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 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 第78章
作者:白马骄驰
风向有利,他沉稳地凝神、出发,在起跳瞬间,确认了自己这次发挥的水平还不错。飞行阶段也没出什么茬子,当然,也谈不上什么超水平发挥。
大赛的压力还是有一些体现在身体的松弛度上,这也是许多项目的运动员大赛成绩反而不如世界杯分站赛的原因。
第一跳整轮结束。
克努特以196.5米、距世锦赛历史记录只差8米的距离分高高领先,阿伊苏紧随其后第二190米,这个差距不算大,可以说,本场冠亚军仍有很大悬念。
再之后拉开一个小层级,是一个紧凑的第二梯队——克里斯多夫凭借178米的成绩和全场最高的姿势分暂列第三,第四是埃里希科赫,176.5米的微弱优势压过凌放位于第五的174米的成绩,小拉森170米排在第六位。
“很少见这么紧凑的第二梯队……这场比赛,三到六名争夺也异常激烈啊!”短暂的中场休息时间,现场各国体育记者交头接耳地发出感慨。
凌放正在休息室,和叶飞流、方唐迅速复盘。
“……有冲击铜牌的机会!值得搏一搏!”教练们的结论如此,凌放坚定地点点头。
这样想法的当然不只中国队。
第二跳,小拉森在凌放前一个跳,不知是不是作为瑞典这种传统强队的独苗给他的压力太大,这位年轻运动员心态有点成问题,每次压力一大就容易有失误,动作毛糙。今天的失误影响不小,他落地刚过K线,恐怕前五都无望。
小拉森垂着头,看起来恨不能把脑袋埋进雪里,但是高清摄像头不放过他的表情——脸色更苍白了些,眼睛里一时泪光莹莹,小拉森躲着镜头走向场边,到了通道处,追着他拍的镜头才被教练和队友挡住。
凌放无瑕他顾,他的第二跳依然尽了全力。
虽然在大跳台两辈子下来的技术经验积累都没有克里斯多夫等对手的底子厚,但凌放并不畏惧。
他拼尽全力一跳,飞行阶段用了现阶段把握最纯熟的角度,中后期16.4倾角。
成绩不错,182米。
他迅速回到休息室,继续看其他选手表现——路程原因,还是错过了科赫的第二跳,只看到了克里斯多夫的滑翔和落地。
从实时屏幕边的数据看,这位芬兰选手同样完美地完成了高曲线起跳,曲线最高点是胜凌放一筹的。
这和叶飞流拿到一些基础项目表现分析出来的结果一致,他在大跳台的纯熟程度和现阶段的下肢力量略高于凌放。不过,他身高比凌放高了不少,空中一旦风向不正,就相对容易飘。这种影响因素不大,在标准台几乎可以忽略,甚至是不到顶尖选手行列都察觉不到的。
不过在这种强度的竞争下,人们要计较任何一点小的差异。
克里斯多夫这一跳距离比凌放差了6米。就这样,凌放列入了总分第三名。
本轮飞行,阿伊苏依然稳的很,直接突破了200米距离!在世锦赛上发挥如此出色的情况并不多,他这一跳,必将入FIS年度最佳飞行盘点。
紧随其后,克努特再次跳出了195米的出色距离,但看着他没能超越的、属于阿伊苏的荧光绿线,他落地后面带遗憾地摇了摇头。
如此,阿伊苏的总分反超了克努特,这位隐隐在跳台滑雪大跳台之巅上被高曲线选手“围攻”的低空技术类型王者,按照凌放的前世记忆,正处于制霸这个项目的北京周期。
凌放认真注视着屏幕上给到的正和教练拥抱庆祝的阿伊苏——说起来,其实全世界大部分跳雪运动员还是偏向于低曲线类型,只是他们这一代顶尖一线选手里,有好几位高曲线选手,还都是年轻人,才显得存在感强了些。阿伊苏的成绩和前景,是支持低曲线技术的教练员、运动员、跳雪迷们的一记强心针。
凌放的总成绩是第三名。
