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换瓜 羊皮换瓜 第123章

作者:初云秀儿 标签: 天作之合 爽文 穿越重生

  刚听这,平头百姓们面面相觑,啥也不敢说,但夜里一过,厄法寺的“集议箱”就满了。

  谭某人则趁机利用和厄法寺住持的不正当关系,获得了提前拆箱权,并夹带私货,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伪装成民意塞了进去。

  为了伪装的像,谭玉书左右手互换写了好几种笔体,看的池砾异常无语。

  “你都和皇帝串通好了,还要费这工夫干吗?”

  “以防万一,作弊做的像点!池兄,借你手用一下,给我按个红印。”

  说完未经过池砾同意,抓着他的手,十个指头挨个按了一遍。

  池砾低头看看红彤彤的五个指头,上去就抓了谭玉书一脸。

  谭玉书:……

  池兄,别闹!耽误他办正事!

  总之,万民请愿书,就这么搞出来了。

  原本这个消息是光明正大的刊登在报纸上的,但任满朝文武脑子转八个弯,也想不到嘉明帝打这个主意啊!

  就这样,新法顺利的敲定下来,厄法寺的书斋,动作迅速的把新法印下来上架发行,科举有的时候会考律法,所以书籍销量异常火爆,这届举子也算见证历史了。

  《厄法寺周报》还占用了整个娱乐版面,刊登大雍律新修条例。

  原本《厄法寺周报》的销量主要靠娱乐版面,但现在全部换成律法内容后,卖的居然更火了!

  毕竟这种开天辟地的大事,谁不震动。

  老天爷,陛下还真的听纳他们的建议了,这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圣明之君啊!

  新法内容,也随着报纸爆炸式的销量,口口相传,越传越广。

  在古代,上层统治者对下层实行愚民政策,神化皇权,普通百姓对皇帝的崇拜,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他们才不会有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想法,只要是皇上说的,就是圣旨!

  某些腐儒就算有意见,与数量庞大的百姓相比,声量也微不足道。

  而且这个新法修订的很多条例,恰恰是百姓迫切需要的,就拿那几条“胭脂堆里”的条例来说——

  雍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刑不上士大夫,所以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的风气都很宽容。

  又鼓励经商,商品经济发展的很快,连带着各种科技水平进步的也飞快,让更多的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去,不单纯依靠体力劳动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所以越来越多的女子也能赚钱养家,池母当初当街开店之所以没人奇怪,就是因为这在雍朝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很多妇人靠一门出众的手艺,赚的比男人都多。

  任何时候都是谁赚钱谁是老大,然而很多女人即使赚着最多的钱,也要受着男尊女卑的律法教条束缚,这让人如何咽下这口气?而对于独女家庭来说,被人吃绝户,又哪里是那么好受的。

  社会上这种矛盾早就愈演愈烈,既得利益者对此视而不见,饱受其苦者却早已忍无可忍。

  于是这几条新法一出来后,出乎那些腐儒预料,居然是一片赞声。

  京中有一“神绣娘子”,靠着一手出神入化的绣技赚下万贯家资,却不得不供养着喜欢吃喝嫖赌的夫君,还每每被醉酒的夫君打的遍体鳞伤。

  这一日,再不堪受辱的她,在茶壶里下了砒、霜,准备和那个畜生同归于尽!却不承想听到了新法的消息。

  神绣娘子几乎立刻将茶水掩埋掉,抢过一张报纸反复观看,喜极而泣。

  她的丈夫赌博,触犯国法,此不赦之罪一也,殴打妻子,此不赦之罪二也,罪犯七不赦,她这就要告官,休夫!

  不是被下堂,也不是被放妻,而是休夫!

  为了不把群臣逼的太过,第一次修法的幅度其实并不大,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民间,还是掀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变化。

  池砾和谭玉书一起接收着新法施行后的反馈,挑眉道:“你和你们皇帝搞这一手,差不多等于向群臣宣战,不害怕他们一急眼了造反啊?”

