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言说夜晚 谁来言说夜晚 第80章

作者:金十四钗 标签: 近代现代

  尽管领导已经发话,叶远寸步不让,依然据理力争:“盛局,汶川地震,举国支援是应该的。北京、重庆采集了将近一万袋血紧急送往灾区,江苏几天就搭起了供数万人使用的过渡板房区,辽宁、河北、山东、内蒙……都出救援队的出救援队,出医疗队的出医疗队。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咱们粤东就不是产粮大省,这次却挑头要向灾区支援粮食,这背后难道没有猫腻吗?”

  叶远都知道的事,盛宁又岂会不明白。当然有猫腻。

  而这猫腻背后,必定有高位之人暗箱操作。这粮都捐出去了,是新是陈,是否短斤少两……再加上稻谷加工成大米的这个过程还有损耗,这损耗率任君上报,这笔烂账就再也查不清了。

  而且他还有个预感,调查组此趟无功而返,无论以什么理由,再请一回就不容易了。而方兴奎侥幸逃过一劫,肯定会与他背后的势力进行疯狂的反扑与清算,就连孙书记都不可能幸免。

  只是沉默了一小会儿,那位车毅队长便走到了盛宁身前,自报了家门:“盛局,我就是电话跟你联系的那个车毅。”

  车毅是个三十出头的青年,军人气质鲜明,浓眉大眼国字脸,又高又壮。“深入都江堰的救灾官兵,还有受困于都江堰贮木场的受灾群众,他们的口粮最多还只能再撑一天……”顿了顿,他又郑重道,“盛局,黎元为先,大局为重啊。”

  “再等两周就不行吗?”叶远认为反贪也是“大局”,试图以强辩做最后的挣扎,“要不等一周也行,饿几天又不会死€€€€”

  “混账。”盛宁抬手就€€了叶远一记耳光。

  叶远明显被这个用尽了力气的巴掌€€懵了。他捂着脸、瞪着眼,一眼不可置信地望着盛宁。

  “再要抓住那些人的把柄还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这么久的谋划与斗争,这下就都白费了!”像是受了莫大的委屈,懵过之后的叶远突然抱膝蹲在了地上,嚎啕大哭。

  “把你们的车都挪开,为救灾车辆放行。”盛宁一眼不再看他,转头看向其他的人,他轻声却有力地命令道,“听不懂这话的,现在就可以脱下这身检服。”

  这一声令下,一众检察官们再没敢抗辩的,都乖乖上了车,脚踩油门手打方向盘,为运粮车队让开了道路。

  只有叶远的车还停着不动。

  盛宁朝身旁的黄哲明瞟了一眼,说:“你去。”

  黄哲明只得大着胆子上前,朝蹲地的男人说声“叶检,不好意思”,便掏了他兜里的车钥匙。

  最后一辆拦路的车也让开了。

  这场闹剧总算消停了,暂时也没引发更大的风波与舆情,车毅大而化之地冲盛宁笑笑。他感激地伸手握住了他的手,用力地上下抖动几下,连连称谢。

  “对不起,车队长,我代表反贪局向你和你的战友们道歉。”盛宁肩膀微抖,尽力压制自己心里那类似大厦坍塌般的巨响,面上却没有多余的表情。他有些冷淡地从这个过于激昂的男人手中抽回了自己的手,只说,“救灾要紧,一路顺风。”

  待检察官们放行,武警官兵们便一脚油门到底,把运粮车开得六亲不认。集卡一辆接着一辆呼啸而去,如蜿蜒的龙,旋起一股股弥天的尘烟。

  那些写着好句子的红绸被疾来的风猛一把拉扯,猎猎飘响。

  回到反贪局,还不等盛宁发火,当着一众等着挨训的检察干警的面,叶远竟先毫不客气地指出,“外头一直有个传言,说你跟周公子是一对儿,我起初还不信……”他对盛宁这种不反驳、不抗争的态度感到失望,撇了撇嘴,完全不过脑地往下说,“你是会被个人感情左右的绥靖派,我没法儿在一个绥靖派手底下做事。”他其实想说,别因为被捅了屁眼就变得那么顺从。

  “你不看新闻吗?地震已发生几天,余震依然不断,目前外界的支援力量还是杯水救薪,受灾较重的地区早就断粮了!”盛宁头一回对自己这群下属大动肝火,苍白的脸色微现红潮,他愤怒地抬手一指自己的办公室大门,“不想干就卸了你的检徽,滚出去!”

