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爬墙那些年 第24章

作者:芳菲袭予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和 强强 古代架空

  郭偕面色不动,似乎不甚意外,口中继续胡言,手则在荀渺掌中点划。这一回,荀渺迅速默读出那三字:附和我!轻一颔首,表示会意。

  郭偕止言,由荀渺将他扶到窄小的木榻边坐下,酒醉般语焉不详:“阿渺,你是如何……被抓到此处?”

  荀渺自将白湖酒楼之事大略道来,不过省去了关乎穆昀祈的一应。

  郭偕意外:“这般说,你被抓来此处已有半月?则为何州衙竟不知消息,尚说你出城去了?”

  荀渺也纳闷:“我也不知,忖来当日白湖酒楼即便没有幸存者,但我事前已向知州禀明去处,从未说过我要出城,此间,莫不是有阴谋?”一斟酌:“亦或,知州以为此事不可宣扬,以免动乱人心,才命下暂作隐瞒?”

  郭偕摇头:即便这般,然朝廷命官遇袭失踪,此事且还牵连药人,即便不宜对外披露,也当回禀朝中,除非……是有人授意,且其人之令,连一州之长也不敢违逆!果真如此,这下令的却是何人呢?且目的何在?……

  一时无头绪,郭偕便绕过此去,另起话题。

  “阿渺,我大哥说……”瞄了眼头顶,郭偕刻意压低声音,但确保上方之人可听清,“我到了兴州,便到州衙寻你,你是官家在此地最信任之人,想你或知他下落。”稍顿,看荀渺茫然,继续:“然你已被关在此半月,我看大哥恐是料错了……”

  幡然醒悟,荀渺作惊诧:“什么?你说今上当下在兴州??”恰到好处一顿,又似迷惘:“这……是为甚?官家他……为何要来此?”

  郭偕无奈:“我也不知。但大哥先前传书与我,道嘉王要谋反,须速将此情上达天听!他自赶往兴州之余,亦令我同往,实是为防万一,他遇不测……”言至此作忧虑:“也不知他途中遇到何事,竟至下不现身……”

  随之叹了气,荀渺道:“我着实不知官家下落,且之前也未收到汝兄消息,你我当下又双双被擒,这可如何是好?”

  郭偕凑近他作神秘:“实则我大哥于此有后计,道你若也不知官家下落,便令我白日里前往城中某处酒楼坐候,半日内自有人来寻我,只须他与我看过符牌,我便随他走,他可带我寻到官家。”

  荀渺半信半疑:“果真?那人却会知晓官家下落?”

  郭偕挠挠头:“我大哥是这般说……但他也说了,须得你与我一道前往,且不可带第三人,否则接应者断不会现身!”

  荀渺虽不知他用意何在,但牢记前嘱,仍旧附和:“既是你大哥之言,自有他的道理。”

  郭偕点点头,露出个醉酒之人常见的痴傻笑容:“是啊,大哥还叮嘱,此话不可被第三人知晓!而吾等若不幸被嘉王的爪牙抓住,纵死也不可透露内……”言未落,却被迅疾伸来的一手捂住嘴。

  “如此,你还说?”抬眸瞄了眼,见木板完好扣在顶上,荀渺似松一气,垂眸呢喃:“这木板厚重,当能隔音……”

  郭偕仍旧痴笑,但眸里流露的,是出自真心的赞许。

  心照不宣,郭偕不再多话,荀渺也不追问,二人挨着躺下,各自睡去。

  不知何时,外间似有嘈杂声传进。荀渺不安,翻身欲坐起,却被一侧伸来的手按下,简短的四字入耳:“静观其变!”听他音色沉稳,悬起的心放下几寸,荀渺依言,闭目静听。

  声响越来越近,却似厮杀的动静。一阵闻人声高呼:“起火了!”荀渺一震,再难泰定,跃起冲上台阶,郭偕紧随其后。到了顶端试着一推木板,却纹丝不动,然鼻中已隐约闻到焦糊味,此刻听头顶人声:“吾等是经略安抚司派来擒贼的禁军,荀通判可在此?”

