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 冲喜之后 第166章

作者:封十一 标签: 穿越重生

  姜余转头呆呆的看向顾文承,“文华在信上说…说宫里要咱们进贡羊绒布匹。”

  姜余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拿着信在原地转了两圈,他语气中带着兴奋,“咱们的绒布竟然能进贡到皇宫里?”

  顾文承微微睁大眼睛,没想到还有这种好处。

  姜余把信纸递给顾文承,“文华在信上说,他最开始给宫里一位管事太监送了几件羊毛衫,后面那管事太监觉得羊毛衫穿着不错就转送给了混堂司掌印太监,最后是皇后娘娘拍板,让羊绒布变成了供给内庭的贡物。”

  姜余此时开心的眼睛眯成月牙,“羊绒布入不了贵人,但是普通人能穿呀,宫人们穿就很好,轻便又保暖,而且宫里最不缺的就是干活的宫人。”

  顾文承点点头,“你说的对,宫里伺候的人多,需要的就多。咱们羊绒布比丝绢便宜,虽说比棉布贵,但更胜在贴身轻便。往宫里供绒布的事情就全交给你了,我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姜余笑着摆手,“交给我就行了。文承哥你平时那么忙,这种事就不用再麻烦你了。”

  十天后,三百匹羊绒布通过商队运往上京城。

  看着顾文渊带着商队的人越走越远,姜余心中升起豪情万丈,他的布坊要加大生产力了。

  于是整个嘉隆十七年,就在姜余和顾文承忙忙碌碌中匆匆过去。

  今年,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在禹州过年,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禹州这边别样的风土人情。

  过年大家围在一起守岁,突然听着外面响起猛烈的炮竹烟花声,一行人忍不住走出屋门,站在廊上抬头看烟花。

  “没想到,这禹州也有这么好看的烟花?”禾姐儿惊叹的道。

  姜余笑着说,“无论什么地方,烟花总是相同。”

  顾文承侧头看向姜余,轻声道:“人也是相同的。”

  姜余微微一怔,他转头看向顾文承,二人四面相对。

  顾文承目光柔和,脸上带着笑意,“新年快乐,小余。”

  姜余笑起来,眉眼精致又漂亮,“新年快乐。”

  …

  新年过后,二人过了几天短暂的休息,然后就纷纷投入新的忙碌中。

  姜余的工坊在准备扩大生产的事,而顾文承则是准备禹州今年的春耕事宜。

  上年,顾文承和姜余初到禹州之时刚好过了春耕的时候,所以顾文承就把推广作物的事情暂缓,直接转头先去修路。

  如今,新的一年春播在即,正是推广新兴农作物的好时候,土豆这种抗旱作物十分适合禹州的环境。

  况且土豆若是在二三月份种植,六七月份的夏天就可以收获,到时候夏天到了秋天田里还能种别的作物,简直是一举多得。

  顾文承带领整个州衙的人开始在禹州推广种植土豆的时候,江右府的刘知府,也在大力推广种植土豆。

  原本州衙的一些人质疑土豆这种作物,毕竟之前他们都没见过土豆。但没过两天,他们就收到府衙传来的告示,然后一群人全都歇了心思,开始一心一意推广起土豆。

  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段磨合,底下干活的人官员小吏基本都清楚了知州大人的底线。

  只要他们不对农户商户敲诈螺丝,那他们就能安安稳稳继续在州衙干,还能领到不少“奖金”。

  而且知州大人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很多官场默认的灰色收入,知州大人也是默许的,因此一时间,禹州衙门的风气清朗了不少,让禹州的不少商户都不太习惯了。

  …

  “小余哥,这是今年的肥皂生产计划,还有肥皂工坊工人的孩童安置书。”禾姐儿把自己提前写好的东西递给姜余。

  姜余示意禾姐儿坐下,顺口问道,“什么孩童安置书?”