  挨一顿骂,叶远反倒冷静下来了,虽觉出了自己那句“饿不死”不妥当,但仍硬着颈子,不低头也不出去。

  “还有谁不想干了?今天打申请,明天就调你们去别的部门。”盛宁知道因为周公子的关系,他在整个€€州司法系统里的声名已经恶劣透顶。他剧烈地咳了两声,又手扶办公桌面,倦怠地闭了闭眼,“还想干就回你们的岗位上,今天的事情下不为例。”

  众人面面相觑,晓得此刻再触领导逆鳞不是明智之举。在一声声“盛检,我先出去了”的怯怯回应下,原本闹哄哄的办公室很快就清净了。

  待办公室里一个闲杂人不剩,盛宁赶紧从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只亮橙色的小药瓶,用水送服下里头的一粒药片。想了想,觉得不够,又送服下一片。

  或许是那一夜太疯狂,又或许是先前打人的动作幅度太大,他左腹的伤口又撕裂般疼了起来。因为凝血障碍,医生曾嘱咐他服用能够凝血、止血的维生素K,但忙起来就顾不上餐中餐后,只有想起来的时候才吃一片或两片。

  不一会儿,已经离开的苏茵又返了回来,敲响了他的办公室大门,脆生生地喊了声:“盛检。”

  “还有什么事?”盛宁及时背过身,披上检服的那件西装外套。他怕自己流血的伤口被人发现。

  苏茵小心地瞧他一眼,小心地回:“蒋队来了。”

  【作者有话】

  ①这段地震播报是央视新闻的原稿,明珠台是什么台,大家都懂的>///<

第133章 魔高(一)

  地震之后,他们各自忙于各自的工作,各自应付各自的领导,这会儿才刚刚见上面。市检察院有一条检察文化走廊,宽敞明亮,两边白墙上高悬着一些司法机关常见的廉政格言,在一幅“立检为公、勤政为民”的考究装帧下,他们四目相对。

  才几日没见,盛宁便多添了几分病态。面色苍白得有些吓人,他倒还先关心起别人的伤情来,问:“窦队好些了么?”

  “还没苏醒,但伤情每天都在转好。”燕子挺仗义,晓得这位蒋队长回港在即,大量工作需要交接,还真替他去医院照料病人了,一连几晚都守在了窦涛的病床边。

  盛宁点一点头,就开始沉默了。

  令人忐忑的沉默。

  蒋贺之的心紧紧地揪起,又狠狠地沉落。他当然已经听说了调查组白跑一趟、即将返回北京的消息。但他存心不提这茬,尽量保持着微笑,以个轻松的语调说:“我已经跟老沙提了辞职,老沙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挽留我,可我现在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要带你回去见我的家人。”这话不假,蒋贺之虽跟老子蒋瑞臣关系紧张,但跟兄弟姐妹一向亲睦。他加深了一点笑容,又说:“你还记得€€之吗?就是救了韩恕女儿的我弟弟,上回他来€€州就很想见你,这臭小子总算能如愿了。”

  盛宁望着他,想说什么,但没来得及。这几日检察院里也喧嚣,有情系灾民的爱心募捐活动,办公大楼的走廊上人来人往,屡次有好奇的张望者打断他们的谈话。

  “还有我妹妹宣淇,她跟罗阿姨一起看过你的新闻节目,她咋呼呼地说哪儿有真人能长成这样,这些镜头一定是电脑加工的。”蒋贺之自矜地笑笑,听人夸盛宁比夸他自己还高兴。同时,他也在用这番话悄悄地宽慰他,我的家人都已经认可你、接受你了,你是可以放心跟我走的。

