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齐家 穿越之齐家 第103章
作者:麻辣笋
吃过午饭,他们准备出发了。出门时恰好碰上住在隔壁的那些汉子,两边便邀好一起过去。在路上,两边彼此试探底细,这群北方汉子看着爽朗,可也不是没有心计的,说话很有分寸,不该透露的东西半点不松口。胡商他们这边也一样,所以聊了一路之后,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也都还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
“这茗正轩还挺远的。”胡商一路说话,此时已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了。他们出了城后,已经走了半个时辰了。
“好像再过去一些就到了。”外头的人说,地址上写的很清楚,经过一座道观后,往左拐再走上一刻钟就能到。
胡商一听,掀开车帘往外看去。他们此时正驶在一处山道上,两边都是青山。上面绿树成荫,周围草木茂盛,在这种地方待久了,只觉得胸口的那股浊气都随着新鲜的空气渐渐排出去了,让人神清气爽。
好山好水出好茶,怪不得沧州绿有此滋味。胡商想到,对接下来要去的茗正轩也更加期待了。
第169章 卖方市场
“诸位, 请随我来。”
一个仆役打扮的年轻男子见帖子上的所有人都已到齐,便按照吩咐将他们往里面领。
大家还没来得及失望这间茗正轩只是乡下一座大房子,而不是他们设想中品茗论道的清闲雅地,便被一路所见震惊了。
从大厅往里, 每处走廊上都摆着大大的笸箩, 笸箩架在长凳上, 里头全都是青绿的茶叶。这些茶叶叶子大些,一根芽上长着两三片叶子,和最为鲜嫩的一芽一叶相比自然要粗糙些,炒制好后泡出来的茶汤, 却比一芽一叶泡出来的更浓郁些。各人饮茶口味不同,有些人倒是更喜欢这种。
每个笸箩旁边都坐着一两个人, 他们正低着头认真挑拣里头的茶叶, 把老梗或残叶或混进去的其他杂质挑出来, 待水汽晾干后, 就可以下锅炒制了。
满眼的绿色让大家心情舒畅, 穿过第一个晾茶的院子后,一股扑鼻的茶香朝鼻子涌来。这茶香并不是泡茶时的香味, 而是更为浓郁的, 伴随着烟熏火燎,在滚烫的温度中炙烤出来的香味。绿茶原本清淡的香味在此刻显得极为诱人, 有好茶之人忍不住深深地嗅了一口,脸上透出些微醺之色,仿佛已经被这茶香灌醉了。
放眼看去,偌大的院子里架了七八口大锅, 每口锅的底下都架着火, 即使还没靠近, 光看着就让人觉得热了。锅前站着几个人,正用手在锅里翻炒着什么,随着他们翻炒的动作,茶香也更加诱人,他们这才看仔细,原来锅里已由绿转黑的竟是茶叶。
他们大致知道茶叶是炒出来的,可从没见过具体炒茶的过程。他们去南边买茶时,那些庄园主恨不得将茶山都用东西遮挡起来,哪里肯让他们看见这些?身为商人,他们也能理解,但这沧州人,为何这般大方呢?
“他就不怕我们学去吗?”有人小声问道,他家铺子里独一份的东西,如何制作是决计不肯示人的。
被问到的摇摇头:“学去,学了干什么去?从树上撸些树叶子下锅炒吗?”
