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 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 第17章

作者:林小酒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轻松 穿越重生

  约摸经过 4 个时辰,把手插进黄豆中能感到温热,鼻间还有若有若无的酱油香味时,才算彻底发酵好了。

  二次发酵后的黄豆就可以装入木桶中酿制了,装桶的时候要一层黄豆,一层盐,一层清水这样交替着放,而且最后一层要为食盐,最后盖上桶盖,用油纸封好

  酿制黄豆的木桶是宁澜定做的,桶下方要打出油眼,上方要能完全密封。

  经过四个月的晒制,就可以把出油眼的木塞拔掉,套上过滤用的纱布,接着将一定比例的盐水分 5 天冲进桶内,出油眼流出来的就是酱油了。如果中间阴雨天气多,晒制时间就要延长。

  所得的酱油还不能直接食用,要加入用旺火煮至色泽发黑、没有甜味并略带一点点苦的糖浆,过滤后拌入酱油中。拌了糖浆的酱油用大缸密封装好,再放在阳光下曝晒 10~20 天就可以了。

  酿制酱油的过程中,每一步所使用的糖、盐、清水比例都是定死的,一为了保证酿出来的所有酱油品质一样,二是提升成功的概率。正常来说600 斤的黄豆可以酿出 1800 斤酱油,需要消耗掉75斤小麦, 72 斤糖、180 斤盐。

  黄豆耐旱耐寒,是灾年必不可少的食物,大豆根部又可以肥田,所以家家户户年年都会留一块地种些大豆。价格虽比其他粮食便宜,买这么多一斤也要 8 文钱。

  因为自秦汉之后,大豆虽不作为主食,副食品种类却很多,比如大豆合面做的酱,用豆发的黄豆芽,还有大豆酿的醋等等,等到隋唐时黄豆就开始用来榨油了,豆饼喂作饲料。

  算下来,宁澜买黄豆花掉 4800 文钱,买小麦花了900文,买糖花了 1200 文,买盐花了 2700 文,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支出,每斤酱油成本合下来要 5 文半。

  这一下子宁澜好不容易攒下的钱也没有了,只能趁着酱油酿造期间多去采些草药卖了。

  宁澜在院中专门腾出一块地,把几缸酱油整整齐齐摆好。随着酱油的发酵,院子中都是酱油的气味。这气味要萦绕几个月,宁澜提前买了东西给邻居送去打好招呼。

  “哥哥,好香啊,”宁磊每天早上都要在外边读书,他怕吵着宁澜睡觉不肯在屋里读。如今小九儿和小黑都不愿意在院中待了,不是窝在屋里,就是去村里或山上玩。

  “要不你去和小书住一段时间吧,”宁澜也担心宁磊一直闻着酱油味受不住。

  “嗯,磊哥去和小书哥住吧,”笑笑是怕宁磊衣物沾上酱油的味道,被同窗嫌弃。

  “不碍事,”宁磊表现的不像 6 岁的小孩儿,“要是这样就读不了书,我以后还能干什么呢。”

  秋老虎期间,天气闷热难耐,晚饭宁澜煮了荷花粥。

  冷水把红枣下锅,水开后放入米煮一刻钟,然后把清洗干净的荷叶放进粥中,不消一会儿粥变成浅浅的绿色,荷叶捞出不用,粥也能出锅里。

  荷叶粥微微发苦,能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一碗荷叶粥下去,似乎把充斥在鼻尖的酱油味也冲掉不少。

第21章

  九月、十月宁澜上山采中药,还试着嫁接了几株桃树,最终嫁接成功的只有两株,他都种在了院子里。

  宁澜很庆幸生病那两年杂七杂八地听了不少书,若这两株桃树能成活,来年他打算多种些,桃花酿酒,桃树长个三五年还能割桃胶。

  十一月宁澜照例想屯些山药和酸枣,可是他小觑了大家冬天里对吃食的热情,今年他山药和酸枣一共才挖了一篓,都给笑笑研究做吃食了。

  笑笑已经长开了,眉眼间能瞧出些好看来,她喜欢看宁澜做饭,没事儿也爱钻研些吃食,宁澜去镇上时还给她寻摸了两本写吃食的书。

  ......

