫内宫外的人情世故,一个处理不慎,,怕是后患不小。
容贵妃如今协理后宫,儿女双全,荣宠富贵已到了顶点,日子过得称心如意,可不想无端增添烦恼。要不要顺势办个游园会,将洛城的官家小姐和年轻才俊们都邀来,请四皇子和五皇子自行挑选呢?
她同回宫探望的女儿商议,被洛雪凝一口否决:“母妃,我知道您是想面面俱到,但是四皇兄和五皇兄都是什么脾气!五皇兄还好一点,四皇兄会肯参加游园会挑姑娘?只怕劳师动众折腾半天,他们一个也不肯来,岂不是更加难办?”
她见母亲仍然不明所以,索性说的再直白些:“父皇犯糊涂,母妃怎么也跟着糊涂,四皇兄的婚事当然是由莲妃娘娘做主,根本不用我们伤脑筋,至于五皇兄,您不先问问人家自己的意思?”
容贵妃是被连日来女眷们的攻势搅得发晕,闻言立时醒悟,将云王的婚事彻底交给莲贵妃,不管在皇帝还是其他人面前都说得过去,自己还落下了人情。
而宁王……她疑惑地问道:“你是说那个杜家的姑娘?但她的家世低了些,而且五殿下回京也好几个月了,没听说有什么动静。”
“所以说,要先问问清楚啊。”洛雪凝抿唇一笑,慢慢说道,“我总觉得,五皇兄待她有些不同,如果当真要娶妃,说不准就是这杜家的小姐了。”
外间热闹非凡,洛临翩和洛凭渊自是有所耳闻。两人碰面时俱感无语,明白是将皇帝老子惹得狠了,预先连征兆都没有就事到临头。从目前的情况看,想拒绝也很难找到理由。
云王习惯了府中清静,十分不情愿,被母妃劝说几次才勉强点了头,但是为三岁的小世子着想,只同意娶一名侧妃。他的前王妃是翰林院长史顾宏声之女,因难产早逝。或许是希望能通过书卷气冲淡儿子身上金戈铁马的杀伐煞气,莲贵妃定下的侧妃人选仍是顾家的女儿,虽非嫡出,但知书识礼,娴静婉约。
而宁王这边,就比较迷茫了。从去年年初起,洛凭渊的脑子就被纷至沓来的三国比武、试剑大会、清丈田亩,尤其皇兄的病情和解药等等,塞得满满的,压根分不出一丝心情顾及其他。而今他将满二十一岁,天宜帝在这个年龄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废太子、安王和云王成婚也都在十七八岁,自己已经算是很晚了,但他仍旧感觉突然,未曾做好准备。
洛凭渊没有亲厚的女性长辈,容贵妃那边虽然关系融洽,毕竟是隔了一层,所以他唯有像遇到其他困扰时一样,去静王府寻求指点。
有几分窘迫是难免的,从前被揶揄,宁王殿下还能理直气壮地反驳:“皇兄都尚未娶妻,怎能轮得到我?”但今时肯定是不同往日了。
洛湮华却没有像过去那样逗他,而是沉吟着问道:“得知父皇要赐婚,你最先想起的是谁?”
“自然是皇兄。”洛凭渊不假思索地答道。他第一个念头的确是,皇兄听说后会有什么反应,又会给自己怎样的建议。
“我是说女孩子。”洛湮华哭笑不得,“既然赐婚已成定局,那么凭渊想到的第一个姑娘是谁?或者说,你觉得,我会向你提起哪家的小姐?”
洛凭渊沉默,他当然懂得皇兄的言外之意,距离在顾弘声府中碰见,时间已过去了一载有余,但他并不曾忘记那个皇觉寺中瑟瑟发抖的少女,鼓足勇气进宫,在大殿上为自己陈明真相的杜棠梨。他将杜家置于保护下,而今无论洛文箫还是昆仑府都已不再构成威胁,但下一步该如何,却迟迟没能想清。
杜家显然是知礼而本分的人家,安静地接受一切安排,从未提出过逾矩的要求。只有在动身下江南前,宁王曾经收到一份简单的程仪:两坛十五年陈的状元红,一篮自家烘制的柿饼,以及两双布鞋。
所有的少女都像谜一样,洛凭渊到现在也弄不明白,杜棠梨是如何晓得自己的尺码,做出针脚绵密又舒服的鞋子。不过,就如静王曾说过的,她是个很好的姑娘,既然一定要成婚,那么比起其他匆匆一面或素不相识的女子,无疑更让自己愿意尝试接受。
然而,他又不能不感到顾虑。若非阴差阳错被姚芊儿带到皇觉寺,卷入韩贵妃的阴谋,杜棠梨本应一直过着平静无争的生活,与自己毫无交集。洛凭渊不能确定,一旦进入宁王府,面对规矩繁多又较为复杂的环境,她能否适应。或许,设法为杜蘅谋一个外放的实缺,再通过容贵妃为杜棠梨指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有自己照拂,小富即安,自由自在,才是最适合她的方式。
“也不必一时三刻就做决定。”静王悠然啜着清茶,见他久久不语,微笑说道,“没想好的话,何妨先去一趟兰台?”