呃……也是,沧州以北的地界从没听说过产茶叶的,就连这沧州,也是今年才有茶,不然这地界绝不至于穷这么多年。
有些人确实觉得很奇怪,既然山上长了茶,何至于现在才被人发现呢?但细想一下,就能明白。上山的都是没喝过茶的百姓,认识茶的人从来不会上山,何况这茶树和炒制好的茶叶相去甚远,就算看见了,大概也不会将它们混为一谈。
这群人兴致勃勃地看了好一会炒茶,那几个汉子甚至想亲自上手翻炒几下,然后被礼貌地劝服了。在领路人的提醒下,这群人继续往里走去。
这又是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许多人,他们有的在裁纸,有的拿着杆小秤在称晾凉的茶叶,把它们按照半斤,一斤,两斤的量分好,有的则用纸把这些茶叶包好系绳,然后在封口处盖上一个红印,上头写着“沧州绿”这三个大字,想来应该是徐管事寄了信回来,将这件事告诉了他们。
每个人的动作都这么麻利,整齐的流水线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让这群人看得眼花缭乱。
看了一会后,再往里走,院子显得小了很多。在一处空地前,摆放着很多把椅子。带路的仆役请他们随意坐下后,便退下了。
这些人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各自坐下,忍不住就刚刚看到的那些流程展开了讨论。这一趟前来,可谓是大饱眼福,比他们之前所想的一群人坐在一起品茗聊天要有意思得多。
有些人看完这些流程之后,忍不住心中一动。既然这沧州可以种茶,那他能不能在沧州自己买一块山地种茶卖呢?这样就不用担心来年茶叶生意被人捷足先登了。
在这些讨论声中,有人注意到,两个男子从一侧的门里并步而出。其中一人虽身着便服,可周身的气势和绝佳的容颜却并非一件衣裳能遮挡住的。另一人眉眼带笑,看起来俊秀活泼,让人一看就觉得亲近,仿佛家中子侄一般。
“各位客人远道而来,江某招待不周,还请不要见怪。”俊秀的年轻人朝他们拱了拱手,这些人听了,忙道不敢。
如果说茶叶是他们这几天谈论的最多的话题,那么沧州知州裴澈和他的男妻便是众人津津乐道的第二话题。无论是圣旨赐婚,还是二人之间悬殊的身份,都能引来人们的猜测。
他们猜测的内容和梁京之前的那些人也差不多,只是商人警惕,凡事更喜欢阴谋论,在他们看来,这桩婚事被逼无奈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他可能。
然而在见到这两人后,他们却意识到自己错了。因为从一进门开始,那位出身于国公府的天潢贵胄的视线,就没从他的男妻身上移开过。他带着淡淡的笑意,温柔地注视着和他们打交道的俊秀青年,这种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绝对不是能够装出来的。
“……客人,请喝茶。”捧着茶盘的仆役轻声提醒,眼前这客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竟连他捧着茶到眼前了都不知道。
被提醒的客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伸手接过茶盏。这茶应是刚刚炒制出来的,清澈透绿的茶汤盛在白瓷杯中,看起来格外漂亮。再一饮,比之前在徐管事那里喝到的,又多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总而言之,便是好喝。
“诸位远道而来,必定是冲着沧州绿过来的。闲话我也不多说,咱们这茶分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价格各不相同。因为诸位是我们沧州第一批客人,为了表达对各位的欢迎,我们决定让利促销,给予各位最大的优惠,让各位能不虚此行。”江淼笑着说,表情十分诚恳。
底下坐着的这些商人配合地叫了两句好,纷纷询问起到底是怎样的优惠。江淼没急着回答,而是拍了拍手,响声刚起,旁边的小门便进来了一个人,给在座的每个人都发放了一张纸。
做商人的,字都是认识的,他们时常要签订契书,不识字的都被人骗破产了。他们拿着这纸“合同”仔细看,越看越心惊。与其说是优惠,不如说是捆绑销售。上面的计价方式为阶梯计价,不同的价格写在上头,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有人看了眼晕,忍不住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算盘开始算账。一时间,整个院子里都是噼里啪啦的拨算盘声。
很快,他们就算清楚了,单买上品价格最贵,三种一起买算起来确实更便宜,并且买得越多价格越优惠。他们忍不住把沧州绿的价格和南边其他茶叶的价格相比较,发现无论是哪种品质的茶,都比南边的要便宜。
他们心中一喜,表面却是皱眉,开始提出质疑。
有说“这沧州绿初出茅庐,怕是不及其他知名的茶受欢迎,买去若是积压在库中,岂不是要亏本?”