  “啊啊啊,”等到腊月二十最早做的一批酱油终于酿造完成了,宁澜看着桶里流出的棕色液体,彻底舒了一口气。

  临近酱油出缸这一个月,他吃不好睡不好,就怕做失败。冬日里进的少,出的多,宁澜手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

  “哥哥疯了?”正在做酸枣糕的笑笑惹不住问宁磊,饶是宁磊心智成熟,此刻也睁大眼一脸迷惑。

  宁澜带着几坛子酱油去了镇上,开始一家饭馆一家饭馆的敲门了。

  吃了几回闭门羹,宁澜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些低落。他给自己买了一份好吃的,慢慢吃完,重新收拾了心情换条街道继续敲门了。

  “走走走,谁有空尝你着劳什子东西,没看见大厨正忙着吗,”宁澜被不耐烦的赶了出来,被赶的多了,他也习惯了,脸上还能一直保持着温润的笑容。

  “怪有意思的,你去把他叫上来我尝尝他的东西,”隔壁酒楼一看似纨绔的公子哥儿,趴窗户上看宁澜好大一会儿了,这年轻人不急不恼的,叫他生出些好奇来。

  “这位小哥,我家公子有请,”宁澜正打算进另一家饭馆,被叫住了,跟着小厮进了一家酒楼二楼的雅间。

  “小哥卖的是什么东西?”雅间内一风流青年,大冬天还拿着一般折扇晃来晃去。

  宁澜倒出一小碟子酱油递过去,“还请公子先品尝过再说。”

  “咸,带有鲜香,还有一丝回甜,可是调味品?”那风流公子瞬间正经了起来。这风流公子姓刘,叫刘承,他家生意不少,其中有一支专门做调味品生意。

  宁澜点头,“公子好厉害,不知能否借用一下后厨,我做两道菜给公子尝尝?”

  刘承点头同意后,来时领路的小厮带着宁澜去了后厨,“这边请。”

  宁澜做了一道白灼青菜,一道猪油拌饭,两道菜都没有难度,越是简单的菜色越能衬托出酱油的味道。那刘公子尝过果然是非常满意的。

  “这叫清酱油,既能增加菜肴的味道层次,也能改变菜的色泽,”宁澜这才开口向刘公子介绍酱油。

  “这东西来路小哥可能保证?”这时的许多手工艺都掌握在少数几人手里,一代代相传。宁澜衣着在农家算好的,在大家公子面前就有些寒酸了。刘承有这样的顾虑也是人之常情。

  宁澜神情自若,“自然能,清酱油都由我亲自酿制,配方其他人绝不会有,不管刘公子要如何打消顾虑,我都会配合。”

  “好,我信你,”刘承看宁澜眼神纯净,不似说谎。不过他的手下也已经下去打听了宁澜的来路了,头一回合作么,先小人后君子,谁也说不了什么。

  刘承拉着宁澜东扯西扯拖时间,等手下回来悄悄对他使了个眼神,刘承才问,“不知小哥有多少清酱油。”

  “不多,现下只有 500 斤。”

  “价格呢?”

  “咱们头一次合作,15 文一斤。”

  刘承琢磨一会儿,“小哥若是诚心做生意就再便宜点,我多要一些,就当交个朋友如何?”

  “刘公子有所不知,这清酱油酿造极其麻烦,需要消耗不少人力物力,而且最少要晒足 150 天,才能保证味道,”宁澜顿了顿又说,“若公子全要,最低一斤 13 文。”

  “12 文,不用你送,我安排人去拉如何?”

  宁澜佯装为难了好一会儿,才点头答应了。

  交了定金,隔天刘公子便遣人把酱油拉走了,并付清了剩下的银子。宁澜拿着银子,心中彻底踏实了。

  腊月二十八,宁澜带着宁磊去送年礼,相熟的几家都是一样的肉和酒,三爷爷那里多送了一壶酱油。

  秦大哥那里,除了多送一壶酱油,笑笑还给秦大嫂肚子里小娃娃准备了一些小棉垫儿。

  县衙这边。

  “公子,宁公子的年礼送来了,”快过年了张九如还有很多事情,小满在晚饭时才把宁澜来过的事情说了。

  “以后他来直接请过来,”张九如微微皱眉,他一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下人怕扰了他轻易不敢过来,“都有些什么?”

  “一些吃食和酒,还有......”小满递给张九如一包东西,“公子自己看吧。”

  张九如打开那包东西,里面包了一包干梅花,一包松子仁,还有一封信,信上字迹笔画间略显稚嫩:

  “九哥,我听闻有一种三清茶,以凌寒不凋谢的梅花、四季常青松柏的松子和寓意“福寿”的佛手柑为原料,用雪水煮泡,味道清绝。这一坛雪水是我去年从梅花上扫下来的,比不得五年的雪水醇,聊胜于无吧,梅花是新晒的,松子仁是我收集了一个秋天才得了这么些,佛手柑我实在找不到,九哥自己找吧。顺祝新年好,愿事事皆如愿,所行皆坦途。”

  张九如头一次见到这么送礼的,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又觉得这就是宁澜,与旁人都不同,并吩咐小满,“明日一早你去舅舅家看看有没有佛手柑。”