  盛宁低了低眼,还是不说话。

  “我在€€州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是一定要走的。”蒋贺之再次强调,想借此坚定爱人的决心。“你的工作都交接好了吗?可以跟我走了吗?”说着,他便朝盛宁伸出了手,手指微蜷,掌心向上,像捧着一颗敞露的心,也像通常婚礼上新郎朝新娘伸手的那个样子。他手指的骨节十分修长、漂亮,在空中悬停了一段时间,然后指间开始战栗,起初细微不可察见,但很快战栗加剧,连手臂上虬凸的血管也随之阵阵痉挛。

  盛宁的手不动,人也沉默,却用一双微红上挑、含义纷繁的眼望着他。

  两个漂亮男人共绘的这幅画面是很值得说道一番的。又一个身着检服的小姑娘佯作无意识地靠近,忍不住地朝他们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眼。

  盛宁不便在人前回答这个问题,但答案已经很明了了,蒋贺之知道,这人不会跟自己走了。

  待那个小姑娘走远,一直不语的盛宁终于轻声道:“我不能跟你走。”

  “我真……我真是……”他花了大代价才说服自己放下,偏偏又在最后关头受了他的蛊。蒋贺之倒不太怨恨盛宁的出尔反尔,他更责怪自己,真是他自己蠢透了,竟把热腾腾的心窝又凑上去给这人下刀子。他低了低头,用那只伸出良久的尴尬的绝望的手,故作潇洒地将头发捋向脑后,突然笑出一声,“你把我当什么?男妓吗?没事就招来,有事就踢开?”

  “别作践自己,你知道不是这样。”躲避着对方的诘问,盛宁也愧于自己的失约,试图找出一个两全的法子,“你先回香港,等我把这里的事情都处理好,再去香港找你。”

  “什么时候?”粮库已然失守,所有的罪证都随着这场大地震一起湮灭,蒋贺之忍着巨大的失望,问,“我要一个确切的时间,什么时候你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

  盛宁没法儿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一年半载,但更可能遥遥无期,他是撼树的蚍蚁,活下来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盛宁,”蒋贺之听出了这人的沉默背后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他轻轻摇头、叹息,“你凭什么认为我就一定会在香港等着你?”

  “你也可以不用等我。”盛宁再次低眉。他的确没资格要求这人继续等待。

  可这番过于大度的态度反倒更刺痛了这个男人的自尊心。

  “我哥第一时间就捐了1.5亿港币用于汶川救灾,如果你愿意跟我回香港,我可以让这个数字再翻一倍!”蒋贺之措辞激烈、情绪激动地提供了一个更简单易行的选择,“真金白银的帮助不比你在这儿无望地坚持更有价值吗?”

  “爱河大桥就是前车之鉴,再多的钱也喂不饱那些人的胃口。”

  “那周晨鸢呢?”蒋贺之继续咄咄地问,“这期间,你还要跟他在一起?”

  “我还需要他。”盛宁排斥繁琐,就这么干脆地回答。

  “盛宁,”蒋贺之干笑了好几声,听不出是自嘲、自贬还是被一种荒谬的痛感完全溺没了,他说,“这不是爱情,这叫3P。”

  盛宁没有继续解释。他跟周晨鸢的那点绯事已经传遍了整个€€州的司法系统,不清不楚不干不净不伦不类。他自己也不确定,他们之间这段古怪的“室友”关系最终会演化成什么样子。

  又有两个检察官倏然路过,露出一脸惊诧的表情又及时地掩去了。他们只能收声,等来人走远了才继续这场磕磕巴巴、本就不太愉快的谈话。

  蒋贺之再次向盛宁提及了自己的母亲,他一直都在避免陷入母亲同类的悲剧,结果却殊途同归,甚至弄得更糟。他有点哀伤地回忆并讲述:“我的母亲恨透了我的父亲,恨他的欺骗、敷衍与不忠,可内心深处她仍深爱着他,这爱发酵了一辈子。她无数次徘徊在缎江渡口,对我说,如果他没有结婚,她一定会抛下一切随他去香港……”

