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37章
作者:应何似
明明刘家和谢家的关系是杀手锏,结果被那谢继宁三言两语一说,不但之后毫无瓜葛,还有一种刘家多年挟恩图报的意思在, 今后刘氏一族面对谢氏, 再也硬不起来了。
刘绪丁低声说道:“二哥,你今天也太冲动了,这么能直接当众骂人家的祖先呢?”
刘绪嘉轻哼:“他谢士先当时要不是我老祖, 能长大吗?”
刘绪丁道:“老祖母李氏为人慈和,就是我娘尚在的时候都常常念叨, 哎,今日咱们被谢继宁这小儿拿住了话柄, 抢占了先锋。”
“这谢继宁是咱们家的大敌啊, 只怕有他在, 咱们刘家都要被他压下。”
刘绪嘉听到自己的这个堂弟如此灰心的语气, 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直接说道:“他谢家也只有一个谢继宁,其他的不足为据,咱们族里枝繁叶茂, 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还怕他区区一个谢家。”
刘绪嘉接着说道:“以后不准谢家人上我刘家的祖坟,之后不许他们谢家任何人来拜祭。”
刘绪丁、刘绪敬都惊讶,连忙说道:“这样就是直接撕破脸了,二哥你要好好想想。”
“都打架了,还不是撕破脸,祖坟是我们这一支的祖坟,我们不同意,他谢家就没有资格。”刘绪嘉愤愤不平的说道。
无独有偶,谢家也在担心这件事情,谢老三对谢象贤说道:“大哥,这咱们家太上祖母的坟地还在他们刘家,这要是他们刘家起心,咱们以后如何是好。”
“到时候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今天这样已经是很好的了。”到如今的局面,谢象贤已经很满意了,谢家毕竟人少,人才也少,暂时是压不过刘家的,这是时候。
“哎,宁哥儿今天太冲动了,这么一大片地,高出市价三层,得亏多少。”谢老三后悔,早知道当时就反对,偏偏自家大儿子阻止了。
谢象贤也觉得谢继宁冲动了,只能等谢继宁回来看一看谢继宁有什么打算。
谢继宁正在为他的打算努力,所以自告奋勇的和自家老爹一起送郭童生一起回家:“夫子,今日多谢夫子仗义直言了,我家中收藏有许多书,等家里的事情忙乱过后,邀请夫子到我家一观。”
郭童生惊喜不已,连忙答同意,一路和谢继宁交流学问,更是情绪高涨。
回家路上,谢继宁特地坐在骡车外边,自家老爹赶骡车的位置上,谢如方看了儿子几眼,见他沉得住气,一直不开口,索性自己直接开口问道:“宁哥儿,你今天怎么想起来要买地,还高出那么多的钱买,你爷爷生气极了,要不是我按住他,只怕他当时就要发火。”
“爹,你相信我,总不会吃亏就是,咱们家暂时也不缺钱,这高价是为了以后的方便。”
“和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谢如方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想得没有那么简单。
谢继宁肯定的说:“我之前听老师说,县里可能要竣梳河道,我在老师的书房查过地方志,这麻线河以前的河水是现在的几倍还高,河道一旦梳理好,到时候麻线河就可以直接连通济州河,这样的水运,将要带来极大的利益。咱们板桥,人口众多,到时候想想办法可以修一个小码头,经济自然会发展起来。”
谢如方道:“这码头的事情还早,没必要现在高出这么多价格买,”
“爹,这次,两家都有受伤的人,刘家受伤的人很多,不能将事态扩大,用这些钱也稍稍做补偿了,能用钱处理的事情都不是事。”
“再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家有钱了,但是这钱有没有必要藏着,我想将这田买下来,一是现在这是河段,以后交通方便,第二是我还有一个想法,想建立一个族学。”
“族学,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咱们这样的人家也可以有族学,”谢如方惊讶极了。
谢继宁道:“爹,咱们家怎么了,你是不是忘记了,咱们家有钱了,我们家就有这么多弟弟妹妹去读书,每天都早来晚去的也辛苦,不如建一个,这样也方便其他族人。”
谢如方道:“宁哥儿,这族学一开,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没有想的简单。”
“爹,你就放心,我已经想了很久了,族学的夫子,我打算请郭童生,桥头另外开了一家,郭童生被抢了学生,而且我这里的书籍又多,不怕他不心动。”
“至于以后的费用,我想在族里办一个作坊,但是目前还不行,所以一两年咱们家先承担,咱们家也承担得起。”
谢如方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已经想到这么远了,一时之间感叹不已,正好回家听谢老三和刘方杰、族长正在说起这事情,连忙说道:“宁哥儿打算让咱们族里建一个族学。”