有说“这茶喝起来略为清淡,北人口重,怕是不喜,运过去想必还要降价,这成本太高划不来。”
“……”
他们七嘴八舌,说的理由虽然不相同,可是中心思想却都很明确,那就是打下沧州绿的价格,以最低大成本进货,再回到家乡卖出高价。
江淼只笑盈盈地听着,并不出声回应。等到所有人的理由都说完了之后,他才开口说道:“前不久,我家的商队从南边买粮回来,打听到了一件事。今年南边热的早,还未及清明,茶树便疯长了。茶园主们没有早做准备,一时措手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茶叶在树上变老。是以,今年南边的茶叶产量减少了很多,尤其是上品茶,数量更是稀少。”
“北方豪富,南边有钱人却也不少,想必这些茶叶早被他们包圆了。即便没包圆,卖出的价格肯定也要比往年贵出不少,这一来一去的,可实在说不上划算。”
大家听了这个消息,都有些惊讶。如果确实如他所说,那今年去南边的人,大多都要白跑一趟了。
“再说沧州绿,虽然它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眼前,可它的品相大家有目共睹,想必识茶的人一定不会看走眼。就算大家刚开始还不习惯,只要多喝几次,想必还是能招揽到一批固定的客人,万万不至于压仓亏本。”
“另外,这价钱是看在各位是我们沧州第一批客人的面子上拟定的。下一批再来的,就没有这个价了。希望各位能尽快考虑好,方才接到徐管事来信,说是又有一批客人来了。各位在此考虑,我们先失陪了。”
江淼说完这最后一句,就和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的裴澈出了院子。一出院子,裴澈便道:“徐管事来信了?”
“没呢,哄他们的。”江淼道,“要是不给他们一点压力,他们能考虑到明天。万一时间久了,这群人统一口径压价怎么办?”
裴澈道:“还是你有办法。”他很喜欢看江淼谈生意时那股自信满满,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
“那当然。”江淼得意地笑了,“再怎么说我也做了那么多年生意了,话术到底还是掌握了一些的。不过这也是依仗着茶叶稀少的原因,换成别的东西,恐怕不太好说服他们。”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和这些老狐狸打交道,他还嫩着呢。幸好这茶叶生意属于卖方市场,他不用绞尽脑汁去和他们周旋。
第170章 结算工钱
之后不必再多周旋, 这些人已经决定好自己要购置的茶叶了。他们本就是为了茶叶而来,并且这价格比之南边的还要更优惠些,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虽说这茶叶如今名不见经传,但只要操作得当, 一定能将它的名气打开, 毕竟质量摆在这边。
江淼看着手中一大摞合同, 心里十分高兴。他大手一挥,拟了一份菜单,让人送到厨房去。厨房里头的是几位手巧的大娘,她们做菜本来也算不得多美味, 江淼之前在这吃了几顿,有些接受不了, 便指点了她们几次, 又添了很多做菜的调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足够的辅材, 能把平平无奇的食物做得出神入化的, 必定都是大厨水准的了,她们显然还没达到这种境界。
这边在准备饭菜, 另一边江淼看看时间觉得还早, 于是便领这些人上到这边的茶山去逛了一圈。
茶山呈阶梯状,每一层都整齐地栽种着茶树, 绿油油的茶树连在一起,就像一条条绿玉带似的环绕着这座山。在这些绿玉带中间,星星点点地分布着许多头上扎着布巾,腰间绑着竹篓的采茶工。她们两手并用, 只一伸一抓两个动作, 眨眼间便采下许多茶叶, 动作快得只能看见残影。这些商人以往从没看过别人采茶,这会儿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采茶工,看得入了神。
江淼见他们似乎很感兴趣,便让人拿来几个竹篓,让他们自己随意采摘,待会采摘下来的动手炒了,也喝一喝自己做的茶。如今谷雨已过,气温上升得快,茶叶长势惊人。这会儿采摘的茶叶,制出来几乎都是下品茶。但没人会嫌弃,有些下品新茶,喝起来比那些中品陈茶味道还好些。
待这些商人兴尽而归,村里的饭菜也做好了。这菜不像往常在外头吃的那样大鱼大肉,用来盛放的器具也不是细腻的白瓷盘,而是具有乡村特色的粗瓷大碗,处处都透着一股朴实。在这充满绿意的环境中,闻着山里产出的各种美味佳肴扑鼻的香味,活动了一下午的商人俱都胃口大开,洗了手上桌后便大快朵顾。
菜足饭饱后,这些人又将自己采的茶叶倒出来挑拣,他们到底不是熟练工,所以那么多人的加在一起也不过两笸箩。挑拣好后,他们围在一个锅炉旁边看着炒茶师傅不断地揉捻翻炒,把原本舒展的青绿叶子炒成黑黑细细的茶叶。
这些炒出来的茶叶放凉后按人头数均分成了十几等份,拎在手里怕是没有二两。可是这些客人却好像得了什么大宝贝似的将它们拿在手中,这是他们自己亲手采摘的,岂是其他茶叶能够媲美的?