  荀渺看身后人点头,仰面高呼:“我在此!汝等脚下有一暗门,将之打开便可救我出去!”

  话音才落,便听头顶敲砸之声。郭偕拉荀渺退到安全处。少顷,出口处的木板豁然裂开一大洞,一人跳入内,见到缩在角落的二者,上前坐揖:“荀通判,吾等是邵相公麾下,查到荀通判或被歹人关押在此,遂来相救!”言间狐疑的目光扫过郭偕。

  荀渺忙道谢,又向他引荐过郭偕(自以郭俭之名)。却闻彼者道:“外间已起火,此地不宜久留,出外再说罢。”言罢领他二人上到地面,果见外一片火光,好在这佛堂尚未被殃及。

  因前门起火,且据闻彼处尚有歹人负隅顽抗,一行人只得自后门出,郭偕与荀渺当下被安置进门外停放的马车中,快速驶离。

  暗夜里呼啸的北风伴着辚辚的车声,令人心绪难宁。

  手腕忽一热,郭偕由神思中回转,便觉手掌被一手拉着摊开。那人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在上写下一个“偕”字。

  未作答,郭偕侧身,将那副羸弱之躯无声纳入怀。两手并用,荀渺似用尽气力回抱,颤抖的身躯渐渐平定。低头将下半张脸埋进他发中,郭偕隐觉脖颈间一股温湿意,心头一紧,喉间微哽。

  寒意肃杀,冷夜无头,唯这一方暖意,在生死关头,维系着心头那一星明火,令我知晓,无论来日如何,至此一世,尚是值得。

  不知何时,马车驻停。

  车帘撩开,周遭依旧暗寂,看来还未入城。

  一军士立在车前抱拳:“荀通判容禀,方才得闻急讯,这干歹人已得知今上行踪,明日便要行计刺驾!但吾等至今不知御驾下落,遂冒昧向荀通判一询,这些时日,贼人可有遗落过只言片语指出官家去向?”

  “什么?行刺?!”荀渺似惊,“他等竟这般快便寻到官家了?”即作懊恼:“我却丝毫未尝听他等提起……”

  “那……回城再说罢。”那人无法,道了句,便放下车帘,马车继续上路。

  少顷静默。

  郭偕的手复被拉去,掌中落四字:将计就计?

  无声苦笑,郭偕合拢掌心,包住那只弱骨纤形的手。

  前计虽成,脱身却难!这干人必会紧跟他入城,而他若不依前言径直往那子虚乌有的“酒楼”待候消息,便会露马脚。想来不出意外,现车外骑马连带赶车的六人,至少半数怀揣金丹,即便他破釜沉舟,殊死一搏,然以一敌六,依旧无胜算。但只稍作拖延,事或生变不言,这干人也必起疑心,所谓进退维谷,郭偕一时,还果真难出对策。

  一手忽被拉去,身侧人在他掌心缓慢书写。

  用心辨别着掌中落下的一笔一划,半晌,郭偕面色忽凝,然不及举动,竟闻彼者开口:“我方才是有所顾虑才未说实话,实则我早便知官家到了兴州,且也能猜知他下落——”

  马车似乎慢下些。

  荀渺撩帘,拍拍赶车之人,又指向郭偕:“他遇急,且停一停,容他下车片刻。”

  稍顿,马步再缓。

  “快去罢。”荀渺在坐定不动之人背上推了把。

  箭已在弦,机不可失。

  郭偕回眸,深邃的目光再看彼者一眼,转身跃出。

  不费吹灰之力扭断赶车人的脖子,郭偕一个旋身,将最近处那尚未回神之人踹下马,抽出其人佩剑一剑了结之,翻身上马,眼看余下几人向此合拢来,有人已伸手探进怀中,郭偕不加迟疑,手起剑落,又刺死两人,便策马冲出重围,向远奔去。