  谭玉书却忍不住笑出声:“池兄,有句话我还是从你们那听来的,那就是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别看雍朝优待文官,让文官权势滔天,但那只是皇帝允许罢了。

  雍朝官职分离,也就是说我可以给你个官当,俸禄也给你发,但就不给你派活,需要找干活的人时,随便编个官称,想让谁上,就可以让谁上。真正做到了皇帝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想贬斥谁就贬斥谁,逼急眼了,先吃不消的肯定不是皇帝。

  至于辞职威胁,开玩笑,雍朝优待文人,后备官员多的人想不到,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至于那些王氏宗亲,都被养在京城,根本没有封地府兵,八十万禁军,八百万个小头目,除了皇帝,谁也命令不了。

  无权、无势、无兵,拿头造反,也就嘴皮子厉害点,真要造起反来,“锦鸡天尊”都更有威胁。

  池砾看着谭玉书难得露出的“王之蔑视”神态,忍不住勾起嘴角:“那你呢,需要多长时间?”

  谭玉书反应了一下,才意识到池砾问的是他造反需要多长时间,不由一阵无语。

  他可是忠臣啊,怎么会造反呢!

  不过只是纯学术探讨的话,那就要看地理位置,兵力如何,以及守军的拉胯程度,总感觉,好像用不了多长时间呢,真不知道应不应该高兴。

第98章 不要硬币

  其实雍朝的政治体系, 还蛮科学的,特殊的任用方式、独立的监察系统,理论上完全可以避免历朝历代, 文臣乱政、武人祸国的风险。

  但高度中央集权后,无可避免的,也更依赖皇帝的个人能力, 然而皇帝这种东西,从来一代不如一代。

  原本雍朝开国皇帝定立的各项制度,是为了适用当时的特殊政治环境。

  比如重文抑武, 就是因为当时的大雍刚从藩镇割据的乱世中缓过神来,国家需要抬高文臣, 打压武将, 削减武将势力, 让其失去作乱能力。

  但谁能想到, 后世子孙居然将这条视为金科玉律,一百多年一点不改,以至于朝堂失序,文官遮天蔽日, 武将猪狗不如,武备废弛得令人瞠目结舌。

  那么大雍的兵少吗?还不少。

  比之历朝历代, 雍朝的兵可以说非常多,但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有战斗力,另三分之一是监督这三分之一别造反的, 最后三分之一, 是吃空饷的。

  雍朝军政上另一个创新, 就是采用募兵制而不是征兵制, 百姓只要交了钱, 朝廷花钱替他们雇佣人当兵。

  而因为上头鼓励土地兼并,产生了大量无地流民,没地活不下去的人,不得不去吃这份军饷,根本不愁招不到人。

  什么?当兵的人数太多了,国家养不起?好办,咱们可以让军队自己经商嘛~

  忘了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想出的这么天才的制度,总之既减轻了赋役、也充实了军备,还解决了流民作乱问题、上面当官的还可以趁机捞点钱,四全其美,美滋滋,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

  但那些流民当兵只是为了吃这口军饷,打死打活还不如会拍上司马屁、会给上司捞钱升职快,拿点工资充数也就算了,谁耐烦给你卖命打仗。

  所以哪怕每年的军政支出能掏空大半国库,大雍的兵,还是不能打仗。

  锦鸡天尊反叛的时候,那群官军连一群扛着镐头造反的农民都打不过,还能对他们有什么指望。

  而青州军民之所以那么骁勇,是因为他们常年面对北戎铁骑践踏,不管是为了活命,还是守卫家园,都要奋起一战。军中更是有很多流放的配军,这些人要靠军功赎罪,自然拼命。

  至于那些养尊处优的守军和禁军,可能只有捞钱的时候比较有劲。

  谭玉书其实也不是多么情操高尚的人,非要忧国忧民,但就是说,这样的国不忧能行吗?

