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美人传奇 英雄美人传奇 第32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陶太傅乃陶氏宗主、儒门巨擘,又任帝师,誉清望重,此等人潜行出京、直入平州,怕是京中有变。孩儿斗胆揣测,此次召诸公子入京所为不是强州豪番,而是外戚公孙氏。诸吕之乱国本动摇,汉末之变天下震惊,况现今青、江、东皆强,我平州初止战乱、生民未得休养,再陷战乱胜负难辨。故孩儿愚见,应先入京稳住局面、我州趁机囤粮实仓、滋生人丁,待日后或是君明臣贤天下安定,或是匡扶李氏正义天下,退可守平州祖业,进可稳江山大势,才是上上之计。”
承平言之有理,常辉、赵将军等人皆附和。承平继续道:“既然要去,不如早去,雪中送炭,陛下安心,天下也能共睹我州之忠心。京中形势不明,此去怕不知经年,大哥贵重,且已及冠,正该婚配,延绵子嗣乃大事不可迟延;二哥体弱、时有伤病,留在家中也好孝敬父母;唯孩儿无才无能、少不担事,在平州也是空空度日,不如前去京都,还能听陶太傅指点,想来会受益颇多。”
诸臣皆知承平乃自谦之言,承平虽到府中历练不过一年,可前至守城杀敌、后至运粮调度,到今日一番陈词,皆显其才能之高,可也正因如此,他去京都才叫人安心。
眼看诸臣皆赞同,郡公沉思片刻,叹道:“难为你了……我这边叫人继续打探其他各州是否奉召,承盛,你替承平打点下去京都的东西……”郡公看看承平,欲言又止。
承平道:“父亲不必为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承平有幸游学心里很是珍惜,只是不能尽孝,还请您与母亲多多保重。承平还有一事,想请父亲答应……”
知子莫若父,郡公有些犹豫,却还是道:“若是儿女情长,等你回来再说不迟。”
赵将军失望无比,承平也没料父亲态度如此坚决,只好道:“孙先生乃承平老师,既来平阳,承平想前去拜见。”
郡公自然同意。此事便暂且定下,诸人又商讨了赴京诸事,这才各自离开。常辉被郡公留下继续商议他事,末了常辉道:“三公子远赴京都,身边也需要个合心意的人照顾,赵小君机敏多智、又有一身武艺,更难得他二人彼此倾心,同去京都可以相互照应,郡公何不成全了他们呢?”
郡公解释道:“我本也有些犹豫,可是承平一去数年、等他回到平州只能依赖他的两个兄长了!赵熹毕竟身份特殊,与承盛承泰都有些瓜葛,现在他们还小、兄弟和睦一切好说,可牙齿和舌头都有打架的,更何况公侯兄弟呢!以后若是有些许龃龉、赵熹这事就会被不断提起,到时候何止承平,就连赵家都要与我们有嫌隙了!长痛不如短痛,我也是为他们好啊!”
常辉不由感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郡公一片慈爱之心天地动容,唉,希望三公子和赵小君能早些体谅郡公难处吧!”
郡公的顾虑承平心里清楚得很,可郡公虽对他有所改观、但仍更看重两个哥哥,觉得承平不足也不该跟另外两人相争相抗,他说得再多郡公也只会认为他是年少无知、不足为道。好在京都一去天高皇帝远,短时间内郡公是管不到他了,等他从京都回来定然已功劳加身,到时候就是郡公也得对他另眼相待了!
承平前往驿馆只是想拜访御使、探探京中情况,谁料驿馆门外竟人头攒动。这些人皆是书生打扮,或坐或立、都屏息凝神,静静看着馆中。承平奇怪不已,走进驿馆一看,只见大堂内桌椅搬开空出一片讲堂,两个少年一坐一立正在辩学。坐着的那人眼生,看打扮谈吐应是世家子弟,想来便是随御使而来的陶太傅之子陶希仁;而另一人,正是叫他牵肠挂肚相思日苦的赵熹。
只听陶希仁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政之本也,为人臣者自该忠信以奉君、宽仁以爱民。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即读诗书、习礼仪、学君子之道,自该修身克己以尽忠孝,安能困一时之得失、幸私人之小利、忘忠义之大道!”
赵熹反驳:“周灭商纣、汉覆暴亲、唐伐虐炀,哪个不是以臣犯君,哪个又不是众望所归!孔子奉君与鲁,最后还不是扔下国君自己周游列国去了么!伍子胥生楚强吴、张良奉韩臣汉、盛唐凌烟阁上多是贰主之人,他们哪个不是贤臣良将千古流芳!千里马寻伯乐,主上无能,做臣子的自然要另觅明君。可见君君臣臣非既定,人择也!”
陶希仁摇摇头:“孔子言‘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故游列国;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故有君之所言其他。良臣非佞,犯而尽忠,贤也,然畏威惧强臣利谋权而背君弃主,天下不齿!史册三千、经纶数载,凡盛世太平皆君臣得位,遍纷裂杀伐尽奸佞悖主,山河破碎之悲、生民涂炭之苦还不能叫小姐清楚么!唯君正臣贤礼兴教化方得太平天下!我等书生儒徒,或生于闾巷之中、或长于金园之内,读先贤之书、学天伦之道、感生民之艰、叹世道之苦,谁不想发奋砥砺安民平乱、谁不想立名传道直上青天!当今圣上虽年少,先颁招贤诏、兼听圣明;后下止战令,体恤爱民,有此明君,我等岂能不谏而弃之、不振而悖之!若天下人忠信报君、君王礼待爱人,天下何愁不兴!立名传道、安民平乱,自忠君始!”