  这不才应该是爱情的本相么?他不要“生当复来归”,要的是“白头不相离”。

  他不明白,就连坍塌的爱河大桥都可以修复通车,为什么你却不愿意跟我走。

  抑或他是明白的。但一次次小心翼翼地靠近、满怀希望地等待,却一次次被决绝地推开、无情地拒绝,他的耐心已彻底耗尽。

  “人间多少不平事,如果事事都比我重要,那够了,就这样吧。”望着这双曾令他沉沦的眼睛,蒋贺之终于决定释怀,“盛检,你接下来的路会更艰辛,更坎坷,我尊重你,祝福你,可我已经没有力量与勇气陪你走下去了。”

  他们难堪地对峙了最后一分钟,在被又一拨过路的人打断前,蒋贺之掉头而去。

  盛宁其实很想开口挽留,差一点就真这么做了。但他立即又提醒自己,是该为这人庆幸的,从此他的血不会再为他流,他的心脏不会再为他搏动,如他自己所说,他可以在排队到香港的人群中找到下一份真爱,成为拥有美满顺遂人生的千万个人中的一份子。

  他望着他走远、消失。

  周嵩平的清算很快就来了。

  又有人实名鞫€€孙冉英仗着职权乱搞男女关系,说她把自己当作武则天,强迫男下属与她发生关系,服从就提拔,不服从就打压,那个省反贪局新提拔上来的副局长覃剑宇就跟她长期保持着肉体关系。甚至这次还把孙冉英与覃剑宇进行亲密行为的照片寄去了纪委与他丈夫的工作单位,尺度之大令人咋舌。

  照片当然是假的,但由此引发的轩然大波却千真万确。孙冉英的第三任丈夫是某知名高校的副校长,在一群同样有身份的学阀面前丢了大脸,回去就闹起了离婚,还对孙冉英动了粗。

  覃剑宇也因涉嫌严重违纪,停职接受起了纪律审查。

  这是权力场的老伎俩,用人人谈之色变的“性”这一事,对在雄性丛林里的优秀女性进行污蔑与抹杀,恶毒却有效。盛宁忽而想到,也许这也是周嵩平暗中授意的。他从来就没信过他的投诚,无论孙冉英此次能否清白退场,有了这个“官员被假艳照污蔑”的先例,他那段留在小梅楼里的不堪的视频,也能找到脱罪的借口了€€€€反正画面昏暗,他可以抵死不认是自己,是有心人冒充、后期又经电脑加工而成的。

  粮库空库的事情果然也轻拿轻放了。借着向灾区捐粮的好口碑,华粮的领导近期频繁出现在各大新闻镜头里,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粮库空库合情合理。

  他们说,这些粮食直属库和分库虽是国家储备库,除了收储政策性粮食,也同时保管着一些商品粮,不同粮食的保存期限、用途和处理方式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他们还说,国家规定粮食储存实行均衡轮换制度,也就是说,到了储存年限的粮食就得进行轮换,即按照一定比例,卖出陈粮,补充新粮,如果恰逢这样一个周转期,粮库空库就再正常不过……

  但这些都还不是最致命的抵赖与报复。某天,金乌名城的业主们突然齐齐接到了一份盖着大红公章的官方通知,要求他们收到通知之日起七日内,清理完毕所有的个人物品,完成搬离。

  这份通知给出的解释是,金乌山本就是农用地,金乌名城的原开发商麟龙地产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取得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在推进项目的后续过程中也没有及时补齐相关手续,就这么在“五证”缺失的情况下进行了非法开发与违法销售,因此,金乌名城属于违章建筑,所谓的业主根本不受法律保护。

  房子是肯定没了,如果业主们退而求次,还想退房款呢?

