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种田打败天灾 用种田打败天灾 第44章
作者:挽云白
“那成,这事就交给你了。”叶老太直接说。
“您就放心吧。”
饭后,叶河就着黄豆大小的光亮开始念书,叶大嫂恨铁不成钢道:“叫你白天不背,都这么晚了还得点油灯,也不怕浪费。”
其实浪不浪费另说,最重要的是这灯伤眼啊,叶瑜瞧着油灯就皱眉,因此他提议道:“要不我们买几支蜡烛吧,油灯太昏暗了。”
叶老太算了算价格,然后才点头,“回头叫你爹从县城里买几支。”
蜡烛的光亮要比油灯亮得多,但最好还是白天把书背完,晚上就着灯容易近视。
然而叶河就是个在学习上有拖延症的,前一天还好好承诺要早早背书,第二天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这不,今天又拖到了晚上。
因此等孩子们都睡了,叶大嫂跟老两口商量道:“河哥儿不是个适合念书的,前头褚家哥儿不是说他天生大力,适合学武吗,咱们看看能不能找个武师傅教他,有个巴子力气总比闲在家里强。”
叶老头皱着眉抽一口旱烟,“听你的,实在不行就让老二亲家教他打猎,男孩子有手有脚怎么都饿不死。”
更不用说他们家如今田地多,就算平分到每个人头上,都足够养活他们,只是叶河到底是男儿,总得有些本事,要不怎么养活一家老小。
“诶。”叶大嫂应一声。
她两儿一女,大儿子叶海现在不用她操心,大女儿桃花和二儿子叶河却还需要她帮衬。
像是桃花,她的针线活跟村子里年纪相仿的女孩们差得太远,连针脚都称不上细密,可得多练练。
作者有话说:
1:来自百度百科
第48章 绿豆汤
下过一场小雨, 就迎来了春耕的日子,为了耕地,叶家就连县城的铺子都暂时关门了。
他们家三十五亩地跟之前一样, 多数种的麦子和高粱, 也有一些种了粟、豆、黍等, 但他们家更喜欢种土豆和苞米,味道不错的同时也很饱腹。
而且这边天气太冷,种不了水稻,只能去县城里买南方产的各种白米, 价格确实昂贵,因此米饭并不是他们的主食。
叶家就算偶尔吃一顿大米饭,也是白米和高粱米混合的,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白米,底下压着的几乎都是高粱米。
一大早叶家人就纷纷扛着农具去了田地里, 只剩几个孩子在家里。
叶瑜起床后去了私塾, 等放了学回到家就跟着叶老太开始做午饭,至于其他人则都在田里,中午并没有回家。
也没吃什么好的, 就是早上剩下的饼子, 配上一些酱菜。
但她们给在田里干活的叶家人做得却是实诚饭。
饭后叶瑜被叶老太留了个任务, 让他端着食盒去给他爹送饭。
路不远,约莫一刻钟就能到。
正在耕地的叶父见他过来,立刻直起身,将脚上的踏犁松开,接过食盒, 他打开一看, 眼里露出一抹惊讶。
“今日家里做的这是什么?”
只见一个又一个有成年人巴掌那么大的白米团子放在食盒里, 足足有五六个,旁边还搁着一个略大的竹筒,里头是青菜豆腐汤。
叶瑜指着那白米团子对叶父说:“爹您赶紧尝尝,这饭团子确实好吃,而且很方便,里面有肉有菜。”
这也是他灵机一动想起来的,饭团可以当成午饭送去给在田地里耕种的长辈们,它的做法简单,味道也很是不错,最重要的是只需要吃几个就能填饱肚子,很适合现在家里的情况。
家里剩余的白米全都做成了饭团,叶老太虽然心疼,但她想着春耕是个力气活,总得让家里人吃个饱肚,因此毫不吝啬。
叶父用叶瑜带来的水简单洗过手,擦干后拿起饭团就咬上一口,他嘴里最先感知到的是粒粒分明的米饭,口感偏硬,然后是腊肉的咸香劲道和萝卜干的酸辣,味道依次叠加,确实美味极了。
叶瑜期待地看着他爹,“味道如何?”
“好吃!”叶父三两口把饭团咽下去后,喝了一口汤,赞叹道:“这可比干吃窝窝头或者苞米面饼好多了。”
其实这属于简化版的饭团,真正的饭团制作时还需要海苔肉松和芝麻等材料,只是如今还没有这些材料,无法做出来。
食盒里五个饭团都被叶父给吃光了,随后他戴着草帽坐在树荫下,揽着叶瑜说:“你爹负责的这块地去年种的是高粱,今年该种苞米了。”
高粱增产的关键就是轮作倒茬,最理想的情况是和豆子苞米轮作。
叶瑜看着眼前犁到一半的田地,突然想起了水稻。
一直到叶父出声,他才发觉自己竟把这话说了出来。
“水稻得在暖和的地方种,像是南方,他们那里冬天不冷,水稻长得快,咱们这儿就不行了,还没等种子发芽呢,土地就给冻上了。”
又问:“宝哥儿喜欢吃白米吗?回头等粮商过来,咱们多买点。”
比起面食叶瑜确实更习惯吃米饭,他默默思索着,也不知道通过一些手段能不能培育出来能在寒冷地区种植的水稻。
比如说育种或者改良土壤,他接下来或许可以着重翻阅一下空间里关于这方面的书籍。
不过这也是个长期的过程,肯定是急不来的。
因此叶瑜开口问道:“爹,你知道南方水稻亩产有多少吗?”
