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第41章

作者:十一行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甜文 穿越重生

  “祝爷爷去看了就知道了,走吧,我们一起去看。”屿哥儿将面前的书合上放在桌边,牵着祝世维的袖子往门外走。

  房里的侍女、侍卫一连串跟着往外走去。

  祝宅与屿哥儿家比邻而居,屿哥儿步子急,没一会儿就到了黄娘子院子。

  黄娘子院子里有一处小温阁,比屿哥儿院子里的小些,她是长公主的陪嫁,与长公主形同姐妹,屿哥儿出生后又做了他的奶娘,在长公主府都算得上是半个主子。

  她正坐在温阁里喝茶,四面都是火墙,阁里暖和,黄娘子只穿着两层衣裳。

  见屿哥儿急匆匆进来,她放下茶杯,快步上前,帮屿哥儿把披着的斗篷揭下,将他迎到桌旁坐下,才吩咐一旁的侍女为两人倒茶。

  “奶娘,诗裱好了吗?”屿哥儿急巴巴地看着黄娘子。

  黄娘子虽然跟在大公主身边几十年,可对诗文却没太大兴趣,倒是对做生意情有独钟,天下商行许多事情都由她处理。

  来宁和镇之后,黄娘子是亲眼看着屿哥儿慢慢由安静变得活泼,心里十分欣慰。

  装裱好的诗就放在一旁桌案上,黄娘子眼带笑意,扬手让一旁候着的人拿了过来。

  屿哥儿既然喜欢,黄娘子自然将诗装裱得异常精美。

  屿哥儿却顾不得夸赞黄娘子费的心思,直接将其展开,谢景行的字一行行显露出来。

  祝世维本只带些好奇,倒也没抱太大期待,他心里总想着,不管谢景行有多神童,也才十岁多,写出的诗再好,也只能勉强入屿哥儿的眼,他这辈子见过的诗不知凡几,哪儿还会瞧得上一个十岁小儿写的诗。

  诗展开时,他首先看进眼里的是谢景行的字,只见纸上的字笔酣墨饱,字形清新飘逸,结构缩放有力,如行云流水般铺在纸面上。

  这字完全不弱于他识得的几位笔力弱些的书法家,“这字写得好啊!”夸赞脱口而出。

  屿哥儿笑容更大,他的谢哥哥真棒,连祝爷爷都夸他字写得好。

  “祝爷爷,你再看看这诗!”诗虽然不是谢景行自己创作的,可却是他默写出来的。

  祝世维这才抽出神,细看那首诗,眼睛逐渐睁大,眼里原来潜藏着的一些不以为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惊叹。

  “五陵年少……”,祝世维喃喃念出声,声音越来越大,连着念了三遍,忽然,他站起身,从屿哥儿手里拿过诗。

  屿哥儿赶忙松开手,可不能弄坏了。

  祝世维双手捧着,在房里来回踱了几圈,脸上表情逐渐变得痴迷,“好啊!好!好!此诗只应天上有!老夫有生之年能见到如此精妙的一首诗,就算是死也无憾了。”

  祝世维是书痴,更是个诗痴,他书房和卧榻里挂着不少字画,每幅字画上都题着有一首好诗,这首诗入眼后,他原来无比珍惜的那些字画全成了鸡肋。

  祝世维看看屿哥儿,瞧瞧手里的诗,又看看黄娘子,若不是这首诗是屿哥儿的,他不能也不敢夺人所好,真想抱了就跑。

  好不容易他才冷静下来,将诗铺在桌面上,“来人,端壶酒上来,好诗得有好酒来配。”

  边上服侍的人动作很快,不多时,一壶梨花白就被端了上来。

  祝世维边喝边欣赏,将在场的其他人抛之脑后,眼里只容得下面前的诗。

  屿哥儿也不觉奇怪,反而引以为傲,他就说谢哥哥默写出来的诗极好!

  “祝爷爷,怎么样?我没骗你吧?”屿哥儿也不嫌酒味臭了,跳下凳子,站到祝世维身旁显摆道。

  祝世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屿哥儿果真没骗祝爷爷,谢家那小子有一手啊,居然能写出这般精妙绝伦的诗句!”