“什么,”“什么”不要说谢象贤谢老三了,就连刘方杰都惊讶不已,谢继宁小小年纪怎么会想到这些。
谢继宁道:“师父您老人家教化地方,振兴怀安县的文风,徒儿年小力弱,做不到其他,只能先从小事做起来了。”
刘方杰道:“你小小年纪已经有如此大的志向了,为师欣慰不已,”
“师父,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通过此次械斗,我深谙板桥这地方因为穷山恶水,地方狭小,因此这些争斗都常常发生,只是之前我谢家认栽,所以没有闹大,这次反抗了,但是差点闹大,闹出人命,这样的事情应该避免再次发生。”
“据我所知,除了我们两族这次,之前刘家和其他姓氏也时长有争斗发生,这和我们这地方的民风民俗有关系,而移风易俗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化了,因此这族学,一开始是为了我们谢家所建立,但是将来,我希望他可以影响整个板桥,甚至桥头,甚至周边的乡里。”
刘方杰心中大震:为官之道,谢继宁小小年纪在自己还没有教导的情况之下,竟然想到用父母官的想法,从大局面上来处理事情了,当真是天资聪颖,便更加耐心的听谢继宁说。
“其三,就是咱们族人少,要想振兴族里,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不能让弟弟妹妹们一字不识,就连大人有要办扫盲班级,让大家都认识一些基本的字,出门也方便。”
谢象贤是族长,一直都关心着族里的振兴,此时被谢继宁这么一说,顿时心花怒放,高兴的说道:“宁哥儿,这族里的以后就交给你了,”
谢老三惊讶,这族长怎么会这么说,按照一向的规矩习俗,都是大房长子长孙当族长的。
谢继宁也连连推辞,族里的事情又多又繁杂,不说自己现在还是一个宝宝,就是以后长大了,也不想啊。“大爷爷,族里有什么事情,我都责无旁贷,至于其他的,不必如此。”
刘方杰也说道:“谢族长言重了,如今宁哥还小,以后族里事情,宁哥尽力就行,倒不必坏了规矩。”
谢象贤说道:“宁哥儿虽然年纪小,但是说话管用,这族里面的事情,以后我让你大伯伯都听你的。”
谢如森也说道:“这也是我的想法,同样也是族里的大家的想法。”
应文一脸佩服的看着小师叔,小师叔真的太厉害了。
谢继宁转移话题道:“不如族里都赶紧商量一下,将这族学定下来,建好,争取今年九月就入学。”
几人就兴致勃勃的讨论起这个话题了,最后决定,族学另外找一个地方建设,这块田是好地方,没必要用田,族里出地,出一部分钱,谢老三家出一部分钱,作为材料费,其他都族里自己动手,将这族学建立起来,至于后续的束脩,也不能只谢老三家承担,族里也要尽力。
谢家人在讨论这些问题,刘方杰则是问谢继宁道:“你小小年纪,就弄这些俗事繁身,如何安心学习。”
“师父,徒儿让你失望了,”
“你天资聪颖,不要辜负。”刘方杰一方面对徒弟非常满意,另外一方面也担心徒弟分心太多,被耽误了。
“师父,独木不成林,谢家不能让我一个人担起,这责任太大,况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避免以后族里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连累我,不如防范于为患之时。”
“只是苦了你啊!”刘方杰忍不住感慨道。
“所以师父,你就心疼一下徒儿,给几个得力的人,帮我分担分担,第一则是我家里一下子发财,还是担心家里人稳不住,所以需要有人规劝一二,二是对庄子里面庄仆教导一二,带出几个人手为徒儿分忧,徒儿实在太忙了。”
刘方杰笑道:“几个管家,你看上谁了,”
谢继宁道:“师父带的人都是随您老人家当时为官之时的老人了,不但见多识广,而且洞察世事,都是得力的人,所以谁愿意帮忙徒儿,徒儿都欢迎。”
刘方杰道:“我就问问他们,重要的是合适,等会儿我和你师母说说,也给你选个合适的内院管事的。”
谢继宁连忙说道:“又累得师父操心了。”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当师父啊,和当父母是一样的。”
第57章 (第二更)
五月十三, 家里各司其职的忙开了,书房里面,刘方杰正在静静的喝茶, 谢继宁、应文、应武则正在低头认真学习;
后院的正房里面,静安正在和李麦穗沟通管家、管教下人,经过商量,刘来福自己愿意来给谢继宁当管家,他媳妇孙妈妈在县城, 之后就会全家一起来谢家。
午间,郭童生来谢家拜访,刘方杰和一番交谈,简单的就说动了他答应等谢家族学建好就来谢家教学, 谢家的束脩答应给得高是其一, 还同意再找一个童生来给他打下手,同时,刘方杰还鼓励他之后参加考试, 谢继宁的书尽可以给他看。
听得郭童生恨不得马上答应,谢继宁佩服的看着师父, 等送走郭童生之后,谢继宁道:“师父, 我知道观一书院为什么这么厉害了, 怀安县这么偏僻的地方还能请来这么多厉害的讲师, 都是师父厉害啊!”
