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第304章

作者:羽春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市井生活 逆袭 穿越重生

  王延跟着黄乐文,叫上郑、杨两个老板,带上逛小集的五个掌柜,满场子张罗,招呼,把抽奖一并弄了。

  对着礼单的序号来,人人有份抽奖。

  台下有人大声笑道:“有人拿寒酸丑东西没有?可别被我抽到了,我要念叨你一年!”

  大家伙都笑起来。

  这年头吃酒都会随礼,有的还拼单凑钱。但拿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银子,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

  不止是市井街巷里,就连去小院里吃花酒,都有人脱了衣裳鞋袜来抵钱的。

  更有用脏了都没洗,满是酸臭味的汗巾子从中凑数。让人好不嫌弃。

  白喜文听了指着他说:“你还别说,今年就属你送的东西丑!”

  那人臊红一张脸:“怎会?那可是好东西!”

  白喜文不揭秘,也不让他说是什么,想知道的,快点来抽奖。

  抽到了,自然就知晓了。

  屋里屋外,两头的热闹。

  抽奖这里人多,很快搞定,大家伙继续吃着喝着等待点名,上台拿年终奖。

  谢星珩很会搞事情,发个钱,他还要随机请人说获奖感言。

  这年头哪兴什么获奖感言?也就是冬日活动的最终赢家上台讲两句。

  他们照着样式说,有人能带着讲两句感恩东家,感恩家人这种场面话,有人就很实在,上台就说:“拿钱嘛,不是娶媳妇就是买肉吃,高兴!”

  今年拿金豆豆的人特别多,逛小集的福利待遇好,他们手里都攒起了银子,金子还没拿到过呢。一颗两颗的,也是家底。

  也有许多百姓听闻,冒着寒风过来看热闹。

  热闹的气氛很具有感染力,江家也一直本着“百姓是衣食父母”的理念来做生意。

  来了围观的百姓,也进屋找个空位坐。

  地方就这么大,人挤多了,就待不下去,百姓们也不好意思,至多进屋讨口热茶,就拉也拉不回去的,非要站在屋檐下,说他们就是来看热闹的,屋里没有热闹看。

  年终奖的环节,在加入了获奖感言后,稀释了枯燥程度。

  搞完以后,谢星珩才说起了场面话。

  “今年是第一次办庆功酒,大家伙儿一定很奇怪,怎么不是去年办,也不是前年办,今年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吗?”

  谢星珩抬手遥指,原地转了一圈:“是的,今年有件大喜事,我们逛小集又扩大了!从现在开始,它是真正的集市了!”

  随着他话音落下,对街那些新买的铺面下边,都有个伙计扯下红布,带动一片锣鼓奏乐声。

  谢星珩带头鼓掌,白喜文他们随后跟上,在屋檐下的百姓们看着这一排排的逛小集招牌和幌子,都瞪大了眼睛。

  逛小集从前是个大铺面,也就是两间多一点的铺面大小。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他们看着逛小集一点点的扩大。

  因为这是他们经常来的地方,每一次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很快就习惯,对于下一次的变化,是由衷的喜悦与感叹,到了铺子里,能跟伙计说一句“又扩了铺面啊”。

  那时慢慢来,他们还没切实的感受。

  逛小集的客流量有目共睹,挣了钱,再去扩大经营,不是正常的吗?

  是正常的。

  还是有发展轨迹的。

  今天可不同,他们一次性把对街那几间铺面都换上了逛小集的招牌,一眼看去,全是逛小集,对围观群众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

  屋里吃酒的人,也都出来看,有人还在跟着鼓掌叫好。气氛感染之下,好些人都流下了眼泪。

  有人是江家的老伙计,从逛小集还是杂货铺时,就在这里干活。

  有人是后来加入;有人是江家一手培养出来的。

  这些人,有县里的,也有乡镇的。

  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共事,看着逛小集从一间门店,发展成沿街两排商铺。

  往日的忙碌与辛苦,都在这一刻获得了巨大的满足。

  他们是来挣钱养家的,但他们对逛小集是有归属感的。

  谢星珩没有扩音的喇叭,只能照着老样式,先敲铜锣,等台下安静了,再继续说。

  这是江家搞活动的常见动作,百姓们都习惯了,听见铜锣响,他们都会静一静。

  谢星珩道:“这几年大家都辛苦了,逛小集能发展到成今天的规模,离不开你们的努力。也感谢父老乡亲们,感谢你们愿意相信我,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在经营中,一次次调整改善,学习提高,给你们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服务。”

  ……

  谢星珩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学生代表,父母还热爱让他在亲戚面前表演节目,社牛属性天生点满。当众演讲对他来说是小意思,脱稿随性发挥都足够。

  他也真诚的感谢大家,这几年忙下来,他比在现代时的奋斗更有实感。

  追名逐利,和踏实的干事业,带给心灵的感受大不相同。

  从前他忙完,只感觉空虚。计算下来,只有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现在他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他可以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给百姓创造财富。

  演讲要适可而止,不能光顾着自己感动。

  谢星珩又一次回望两排铺面,跟百姓们说:“接下来,有请我的夫郎江知与江老板来跟大家讲两句。”