  屿哥儿摇摇头,虽然他也觉得谢哥哥很厉害,可谢哥哥说了,这首诗只是他无意间听了记下来的,“不是谢哥哥写的,是这个李白写的。”屿哥儿将手指点在纸上最后两个字上。

  祝世维怔愣了一瞬,放下手中的酒壶,他刚刚可没注意到这里,“你刚不是说是谢家小子写的,怎么又成了李白写的了?”

  屿哥儿这才对祝世维解释,“诗是李白创作的,他是华夏唐朝人,谢哥哥只是记了下来,今日他给我念了这首诗,我觉得诗好,才央着他写在了纸上。”

  祝世维明白了事情原委,又记起吴老大夫说的谢景行的奇异经历,华夏不就是谢家口中的“神仙国度”吗?

  那“唐朝”定然就是神徒那些书籍里所说的“唐”了。

  那这首诗真的是天上仙人写就!

  他真是三生有幸!

  祝世维大笑,“多亏屿哥儿,不然我就与这诗失之交臂了。”

  笑完又问,“谢家小子还说过他记得有其他的诗吗?”那可是神仙之地,不可能只有这一首诗。

  “没有,谢哥哥就只念了这一首。”屿哥儿已经很满足了。

  “不行,明日我得跟着你去找谢小子,我得再问问他。”

  谢景行不知有人又惦记上了他,安安心心把明日要用的材料准备好,躺到床上,舒服地叹了口气,冬日洗漱好后窝进暖和的被窝里,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头天向大炎朝人展现了华夏的诗歌文化,虽然只是一个大炎朝人,还只是一个孩子,也不耽误谢景行的好心情。

  莫名高兴的心情一直持续到他抵达天下商行后门。

  今日等着他到来的,除了被裹成一个雪白团子的屿哥儿,还有一个眼熟的,让谢景行莫名觉得不妙的身影,正是祝世维。

  “谢小郎君早。”祝世维殷勤地帮着谢家人摆好摊子。

  连摊子上的杂活他都插上了手,全然不顾他曾身为朝廷命官的身份。

  等生意闲下来后,谢景行不妙的预感得到了验证。

  祝世维笑着走近谢景行,“谢小郎君,老夫昨日有幸拜读了那位李白诗人的诗,惊为天人,不知小郎君可还记得其他诗”

  谢景行......

  他就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屿哥儿在他这里玩了这么久,祝世维不可能不知道,怎么今日突然来他这里了?原来是为了他脑袋里的诗。

  有一次就有第二次,他要是今日被祝世维一说,就顺了他的意,他以后肯定没安生日子过。

  祝世维能为了诗放下身份找他,以后不定为了让他说更多的诗句做出什么事,谢景行脑里思绪转了几圈,更主要的是,这老头别因为他会背诗,突然又起了收他为徒的想法,“那首诗我只是无意间记下的,除此以外,再无其他。”

  谢景行语带歉意,说的跟真的一样。

  祝世维相信了,心里哀叹,难道就算是在神仙国度,这么好的诗也少见吗?

  可他已经享受过了珍飨,以后再也看不上俗物了。

  呜呼哀哉,失了人生一大乐趣啊!

  屿哥儿歪歪头,眼里夹杂着一丝疑虑,他怎么觉得谢哥哥有点不对劲,他平时说话没这种刻意呀?

  谢景行瞟见了,屿哥儿真敏锐,可他不说,谁也不知真实情况,那他说的就是真的。

  这边几人有人失望,有人遮掩,还有人疑惑,总体来说,日子如常。

  另一边确有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石天生今日一大早,县城城门刚打开,就和来县城做活的一众周家村人往回赶。

