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67章

作者:诸事皆芜 标签: 穿越重生

  册子不厚,只有几页,但里面的内容却不算少,除了一些常规的卫生工作,还有一个计划让况叶有些惊讶。

  这竟然是计划生育的工作宣传。

  原来计划生育工作这么早就开展了吗?

  计划生育政策,况叶所了解的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一孩政策,再到后面的二孩、甚至三孩政策。

  但这之前有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是一点都不了解。

  “计划生育?这是让人少生孩子吗?”学员们对于这个政策也很是好奇,在蒋卫生员准备讲解这个的时候就提前开口问答。

  “可以这么说,这是今年七月中央通过的相关工作计划。”蒋卫生员点头,之后讲解起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原由。

  其实关于计划生育,在这之前也是有相关政策计划的。

  建国之后,第一次人口统计出来后,全国人口并不是印象中的四亿,而是六亿。之后每年的人口增长速度也不低,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

  过快增长的人口与社会资源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出,所以在六六年的时候就开始推行相关的生育计划工作,以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不过因为时局的动荡,相关的工作计划实施遇上了不少问题。

  这几年又因为时局混乱的原因,很多相关的部门都处于瘫痪状态,“无政府主义”泛滥,人口的增长处于一个无秩序的状态。

  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让生育有计划。

  在今年七月的时候,计划生育工作这事再次被提上议案。

  中央批示了相关部门提交的《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让这一政策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

  而为了响应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省上也开展了相关的工作,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

  安琼县自然紧跟省上的脚步,在之后也成立的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那这个计划生育工作,到底要怎么开展?”听完蒋卫生员的讲解,一个学员举手问道。

  这个时候的农村,多子多福的观念还是主流,想要他们少生,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

  而且现在的避孕手段有限,就是大家不想生,也很困难。

  毕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特别是在娱乐匮乏的农村,夫妻生活是难得的娱乐之一。

  “宣传的工作,得慢慢来,让大家接受少生孩子不能急,之后这事得靠你们配合。

  频繁的生育,对女性的身体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个你们也知道。少生孩子的好处不仅仅是这,大家了解后,观念应该会逐步的改变。”

  对于宣传的工作,讲卫生员还是有一点经验的。他知道这事急不来,之后有的是时间来改变大家的观念。

  “明年我们肯定配合,要是队员不想生,那有什么措施吗?”宣传工作学员们知道得慢慢来,不过如何避孕却是一个问题。

  “当然有,看到我手上的这两样东西没,这是今年省医学制药厂生产的两款避孕药物,一款是针剂、一款是药片。

  针剂使用有些门槛,药片倒是比较方便,之后各个生产队的医疗站都会配备一些,有需要的队员们可以免费领取。”

  对于学员的问题,蒋卫生员早有准备,拿起准备好的避孕针剂和药片,向学员们介绍到。

  之后还让学员们一一拿到手上认了认,蹭课的况叶也跟着看了几眼这两样药物。

第180章

  两种药品, 况叶拿在手上看了一番,它们的说明书也仔细的看了看。

  无论是针剂还是药片,都是属于激素类的避孕药剂,剂量都还比较大。

  两种药品的生产技术, 况叶了解的不多, 这和他所学的不是一个知识体系。

  但它们相关的效用还是了解一些的, 这些年他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

  国内如今能有生产这类药品的技术, 应该付出了不少代价。

  这两种药品应该是第一代的避孕药剂, 在六十年代初就有了,但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 国家面对的技术封锁一直都有。

  第一代的避孕药,因为一些技术原因,以及剂量比较大,除了避孕效果,也有着较强的副作用。

  尽管如此, 这两种药品,却也是现在能拿的出的最好的。

  当然除了药物避孕,还有手术避孕的方法。

  但手术避孕的方法,在这个时代更难让民众接受。时人很多因为缺乏相关的认知,哪怕不是避孕类的手术, 也不愿意接受一般的外科手术。想要推广这个方法,比推广药物避孕困难太多。

  两种药品在况叶手上没停留多久,就转交大其他学员们的手上。

  对于他的这些担心, 学员们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们更加好奇的是这些药物的避孕作用。

  随着课堂的进行, 时间也一点点流逝,第一节课也在铜铃声响起之后结束。

  蒋卫生员收好带来的东西, 就和况叶回到了办公室。

  之后蒋卫生员也没在学校久待,卫生院那边还有事要忙。而况叶也很快收拾好心情,准备接着上下一节课。

  结束今天的课程之后,他也没在学校里久待,骑着自行车回了九大队。

  在回九大队的途中,计划生育这件事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间。

  这一政策,在他原本的时代,已经实施了近五十年,期间政策的调整变动很大,影响也甚远。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具体政策,他并不清楚,但八十年代起,后续的政策他多少都知道一些。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和计划生育相关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这部作品表现的内容他至今都还记得。