第一百八十三章 海棠依旧
史官杜蘅带着家眷住进兰台,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了。除去去年经吏部考评,循例官升一级,为从六品,他和家人的日子可以说波澜不惊,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一定要找出值得言说的地方,大概是曾经围绕着杜棠梨的关注越来越少,终于趋近于消失。
在顾长史府中遇到宁王,继而迁入兰台后,杜棠梨一度接到了许多来自宗室贵妇、公卿小姐的邀约。五殿下难得会关照一名女子,这位杜家的小姐简直太幸运了,说不准就会飞上枝头。众女眷于是争相表示亲善,及早笼络结交。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杜棠梨每天都在为必须出门赴约而发愁。她实在不喜欢置身于好奇探究的目光里,那些有诰封的夫人,衣着华丽的郡主、县主,一个个表现得友善和蔼,有的比姚芊儿还会做人,杜棠梨却能察觉其中别有用心的审视,时而流露的弦外之音,热情背后隐隐的敌意与不屑。她们仿佛从不放过机会暗示:你根本不适合也配不上五皇子,还是回到自己该待的位置去吧!
按理说,杜蘅的从六品虽然不高,却也不算芝麻绿豆的小官,如果能得到一份实缺,出京放外任,还是很有作为的。然而京城高官王侯遍地,杜大人出身平平,一无实权,二无外财,加之不擅结交人脉,仅守着一份俸禄供养家小,当然不被放在眼里。
杜棠梨也的确再没能见过宁王,只通过父亲偶尔漏出的口风,以及应约时听到的女眷们议论,断续地得知一些消息,他应该是非常的忙,比从前更加深得重用、备受瞩目。杜棠梨接到的邀帖渐渐少了,而每一次不得不出门,受到的接待也有了冷淡怠慢的迹象。果然,五殿下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而已,否则就算再忙,也不至于迟迟没有表示啊。
或许唯有丹阳公主的态度始终如一,皇觉寺事件发生后,洛雪凝不仅派内侍送来许多贵重衣料,而且隔一段时间就会邀她进宫叙话,一起到御苑去看小鹿,着实挡去了不少冷言冷语。杜棠梨能感觉到,公主是真的将自己曾经为宁王作证的事放在心上,有意给予帮助。她也曾一次次回想起静王洛湮华,尽管只是夜晚马车上的匆匆叙谈,却令她永难忘怀。宁王身边,是有真正关心爱护他的人的。
当外间发生的惊涛骇浪透过兰台的高墙传入,夜半被重华宫内的中鼓惊醒,或看见宫中含章殿方向火光冲天的时候,杜棠梨常常感到难过,她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哪怕帮一点忙也好,但不管静王、宁王还是丹阳公主,都是那样遥不可及,她实在太渺小,力量也太微薄了。
杜棠梨能够付诸行动的,也唯有瞒着父亲溜出家门,站在靖羽卫校场的擂台下,看着宁王在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大败北辽高手。能达成这一点小小愿望,还多亏遇到了曾在静王身边见过的那位黑衣青年,否则凭她和丫鬟沁画两个,连校场都休想挤进去。
至于洛凭渊收到的两双布鞋,过程就更是偶然。杜棠梨第二次被邀进宫时,洛雪凝正在绣一双鞋垫,笑着说是给五皇兄做的。当时也不知公主是有心还是无意,茶点用到一半,突然记起一件要紧事,匆匆起身去主殿禀告容妃,将客人暂时撇下。杜棠梨独自坐在宫室内,四周无人,她鬼使神差地拿起快要绣好的精致鞋垫,飞快地用手指量了一下尺寸,心砰砰地跳个不住。
在家里穿针引线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很荒谬,但手中的针线却忍不住愈发绵密细致,抽出每晚临睡的时间,做完两双才罢手;最后,将鞋子妥帖地收好,与当初的糖荷包放在一处,并没指望能送出去。
杜蘅的性格严谨而略嫌古板,搬入兰台后对家宅管束得尤其严格,既怕家里人生出非分之想,言行不当招惹是非;又担心女儿白白抱着希望,到头来受到伤害。但是当姑妈发现了杜棠梨藏起的鞋子,悄悄地告知时,杜蘅却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一句话也没说。再过不久,宁王即将奉旨下江南,杜棠梨就发现自己用作念想的布鞋不见了。她默不作声,悄悄地找了好几天,才知道居然是被父亲拿走,凑成一份程仪送去了宁王府。