  江知与下来前,谢星珩给白喜文使眼色,白喜文立马叫人抬箱子。

  箱子里是谢星珩前两天准备好的契据账本。

  大小箱子摆一块儿不漂亮,也不大气,像是“大箱子不够,小的来凑”,显得寒酸。

  谢星珩又把大箱子的账本重新摆放,再把装着契据的小盒子都放进去。

  幸好箱子是弧形大口的盖子,不然还压不住。

  江知与上台,谢星珩还过来迎,两步的台阶,都要拉手,扶一把,下边的人都在笑。

  江知与也会说场面话,这点人数,他不怯场。他也很有触动。

  让他讲两句,他便讲两句。

  他常去农庄和糖厂,跟农户和员工打交道,说话少了几分文绉,多了些真诚朴实。

  他跟大家说:“我真没想过逛小集能有今天的规模,我记得我夫君刚来接管时,我们一家人不放心,还来老远看着,见店前红火,来买东西的百姓,都觉得自个儿赚了,我们还都惊讶。我们没见过这样子做生意的,都说他是个天才。”

  能来吃酒、来凑热闹的人,都对逛小集熟悉,江知与这一番话,立马把他们拉回了逛小集开业那阵的时光。

  好家伙,那架势,可不就是白给的么?

  江知与又说:“说来你们不信,逛小集红红火火干了一年,年底对账还亏本了。我同一年跟诚哥儿合伙办了糖厂,也搞亏本了。那一年我们夫夫俩都没脸见人,不明白怎么会有人是红红火火的亏本呢?”

  百姓们笑声更大了,还跟他互动:“因为你们白给啊!”

  江知与笑呵呵应下:“是了,所以我夫君很感谢你们,你们愿意给他机会,当他的、也当逛小集的‘衣食父母’,让逛小集的账目越来越漂亮,他也越来越有信心,知道自己的做法没有问题,也就更坚定的为百姓们做些实事。”

  广教肥料之法,增产,寻良种;

  开设助农计划,有“最佳农民奖”,让种地之法流入广大农户之家;

  大力培养兽医人才,发展畜牧业,让家家户户有肉吃,鸡蛋不再是饭桌上值得挣抢的食材;

  春季领养活动,让百姓们开展副业,朝着攒出家资迈出第一步;

  开展扫盲班,给县里的大人小孩另一条出路。他们或是在职业上有进益,或是可以在启蒙之前过渡,看看孩子有没有读书天分。能挣钱,也能省钱;

  设立“手艺人协会”,让他们集中起来,可以大量接单,钻研技术,自我提升,挣大钱;

  ……

  今年还跟津口县合作,把果干果酱引入丰州县,让丰州县的百姓,能吃得起“果子”。

  铺面内一项项的套餐、服务,切实提高了百姓们的幸福感。

  成亲的有喜服穿,办白事的能体面的送走亲人。过年过节,百姓们凑个大单,还能请戏班子去热闹热闹。

  谢星珩在做生意的时候,做到了让百姓们提升自己、挣钱、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证了他们精神世界的满足。

  冬季活动,全民参与,庆贺丰收,也盼着新一年的好兆头。

  江知与话锋到了这里,为谢星珩要离开逛小集做铺垫。

  “我夫君是读书人,他想要为百姓做些实事,来年他要去科举,在此,我祝贺他金榜题名,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这些事情,百姓们在生活中,一样样的体会到,缓慢的接受、适应,看着日子越来越好,他们感念江家,也感恩谢星珩,但从未这样细数过,都是因某事感到变化,才顺嘴提一句。经过江知与这一番言说,下边的百姓感动得一塌糊涂。

  不到三年的时间,江家以商户之身,为百姓们做了这么多事。

  有人都想喊“青天大老爷”了。

  但江家早几年就给他们“普法”过,知道朝廷的赈灾流程,也知道一般性质的冲突、称呼,会造成什么影响。

  他们舍不得谢星珩走,但他们也希望谢星珩能一举高中,前程似海!

  他们无声鼓掌,一切尽在不言中。

  街巷的入口,孟培德带着儿子孟笃行朝着这头看,暗自点头。

  回过身跟孟笃行说:“来年你还是留在丰州县,你那些师兄也在,你们都沉下心做件事,不要急着喊口号,踏实一些。”

  一个人的功绩,不在朝廷封赏,而在百姓心中。

  台上,谢星珩接过江知与的话头,活跃气氛。

  “哎哟,听得我臊得慌,早知道你要这样子夸我,我说什么都不叫你上来,这话咱们回家慢慢说啊!”

  江知与配合他说:“哦,那我下去?”

  说着,他还真走。

  谢星珩忙去拉他,“诶诶,来都来了,走什么啊?”

  围观的群众们都被他俩逗笑了。

  谢星珩把江知与拉到台子中心站好,四处拱手:“再耽搁大家一会儿,就让戏班子上来。”

  最后一件事,账本契据的交接。

  圆弧盖子打开,上面还是个中号箱子。

  里头有地契、店契、合约契据、员工契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