在大跳台超越克里斯多夫,拿下这枚铜牌,他算是尽了全力,却还是明确体会到了阿伊苏和克努特在大跳台带来的压迫感,这是他前世由于没接触大跳台顶尖大赛,并未感受过的。如果不拼尽全力训练、更进一步,他在大跳台很难有更大的突破。
他沉静地低头品味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并不气馁,反而……还挺兴奋。
作者有话要说:
第93章
2021年4月, 中国HB省涞源。
春风浩荡,随意拂过,就拂绿了这片广袤山野。
在一期工程已验收的国家跳台滑雪训练基地, 跳雪风洞实验室进入了试运行第19天。
作为中国国家跳雪训练基地核心设施的这座综合性体育风洞, 目前是全世界同类风洞中管道尺寸最大、测试功能最全面的体育空气动力试验设施。洞体内径长64米, 宽20米,高17米, 具备纯水平、11度和32度三个角度训练通道。
刚结束冬季赛季归国不久的国家跳台滑雪队运动员们, 正在这里进行跳雪风洞训练。
“凌放,吊飞这边要开到11度通道了!你先来这儿!”王教练远远地喊, 把正在埋头跟着叶飞流看菊花牌matepad屏幕上的CFD(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的凌放叫走。
“好。”凌放干脆地起身跑步过去。
中国几代跳雪人都有的这个中国跳雪风洞梦想, 在2019年才开始在国家航空气动方面专业科研机构支持下付诸实施,现在,终于得以对一线教练员和运动员们正式开放训练。
一连三周, 国家队的全体人员恨不能就睡在这个风洞里!
世界范围内其实是不缺风洞实验室的——风洞是很成熟的技术, 人工制造物体周围的空气流动, 实现物体和气流之间作用效果的试验和观察。这种大型实验设备, 说白了就像个带着大风扇的大管道。它这本就是空气动力学依赖的实验设施,也是设计和制造飞行器、航天器时不可或缺的科研硬件基础设施。
而且, 中国也有规模不一的风洞实验室, 不过, 人家主要都是用于重点领域科学研究, 每天全国各高校院所和实验团队的“单子”都接不过来, 和人体活动对得上的项目基本为零,专业用于体育运动的风洞, 是没有的。
国家队前年、去年还尝试去瑞典进行风洞训练——结果发现成本实在是高 , 算下来性价比还不如去实地跳雪训练。北京冬奥申办成功后, 为了发展冰雪运动、带动创新科技产业,国家开始发力,集合了最优秀的空气动力专家、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专业的一线施工团队,靠着工业大国拔群的制造和统筹能力,两年时间,风洞实验室和跳台滑雪场一并顺利完工。
从此,中国运动员拥有了自己的跳雪风洞。从试运行到冬奥赛事之前,中国航空工业气动院的专家们将陪伴在运动员们身边,当然,这也是他们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在这里,大家终于不受天气、地形影响,365天24小时可以体验“飞行”,还能实现可重复训练和动作调整。每名运动员进入风洞能“飞”三分钟,是跳实台的空中时间的数十倍!
收到正式开训通知的时候,比起前世那会儿一心想着自己能如何进步如何利用风洞等等,如今的凌放,倒是一下想到的是刚接触跳雪不久,顶多用到50米台的小队员们。旁的不说,能够帮助新训人员消除恐惧畏怯的心理——虽然也不是零风险,但起码少摔许多次,这就是重大利好嘛。
况且,这座风动实验室和一边高耸的实体大跳台间隔仅仅500米,训练好动作后可以尽快去跳实台,有所感悟又可以快速进入风洞尝试,效率大大提高。
