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 冲喜之后 第124章

作者:封十一 标签: 穿越重生

  姜余他们这次回村比较早,正好赶上了大槐镇的庙会。

  收完地里的土豆,过几天才会正式收小麦,趁着这段时间大家伙还算轻松,一行人就准备去庙会上逛一逛。

  庙会在大槐镇上占了两条长街,街道上满满都是人,卖小吃的、卖小玩意的、各种杂耍的,街上热闹非凡。

  几个人到了庙会上就开始分开逛,并约好了傍晚在一棵大槐树下碰面。

  姜余拉着顾文承走进热闹的人群,他手上拿了两个木棍,木棍的两端沾了一些麦芽糖,这种卖法正是街头常见的麦芽糖的卖法。

  姜余双手用木棍开始搅麦芽糖,一直把麦芽糖的表面搅成米黄色,轻轻尝一口,甜味顿时在嘴里炸开。

  姜余眯起眼睛,“好甜!”

  顾文承侧头看向姜余,顺便伸手护着他,不要让他被汹涌的人群给撞到。

  姜余低头用心搅麦芽糖,突然他抬头见一个小孩正看着自己手里的糖流口水。

  在接触到姜余的目光以后,小孩就开始吵着问身边的娘亲要糖吃。

  然后,那小孩就被他娘捉住,往屁股上狠狠揍了两下,最后妇人往小孩手里塞了个米花糖。

  小孩被他娘抱在怀里往前走,小孩一边抽泣,还一边啃着米花糖吃。

  姜余看自己手里的麦芽糖,又看了一向身边的顾文承,突然道:“文承哥,我想吃糖葫芦。”

  顾文承听完他的话,立马从口袋里掏钱,从一旁卖糖葫芦的老伯那边买了一根糖葫芦,递给姜余。

  同时他又十分自然的接过姜余手里没吃完还剩下一点的麦芽糖自己吃。

  姜余接过糖葫芦,尝了一口酸酸甜甜的,顿时笑弯了眼眸。

  真好,有人给他买糖,还有人给他买糖葫芦。

  顾文承完全没察觉到姜余此时的小心思,他道:“那边有表演杂耍的,咱们去看。”

  表演杂耍人的在表演完以后就会把锣反过来,围着人群走一圈,让周围看表演的人打赏钱。

  若是觉得杂耍不错想给钱的,等杂耍人拿着锣走到自己身边,直接就往锣里放一两个铜板就行;若是不准备给钱的,直接就走杂耍人也不在意。

  姜余跟在顾文承身后挤到了人群最前面,此时正好锣转在他们面前,顾文承放进去三个铜板。

  很快,杂耍再次开始表演,吃杂耍这碗饭的人到底是有些功夫在身上。一个人同时耍三根花枪,耍的威风极了,引得人群中的人声声叫好。

  姜余抬头看向顾文承,在热闹的人群里突然道:“我好开心啊。”

  顾文承没听清姜余说什么,“什么?”

  姜余笑着道:“我好喜欢你啊。”

  顾文承还是没听清,“这里太吵了。”

  姜余依旧笑着看向顾文承,黑色的瞳孔里好似只能装下顾文承一个人。

  …

  接下来就是紧张的粮食抢收时间。

  因为家里地多,从上年开始顾父顾母就开始雇人一块收粮食,尤其是甜菜,除了要雇人收以外,还得雇人洗甜菜,切甜菜。

  等收完田里的粮食后,祠堂做糖的工作才会正式开始。这天姜余正好在祠堂的廊下帮族里清账,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紧接着,一个眼熟的婶子欢天喜地的走进来,嘴里叫着顾母的名字。

  “翠芝,翠芝在这吗?”

  “翠芝刚刚回去拿东西了,怎么了这么着急忙慌的?”

  周围人纷纷看向她,来人突然看到了姜余,她拍着腿大笑着道:“考上了,顾屠子家的小子考上举人了。如今县衙的人正吹吹打打的往咱村赶呢,我坐着驴车脚程快,比县衙的人先到村来通知翠芝和顾屠子。”

  话音一落,姜余愣住了,手中的毛笔一下掉在地上。

  一直到身旁的顾文渊欢天喜地的拍着姜余的肩膀说‘文承哥考上了’的时候,姜余才反应过来。

  姜余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我去告诉文承哥这个好消息。”

  说完姜余拔腿就往家里的方向跑,就在姜余跑回家的时候,顾文承手上沾着墨水刚想出屋门到后院去洗洗手。

  然后顾文承就看见姜余从外面朝自己冲过来。

  顾文承笑着问了一句:“怎么这么开心?”

  然后被姜余扑了个满怀,顾文承脚步踉跄了一下,稳住身形。

  姜余抬头看着顾文承,声音如蜜一样甜,“考上了,文承哥你考上了!”

  顾文承微微一愣,紧接着就听见外面吹吹打打的声音。

  姜余站好,看着门口的方向道:“是县衙来报喜的人。”

  姜余话音刚落,就见一个穿着官差模样的中年男人站在了门口。

  “请问,这是顾相公家吗?”