  门儿都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权要求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没收这些土地上建成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筑物,金乌名城的“业主”只能找早已宣布破产、兜里一个子儿都没有的原开发商麟龙地产索赔,而新开发商锦地集团没有赔偿义务。

  通知中的最后一段,白纸黑字大红章地写明了:如果业主们拒不执行,将以扰乱公共秩序罪、寻衅滋事罪、妨害公务罪等被严格追究刑事责任。

第134章 魔高(二)

  《南城周刊》与东亚台的新闻曾将全粤东的注意力都引向了金乌名城,如今即将焕发生机的烂尾楼盘一夜间又成了违建,政府信誉遭受巨大危机,肯定也得有人为此背锅。

  就在金乌名城的业主们接到官方通知的同一时间,方兴奎被“双龟”了。《南城周刊》与东亚台再次报道了这个大新闻,文章与节目中说,方兴奎好大喜功,盲目决策,为追求个人政绩,擅自批准违法的“半拉子工程”,既不顾地方的实际发展需求,也不管人民群众的安危,使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蒙受了损失。同时他贪图享乐,任人唯亲,屡次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说情干预,又对亲属欠缺约束……

  相当高明的一招,一方面方市长“双龟”的消息,捂住了悠悠众口,挽回了政府面子;另一方面,虽然这些“不恤百姓”的恶名全由方兴奎一个人担了,但实际上又不至于判处重刑,方兴奎经此一劫死里逃生,也会甘于接受这个结果,就像段长天,“双开”之后依然可以在民企混得风生水起。

  盛域为金乌名城业主定制的门窗与护栏都送到了,本是欢天喜地重新开工的日子,可现场却一团乱。金乌名城总计万名业主,相当一部分已经病急乱投医,逮着谁就要谁为自己的房子负责。不得已,重启项目的负责人联系了老板廖晖,廖晖又联系了盛宁。为免事态扩大,他载着盛宁去了现场。

  金乌名城的农户业主们接到通知后就都撂下了手里的农活,这会儿新密村那5000亩农田连一半的秧还没插完,业主们一撂挑子,8月交粮的合同一定完不成,农民们也不干了。听说那名检察官来了,这下所有人都朝那片烂尾楼盘奔了过去,想找他讨个说法。

  他们最近在电视新闻里学了个词儿叫“好大喜功”,初听不明白,但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年轻的检察官不就是这个词儿的现实注脚吗?一定是为了个人功绩,他竟承诺了一个脱离实际的、他本人根本办不到的未来,把业主、农民,把所有人都坑惨了。

  盛宁先在人群中看见了那对曾谋过面的残疾夫妻,还有他们那个酷似婉君的大眼睛小女儿。

  阿巴阿巴,阿巴阿巴,哑巴一见他就冲了上来,一边横飞唾沫,一边情绪激动地比划着手势。

  “我爸爸……我爸爸说……”女孩照旧是要替父亲翻译的,但此刻却表现得十分为难。她先是仰头看了父亲一眼,接着又小心翼翼地看了盛宁一眼,她体恤地没有向这位检察官翻译父亲的手语,但检察官本人却已从这个男人悲痛的眼神与乱飞的唾沫中判断出,他比划的绝非好话。

  为了跟聋哑人交流,盛宁学了一点手语,但不足以让他听懂这么复杂的表达,于是他用手语向女孩征询:你可以告诉我,你爸爸说了什么。

  “我爸爸说……他说……他说……”女孩噘一噘嘴,露出万分歉疚与不忍的表情,但最终还是实话实说了,“他说都怪你,如果不是你,我们还能退房款,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了,我们要睡在大马路上了……”

  女孩是聪慧又仁慈的,翻译时自动略去了一些更难听的辱骂的话,但哑巴无声的愤怒是落在引信上的火星,很快,盛宁就被一群更愤怒的业主们包围了。他们像爆发的山洪一般涌向他,推搡他,辱骂他,要一人骂一声淹死他,要一人扯一把撕碎他。盛宁在恍惚中闭了闭眼,明明是正午,但太阳不亮了,仿佛积攒千古的黑暗都被泼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上一篇:还能咋地

下一篇:致新世界

99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