  身后马蹄声急促,郭偕心无旁骛,全力策马。

  “阿偕,我先走一步,禀明官家回来救你!”飘渺的人声随风逐入耳。

  马的嘶鸣声、气急败坏的嚷叫声,在后混作一团。但马蹄声却渐小去,终至消失。

  不敢回头,郭偕一路飞驰。不知奔出多远,天渐亮了,前方高大的灰影若影若现,是城楼。

  驻停城下,郭偕回头:身后的大道宁静趋远,无人迹,更无车迹。暗夜里的一切,似不过一梦而已。

  东面深窈的天空露出一抹蓝幽幽的晨曦,黎明的风带着彻骨的寒意扑来。抬手拭拭冰冷的面颊,水痕处,一触即痛,痛彻心扉。

  回头扬鞭,一马当前,染血执剑之人穿越城门绝尘而去。

第31章

  茕影空庭,冷月如霜。

  轻微的门声响过,身后传来吱呀的踩雪声。

  “即便你未尝北来,景况也不会有何不同。”言者话音语调皆平淡,似恐冲撞这清谧的夜色。

  天青色的衣摆随风拂动,无声拂过雪面。

  “我从未后悔北来。”穆昀祈转身,任冷色的月光在面上轻添一重怅绪。

  “阿祈——”上前一步,邵景珩欲言又止。

  “他不会轻易让我回京。”穆昀祈替他道出下言。

  “我会尽所能助你!”邵景珩凝眉,但坚定。

  “如何助?领振兴军一路杀回京么?”穆昀祈一笑似嗤,“他如今监国,想必药人为祸、越阳山纵火,以及赵虞德之死三案,已被悉数栽赃于你一身,加之皇城司在其掌控下,他可随意捏造,道你挟天子以令天下。如此,若我所料不错,他眼下当要极力说服朝中发兵讨逆,借机翦除你这隐患。”

  邵景珩眸光乍凛:“既一战难免,我自要先发制人,尽快发兵勤王!”

  穆昀祈苦笑:“如此,可就坐实了谋逆之名。即便先前朝中尚有反对动干戈之议,但你此举一出,讨逆一事便再无商榷余地,他可名正言顺发兵。且既一心置你我于死地,他自不遗余力,彼时北上的大军可能多至数十万,任你振兴军再勇猛,终究敌众我寡,区区五万人如何与之抗衡?”

  一语点破时局。

  “那也不至令我坐以待毙!”那人愤懑:“我在京中的探子传回消息,丁知白因前番与尔朱宽私通消息一事泄露,当下被下狱待罪。”

  穆昀祈不意外:“丁知白素来审慎,定然是于前案心怀疑虑,反对贸然出兵,才遭构陷。”望月一叹:“此举,是为杀一儆百。”

  邵景珩戾气稍敛,却露愧色:“说来,丁知白也是为我所累。当日我截获尔朱宽的密信,想到振兴军入京一事或为丁知白所阻挠,便心起一计,将尔朱宽信中约见其人的时辰、处地皆做了改动,再寻一胡人将假信送往丁府,其间刻意暴露,以令皇城司人赃俱获!”讪叹一声,“然孰能料到,此竟是搬石砸脚!终究将朝中唯一一个能为我出声之人亲手送上死路……”

  此情即便他不说,穆昀祈也能猜到七八分,只终究未曾想,尔朱宽竟还果真寻过丁知白!一时纳闷:“如是说,丁知白与尔朱宽,果存交情?”

  摇摇头,那人诚恳:“丁知白当初在西北处政,恩威并重,实则不仅我方军民,乃连胡人也不乏对之心生敬畏者,遂尔朱宽走投无路时,向其求救实不为怪!只可惜这胡人命数已尽,当夜我派人赶去约定处却未见到之,想必是他行迹败露,已被高士举拿下。”

  原是这般。

  穆昀祈扶额,心中乱绪丛生。良久,长出一叹:“罢了,你也不必多心,既尔朱宽终究免不得横死的下场,则后事便非人力可扭转,而只要丁知白反对出兵讨逆,嘉王与高士举就必然寻由构陷之,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终难免祸。”

  确是此理。只看来令邵景珩难为释怀的,还非仅此一事。踱到那棵新栽的柿树下,其人才似下定决心,回头:“还记得上回我告诉过你,当□□宫,乃因有人传与我两条假讯么?”目光躲开,竟似忐忑:“当日……我隐瞒了你内情,实则那传讯之人虽死,其主却安然,且我心知其人身份……”

  听到此,穆昀祈脑中眸底火光乍现,大步上前,手才要触到彼者衣襟,却又冻住般忽顿——随之顿止的,是眸中的怒意。悬在半空的手攥紧成拳,一字一顿:“事到如今,你竟还维护他?!”