  顾文承朝外走,“我就是顾文承。”

  那官差态度极其恭敬,“给顾相公道喜了,顾相公考上了举人,还考了本府的第一名解元。”

  姜余在后面被这个消息砸的晕乎乎的。

  解元是什么他当然知道,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为解元,也就是说顾文承直接考了这次整个宁化府的第一名。

  这一天,顾文承考上举人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似的迅速飞了出去。

  如今刚刚秋收完,本来今年收成就不错的顾家人更欢喜了。

  顾文承、姜余还有顾家父母把前来报喜的人送走以后,紧接着就看见顾家门口来了不少马车。

  穿着锦绣绸缎的大老爷们从马车上下来,他们身后跟着小厮,小厮们手里惦着满满当当的东西,一起走进顾家,这架势把周围看热闹的村民都看傻了。

  顾父和顾母完全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关键这些人他们都不认识啊。

  在一个胖乎乎的穿着富贵的老爷向他们道喜的时候,顾父和顾母依旧处于愣神的状态。

  这时候姜余就顶上去了,他十分有礼的接待了对方,紧接姜余又看见来了一个人。

  姜余立即就向文华、文渊使眼色,两个人对视一眼,立马开始上前接待。

  顾文渊负责去搬椅子和凳子,不够的就赶快和顾家其他亲戚说,让他们赶紧去隔壁借几个,先搬过来。

  顾文华连忙去煮待客的茶水,待客的茶水,也都换成了从府城带回来的最好的茶饼。

  至于姜余和顾文承两个就开始和这几个不认识的乡绅交谈。

  片刻后,堂屋左右摆了两排凳子,来的几个乡绅一个人捧着一杯茶。

  顾父顾母坐在最前面的主位,顾大伯顾二伯,两位伯娘,还有一些顾家的长辈都在。

  屋檐下,顾文华和顾文渊两个人各又支了个桌子,两个人一个人报名,一个坐在桌前记账,共同开始登记几位乡绅老爷送来东西的账目。

  室内,姜余给顾母倒水。

  顾母实在没忍住低声问,“小余啊,这些人你都认识啊。”

  旁边顾父和几位顾家长辈也竖起耳朵。

  姜余神色自然的道:“不认识啊。”

  说完后,姜余坐到顾文承身边,继续和那几个乡绅交谈起来。

  顾母:……

  顾家长辈:……

  大伯母此时跟见鬼似的转头看向自己在院里记账的小儿子。

  刚刚文渊那么自然和这几个老爷搭话,那自然又亲近的劲,让她还以为小儿子和这几个人很熟呢。

  金氏看着小儿子的背影,突然心里生出一股自豪来。

  幸好当初她把小儿子扔去府城,跟着小余了,否则小儿子哪能变得这么有出息。

  就在其中一个乡绅打算应付的喝一口的时候,闻到茶水味他就顿住了,喝了一口。

  “这是太平猴魁?”

  姜余笑着道:“是啊,这是最新的捏尖茶,茶叶肥壮,胜在泡起来整齐好看,就是味道略微苦了些,不知道今天回来这么多客,没有提前准备更好的茶叶,让诸位老爷见笑了。”

  此话一出,在场的几位乡绅都能察觉出来姜余说话不一般,单单对方这简单一句话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哥儿能说出来的。

  他们几个都是附近乡镇的乡绅,每年这时候都会等着官府放榜,他们收到放榜消息后,就会第一时间赶到举人家里道喜,为的就是想和新的举人老爷结个善缘。

  今年一放榜他们家守在官府门口的小厮们就赶紧来报,说今年他们县城竟然出了一个解元。

  这可不得了,他们宁隆县别说出解元了,县里都有七八年没出过举人了,如今突然蹦出了个解元老爷,这可真是了不得。

  于是他们几个连忙吩咐人去拜访解元大人,顺便去打听一下考上解元的读书人到底什么来头。

  然后一群人赶紧跟在县衙人的队伍后面,一起来了长坪村。

  原先他们瞧着县衙的队伍到了村里,又听说来报的小厮说这位解元老爷是农家子,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对方家里贫困。

  后面发现这房子虽然破旧了些,但是也不是太穷苦,而且自从他们进来以后顾家人明显很懂得待人接物,如今再听对方说茶。

  嘶!情况和他们之前有些不一样啊。

  就在这是门外突然传来一阵热闹,屋里的众人只听见外面传来一个笑声。

  “听闻了大喜事,我来给顾相公和姜老板道喜了。”

  几位乡绅听到声音转头看过去,其中两个随即惊讶的睁大眼睛,来者竟然是县城最大粮行的梁老板,要知道梁老板的粮行,那可是搭了县衙路子的。

  然后几个乡绅和看见那位新举人老爷和举人夫郎,同梁老板十分熟悉的交谈起来。

  一直到了晚上,顾家人才送走了全部往来的客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姜余捶了捶站的有些酸腰,又看向那堆了满满一仓库的东西。

  “那些东西要怎么办啊?”

  顾母看着那一仓库的东西也觉得有些肝颤。

  除了这些吃的、用的、布料绸缎、皮毛衣裳以外,还有人送他们银子、房产、铺面,不仅如此竟然还有人想来他们家做奴仆的。

  顾母回想起白天那副场景就觉得跟做梦似的,但是顾母不是傻子,她知道这个世界上没人回无缘无故的送她东西。

  要不是小余能赚钱,显露了一下他们家的家底,再加上顾家族人多,说不定那些银子、房子、田产和奴仆已经强塞过来了。

  顾文承很淡定的道:“收着吧,这些都有些平时用的礼品,不算是什么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