……
沧州先后迎来了四波客人,这些客人无一例外,都与沧州签订了买卖合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契书。他们把沧州今年产出的茶叶全都买走了,无论上品还是中下品。
除了茶叶之外,他们还顺便买走了许多沧州特产的山货,价格比丰收粮铺的收购价还高一些。这应该有赖于他们吃的那顿招待餐,在辛苦劳作之后,吃下去的饭菜要比平时吃的感觉美味多了。
山货的钱是当场付给老百姓的,茶叶的钱却是直接结给了官府。官府户房的官员跟着江淼过去结银子时,惊讶的嘴巴张大,迟迟都合不上。
当初裴澈说要开垦山地种茶,还把去年和今年的徭役冲抵之后,很多人都心生怨言,觉得裴澈这是没事找事。因为徭役变成了开垦种树,所以像什么清沟修路填补城墙之类的活计,就变成了花钱雇佣百姓。
这些活计既累又磨人,价钱低了没人干,他们只能咬牙掏出了一大笔钱,请人把活干了。额外的支出多了,账上的钱就少了,户房的官员再一算,今年赋税仍然交不上不说,恐怕还得给承天府去信,让他们救济些钱粮下来,才能保证州城上下的官员正常开工。
在州城,知州裴澈是一把手,可他上头还有知府。眼见着那一大片茶山每日只花钱请人看顾,却一文都没入账,大家心里不由着急起来。后来听说有商人来了,大家的心稍微放宽了些,但是卖价几何,卖出多少,他们却全然不知。他们只希望这钱可以填补上官府额外的支出,别让他们跟着受知府的责难就行。
待户房官员将钱统计出来一说,大伙儿都惊呆了。赚来的这些钱不止能抵上雇人干活时产生的亏空,而且还可以交上一部分的赋税了。虽说只是一小部分,但这也算是大大的改变了。
没想到茶叶生意居然能给带来如此多的收益,一直在沧州任职的这些大人不由有些扼腕。他们这么多年居然守着宝山而不自知,白受了这么多年的穷,也白受了这么多年的气了!要是早早就做了茶叶生意,恐怕他们现在已经被提拔到其他富庶的地方任职了。
裴澈没管他们的内心想法,也懒得和他们计较之前的闲言碎语。他把该官府的这一部分收益划拨到银库之后,然后吩咐户房的官员带着剩下的银票先去银庄换碎银和铜钱,换好铜钱后,一行人就带着两个大钱箱,乘着马车晃晃悠悠朝着土岩村前进。
如今的土岩村,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当初他们这里的山不够高,山货产出不算多,只有一些普通的蘑菇和野果。深山大家又不敢进,所以整个村子都很贫穷。
如今却大变样了,由于土岩村是江淼第一次发现的茶叶的山,就把附近的几座山都变成了种植茶叶的试点。漫山遍野的绿色,除了让这里的环境更美了,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一来二去,村人对于茶叶好感顿生,在村长的提议下,他们把村名都改成了茶叶村。据说这个名字出来时,有几个地方的村长脸色不太好,不知是不是也想改成这个名字。
“这些天大家上工辛苦了,之前说好的除了供一顿饭外,还要给工钱。如今茶叶卖出去了,也到结账的时候了,请大家互相传达一下,午时正,到茗正轩来结算工钱。”江淼朗声说道。
村民们都很高兴,之前确实说过工钱这回事,可一直都没人提起,他们还以为不会发了。虽然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可想想这里中午供应的饭食那样好,他们一家老小都在这吃,一个多月的时间,脸色看着就好起来了,这工钱不给就算了。
