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 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 第157章
作者:铁马倦倦
《夺状元》,而街头的行人,表演则更应该整齐,用到的就是“队戏”《点鬼兵》,等等……
乔翼桥在老师教授完基础动作之后,就麻烦各位老师根据不同场景以及传统戏剧进行了群演动作的重新设计。
更是有一位老师针对两场重头戏,即主角小默在天台的狂舞,和爷爷、父亲、母亲三人在家中哀婉动人的祈求舞进行单独设计。
……
乔翼桥除了跟随大家训练,这练一下、那练一下之外,在这期间还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把这个20分钟短戏的剧本写完了,不过这很好弄,因为几乎完全没有台词。
第二件事,就是设计这部戏的分镜头脚本。
20分钟的短片设计分镜头脚本的逻辑和长片会有很明显的差异,更注重统一性和可看性。
如果是一部120分钟的电影,那么可以用30分钟铺垫、慢慢发展,在最后的二十分钟里才推向高潮。
而一部20分钟的短片,想要从头到尾抓人,显然不能这样做。
更何况还是一部急需调动观众情绪的恐怖片。
乔翼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将整部短片的气质变成缓慢的心理恐怖,像讲述日常生活那样讲述这个故事,让观众感觉细思恐极。
另一种选择,就是用巨大的信息量轰炸,要做到每一帧每一秒都包含无数信息,让观众迎接超量的信息,看完只觉得无法喘息,疲劳至极。
而恐惧感会在之后的回想中渐渐加深,余味较长。
毫无疑问,第二种选择是更难的选择。
但两种选择各有各的好处,乔翼桥自己也选不出来,便去问询了郑茂这位总导演。
郑茂很快给出答复:“建议用第二种,因为你的短片将在最后一个播放。”
乔翼桥感觉肩上的压力更重了一分。
最后一个播放意味着他要对观众的离场感负责。
而从整体来讲,最后一部短片也应该是整个大电影的最高潮。
郑明的想法也很简单,最后一部短片一定要是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短片,要么是喜剧,要么就是恐怖片。
而做喜剧的那位导演不想做纯喜剧,而是选择了轻喜剧和
冷幽默,这样看来就不太适合在最后了,所以最后一部的重担压在了乔翼桥的身上。
而且,几位导演都认同按照年龄排序的方式,按照这样来算,乔翼桥也应该在最后一个,表达了他们对新人导演的呵护与助力。
乔翼桥也并不是个怕挑战的性格。
稍加思索,他便接下了这个挑战。
他的分镜头设计是和摄像组以及美术组,甚至还有傩戏老师一起完成的。
这么重要的工作,大家推进的速度并不算快,即使只有20分钟的体量,也花了一个月完成。
在大家的构想之下,每一帧的画面都是丰富而绚丽的,整个影片的基调就是狂放、诡异且热烈的,每一个场景都不再是单一的场景,都在表达着某种隐喻,比如商店的场景就代表了主流市场对于冷门剧种的忽略,大街象征了群众对于异类的偏见,等等……
“歧视”和“偏见”二字是统领所有场景隐喻的核心。
这也很好的和“傩戏”本身结合在了一起。
傩戏作为戏剧活化石,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性和民俗性不言而喻。
但直到今日,它仍未被主流的戏剧界所认可。
更有甚者,不仅不承认傩戏几千年来的独特文化性,还仅以某些表面现象,对傩戏给予了不公平的描述,把它简单粗暴的归类于“封建迷信”加以排斥。
而消弭这种歧视和偏见的是什么呢?