这个实验室,无论是对于凌放这种顶尖运动员,还是对于新训小队员的帮助都非常大。对教练员们也是如此——叶飞流现在对所有相关新技术学习都可积极了,有了风洞,可以观察分析不同速度和角度的气流,产生不同的人体、雪板受力参数,可以协助反复实验和修正身体姿势。
凌放刚刚结束的是水平平台的练习。这个倾角只有零度的平台主要辅助助滑训练。风洞中的运动员本人、和场外教练组都可以看到实时风速和角度,判断助滑姿态的平衡性、稳定度,实践减小风阻的方法。与此同时,在这个平台上,精密的测力平衡器还能记录人体全脚掌的发力状态和雪板受到的摩擦阻力,综合评估助滑过程脚掌发力情况。
从助滑前期、加速中后期,到起跳,这些仪器都能记录和分析。
凌放前世也体验过这个技术,今生对自己的助滑水平也比较自信,但是精密仪器上场还是不同凡响——他目前的身体和技术水平高于前世同期不少,和他印象里的数据结构差别大得很。叶飞流和方唐早就捧着一堆表格和报告,研究提升空间了。
在11度和32度平台通道则可以进行飞行训练,分自由飞和吊飞。凌放现在就轮到吊飞了。
他做了做基础拉伸,穿着正式的连身服、踩上雪板、带好目镜,才踏入了11度倾角通道,站在平台上,等待工作人员给他安装固定装置。
崭新的高大管道,处处带着金属的冰冷光泽,拼接几乎无缝,科技感很强烈。伴随着人员离场,通道绿灯亮起,强劲的机械通风声响了起来,轰鸣声加上灯光,“特效”堪比科幻电影。
按照凌放的要求,拟定7.9米每秒逆风风速,在加上他的大跳台飞行中期滑翔速度,最终风速设定在29.5米每秒,这是自然界的狂风和暴风,即10级和11级风的分界线,如果这个大管道中的风真实发生在外界,就是能浪峰倒卷、拔起小树的水平。
但对跳雪运动员而言,风力增强才带来安全感。
凌放在固定绳索的保障下,放心大胆地往前倾斜身体,直到身体大幅度腾空。气动升力和重力抵消的那一刻——他彻底用稳定姿态腾空,风声呼啸着托住他,这几乎和身处大跳台上空的感受一样。
不同的是,他现在可以随意尝试调整身体和雪板的姿势,不担心失误,不害怕受伤,一切为了取得更极致的训练结果。
凌放不是没进过风洞,但数年来的种种经历,悄然在他身上留下了有形无形积累的区别。
飞行过程中,凌放一直采取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结合的自然呼吸方式,这次进风洞,他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注意呼吸的频率和起伏度这种微乎其微的气流气压影响。
前世,别说他没有到这种技术精度,教练组也是想不到的。
能用风洞矫正起跳姿态、多次训练这些常规路数,就已经让没有怎么体会过风洞好处的中国教练员、运动员如获至宝。再精细的东西,非顶尖运动员亲身上阵也无法体悟,再怎样去别的国家学,也学不来。
凌放便自觉多了一份责任。好歹,也能多给那些陪伴身边的航空气动专家提供些写论文的实证嘛。
凌放身体自然地前倾,感觉是被空气彻底托住后,才沉下来一口气。他好奇地尝试了完全收腹呼吸下的状态,确认数据被采集——哪怕实赛不太可能使用这种方式,多一些分析基础素材也是好事儿。
他身上所谓动态平衡的天赋,其实可以拆分为许多子项目——除了呼吸,当然还有肌肉和骨骼的运用。
就比如说,滑翔过的跳雪运动员都能感觉到,提髋动作对聚拢空气,增大升阻力有明显的效果,当然,这又不能影响躯干灵活性。
其中分寸凌放是天生就把握得蛮自如,但没有什么数据支持,他的理解两辈子加一起也还是不够精细,无论是提升自己的技术、还是指导师弟们,都不便。
现在有了风洞实验室,凌放终于可以实践一些积累下来的想法。
三分钟,够做很多事情,和真正跳雪空中那几秒相比,简直是奢侈的享受!