刘方杰将旁边的两个孙子也叫过来, 耐心的教导道:“如果有求于人, 最有效果的莫过于投其所好,人生在世,或者爱财, 或者爱名,又或者有求道之心,只要投其所好便能得之。”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管这人是有什么爱好,都不能违法乱纪,不违背圣人之道,一旦遇到这样的人,无论他多有才华都要远离。”
三人都乖乖称是,午饭过后,谢继宁带着师父一起去看自家的稻田养鱼,
现在才五月,四月初,谢老三按照谢继宁说的,在自家的稻田里面投入了小的鱼苗,经过一个多月,不但稻苗立住了,小鱼有成长得很好,刘方杰仔细的看着稻田,听谢继宁推测产量,心里也颇为期待,此事要是能成,又是一个可以造福百姓的举措。
刘方杰说道:“这块田,丰收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我要来看看,”“好的,师父。”
看着满眼的翠绿、深绿,刘方杰道:“宁哥儿,虽然这会儿还不是收获的季节,但是你的积肥法已经初见成效,有经验的老农都可以看出来,今年丰收就在眼前,你于本地民众有功啊!”
谢继宁道:“师父我也是拾人牙慧,这些方法前人王祯所著的《王祯农书》早就有记载,只是许多人连字都不认识,对这些知识也就无从得知了。”
刘方杰一向读儒家的圣贤之道读得多,对这些农书关注少,此时只叹自己之前为官之时虽然关心百姓,但是却没有想到翻一下这些书,给百姓找一下这些方法。
“宁哥儿,此番你已经考上了童生,我本来打算直接让你入学插班到黄级丁甲字班,但是见你对家里颇多安排,所以问一下你的想法,你是打算现在入学还是等九月之后的一批同窗一起入学。”
谢继宁对刘方杰的体贴感动不已,“多谢师父苦心安排,徒儿打算秋季入学,正好趁此机会将家里的事情理顺,师父也知道,徒儿的家境贫寒,这一次算是得来的意外之财,家里的人尚且不适应,徒儿不放心,所以正好趁此机会好好的理顺。”
“你自己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些,颇为不易,但是于学习上也不能放松,我和你师母这次在你家住了几天了,也该回去了,我会将你的学习安排好,之后每十天去家里一次,我给你解惑,其他的就要靠你的自学了,索性你年纪虽小,但是平时颇为自律,让我放心。”
“师父,你要走了吗?在我家多住几天,你和师母难得来一次。”
“书院虽然有其他先生在,但是我也不能缺太久,也该回去了。”
第二天,李麦穗将自己亲手做的许多腊味干货装好,送别刘家一家人,之后,谢家就进入紧张的忙碌当中了。
谢家湾多山地林地,可以说不仅仅是谢家家湾,整个板桥,甚至整个怀安县的大部分都是山地林地,而且这一地都是耕种的模式单一,农业上算不得精耕细作,养殖业,经济作物种植也同样没有,面对这样的情况,谢继宁想到了自己前世所见到过的林下经济。
谢家湾的气候适宜,山高林密、野花繁盛正是适合养蜂,这还是谢继宁看到自家荒地里面用来肥田的几种绿肥都开花了,蜜蜂飞扬带来的灵感。
蜂蜜的好处在许多的医书里面都有记载,不仅用于医药当中,还是许多食物甜味的来源,所以蜂蜜的价格一直很贵,就连形成规模化养殖的前世,正宗的花蜜都很贵,不要说这个时代,连白糖都是奢侈品,上好纯正的蜂蜜同样是非常好的项目。
现在正是五月是蜂后产卵的季节,所以谢如方到处去找峰源,因为方圆百里,养蜂的人家都没有,所以都是用蜜引来野蜂,谢继宁家的林地一侧整整齐齐的放着十几只蜂箱,这些都是谢家找了很久才装好的,只等后面扩大规模了。
