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 冲喜之后 第140章
作者:封十一
嘉隆帝高高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众人的反应。在下面辩论的最激烈的时候,嘉隆帝微微勾起嘴角,然后迅速抿直。
一位老大臣跪在地上,面向嘉隆帝痛心疾首的道:“陛下,陛下请听老臣一言,海运港口一开百害而无利。海上有海盗,一但开海运,势必要组建海军,想组建海军势必需要用钱用粮,北边草原的靼子至今虎视眈眈,那边的军需不能动,一旦开港口、组建海军无疑会加重朝廷负担。陛下,这对国家无益,对百姓无益啊!”
刘嵩道:“陛下,臣以为开港口势必会促进港口商品交易,商品交易势必产生税收,建海军也只是初步花些钱财,从长远的角度看,利大于弊。”
孙大人眼睛一瞪,“商者不可信,放任商户做大是最愚蠢的决定,刘嵩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刘嵩战斗十足,他眼睛一眯,“我按的什么心,我安的是为陛下解忧的心,是为百姓谋福的心。孙大人,你族籍乃是在越州,越州多豪户,海运走私者不计其数。我记得,你们孙家有一旁支也在经商吧?”
孙老大人惊怒的看向刘嵩,“刘嵩,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嵩身着红色官袍,站在那里对着上面的陛下道:“如今,朝廷虽然没有开港口,但是民间海运走私不断,若是朝廷开始港口,走私就变成了明面上的商品贸易,只要有贸易就必须得交税。税收可以使朝廷得利,商户失利,那些从事走私贸易的人自然不想看到朝廷开港口。”
孙大人气急败坏,“刘嵩,你血口喷人!”
刘嵩不屑的笑了一声,“那请问孙大人,我又有那一点是胡说了?是我胡说你们孙家旁支做生意,还是胡说走私使朝廷失利了?
尔等目光短浅,只看见海上有倭寇,只看见走私赚利,却没发现朝廷开设港口、设置海运司,可使朝廷税收增加,还可以让朝廷加强对外贸易、沿海贸易和船政渔政、对接朝贡使臣、缉私和海防的管理。”
说着,刘嵩跪在大殿上,面朝皇帝,声音铿锵有力的道:“陛下,臣以为,如今这世上最不愿意让朝廷开港口的,就是那群海运走私的商户。”
刘嵩这一句可算是把在场很多朝臣的遮羞布都给扯下来了。
嘉隆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眼神很亮,嘴角带着笑意。
孙大人手指哆嗦的指着刘嵩,“你,你……”
刘嵩撇了他一眼,趁机从怀里拿出一阵奏章,对上鞠躬道:“陛下,臣有本奏。”
嘉隆帝大手一挥,“呈上来。”
…
又过了几天,上年科举得名的进士们分配官职正式下来,其中有几个人分的官职格外的低。
“什么!我怎么被分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做推官,我可是今年进士里排名一百多的。”
“这个分配我不服!”
“怎会如此啊,我连个七品的知县都没捞到。”
“……”
“沈兄,小弟分到四平县做通判,过些日子就要去赴任了,明日在荟聚楼小弟我做东摆宴,沈兄一定要赏光啊。”
“是啊是啊,我也要去外任,虽说是个穷乡僻壤的县,但是我已经知足了。咱们明日一定要好好聚一聚,日后天高路远的,再见一面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沈复沈大人面容苍白,一时间没有搭话。
他突然踉跄一步,手里的官凭掉在地上,旁边人有人扶他,有人去捡官凭,大家在看见上面的官职以后,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
因为沈大人虽然任职的是京官,但是分配的职位却是大理寺评事。
评事主管参与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是正九品官职,一般都是那些荫恩和捐官的官宦贵族子弟担任的职位,按道理沈复二甲头名的名次,是不会这么低的。
突然这边的几个人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热闹声,原来翰林院的两位大人正巧今日去吏部,如今结束要回翰林院。
“顾兄。”
顾文承“恰巧”看见沈之淮,他和同僚说了一句,同僚朝沈之淮点了点头,然后自行离开。
顾文承朝好友的方向走了过去,笑着道:“恭喜恭喜啊。”
沈之淮道:“你这个翰林大人就别打趣我这个小小通判了。”
顾文承翻了个白眼,“你六品,我七品。”
沈之淮笑道:“不和你闹了,明日荟聚楼我请客,平仪你一定要来啊。”
顾文承道:“一定,一定。”
看着两个人又说又笑的交谈,尤其顾文承穿着那身绿色官袍,腰间还挂着代表翰林院的腰牌,这让在场还仍旧穿着布衣的进士们有些眼热。
“那是谁啊?如此年轻就已入了翰林院了?”
“你忘了吗?那是和咱们同批科举考试的探花郎顾平仪啊。”
“原来是他…之前只是远远见过一面,没看太真切,没想到这顾探花果真和传闻中的一样年轻。”
“听说顾平仪顾大人也是寒门出身。”
“果真?”