  满朝文武和皇帝高居庙堂,每天小日子过的老滋润了,他们是啥都不怕,但谭玉书可怕死了。

  尤其是到了现代,了解北宋灭亡史后,他就更害怕了,总感觉他的国家,在步一样的后尘。

  历代君王不作为,失控的文官集团又只知争权夺利,排除异己。

  大雍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条生满烂疮、蚀空内里的老迈巨龙,没有人知道,在它强大的外表下,是如此不堪一击。

  然而即便朝中的那群“铁骨铮铮”的清流名臣,也只会因为皇帝册封哪个妃子跪地死谏;因为女人怎么可以不恪守三从四德据理力争;连武将官服的颜色换一下他们都能说出花来,就是不会为这个病入沉疴的国家说点什么。

  谭玉书很喜欢和庄子叔相交,大概是因为他这样扔进熔炉里也炼不化的铁疙瘩,有时候笨拙的还挺可爱的。

  但同样的,庄子叔这样的人,也一辈子都不会被重用,哪怕是“清流”那面,都不会。

  谭玉书有的时候很心灰,他觉得可能永远等不到那个横空出世,为天下人立命的人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就他来吧。

  他要用手中之刀,将那条巨龙身上的烂疮,一点点剜掉,要问为什么……

  可能是为了让所有人的明天都会更好?

  哈~

  直接挥刀,只会引起所有人的强烈反弹,所以要找一个强有力的盟友,那就是嘉明帝。

  这世上没有比皇帝权利更大的人,要把他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把他变成那把开路的刀。

  嘉明帝想温水煮群臣,谭玉书却不挑食,他想一锅都煮了。

  巨大的变化,往往是一点一点发生的。

  池砾在一旁看着谭玉书毫不掩饰的野心与谋算,终于明白为什么认真工作的人最有魅力了。

  谭玉书筹备着阴人的时候,好像确实比平时更要迷人。

  那就抱过来啾一口吧。

  谭玉书:……

  池兄的情绪变化,真是来去如风。

  ……

  耽搁了好长时间,赵员外一家终于动身回青州了,来京城成的这个亲,简直像一场噩梦。

  宇文禄为了筹备厄法寺青州分庙的事,也跟着他们一起同行,互相之间有个照顾。

  这次他带的,还有几样神秘的东西:塑料布、玉米种子以及电台,厄法寺的招牌齐全了。

  在路上,赵夫人难免伤神:“大家都知道卉儿是来京成婚的,现在这样回去,不知道那些人会说些什么闲话。”

  赵员外却乐呵呵道:“怕什么,有了新法,咱们女儿就可以招赘一个上门女婿,到时候咱女儿生的孩子,都是咱赵家人,还管别人说什么~”

  要搁以往,赵员外绝对做不到这么豁达。

  因为独女招上门女婿也没用,小两口根本争不过叔伯兄弟,就算女婿有本事守住家业,但等有权有势后,忘良心的也多。

  有的纳妾、有的将孩子改姓归宗、甚至有那狠心的,会让女方悄无声息的消失,彻底独霸家业。

  哪怕女方携巨额家财招赘,世俗礼法上也要奉夫为纲,除非还有厉害的娘家兄弟给撑腰,才能拿捏住上门姑爷,不然独女面对招赘的夫君也很无力。

  现在不用担心了,律法第一次清楚明了的对赘婿做了约束,不仅要像出嫁女一样恪守“男德”,还永远不准将子女归姓,犯了七不赦,就要被净身出户。

  有了这样的律法,打算软饭硬吃,借独女做跳板,得势后翻脸无情的赘婿们,可以歇歇了。

  听到赵员外这话,赵夫人稍稍宽心,不过还有个问题:“可是这样一来,又哪有好人家愿意做上门女婿,你们男人啊,可精着呢,一丝亏都不带吃的。”

  赵员外:……

  怎么突然扫射到他身上了?

上一篇:中蛊之后

下一篇:顾总的小嗲精超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