六月,谢继宁将变蛋的箱子抱出来,敲开外面的泥壳,惊喜的发现鸡蛋做的变蛋成功了,只见这些皮蛋色泽透亮,蛋壳轻轻两三下就剥开了,一点都不像煮鸡蛋那样难剥开,用水轻轻洗干净,蛋白部分是半透明的固体,轻轻捏一下还有弹性,里面有有松枝状花纹,看起来漂亮极了。
李麦穗拿菜刀切开,放上作料,然后大家拿筷子放在嘴里一试,只感觉清凉爽口又滑有嫩,味道好极了,这是完全不同于鸡蛋的的一种东西。
谢继宁有选择其他的箱子,随机挑选打开看,发现自己运气很好,这一批的变蛋竟然都成功了。
连忙带上变蛋往县城去给师父师母惊喜,同时将这东西送到货栈,送到之前合作过的王家,正好王来福在自家的小杂货铺子里面,按照谢家下人所说的尝了一下味道之后,惊喜极了,直接就到谢家来询问此物。
谢如方和王来福谈价格,谢如方开价8文,王来福还价6文成交,这本来就是谢家的心理价格,变蛋虽然是由鸡蛋所做,这一时代,鸡蛋普遍的价格是3文左右一个,而这变蛋到6文,王来福仍然觉得赚了。
由于鸡蛋保存不易,难以外运,所以规模化养殖不高,但是变蛋就不一样了,有泥壳,方便运输,而且保存时间长,风味佳,一定能够大卖,不单单县城,就是府城也可以拉着去买一下。
几百个皮蛋,除了谢继宁带去给刘家的,还有货栈的,王来福将剩下的全部带走了,李杏花非常惊喜,连忙将家里所有的鸡蛋都着成变蛋,又扩大自家的养鸡场,还安排两个庄子也大规模养上了鸡。
这个夏天,怀安县城出现了松花蛋热,县城的大户人家都以吃上松花蛋为傲,后面的王家的价格都到十多文,比肉还贵,但是仍然供不应求。
王来福带着兄弟,天天往谢继宁家跑,无奈,下一批需要时间。
谢继宁见一切顺利,索性安排扩大规模,将这变蛋成为谢家湾的暂时小型支柱产业,将自家的县城的一个铺子拿出来,专门做批发变蛋。
谢家湾在自家的荒地里建小型的加工坊,由李杏花带着几个仆人制作,技术密不外传,同时也买了很多香料等掩人耳目,这香料,则是是李麦穗用来实验腊肉的,猪已经喂养四个月快五个月了,很快就可以出栏了,所以紧急研究出味道合适的腊肉为接下来的杀猪做准备。
二婶三婶忙家务,忙着打下手,至于族人,每家的鸡蛋都收购,有多少收多少,同时还收购处理好的黄泥,糠,等等,整个谢家湾都进入飞快的忙碌当中。
一方面忙庄稼,另一方面忙着建族学,还有的就是多多养鸡,大家虽然忙碌,但是一想到忙完之后的收获,顿时又充满力气了。
同时,谢继宁还统一包装,统一规格,这样外公家就也有事情忙了,李家多竹子,谢继宁都是用竹编箱子装,都是李家统一提供。
谢家的变蛋生意越做越大,就连府城里面的商人都来问,就连两个庄子都忙碌起来,由于需要时间,都是先下订单,按照现在的生产规模,订单都排到了年后。
谢家一家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为了订货,许多商人都给谢家人送礼,谢继宁一个都不收。
谢继宁知道自己家人朴实,索性,制定严格的流程,包括收购物资,订货等等都严格按照流程来,一开始家里不习惯,后面就感觉方便了,家里的所有人都飞快的成长,谢继宁顺势提出让家里的大人包括女性也读书,大家只是微微一愣就同意了。
因为做生意,需要算账,需要计数等,小数据的还能算得过来,一旦涉及多的,家里要么找谢继宁,要么靠刘来福,都特别不方便。
谢老三拍板定下,家里人每天都学习,尤其是做账方面,看挈书方面。
谢继宁夹带私货,将这个时代的法律方面的也加入家里人学习书单,刘来福和谢继宁进行教学,同时顺利的将家里的事情规划出来。
上一篇:穿书之豪门男妻
下一篇:命不久矣后我成了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