  他自己又去书房翻了几本古书,都没有找到记录三清茶的,心中忍不住好奇宁澜是哪里看来的。

  “三清茶”其实是乾隆皇帝独创的,乾隆还专门写过一首《三清茶诗》: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

  宁澜这边今年要送年礼的多了两家,阿爷阿奶那边和宁磊的老师宁致文,阿爷阿奶那里宁澜礼备的丰厚早早就送过去了。

  宁澜带着宁磊去宁致文家时,宁致文正在炭火旁边看书,时不时啜一口热茶。

  “宁磊读书刻苦,要坚持,以后好好念,”宁致文也只交代了一句就送宁澜和宁磊走了。

  出了门,宁磊道,“哥哥,老师一直这样的,除了学问上的事,他平时也不理我们。”

  “没事儿,我不在意,”宁澜摸着宁磊的头,感叹道,才几个月的时间,宁磊也窜了这么高了,之前瘦瘦小小的一点儿。

  年初一,宁澜拜了年就回家歇着了,他心思不定,没有心情同别人寒暄。从刘承派人拉走头一批酱油之后,他就在一直在等刘承的人过来。

  直到初四,上次来过的刘管事带人驾了三辆车停在了宁澜家门口。宁澜一边叫宁磊跑腿去把三爷爷和秦大哥叫过来,一边去迎接刘管事。

  “打扰宁公子了,前两日就想来的,我家公子怕我扰了你过年的兴致,今日才放我出来,”刘管事一边笑一边招呼手下人,“还不快把公子准备的年礼拿过来。”

  “多谢你家公子了,”宁澜忍住心中激动,“刘管事先进屋喝碗茶吧。”

  “不用不用,别麻烦了,”刘管事忙拉住宁澜,“实不相瞒,年前那批清酱油卖的不错,店里明日就要开市了......”

  宁澜了然,“我带管事去拉剩下的。”

  “有劳了,另外公子下批酿的我再定 5000 斤。”

  “下一批要等半年,想必刘公子给管事知会过。”

  “是,公子都交代过了。”

  宁澜和刘管事重新签订契约,刘管事结了这次的钱,又留下 20 两的定银,拉着 1050 斤酱油走了,其中 50 斤是宁澜送的。

  头一次酿的酱油还是坏了一缸,宁磊和笑笑心疼坏了,宁澜觉得是好事,找找酿坏的原因,积累经验嘛。

  “宁澜,”三爷爷和秦大哥看着宁澜和刘管事交易完,大抵也明白宁澜叫他们过来的意思了。

  “三爷爷,秦大哥,我想做清酱油生意,你们也看到了,只靠我一个人是不能把生意做大的。”

  “你是如何打算的?”三爷爷问道。

  爷爷和秦大哥心里清楚,年前宁澜送酱油叫他们先尝过,现在又真金白银的叫他们看着都是在打消他们的顾虑。

  “我原打算是和你,秦大哥还有舅舅家我们四家一起,”宁澜缓缓说道,“只是村里和宗族的利益不能不顾及,还请三爷爷指点。”

  “自当是要先以自己宗族为重,村长那边你不必担心,”三爷爷说道,“只是族里,怕是要占一份。”

  在村里生意要做的安稳,没有族里的维护是不成的,所以族里占一份宁澜是早有准备的,这时代都以宗族为重,很多大事就是村长也盖不过族里的。

  三爷爷虽是现任族长,他儿子宁建邦是下一任族长,哪怕宁澜把三爷爷拉进来,也没想过他们会为了维护他和全族的人作对。

  宁澜不会成亲,他就必须让宁磊和笑笑入族谱,以后小可怜父母的香火供奉才不会断。

  “三爷爷,族里占一份我没有意见,只是我有一个条件,”宁澜神色认真,“让宁磊和笑笑入族谱,不然这门生意我不做也罢。”

  秦大哥走后,三爷爷又逗留了片刻,为难道,“宁澜,这两家外姓,族里怕是也不依的。”

  “那依三爷爷看着?”

  “秦大还好说,对你们一家都有救命之恩,族里不会过于为难。罗家和宁磊笑笑入族谱一事,族里怕是会逼你二选其一。”

  宁澜思索良久,只能先放弃了拉罗家入伙。

  ........

  族里那边自有三爷爷去周旋,宁澜只管等着。

  过了几日三爷爷把宁澜和秦大哥叫去,在场的还有宁建邦和一位叫宁建树的。

  宁建邦是三爷爷的大儿子,也是宁守仁宁守信两兄弟的父亲,日后全权代表三爷爷。宁建树和宁致文挂点儿关系,代表族里。

  后做酱油的事情就由宁澜、秦大哥、宁建邦和宁建树四人做主。

  关于分成,原来宁澜和三爷爷说的是他占六成,秦大哥两成,三爷爷一成,族里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