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第140章

作者:阿杜行 标签: 生子 天作之合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皇上坐在一旁, 听着听着,眼中的笑意已经藏不住了,他的手下有这么多出色的少年, 他们又何惧北方蛮夷。

  情绪一时上头, 皇上已经开始论件行赏, 今日凡事猎到动物的, 均有奖赏, 就连今日无心在狩猎上而阴差阳错的射了一只兔子的茅祺瑞都有奖赏。

  只不过是一盅酒罢了。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茅祺瑞收下后,便谢恩。

  邹星渊见茅祺瑞的兴趣不高,开口道:“怎的, 今日没有见到桉桉?”

  邹星渊今日也去狩猎了,他是武将出身,碰到这么一个好机会,自然不会错过,所以并不知晓叶岁桉随他舅舅回了家乡的事情。

  见儿子这般失魂落魄的,除了没有见到叶岁桉,或者叶岁桉给他甩脸子之外,邹星渊想不到别的了。

  可依照邹星渊对叶岁桉的了解,就算是心中不喜,叶岁桉也不会特别明显的表现出自己的喜恶。

  所以邹星渊能想到的就是叶岁桉今日没来。

  知儿莫过姆,然后邹星渊便看到茅祺瑞有气无力的点了点头。

  邹星渊心思一转,道:“虽说桉桉不在,可是他阿姆和阿父还都在这待着。”

  邹星渊的话茅祺瑞听进去了,失落小狗秒变得胜归来的大将军,瞬间挺直了腰杆,目光时不时的朝着陶青和叶胥的位置望去。

  偷瞄了几次后,见他们的注意力不在这里后,悄悄的松了口气,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今日的失态就好。

  可茅祺瑞似乎忘了,方才大太监还站在台上,宣读了今日狩猎的成果,就连茅祺瑞猎了一只小兔子垫底的事情也读了出来。

  原本大太监顾忌着茅祺瑞的脸面,看到茅祺瑞的战绩后,并没有读出来。

  可茅荣郅没有听到自己大侄子的战绩,以为是大太监没有看到,往年里,茅祺瑞像是个不知疲倦的小马驹一般,就算不排在第一名,也从不会掉到前三。

  可今日大太监已经读了第五名,还没有读到茅祺瑞时,茅荣郅开口道:“怎的没有听到小瑞的名次?可是漏了?”

  大太监临读前已经翻看过名次了,知晓茅祺瑞这次的名次垫底,便没好意思说,茅荣郅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自然知晓这其中有猫腻,便没再开口问。

  岔开话题让大太监继续,于是茅祺瑞的面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算是保住了。

  可这次的春猎是叶胥全权负责的,整理猎物的事情自然是经过叶胥这个负责人的手。

  于是叶胥是第一个知晓茅祺瑞的成绩之人。

  叶胥看着眼前的数字,再三的向眼前人确定道:“你确定这上面的统计没有出差错?”

  眼前人信誓旦旦的保证道:“回大人,这些都是小的亲自弄的,自然不会有错误。”

  叶胥直白道:“这最后一名,怎的这般少?”

  那人为难道:“可是这€€王家的小公子确实是只猎了一只小兔子。”

  叶胥看着眼前的花名册,只觉得眼前一黑,若是茅祺瑞猎了一只狐狸,或者一头小鹿,还能说的过去,可他猎了一只白兔,算是怎么回事。

  叶胥觉得自己虽然是全权负责这次春猎的事宜,这名次的事情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他也不能更改,便也不管了。

  可这般稀奇的事情,叶胥自然是要第一个同陶青分享。

  没等陶青出帐篷,叶胥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陶青。

  陶青显然也是不信,反应与叶胥如出一辙道:“可是弄错了?”

  叶胥道:“并无出错。”

  叶胥叹息道:“我竟不知桉桉在那孩子心中的份量竟然这般大,桉桉一走,他竟然连往年最能出风头的事情也不愿做了。”

  叶胥面上一僵,附和道:“原是这样,这样便能说得通了。”

  此时没有注意到茅祺瑞目光的叶胥坐下后,深呼了一口气,暗暗道:看来今日没出什么差错。

  *

  而陶廷这边仍在赶路,如同陶青所说的那般,陶廷一行人此时已经到了老家的镇上,到了镇上,便是离回家不远了。

  陶廷到了镇上后,也没有着急赶回家,反正时间也不差这一时半会,他便想着借此机会,带叶岁桉和叶岁锦先认认家。

  毕竟他们自出生起便不在家乡,对家乡一无所知,正好借着这次机会,还能认认叶家的产业。

  于是陶廷带着两个小家伙来到了之前叶胥他们在镇上的小院子。

  陶廷拿出钥匙,打开了大门后,便带着叶岁桉和叶岁锦进去了。

  进去后,叶岁桉和叶岁锦有些意外,他们还以为这房子久无人打扫,可看到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进去后却发现房子干净整洁,像是在住人一般。

  等步入院中,陶廷像个导游一样,带着他们一个一个的参观房间,还时不时的带着恰到好处的讲解。

  陶廷领着小家伙们到了一个位置稍微不错的房子,贴心的介绍道:“这个是你们爷爷他们住的房子。”

  陶廷说完,叶岁桉和叶岁锦便进去,仔细看了一圈后,出来了。

  阿爷他们住的房间,与他们现在在京城的院子没什么差别,除了京城中的院子大了一些,院子中种了些树,夏天能乘凉。

  见小家伙们出来后,陶廷了然,然后带着他们去了另一间房子,恰到好处道:“这时你们父亲他们当时住的房间。”

  这次小家伙们进去的时间久了一些,最后还是出来了,这里的房子不仅是阿父阿姆的房间,还充当阿父的书房。

  房间中除了一些书之外,并没有什么摆件,小家伙们兴致缺缺的出来了。

  最后,陶廷带着他们去了最后一间房,面不改色道:“这原本是给你们准备的房子,可当时你们还未出生,等我到镇上读书时,若是时间来不及,我也会在这里住上一天。”

  小家伙们点了点头,进去参观了一些,看到一张小摇床时,心中好奇道:“这个也是我们的吗?”