这一天结束时,凌放琢磨,明天要试试左右强偏风,看看快速用调整雪板角的方式抵抗偏离的办法如何增进,还要……
“凌放!快,今天去我们公寓吃晚饭!把你姥爷他们寄来的羊肉吃掉!”方唐笑眯眯地拉着他,打断了凌放的思绪。
姥爷寄过来的可是上等货,俩人一起,小步快跑,去追前头的叶飞流。
晚饭,叶飞流做了拿手的手把羊肉,三个人吃的盆光碗净——冬奥冲刺期,凌放晚饭吃不了许多,他算是凑数的,捞几勺解馋就满足了。
饭后,凌放洗碗,方唐拖地。待收拾停当,凌放手里就搂住那只方唐养的猫,盘腿窝在懒人沙发里。
这猫性格倒是温顺,方唐跟着队伍出国比赛和训练时,就把它寄养在楼下一家同样养猫的人家,几个月不见,回来也还是挺亲人。凌放白皙微凉的手指从厚软了不少的猫毛里穿过,令猫咪舒服到伸了个懒腰,乖巧地趴在他怀里,好奇地看着被这三个人类围在中间的那个平板电脑的屏幕。
那又是今天白天看过的CFD模型,用在体育领域,就是三维扫描后做“飞人”们的人体建模,可以用来模拟分析极端环境中的运动员身体升力、阻力、拢风、绕流情况。
叶飞流啧啧称赞,“哎呀,在我们那时候,这东西顶多是欧美几个国家用,其实那种很简单的,老资格的教练们也能一眼看出运动员哪里影响气流流畅通过啊,够不够拢风啊……但是现在确实进步了,得亏咱们也追的快,自己也有了。”这已经是拿到模型的第四天了,他和凌放还是时刻惦记着“玩”模型,贪看不已。
方唐笑着给这抱着平板不撒手的一大一小递过水果,“对对对,真好啊真好!”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风洞是什么,“人工制造物体周围的空气流动,实现物体和气流之间作用效果的试验和观察。”这里引自风洞百度百科词条。
好想真正去看看我们的跳台滑雪场和基地的风洞实验室啊QAQ
第94章
金秋九月, 涞源山区一带山高林深,还为了迎冬奥又专门做了景观整治和深度多层次绿化,国家跳台滑雪队驻扎基地也到了最宜人舒适的季节, 结束夏季赛季的队伍在此继续集训。
伴随着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完工运行近半年, 跳台滑雪风洞实验室进入常规运转, 大家集中备战北京冬奥,热火朝天。
夏季赛季临近尾声, 出了成绩。
凌放已基本锁定北京冬奥的免资格赛名额, 他的师弟师妹们也都各有进益。
滕九中和江卓各自参加了两站夏季洲际杯赛,滕九中虽然没达到K线, 也都安稳落地, 正在抓紧复盘补短板。江卓则是令人惊喜,这个江南水乡养出来的瘦弱男孩子,第一次参赛就进入了前十。虽然有凌放珠玉在前, 也有天气红利, 但在国内来讲也是成绩不俗。
马尔赛擦边取得了2022北京冬奥男子个人赛的东道主豁免资格, 明年也会进入冬奥资格赛拼一把。他这段日子更是认真备战, 丝毫不敢懈怠。
毕竟他即将是全中国跳雪史上,第三名踏上奥运资格赛场的运动员。
“我没你的天赋, 凌放, ”这个大个子相当认真地对着手机倾诉, “但是咱既然要站在最高赛事场子里, 总不能给国家丢人!”按世界排名, 马尔赛目前在七十出头,很难闯进奥运决赛, 但这不妨碍他要为了资格赛付出200%的努力。
“哪怕咱争取资格赛里, 不当最后一名嘛!”按现在的世界排名和成绩, 说实话,恐怕是谁也打不过。这样也好,前进一名都是胜利!
马尔赛老大个头儿,顶着一头汗盘腿缩在器械室角落,自以为小声地和女朋友视频通话。
凌放从他身边路过时,友情拍拍他肩膀,马尔赛一抬头就看见徐教练远远站在门口,立马做贼一样,放低声音腻歪地么么哒并道别。
凌放无语地摇摇头:明明全队都知道了,何况徐教练是直接带他的……这都几年了,你到底还谈个什么秘密恋爱!
女队那边,最亮眼的是极具天赋的尹红,但阿依努尔等她的几个师姐也很努力。要不是有凌放这个特例,国家跳雪女队一向比男队成绩好些。
徐教练目前除了做马尔赛的实赛教练,训练上是主管女队。在凌放前世印象里,他就做的有声有色,今生更加是有凌放这么个“抓手”在,先讲几句女队的光荣历史、退役师姐的艰苦和传奇,再来一句“姑娘们,不要在你们这一代被男队压一头啊!”整得女孩们嗷嗷叫着,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就连万分感念凌放家人的尹红、还有X省队的“亲”师妹阿依努尔,在练得呼哧带喘几乎爬进休息室的时候,看凌放的眼神都带着幽幽怨念,疑似发绿。
叶飞流哪里是好招惹的嘛——你要卷,我就卷,给男队加大训练量也是毫不含糊。
上一篇:在老公葬礼上笑出声
下一篇:心机美人撩错豪门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