现在明确说了要给,他们高兴之余马上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人。自从有了茶叶,村里几乎人人都干了活。
男人们有的上山给茶树浇水,有的在下面炒茶,女人们大多都是采茶叶的。年纪大点的就在下面帮厨做饭,或者上山拖些柴火回来炒茶用。年纪小的孩子负责挑拣茶叶中的杂质,手脚利索的就负责包茶盖印。总而言之,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午时刚到,茗正轩里就人满为患了,老百姓们站在一起闲聊,朴实的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裴澈吩咐户房的官员开条子,盖印章,到时候将其撕开,百姓分一半,官府留一半,以作凭证。户房的官员一头雾水,但还是按照裴澈说的这样去做。
村里人见他们摆出这么大阵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领取工钱。好在黄村长身先士卒,站在了第一个。
“村长,您一共干了四十二天,您的工钱是按五十五文每天算的,您今天一共可以领二两三钱余十文。”张泉说道,他脖子上挂着一个小算盘,噼里啪啦一打,这结果就准确无误地报出来了。
黄村长一听,一张老脸立刻舒展开来,他倒没怀疑过这钱数不对,张泉就是他们村的人,还能坑了他们不成?他的嘴咧得很开,短短一个半月不到的功夫,就赚了这么些,据说官府以后准备将这些茶山租给村里人照看,这可是源源不断的营生啊!
张泉这边报出数,那边的户房官员也把条子写了出来,盖上印章后撕下一半递给黄村长,让他过去领钱。
黄村长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半张纸,走到江淼那边,江淼探头看了一眼他手上的纸,然后从钱箱里拿出了碎银称重,称好后又数了十文铜钱给他。
村长之后,就是土岩村的村民,大家排着队一个个地过去领钱,只要是干了活的,张泉那里都记上了,等他们过去时,便按照天数和工价给他们算钱。
土岩村人口不算多,三十来户人家,人口不足两百,很快,村民们就都领到工钱了。户房官员写了那么多张纸条,手早就酸得不行了。见眼前没人了,他正想放下笔休息一下,就听江淼说:“严大人,劳烦您再给开一张张泉的。”
张泉一愣,连忙道:“大人,我不用了,我没干什么活,怎么好要钱呢?”
江淼笑着说道:“怎么不用?你这些天负责登记村民人数,还要带人去采买食材,也是很辛苦的。你的工价就按照炒茶工来算吧。”
看着江淼一脸不容反驳的表情,张泉抿了抿唇,还是应下了。然而,当江淼把钱递过去时,他却没有伸出手来接,而是表情复杂地看着江淼,似乎有什么话想要说却又难以启齿。
“怎么了?”
张泉犹豫再三,还是鼓起勇气说出了口:“大人,我想问问……我爹的那个案子……”去年冬天他们来时,看着是想调查到底的,可几个月过去了,却一点音讯也没有。他这些日子和这位大人相处,总觉得他们不是不负责任的官,想来这里面应该有隐情。
江淼一愣,目光不自觉地看向裴澈。裴澈朝他点点头,然后江淼便借着把钱塞到张泉手中时,小声地说了句:“待会你一个人到里头来。”
张泉眼睛一亮,小声地“嗯”了一声。
第171章 调查
张泉到的时候, 江淼和裴澈正亲密地坐在一起,共同看着桌上的一张纸,嘴里似乎还在讨论什么。
“见过大人!”张泉敲了敲门,提醒他们自己的到来, 在他们抬起头后, 又恭敬地行了一礼。
裴澈道:“免礼, 进来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