  “原本是为你们准备的,按常理来说,一般都是一胎一个,谁知你阿姆竟然一下生了你们两个。这摇床的数量便不够了。”

  “原是这般。”小家伙们心中了然,也没有过多的计较。

  若是他们小,此时还能争辩一二,可这摇床他们显然用不上,小家伙们绕着摇床仔细观察了许久才转头看向别处。

  陶廷他们并未在这里多待,这间小院,除了屋子看着时常有人打扫,可是水井里面的水已经许久没用过了。

  带着小家伙们围着院子逛了一圈,他们连口水都没有喝上,陶廷想了想,便带着小家伙们走了,去了他们家的铺子。

  叶岁桉和叶岁锦跟在陶廷的身后,陶廷像是他们的领头羊,陶廷走到哪里,他们就去哪里。

  第一次到了老家的小镇上,小家伙们对这镇上的一切都很是好奇,东瞅瞅,西看看,眼睛一刻也没有得闲。

  虽说陶青要求他们在外面要时刻注意礼节,可小家伙心中满是对家乡的好奇。

  对家乡的好奇心战胜了阿姆的叮嘱。

  因着已经是下午,街上的人并不多,因此也没几人见到小家伙们这般东瞅西看的行为。

  现在还未到饭点,他们家铺子的人并不多,只有寥寥几人在用饭。

  陶廷进去之后,就发现店中只有笛哥儿在守着。

  见有人来了,笛哥儿刚想开口迎客,抬头就见是陶廷,当即激动上前道:“小廷回来了。”

  陶廷考中进士的消息在第二日就快马加鞭的往老家赶,时间过了这么久,消息早就传到镇上了。

  此时见来人是陶廷,笛哥儿很是激动。

  陶廷见笛哥儿这般激动,并未安慰他这激动的情绪,反倒是放出另一个重磅炸弹,道:“哥,这时我的两个侄子,桉桉和锦儿。”

  笛哥儿顺着陶廷的话,看向了乖巧站在陶廷身后的叶岁桉和叶岁锦,看着有些熟悉的面孔,笛哥儿瞬间眼含热泪道:“这是青哥儿生的两个孩子。”

  嘴中喃喃道:“这般像,长得这般好。”

  叶岁桉和叶岁锦在陶廷的示意下,当即乖巧的喊人:“阿叔好。”

  方才在路上,陶廷已经给他们说过笛哥儿是谁和他们与叶家的关系,叶岁桉二人心中便有了计较,知晓如何喊人。

  笛哥儿激动的回道:“好,都好。”

  笛哥儿一手抓住两个小家伙的手臂,激动的脸都红了道:“这次回来,可是要住上一阵子?”

  叶岁桉和叶岁锦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求救般的看向陶廷。

  陶廷回道:“在家住上几天,我们便去京城了。”

  笛哥儿也懂,毕竟陶廷中了进士,自然要去京城做官。

  笛哥儿转头对小家伙们道:“你们家我时常打理着,若是想回村看看,便去我家拿钥匙。”

  两个小家伙点头应好。

  与笛哥儿打过招呼后,陶廷便准备带着两个小家伙回家。

  笛哥儿见他们要走,开口挽留道:“怎的这就要走,再多说会儿。”

  笛哥儿这刚见到两个小家伙就要离开,心中有些不舍,继续道:“用了饭再走也不迟啊。”

  时间若是来得及,陶廷自然也想让两个小家伙尝一下正宗的烧烤是何味道,他也想,这些天他在京城吃的,与这里的味道有些不同,他很是想念这一口。

  可此时天色已黑,若是再不离开,到时候就晚了。

  陶廷解释道:“哥,我也想念这一口,可现下时间已经不早了,这从镇上到家中还有段距离,若是回去的晚了,天就要黑了,我们也赶不上这一口热乎饭。”

  笛哥儿听他这样说,也没有开口挽留,当即道:“既然如此,便不耽误你们了,你们赶紧回去,等有时间来镇上,到时别忘了到这里用饭,都是自家的东西,不用客气。”

  陶廷也不客气道:“您放心,等我们来镇上时,定会敞开了肚子吃。”

第187章 带着两个小家伙熟悉了……

  带着两个小家伙熟悉了叶家的产业后, 陶廷便带着两个小家伙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临走前,陶廷将跟着他们一同前来的随行留在了镇上。

  陶廷家中的房子也只是寻常百姓家的房子,并不够这么多护卫住, 就连两个小家伙到了家,都要住陶青未出嫁时的房子。

  所以陶廷只好给他们银子让他们在镇上的客栈休息几天。

  陶廷给他们留够了银两,足够他们这几天在镇上的生活。

  安顿好护卫后,陶廷便带着小家伙们出了镇子。

  叶岁桉和叶岁锦满含期待看着陶廷, 跟在他身后。

  三人一人骑着一匹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现下的天气正好, 刚回春,天气不冷不热,虽说现在临近傍晚,几人也并不感觉到冷。

  一路上,小家伙们听着舅舅讲话,说着他记忆中的趣事, 说他们未曾蒙面的故乡, 说舅舅记忆中的阿姆。

  阵阵风声夹杂着少年人娓娓道来舒缓的声音飘去了远方。

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