  邵景珩无言。

  眸中的火光一突跳,便渐冷却,经温凉,至冷结,终成一潭刺骨的玄冰。拂袖转身,穆昀祈大步离去。

  “阿祈——”后者定在原地,失魂落魄。

  回应他的,是屋门甩上的声音。

  冷风过境,月影西移。

  二更,蟾光微淡。西窗下的人影固执伫立,似决心要与山间蘧寂的万籁融为一体。

  “为甚?”与夜风一样冷的声音自窗中透出,令兀自呆立者轻一震动。

  一步迈出,邵景珩盯着窗上的人影,缓慢而清楚答他所问:“一则,我并无证据可指他为主谋;二则,他派人与我传话之余,尚再三劝我入宫请罪,以示我无意为害,遂事后我并不能断定,究竟他为主谋,还是为人利用;其三——事已至此,我即便道出内情,孰人肯信?”

  “你未试过,怎知我不信?”窗内的声音依旧冷淡。

  短时无声。

  邵景珩径直略过前问:“你中毒昏迷那两日,我自忖前事,才惊觉或已落入旁人精心设下的局中!”旧事重提,依旧难掩懊恼,“我彼时处境,进退两难,若挟持你去河阳,便坐实逆贼之名,必遭王师讨伐;若不然,留在京中无非坐以待毙!”仰面望月:“我终究意识到,布下此局之人,目的或为一石二鸟!却可惜为时已晚,错已铸成,无凭无据,无人会信我之言。”

  “遂北来避祸,就是你唯一能想出的自救之计?”内间的声音染了三分怒意。

  邵景珩不敢否认:“彼时彼境,出京远走确是我唯一的出路,然我绝不会置你于不顾!我只想先令事平息,待那幕后主使放松警惕,或会露马脚,彼时我道出内情,你才能信。”一顿,似惋惜:“而我所猜也不错,嘉王其后一再向郭偕套问内情,想必就是怕传假讯一事败露,然可惜,郭偕彼时也仅是疑心,未获证据不敢道出心中所猜,终是误了时机。”

  静默间,窗上的身影渐渐隐去。少时踌躇后,邵景珩转身迈步。

  内室的门未关,那人坐在案前若有所思。

  邵景珩尽量放轻脚步。

  “你离京北来,就不怕我事后反悔,将你所为公告朝野,发兵讨逆?”案前人抬头,却是盯着窗牖,面无波澜。

  邵景珩驻足:“彼时我已无退路,与其身陷他人布下的局中进退维谷,我自愿相信你,不会因一时意气而舍大局,拿数万条人命儿戏!况且——”如愿引过彼者目光,声调愈缓:“我想来,你若静下,也当细忖前事,一旦察觉蹊跷,我便还有辩驳之机。”

  闻者轻垂眼帘,一言讽誉难辨:“看来,你是如愿了。”

  “这般说,你确曾起过疑心?”邵景珩跨前一步。

  嗤了声,穆昀祈显然以为此问多余:“郭偕都能察觉此间蹊跷,你以为我会全然无知?瑶华宫纵火,显是要置我于死地,加之净妃之死,意在离间我与邵氏,此,果真仅是邵后几个心腹为泄愤而出的复仇之举?自不尽然!弑君的目的,若非复仇,便为夺位,若是后者,则主使者何人,当一目了然。只彼时我令皇城司彻查无果,且他素来故作良善,加之事出不久又遇刺,此一应,皆削弱了我对他的猜忌(自也因他是我唯一的手足,无端加罪,难平外议),且复忖来,若说那些宫人为报主恩擅自为此似也能通,甚至……”低头扶额,眉间的不屑悄自转化成苦意:“我尚曾疑心过金芙……”

  邵景珩眉心紧了紧,眼中一重意味闪过,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