中秋过后,五皇子回京复旨,安静了一段时间的杜家又开始有访客登门,杜棠梨也收到了宫候小姐们久违的请帖,不过数量和热情程度都远不及一年前,应该主要是出于试探猜测。杜棠梨推说身体不适,全部谢绝,一次也没有赴约。她觉得好笑,同时也有一点委屈,宁王明明是为了安全考量才让她全家暂居兰台,除此之外从未给过任何承诺,结果所有人都看成别有深意,害得她枉担虚名,动不动就被人找麻烦、看笑话。但比起这些小情绪,她心里更多的是担忧,因为即使消息闭塞如杜家,也断断续续听到风声。静王殿下病重,与皇帝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宁王也抗旨延缓归期,洛城的空气里弥漫着紧张不安。
杜棠梨有时会不自觉地出神,她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正由于什么也做不了,才会置身于被保护的羽翼下,得以苟安。而众人仰视的皇子、公主,甚至权操生死的皇帝,他们却有着无尽的烦恼重负,身周常常危机四伏。
果不其然,五殿下一回京就受到申斥,请辞了靖羽卫,据说圣上对他的立场很是不喜。再然后,朝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杜蘅虽绝口不提,但家中的陈嫂买菜回来,总能眉飞色舞地说上一大篇最新传闻。
一连几个月过去,与宁王有关的访客和请帖已经彻底归于沉寂。年节将至,杜蘅在一个夜晚将杜棠梨和姑母叫到内室,郑重地宣布了决定:“住在兰台是不得已的权宜之策,而今凶徒伏诛,已经没有危险,我准备年后就择日辞官,一家人回乡里去。”
“回乡,官不做了?”姑母怔忡了一下,为难地说道,“回去倒是也好,但仲儿怎么办、学堂才念到一半,莫不要耽搁了读书。”
“我拜托了京中同年,仲儿可以暂时寄住,将学业完成再回乡应试。”杜蘅坚决地说道,“做人要知进退,我们得到的照顾已经不少,也该主动离开了。”
杜棠梨什么也没说,默默回到自己房中。过了年,她就要十八岁了,三年孝期余下不到一年。她明白父亲的苦心,继续留在京中,恐怕很难寻到适合的亲事。
泪水慢慢地盈满了眼眶,先前,虽然只是送去一份薄薄的程仪,但已经是父亲舍去脸面,能够尽到的最大努力,自己本就不属于那个世界,是应该收起胡思乱想,回到现实中了。
新年来到,元月还没过完,陛下要为四皇子和五皇子指婚的讯息就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当大半个洛城的后宅都在打探消息、暗中较劲时,杜家却异常平静。杜蘅忙着将两年来负责编纂的书稿整理修订,准备三月就递交辞呈,杜棠梨对闺中朋友写来的信笺付之一笑,忙着帮姑妈清点衣物、收拾细软。
她自觉已然心如止水,直到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正在房中整理计划带走的书册,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跟着“哐当”一声,应该是哪件摆设被撞翻了,沁画还在一路边跑边喊:“小姐,小姐!”最后跌跌撞撞推开房门。
沁画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没规矩了?杜棠梨皱眉,本待好好说这丫头几句,就见沁画满脸的不敢置信,几乎要喜极而泣:“小姐,出大事了!宁王,五殿下派了人来投帖,说,说他要见你!”
实在太突然了,杜棠梨震惊地站在原地,手里握着一本柳河东集,先是以为自己听错了,而后又怀疑沁画在说梦话。但是姑母也紧跟在后面进了房,看上去同样慌张激动,一叠声地念叨:“快叫陈嫂去买点心,家里也得打扫干净,可不能失了礼数!还有棠梨要穿的衣裳……”说着说着就开始擦拭眼角,“好侄女,你、可要出头了!当初你娘生你的时候,房外的树上飞来一只五彩斑斓大鸟,待了几个时辰都不走,镇上好多人都瞧见了。大姑就知道你命中注定要做贵人!”
从未登门的宁王,在即将选定未来王妃的档口提出要见杜棠梨,即使是傻子,也能想明其中意味。
杜棠梨怔了片刻,但觉一切都很不真实。她好不容易才说服自己放下,将过往的思念和希冀永埋心底,也相信一定能做到安之若素。但是从未主动找过她的五殿下,却在父亲即将辞官的时候出现了,自己刚刚才下定的决心、辛苦维持的平静,眼看又要被打破。而将来,将来会怎样?她真的应该去争取姑母口中的“出头”,进入那个尽管人人称羡,实则必然风云诡谲,处处充满心机谋算的世界吗?