  大家都喜气洋洋,来县城几个月,吃着干菜馍馍,住着县城最下等客栈的大通铺,也不觉得辛苦难捱。

  一行人相互帮扶,一人找到活就会叫上全部人一起出动,石天生虽是个少年人,可他有一匹马,也抵得上一个壮劳力。

  此时兜里都揣着不少银钱,石天生也存下了快六两银子。

  石父去世时,石天生迫不得已向三方村王地主借了三两银子,此次回去,连本带利需要还三两银子又三百个铜板。

  还能剩下二两多银子,加上此前零零散散存下的,石天生能有近五两银子的存银,够去周家提亲了。

  更何况,石天生拍拍旁边跟着的马兄弟的脖子,他还自带这么大一份嫁妆,怎么都不会让秀姐儿在村里丢脸。

  秀姐儿翻年也要十七了,别家女子这个年龄不少都已定亲,有些甚至都已成婚、生子。

  秀姐儿是周家独女,周家村人大概也知晓周家是想为秀姐儿招赘,对秀姐儿前几年一直未定亲也不奇怪。

  可再拖下去,秀姐儿要是年满十八还未结亲,周家就算是想让她再做几年姑娘,旁人也会生出闲言碎语。

  先将钱还清,石天生准备翻年就去提亲,到时候算个好日子,他和秀姐儿就能成为夫妇了。

  时天生乐滋滋地想着,因为几个月的劳累更显黑瘦的脸上,笑容就没消下去过。

  回到村里时,石天生看看自己脏乱的衣衫,可不能就这样去见秀姐儿。

  几月未曾打理的房舍很是破旧,也缺乏人气,心里实在是思念的紧,石天生匆匆洗漱一番,去了谢家。

  却得知谢定安带着谢景行和秀姐儿去了镇上做生意,石天生扑了个空。

  心里有些失望,石天生无精打采地回了家,马回家就填饱了肚子,它在石家也是自由的,石天生从不将它拴起来。

  马踢踏着走到石天生身边,用马头撞了撞坐着发呆的石天生。

  石天生被他撞得一歪,回过神来,揉了揉马头。

  刚好趁现在无事,他可以先去三方村,把钱还了,销了欠条,到时候无债一身轻,高高兴兴地去告诉秀姐儿这个好消息。

  说做就做,石天生翻出银子塞进怀里,牵着马往三方村行去。

  两个村子就在河道两边,相距不远,石天生路上没耽搁,一刻钟后他便出现在了三方村村口。

  他步子快,相距挺远时他便瞧见前面有一个熟悉的背影,在村口时赶上后,总算是看清了,是华子。

  华子手里拎着一个竹篮,上面用布巾盖着,石天生看不到里面有些什么,他也不好奇,只顺口喊了一声,“华子。”

  三方村虽有部分人看不上周家村人,可也有人不是这样,华子阿娘的娘家便对周家村一视同仁。

  当年华子阿父看上华子阿娘后,遣了媒人上门提亲,没遭到什么磨难,顺利将人娶回了家。

  娘家近,华子阿娘时不时就能从娘家拿回些好东西,当然,华子爷奶也会常让华子阿娘往娘家送些回礼。

  这次华子阿父从县城回来,买了不少糕点瓜果,其中就有给岳父家的一份,华子阿娘忙着照顾自家好不容易回来的男人,抽不出身送去娘家,就让华子跑一趟。

  华子一路溜溜达达的,比石天生早早出村,现在却被石天生赶上了,他刚刚也听见有声音,以为是三方村的人,也没回头,直直往前走。

  这时被人唤了名字,声音还有点耳熟,惊讶回头,“是石头啊。”

  两人年龄相差不远,也没有亲戚关系,直呼对方名字即可。

  两人小时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玩伴,在石天生跟着石父上山学打猎后,才渐渐疏远。

  同是周家村人,两人也不外道,相携着往三方村村里走。

  居然就这么凑巧,王地主家就在华子外祖家不远。

  石天生看着华子被引进了院子,才继续朝着王地主家走去。

  王地主家门口几步远有一棵成人大腿粗的枣树,顶上还零散长着几颗透红的冬枣。

  王地主家家门紧闭,隔着青砖砌的高高的院墙,石天生勉强能听到里面的人声。

  他上前叩响了门上挂着的铁环,声音传进去,院子里的声音立时便小了下去。

  紧接着传出来一男子的声音,高声问:“谁啊?”

  声音粗声粗气,王地主家是三方村一霸,凭着钱财,王地主才不到五十岁,就成了王家族老,连村长也得敬他一寸。

  年轻时娶的媳妇还是三方村最德高望重的张家族老的女儿,之后生了两子一女,家里人口多了,王家和张家又联合在一起,愈发在三方村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