  禾姐儿笑着解释,“就是上年小余哥你安置布坊那边的女工家中孩童的幼学堂啊。

  我手底下的几个管事都说肥皂坊的工人也眼馋的很,毕竟同样都是皇商姜家的产业,布坊女工家的孩子能进幼学堂,肥皂坊这边应该也能进 吧。”

  姜余听着失笑,“你不说我还真忘了这事了。当时我就提了一口,然后就把幼学堂的事全部交给了李管事,没想到他做的竟然这么好。”

  禾姐儿轻轻叹了一口气,“岂止是好,简直是太好了。幼学堂分男堂、女堂,除去一日一餐的供应和自带笔墨之外,都是免费授课,完全不收任何额外的银钱。男堂里请的夫子,请的还是禹州城有名的童生老爷,教授千字文和简单算数。

  女堂这边是请的一位大户人家的管教婆子,除了教千字文和简单算术之外,还教授一些简单的针线活。这都是普通农户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有这种好事如今大家都想送孩子进去。”

  姜余低头沉思,“竟然是这样吗?”

  禾姐儿点头,“如今幼学堂里有八个孩子,三男五女。肥皂坊这边有十六个孩子想进去。”

  姜余点点头,“可以,能进去。不过规矩要先订好,若是对授课夫子不敬者,直接赶出去。”

  禾姐儿点头,“我知道了。”

  上年秋天开的幼学堂开起来,期初大家都不在意,后面在看见被教了两个月就能读几个字的小孩后,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于是便开始有人打听幼学堂收不收学生,可是幼学堂的布坊内部设置的,目的的帮助在布坊做工的女子看护幼童,可结果如今办的跟义学似的。

  说起义学姜余突然问,“我记得州衙开办了义学,那些人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义学?”

  禾姐儿听到姜余这个问题就捂嘴笑,“这个问题我也问了。肥皂坊的工人说,义学是培养官老爷的地方,他们不指望孩子未来能做官,若是孩子们去幼学堂学会识字算数,长大之后来肥皂坊干活,说不定能当管事呢。”

  听到禾姐儿的解释,姜余也忍不住笑了。

  但是姜余不知道是,就因为有了幼学堂,今年准备想办法来姜家工坊做工的人多了不少。

  但是姜余依旧没精力管幼学堂的事,因为他要开始准备起“计划种植”棉花的事了。

  首先,姜余联合州衙做一些村里正的工作,告诉他们计划种棉的事项,并且给了各村里正一些好处,然后再一个村一个村的进行“开会”游说。

  姜余明确告诉农户,今年州衙种植棉花和种植粮食是一样的税收价格,并且只要农户种出棉花,姜氏就会按照三十五文一斤的价格收购。

  若是哪一户准备种棉,现在他们的人就会跟着那人过去量地,并且免费提供棉籽。

  此话一出,不少农户都心动了。

  因为上年村里的确有很多小贩在收棉花,更何况今年布坊还会免费提供给他们棉籽,这简直是无本买卖。

  之前村里的里正也和村民都说过,姜氏布坊的老板是皇商,那可是给皇帝老爷干活的人,家大业大,所以若是农户种出棉花后,是肯定有人收的,而且今年里正一家更是带头种棉花。

  于此同时,因为上年弹劾的事情,府衙直接派人又到了禹州查抄了一遍,紧接着抄了几家,这行为再次紧了紧州衙一些人的皮。

  而姜余则是在后面让人悄悄买了些被查封的无主田地,今年春天直接用来种植甜菜。

  最开始在宁隆县,姜余就见识到了甜菜的高产,而且甜菜不仅可以用来制糖,还可以用来酿酒。

  等了有了甜菜之后,禹州又会多一个进项,姜余对此十分期待。

  春天万物复苏,禹州城的老百姓莫名发现今年禹州热闹了不少,而且很多外地商户都来他们禹州。

  自从姜余手底下的羊绒布开始往皇宫里销售,禹州羊绒就火了,不少商户开始往禹州这边跑。

  原本这些走商的商户都觉得禹州是个偏远又穷苦的地方,然后他们在走进禹州时,就看见了通往禹州的水泥路。

  宽敞平坦又干净的道路,明明是才下过雨路,车子走在上面却十分平稳。

  从他们原本的地图上看,原本要走大半天的路程,结果他们一个多时辰就到了禹州城。

  城门口有衙门的人把手,不过他们发现刚刚进城门时,他们没有贿赂守门衙差就进城了。这期间他们竟然也没有任何勒索,这让不少商户都大吃一惊。

  这年头,在外走商是非常危险工作,商队一般都不会去自己不熟悉,或者是偏远的地方做生意,一是路上有山匪贼寇不安全,二是衙差勒索、官府和当地乡绅合伙抢财。

  于是这些商户仅仅是进了城门,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看来禹州的确是和之前不一样了。