由于正式登门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宁王殿下与杜棠梨的会面地点并不在杜家,而是定在位于兰台西面的一处六角亭台,位置较为偏僻,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天气尤自寒冷,为了杜家小姐的声誉着想,亭子周围用薄纱挡风,当中放置暖炉,从远处能够看到隐隐绰绰的人影。
早朝结束后,洛凭渊就换上便装,只带了四名侍卫,从宫城内的侧门进入了兰台。他的思绪一半还停留在政务上,另一半则依旧在踌躇摇摆。先见一面,静王的建议无疑是有道理的,但直到此刻,他仍然不确定自己要对杜棠梨说些什么,又是否能通过短短一会找到答案。
立春才过,园中的池塘与太液池水脉相连,尚未完全化冻,但岸边泥土已微微渗入湿意,透出了几许早春的气息。可以想见,过不了几日,就将柳条绽绿,桃花含苞。
兰台是修史之地,文墨汇集,既编纂前朝史料,又记录帝王起居和朝中、地方要事。沿着小径走过署衙和几处宅邸,绕过错落的假山树木,洛凭渊望见了略显陈旧的红漆六角亭,乳白的薄纱在风中浮动,身着湖水绿色衣裙的少女等在亭前,如同春日里初绽的柳枝。年余不见,她略略长高了一点,愈发显得亭亭玉立,脸庞秀丽,杏核形的眼瞳清伶如水。
宁王有短暂的恍惚,依稀宛然,就像时光回到当初,他又见到了才十七岁的青鸾。
直至到了近前,杜棠梨屈膝行礼:“见过五殿下。”他才倏然回神:“不必拘礼,是我到得晚了。怎么不进去取暖?”
“臣女也是才到。”杜棠梨轻声说道。实际上,她已经站了好一会儿,只是独自坐在白沙飘飘的亭中委实尴尬,她宁愿在外面等待。
少女白皙的瓜子脸庞略微低垂,目光中有浅浅的羞涩,依旧如初见时一般清澈见底,毫无矫饰,洛凭渊心里掠过了酸楚和一丝歉意,那个有着同样乌黑的杏核形眼瞳,在最孤寂无助时陪伴过自己的女子已经永远埋骨江南,而面前的杜棠梨,她不是无依无靠的青鸾,不是命如漂萍的裴素雪,自己将她带入是非纷争之中,却始终犹豫而疏离,若没有皇兄和雪凝看顾,怕是还要多受不少委屈。
两人一同拾级而上,在亭中落座。杜棠梨觉得,宁王像是变得与从前不同了,又仿佛什么也不曾改变,依旧挺拔卓秀,风采迫人,然而他身上那种独有的凌厉锋锐似乎已于不知何时收敛起来,犹如宝剑藏匣,不再轻易出鞘。
“听说,殿下一直奔走辛劳,少有停歇,要多保重身体才是。”她低声说道。
“我很好。”洛凭渊微笑,看着她略显局促又关切的神情,忽而起了几分促狭,“不过么,先前下江南时带去了两双布鞋,如今都已经磨破了,我本来以为还会有新的,却至今未能等到。”
杜棠梨的脸红了,堂堂皇子殿下怎么可能缺鞋穿?她再一次暗暗埋怨父亲自作主张,但不知为何,心里又有一点点甘甜。
“殿下若是喜欢,臣女还可以缝制。”她鼓足勇气说道,“但洛城之中,心灵手巧又乐于效劳的高门闺秀不知凡几。无论出身家世、还是诗书才艺,臣女不过是泯然众人而已。殿下真的在意棠梨送出的区区几双布鞋么?”
洛凭渊默然片刻,才缓缓说道:“若然全不在意,我又为何要来?”
回忆似水,一幕幕流过心间,无助落泪的青鸾与而今的杜棠梨,皇觉寺血漫佛殿,恬园风雨凄凉,交织的往事里有自己和皇兄的曾经。此情此景,宛若宿命重回起点,他竟有些百感交集。
“棠梨,”他说道,“去岁离京后,在江南发生了许多事,你可愿听我讲一个故事?”
宁王与杜棠梨单独见面,杜家的姑母和贴身丫鬟沁画既欢喜又不放心,两人不敢靠近,一直远远地张望。
亭中的两人侧面而坐,距离既不很近也不远,快一个时辰过去了,叙话却还没有结束的意思。
“姑夫人,情况不对,小姐好像在哭!”沁画焦急起来,“五殿下一定是欺负小姐了,怎么办,小姐很伤心的样子!”
上一篇:战神皇叔下嫁小蛮王后
下一篇:太子的药引傻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