叶父听到这个问题,抓抓下巴,想了下回答:“我记着去年粮商说江南那边风调雨顺,水稻亩产约有三百多市斤。”
他们这边的小麦亩产也不过将近二百市斤,由此可见水稻的产量之高。
叶父说到这儿,不由得咧着嘴抽口气,“怪不得人人都说苏湖熟,天下足。”
叶瑜此时也在心里感叹,杂交水稻真不愧被誉为第五大发明。
父子俩又聊了几句之后,叶父看看天色,见太阳没那么烈了,便站起身,嘱咐叶瑜道:“你带着食盒回去的时候走慢点,别着急。”
“我知道的。”叶瑜应一声。
他把食盒盖好,提着就往家里走,在路上刚好迎面碰上从另一块地赶来的叶母。
“宝哥儿,你爹还在田里吧?”叶母问道。
看到叶瑜点头,她就摸摸他的头,“快回去吧,你下午还要去私塾呢,看样子还有时间睡一觉。”
说完她就急匆匆往田里走,他们家这三十五亩地并不在一处,所以叶家人都是各负责一块,送饭自然也是分开送。
叶瑜到家的时候家里十分安静,只有叶敬和杏花坐在堂屋。
“宝哥儿,家里就我们三个,奶已经去了田里。”
叶瑜闻言点点头,他把食盒放下,然后叫上叶敬一起去地窖,从干燥的木箱里拿了一兜绿豆出来,虽是陈豆,但依旧翠绿。
“咱们煮一锅绿豆汤,等一会去私塾的时候给他们送过去。”
“好!”杏花激动地点头,在她看来这就好像是在玩过家家,感觉会很有意思。
叶瑜力气不够,所以他和叶敬一起抬起一盆水,将绿豆泡进去淘净,盆里凉沁沁的井水让他舒一口气,大热天把手放在凉水里浸泡实在是一件再舒服不过的事了。
绿豆泡完后他端起木盆对叶敬两个说:“你俩去院子里把劈好的柴拿进来。”
烧火这件事家里人人都会做,因此叶敬抱着柴禾走进灶房,没一会儿就把火给升了起来。
绿豆在锅里翻腾,一直到绿豆开花的时候,叶瑜把刚从后院摘来的金银花放进去一起煮。
随着时间的流逝,绿豆和金银花的香气渐渐蔓延在空气中,因此叶敬和杏花眼巴巴的望着锅里。
出锅前叶瑜算着时间倒进适量的白糖,等糖融化之后就能把绿豆汤盛出来了。
不需要冰镇,只要放在盆里自然晾凉就行,这样的绿豆汤消暑效果非常好。
“宝哥儿,我们可以先喝一碗吗?”叶敬吞吞口水,忍着馋意问。
“等晾凉之后吧,现在太烫了。”
嘴上虽这么说,但叶瑜还是拿了三个碗过来,用大勺舀了三份绿豆汤进去。
在这个过程里,叶敬和杏花直直盯着绿豆汤,时不时还咽一下口水。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中午基本已经过完了,剩下的时间也不够再睡个午觉,因此叶瑜也不准备睡了,他洗了把脸清醒一下,从屋里拿了个野梨啃。
他背着书囊出来就看见叶敬正埋头喝汤,边喝边被烫得抽气。
就这,还不忘感叹,“绿豆汤真好喝啊。”
“好喝就多喝点,你记得拿竹筒灌点绿豆汤,去私塾之后也能喝。”
叶瑜说完就拿出四个稍大点的竹筒,各自灌满,然后套上盖子放进筐里。
“嗯嗯。”叶敬连连点头,他喝完碗里的,连忙说:“宝哥儿你稍微等一会,我帮你拿。”
“没事,不着急。”
这时候绿豆汤也凉了,叶瑜端起碗一口气喝下,入口便是一阵香甜,绿豆已经被煮得软烂,跟汤融为一体,用舌头轻轻一抿就化做一道暖流滑入喉咙,明明还是温热的,但喝下去之后身体里隐隐的的燥热便消失了。
金银花和绿豆实在是好搭配,一个清凉一个解暑。
等叶敬背着书囊跑出来,两人提着筐走之前,叶瑜突然想起件事,他赶紧去灶房拿出一个布包。
说句实话,那一筐绿豆汤着实不轻,他们两个中途歇了好几次才到地方。
路上遇见好几位村民,有人开口问:“你俩这是去哪儿?”
叶瑜跟他打了声招呼,然后回答:“我们煮了点绿豆汤给爷奶他们送过去。”
“哦,那快去吧。”
那人看着兄弟俩走远的背影,不禁感慨道:“存叔家里这两个孩子真是又孝顺又聪明。”
“可不是,不过叶家老三小时候也是个聪慧的,看样子他儿子倒是像他。”
…
叶瑜可不知道他俩引起了村民的谈性,不过就算知道,他也不会有啥反应。
按照顺序,他俩第一个经过的是叶父和叶母耕种的田地,因此当叶母直起身喘口气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两个眼熟的身影,她把手搁在眼上,拍拍叶父的背,“你看那是不是宝哥儿他们。”
不用等叶父回答,因为他们已经走了过来,叶瑜把柳条筐放下,握了握拳来缓解手上勒痕的疼痛。
“爹娘,这是绿豆汤,你俩一会记得喝。”
叶母往里面一瞅,惊讶地问:“这是你们煮的?”
她问完又抬起叶瑜的手仔细查看,“没烫着吧?”
“当然没有,只是煮个绿豆汤而已。”
叶父接过竹筒之后,看筐里还有三个,心里便有了数,“剩下的要给你们爷奶送去?”
叶瑜点头,“是啊,爹娘,那我们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