  八十年代后计划生育政策,愈加的严格,相关的事件层出不穷。他也听家里的长辈说起过一些当年的情况,那部小品中表现的只是政策下的冰山一角。

  思绪乱飘了一路,回到家中后他才收敛好心绪。

  这种全国性的大方针政策,想再多也改变不了什么,还是着眼于眼前的生活最为实际。

  虽然给培训班上课这几个月不去上工,手上的事却也不少。

  采药、制药、打理空间、以及看书修行也占据着他不少精力。

  时间就这么流逝,七一年结束,元旦的到来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

  元旦后不久,九大队组织队员们分口粮,况叶早早的去排队,毕竟他下午还得去公社上课。

  这一次他有碰巧的和周光旭他们排在了一起,不过这次是他在前,周光旭五人在后。

  在等待期间,他和五人也闲聊起来,说着说着就把话题转到探亲假这件事上。

  “况叶哥,探亲假你不回去么?”姜雨问道。

  “我这边走不开,就不回去了,你和朱静今年打算回去?那可得好好准备。”况叶摇头。

  六五年探亲假那次他回了潭城一次,之后就一直没有回去过。

  原因一是时局动荡,这几年探亲假这一事,当地也有不少政策上的的调整。

  就比如原本两年一次的探亲假,变成了三年一次,日期也缩短到了二十天,有些离得远的知青,一个来回能在家里待的时间可能就三、四天。

  之前他所在的省市,又混乱不已,出行并不方便,也就这两年稍微安定了些。

  潭城的情况,倒是要好不少,这几年他和况家的通信也没断过,知道况家的人的情况还不错,也就没回去探亲的计划。

  尽管这些年和谭家人的关系出处得越来越好,但他毕竟不是原主,有些感情还是有差别的。

  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他不比其他人少,但他思念的家人和家乡,却是隔着时空的距离,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除了没有那么强烈的探亲意愿,他也的确走不太开。

  首先就是培训班这事,今年还是12月、1月、2月这三个月。探亲回家也基本上在春节的前后,今年的春节是2月中旬期间,时间上有冲突。

  接着就是他小院中的事离不了人。

  他是一个人住,要是回潭城,豆豆得找人代养,小菜园的药材和灵植得找能信任的人照顾,家中的一些物品也得有人看着才行。

  想要找到一个能把这些托付出去的人,况叶心底没有合适的人选。

  “嗯,况叶哥你之前回去过,这事还得向你请教一番,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的还请你指点指点。”姜雨点头。

  知青宿舍今年可以回家探亲的有三人,她、朱静、周光旭。周光旭因为特殊原因,不准备回去,所以只有她和朱静。

  两人是第一次回去,了解到况叶之前有回去过,就准备向他取取经。

  “有熟悉的同乡没?有的话最好联系他们一起走。”这个时代出门可不像他原本的时代,一个人可以走得潇潇洒洒。

  结伴出行,在这个时代不仅更加安全,还能方便许多。

  “有,我和静静已经联系好了今年要回去的同乡。”姜雨答道,知道今年能回家探亲,她和朱静早就盼着这一天。

  其他的知青也一样,结伴而行的人,早早的就联系过了。

  “那就好,其实能给的建议不多,毕竟我上次探亲回去已经是六年前了,有很多东西都和现在不一样。”知道两人已经联系好了结伴同行的人,况叶点头。

  两人这么早就联系好了人,说明她们为此也准备了不少,其实很多事应该也考虑到了。

  这几年的变化应该不小,他能给的建议也不多。

  “我和静静还是有些担心,能多一些况叶哥的建议,也尽量能周全些,还是麻烦你给我们说说吧。”姜雨并没有放弃,能多取点经也能让心里更安定一些。

  “行吧,我这边也说说。我记得你们这一批知青不少,今年探亲回去的人应该不少,到时候车况应该非常的拥挤,这个你们得做好准备。

  提前把票订好,还有行李的话尽量精简些吧,太多了上车困难不说,还得花费更多的精力看顾。”

  见此,况叶也就提了一个建议。

  这个时代的长途交通,大部分都得坐火车。

  姜雨和朱静,一个家在斗城,一个在锦城。回去的话,都得去观市乘坐火车。

  而这个时代的火车,况叶是深有感触。

  回潭城的时候,正值春节的前夕,乘车的旅客非常的多,幸而提前买好了票,要不然一天两夜的时间,在车上没有座位,挤在走廊过道中,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特别是晚上休息的时候,很多无座位的旅客,都是挤在犄角旮旯找个能睡觉的地方。

  他记得当时座位底下、行李架上都有人睡觉,过道中更是挤着相互依靠的乘客,想要上个厕所都得“翻山越岭”惊动一大片人。

  而这次回城探亲的知青肯定不少,比起他那个时候要多太多,火车上的拥挤程度必然跟上一层楼。

  “嗯,我和静静记下了,况叶哥还有需要注意的吗?”姜雨和朱静点头。

  提前买票这事她们是有准备,但精简行李这事倒是没怎么考虑过。就算插队的生活有些困苦,但回家的时候,她们还是想带些礼物回家,再加上路上要用到的东西,以及一些换洗的衣物等,到时候行李应该不少。

  有了况叶的提醒,两人也想起和她们同一批下乡的知青总人数不少。

  这个具体的数字,在七零年的时候有相关的报道,仅仅六九年,全国下乡的知青就接近三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