  禹州城里也十分热闹,虽然两本道路看着有些破败,但是大街上的人却很多。

  由于一些商户的到来让布坊买了不少绒布,而且商户们发现禹州这边的麻布和棉布也不错,尤其是麻布要比市面上的麻布便宜不少。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禹州布坊的染色布匹种类也很多,颜色也都很漂亮。

  以点带面,原本只是绒布有销路,结果却变成了整个布坊销量大增。

  就在布坊的一切都在稳中向好的发展时,姜余却已经开始计划新的行商路线了。

  于是顾文承就听到姜余对自己说,“我这次要把货物卖的丹阳府。”€€

第145章 奇怪的村子(捉虫)

  姜余心中有计划要把货物卖到丹阳府的事,其实顾文承早就知道姜余的计划。他还知道姜余从货物种类的准备,还有买卖货物路线等,都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

  可是即便是这样,顾文承还是觉得十分危险,他怕小余遇到危险的时候,自己无法第一时间出现在姜余面前。

  之前小余和商队从禹州到府城的路线,因为顾文承要修水泥路的原因,早就被他联合江右府的知州大人,把道路上的各种障碍都清扫了一遍,保准整条线路上没有任何可以阻挡官府修路的势力。

  正是因为可以保证道路通行的安全,所以顾文承当时很快便同意,让姜余带着商队的人去行商。

  可是禹州往丹阳府的路呢?那条线路上的事顾文承无法完全掌控,所以顾文承犹豫了。

  顾文承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会不会太危险了?”

  姜余就知道顾文承会这样说,于是他不知道从哪里掏出来一本卷轴。

  “我已经把自己如何去丹阳府的计划都写了出来,文承哥先看一看我的计划怎么样,觉得我的计划不错之后再答应我也行。”

  顾文承先是微微一怔,然后失笑,同时他心里明白,小余对于这次计划很有信心说服自己。

  果然姜余拿出这份计划相当完善。

  姜余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他首先想的是,在走商过程中要如何最大程度的保证自己和商队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次就是货物,姜余这次准备卖的货物是肥皂香皂和布匹,至于路线,他们会选择比较安全的官路。

  最后则是商队人员选拔,姜余准备挑选商队里那些经验老道且身手不错的人,另外再加上一些身上有功夫的禹州本地军户人家出身的农户。

  结尾,姜余把在行商路上自己和商队可能遇见的所有问题和情况都列出来,并一一解答自己的应对策略。

  最后姜余喝了一口水润润喉,“我的计划就是这样,文承哥觉得怎么样?”

  顾文承从最开始眉头紧锁,到后面的神色温和,从姜余的这一番里,顾文承能感觉出来姜余这份计划是废了很多心思的。

  姜余是做了十足的准备才要决定去丹阳府,从这份计划书上来看,顾文承其实没有任何能阻挡姜余去的理由。

  顾文承叹一口气,“好吧,我答应你。”

  姜余表情一喜,“真的吗?”

  顾文承看见他这副惊喜的小表情,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还有几点要补充的。”

  姜余立马点头,“文承哥你说,我一定答应。”

  顾文承道:“把我身边的王家三兄弟带去。他们曾经参过军,有走南闯北的,还有做护卫的经验,把他们带着身边可以保障你的安全。五天给我寄一次信,我要知道你的走到什么地方了。”

  姜余有些不太赞同第一条,“可是王家三兄弟是文承哥你的老师特意派过来保证你的安全的。”

  顾文承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姜余。

  姜余叹一口气,“好吧,我会把王家兄弟带上的。”

53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