“自然是真的。”
这里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顾文承和沈之淮两个人闲聊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沈复虽然知道顾文承看都没往自己这里看一眼,但是心里却觉得顾文承此时肯定在嘲笑自己。
自从年前的那场聚会以后,沈复每天都在惶恐,终于在前些日子和他一同吃酒的那些贵族公子们的家里都接连受到了宫里训斥和责罚。
沈复知道自己肯定跑不掉了,他的祖父曾经当过探花郎,但是祖父早逝,家族很快就抛弃了自己这一房,父亲科举数十年仅仅考上了秀才,如今再上京一个清水衙门里当值。所以,那些大家族都受了惩罚,他一个小人物怎么可能逃的掉呢。
沈复读书很有天赋,本来他有信心得一甲的,可是偏偏一个顾平仪横空出世,他只能得二甲头名。
后面又听说顾平仪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却拜大儒刘嵩为师,沈复很是不服气。
沈复家里在上京城并无根基,如今他这个二甲头名反而得了这么一个个不入流的官职,背地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笑话他。
尤其是刚刚顾文承意气风发的和友人交谈,一眼都不曾往自己这边看,这证明顾文承压根就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过。
这个认识,让沈复顿时感觉头昏目眩,他觉得自己仿佛是个独自在戏台上表演的丑角。
砰!
沈复一头栽倒。
顾文承此时已经走远,昨天晚上睡觉前小余念叨着想吃栗子饼,所以他今天要早早下班,顺道给小余买些栗子饼。
…
姜余对朝廷上发生的事一概不知,他开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上京城的铺子上。
正月十五元宵节,上京城里悄然开了一家肥皂铺子。
这次姜余开肥皂铺子店没有在搞什么噱头,他十分低调的开张做生意。
但是他在背后却投资了一家即将倒闭的走镖队。
京城肥皂生意不好发展,所以宁化府和宁隆县的肥皂生意可不能丢。
尤其是这两个地方的肥皂铺子,都得依靠姜余这边来供货,若是总依赖商队把肥皂带去宁化府,不太现实。
所以姜余如今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组建一个自己的商队。
这个走镖队的镖头兼老板前不久因病去世,走镖队的生意无以为继即将散伙,姜余正好看见就把那一伙的七八个人雇佣了下来。
但是姜余没有走镖和管理走镖队的经验,就在他有些发愁的时候,突然,姜余想到了同村的兴旺叔。
之前族人第一次去宁化府买甜菜的时候,就是兴旺叔带的队。当时姜余听人说,兴旺叔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十分有见识,曾经还做个镖头。
如今在上京城,姜余见多了那些头发胡子花白,还依旧每天精神满满,奋斗在朝廷第一线的老大臣们,姜余觉得兴旺叔如今年纪也不大,依旧是可以闯荡、奋斗的年纪。
说干就干,姜余当即就开始写信,言语诚恳的请兴旺叔来上京城,他还说,若是兴旺叔愿意,还能把一家老小都带来上京城。
自己虽然没什么大能耐,但是若走镖队真的做起来了,给大家一人一口饭吃是没问题的。
就在姜余认真写信的时候,突然面前的桌案被人敲了两下。
姜余一抬头,就看见穿着一身官服站在柜台外面,朝自己笑的顾文承。
姜余先是微微一愣,然后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顾文承提着一包东西放在姜余面前,“猜猜这是什么?”
在姜余疑惑的表情里,顾文承打开油纸包露出里面造型漂亮的栗子饼。
姜余惊喜的道:“栗子饼!”
顾文承把东西往他面前推了推,“给你买的。”
姜余笑弯了眼,拿起一块栗子饼放进嘴里,“好吃。李记的栗子饼味道最好了。”
也亏着肥皂铺子生意冷清,顾文承穿着这一身衣服和姜余说话才没被人盯着瞧。
姜余看着他这一身衣裳,“文承哥,你这是刚刚下值吗?”
顾文承点头,“是啊。”
姜余有些不好意思的,递给顾文承一个,“你也吃。”
其实顾文承不太特别喜欢吃糕点,但是姜余递给他的东西,他还是很享受的。
看见姜余面前的信纸,顾文承问了一句,“你在写信?”
姜余点头,“我前两日不是雇个了走镖队吗,但是我没有走镖的经验,所以我想请咱们族里的兴旺叔来上京。”
顾文承知道姜余雇佣镖队的事,但他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兴旺叔是谁。
“他有经验?”
姜余点头,“我之前听人说,兴旺叔做过镖头,特别厉害。”
顾文承点头:“可以试一试。”
…
一个月后,跟着回信一块过来的还有顾兴旺,以及顾兴旺年近十岁的儿子顾茁。
顾兴旺人长的高高大大,站在那里就让人觉得他不好惹,而顾茁完全相反,小孩长的白白净净,笑起来十分可爱。
“兴旺叔!你怎么了来了?”顾文渊惊讶的看向顾兴旺。
顾兴旺还没开口,姜余站了出来,“是我请兴旺叔来的,文华、文渊,因为之前不确定兴旺叔会不会来,所以我就没有通知你们。以后兴旺叔就是咱们走镖队的镖头了。”
顾文华和顾文渊二人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彼此的震惊。
姜余看向顾兴旺身边的小孩,这小孩他认得,是兴旺叔的儿子,不过比起上次见面,小孩长高了不少。
顾兴旺大掌拍在顾茁的背上,“这是你小余哥,另外两个是你文华哥和文渊哥。”
顾茁眼睛亮晶晶的看向姜余,“…小…余哥,文华哥,文渊哥。”
他从小就是听家里的大人讲小余哥的故事长大的,顾茁知道如今族里的卖糖生意就是小余哥一手办起来。
虽然大人都说顾大人最厉害,但是小顾茁反而觉得姜余厉害极了。
这次听说亲爹要来上京,他就使劲要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