是“爱”。
是无数艺术家对于傩戏的爱,是家人们对于孩子的爱,是观众对于傩戏艺术的爱。
扣题满分。
乔翼桥在确定了主题和副主题之后,也松了一口气。
他从小到大,最怕写出跑题作文。
而在乔翼桥和同志们完成了分场之后,整个组都动了起来。
剧本和分场可以说是一切工业化流程的基础。
在剧本和大致的分镜完成之后,压力从导演本人给到了美术组。
毕竟剧本和分镜只讲究情节、角色和人物之间的纠葛,但具体能不能让这个场景可信,要仰赖美术部门。
幸好蒋思盟之前去开发的全流程工业化管理app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
剧组所有人都在电脑和手机上下载了这款app,名叫“河图”。
乔翼桥将剧本和分镜头按照格式导入其中。
很快,河图App自动将所有剧本文字分解成了不同场次,充满文学性和艺术的文字瞬间转变成了工业化的可视图。
这时候乔翼桥他们意识到了一个之前没发现的问题。
其实这个剧本一共只涵盖了八个场景,但这八个场景,每一个都要重新拍两遍——一遍是傩世界的版本,一遍是现实生活中的版本。
这就意味着每个场景都要进行两套美术设计。
先不说实际操作的问题,但说设计,就需要有很多呼应与互文的元素。
而每个场景所代表的关于歧视的副主题也要通过这些对应的元素体现。
这些细节都是剧本和分镜头中没有体现的,需要美术部门进行创造。
夏龙龙作为美术部门的领导,压力山大。
他不仅要迅速的学习有关傩文化的一切,还要把这些东西运用到设计之中。
为此,美术部门迅速成为了整个剧组的第一大组,足足有十几个人。
他们每天都在思索如何进行几个场景的布置。
河图App同时还具有场景模拟的功能,美术组要在创造出来的空间里进行再创作,其中包括硬景物的建模,以及配景、道具、配色等等工作。
美术部门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符合一组场景,每个人负责一对儿关联道具的构思和创作,每位组员创作完后,交给组长审核,组长通过之后再给夏龙龙审核,最后才能交给乔翼桥看。
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的干,让他们成为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
但即使是这样,乔翼桥还是摇头的多,点头的少。
每个人都对剧本和氛围的理解不同,有时候很难统一。
乔翼桥在和夏龙龙开了无数次会之后,终于确定了一件事。
仅靠现有的剧本和大致的分镜开会,效率太低了。
一方面是文字和固态的画面不够直观,交流起来有很多障碍,二来是美术部门所需要考量的东西最多,比如灯光和天气。
这不仅需要灯光部门的配合,还
需要跟据动态效果做出调整——比如为了使得主角在礼品店的画面丰富,夏龙龙想在桌面上摆放一个花瓶,这样在静态镜头中虽然很好看,但随着摄像机的运动,这个花瓶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它是不是还足够好看?
主角跑出去的时候是否要撞到这个花瓶,这个花瓶会碎吗?碎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影响了道具部门对这个花瓶的制作,它到底是什么材质?要有什么样的质感?在什么角度要折射什么光线?会穿帮吗?
而这还只是一个小道具带来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每个景要做几面?摄像机是需要一个几平米的空间运动还是只要简单的镜头推拉就可以?完成这个画面需要用摇臂和轨道车吗?如果要的话,还需要为它们留出位置。
在某种程度上,恐怖片最重要的就是画面所带来的视觉支撑。
但美术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在河图App中每一个细小的改动都被同步给了所有组别,可如果敲定每一个细节都要全体组别一起讨论是否可行,也太难了。
更何况,这种讨论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
万一到时候拍摄的时候情况与设想的不同,又该怎么办?
最后,乔翼桥拍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不如,我们采用虚拟拍摄的技术,对全片进行预拍摄吧。
此言一出,整个河图App都不敢吱声了。
作为一直在了解最前沿的影视工业化的团队,他们都知道预拍摄是什么。
预拍摄是指动用一切技术手段,现在虚拟的场景中把片子拍摄一遍。
这在好莱坞是非常常见的行为,导演通常都需要把重点场次用CG动画的形式先进行全部的模拟制作,然后再根据预拍摄的情况调整现场拍摄的方法。
而在华国这还是一个空白。
所幸,乔翼桥就是喜欢填补空白的人。
在预拍摄阶段,导演、美术、摄影、编剧和剪辑都要全程参与。
因为这就等同于把所有的拍摄流程走一遍。
美术组需要先在虚拟软件中搭设完大致场景,再用摄像机对这个虚拟场景进行拍摄。
最终所呈现的一切,就是所
谓“视觉化剧本”。
在决定了走出这一步之后,最大的问题扑面而来。
虚拟拍摄需要PreViz(视觉预览),他们需要一个特效公司来制作出美术组搭建好的虚拟场景。
可偏偏在乔翼桥的亦正娱乐中,视觉效果是唯一的短板。
但乔翼桥没有被这个困难卡住。
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正是在《高墙倒塌时》合作过的电影学院的视效系讲师——他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艾维。
乔翼桥联系到了艾维,后者很快给他推荐了一位自己的学生,名叫辛楠。
辛楠家境不错,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开了一家自己的视效公司,艾维也有投资。他们这家视效公司名为火凤凰,在创立之初的目标就是不与现如今市场上的大多数视效公司一样,做偷素材等等的事,打算做一股清流。
辛楠在接到乔翼桥的求助之后便立马说,这份工作,她接下了。
“乔导,要不是做了《高墙倒塌时》我也不会想成立自己的公司,毕业之后没准就去大公司工作了,还以为借素材是正常的呢!”辛楠留着短发,为人非常爽快,“能为影视工业化做点微小的工作,正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事。”
乔翼桥感到十分欣慰。
他习惯播种,但常常忘了,有些种子会生根发芽,长出一片绿荫,投射到他的肩膀上。
上一篇:病美人在修罗场不干了
下一篇:反派绑定拯救反派系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