在座众人皆附和叫好。赵熹不服,却又说他不过,诡辩道:“我也听说孔子说过‘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天子有道臣民自然顺服,臣民不顺服就说明天子无道,我也是天子臣民,我不服,你倒说说是天子无道还是孔子无理?”
承平不由失笑,看来此人颇得赵熹心意,不仅同他争论、还有心思同他玩。陶希仁也很是无奈,只得道:“天子有道、孔子也有理,是小生无礼,不该与小姐论学,‘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受教了。”
这可真触了赵熹逆鳞。承平见赵熹眼尾上翘动了真怒,忙上前道:“‘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赵小君与小陶公子意见不同也为常事,研讨辩习相互精进岂不妙哉,何必伤人?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小陶公子还请时时自省才是。”
分明是赵熹胡搅蛮缠,承平这么说倒像陶希仁欺负赵熹似的,不过赵熹心思已全然不在此处。只见赵熹三步并作两步飞到承平身边,笑眼望他如骄阳向明空:“承平!你怎的来了!”
陶希仁看着他心中气闷,暗想众目之下言语如此亲昵,礼教败矣!
第54章 内情
承平与赵熹不过数日未见,只是其中事故颇多、他二人又情义相许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今再见竟有恍若隔世之感,心中欢愉激动之情澎湃,恨不能秉烛长谈。可惜众目睽睽又另有要事,承平只得将赵熹细细打量一番,看他容颜依旧风采更盛,笑道:“我来这里拜见天使,没想竟遇到了你。”
相比赵熹,承平先是挨打后又受罚虽然咬着牙不肯说苦可毕竟亏了身子,瞧着面色灰败精神疲惫,不过眼中温柔坚定一如既往。赵熹没有多说,只答:“我本无事出来闲逛,到这里时听小陶公子讲学,有不明白之处就向公子讨教一二,倒是让大家见笑了。”赵熹回身向陶希仁一拜,“听君一席话受益匪浅,我逢知己、另有要事,就不打扰陶公子了!”
承平也向陶希仁一拜,带着赵熹一起上楼去了。路上承平不由问:“陶公子乃天子御使,又是儒门弟子,自然是忠君爱国,他所言也是大义所在,咱们听着便是,你怎的还同他争执起来了?”
赵熹皱皱鼻子:“他忠他的君,咱们也有咱们的君啊!叫他在这里一通白话、那些书生都信了他去拥护小皇帝了,那咱们怎么办!”
承平觉得他可爱得不得了:“可陶公子说的都是大道理、铁道理,是天下认定的、咱们也拥护的道理。咱们也是拥君爱民的,咱们平州也是听从皇帝调遣的,咱们从来都是匡扶明君、拥护英主的,不然咱们不就成了逆臣贼子了么!”
明君,英主,赵熹轻哼一声:“我不及你聪明、懂得许多大道理,白担心你了,行了吧!”
承平也笑:“你从来坦荡爽直,政事龌龊哪能见你?你是为我我知道,心里开心得很呢!可惜不便多言,不过你向来知我,我也不必多言了。至于陶公子,他们也待不了几天,叫他开开堂、讲讲课,最后还会是咱们受益的,你且看着吧!”
赵熹瞧承平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心里爱得很,口上嗔道:“狡猾的小狐狸!”
孙先生正在与陶太傅一处商谈,听闻三公子拜见知入京读书之事成了一半,连忙将人请进屋来,寒暄道:“一年不见三公子愈发沉稳了,平州有福啊!”
陶太傅与诸人从未见过,不免仔细打量。只见进来二人一人面阔庭宽敦厚老实,一人身削体健容光烨烨,两人都是十六七年纪,英姿勃发、气宇轩昂,皆可谓少年英雄。他知前面那宽厚的是李三公子李承平,可后面那位美艳少年,却实在猜不出身份。
承平向陶太傅见礼后介绍道:“这位是我州猛将赵招胜将军之后赵熹,与我为知己,因仰慕陶太傅与孙先生,特同我前来拜见。”
陶太傅对平州诸人还不甚熟悉,孙先生却清楚得很。平州谁人不知,赵招胜有一子一双元,其子赵福在平州军中任职,双元已许配给李大公子为妻。赵福孙先生之前见过,那这位,只能是那位传说中的双元了。
已为大公子未婚妻子的双元,竟与三公子交往亲密,联想先前郡公所说三公子的过失……孙先生心中已有猜测,对赵熹也不喜起来。
“这位便是赵将军家双元吧!陶太傅乃儒家大学,小姐既闻陶太傅清名想来也是尚儒尊孔之人,必然是规矩贤德的闺秀淑女,孙某人有幸得见,荣幸之至!日后若有机会,孙某定与小姐夫人们探讨儒家经典,届时还请赵小姐赏脸。今日咱们还与三公子有些事,不如先叫人送赵小姐回府,不知三公子与赵小姐意下如何?”
赵熹真真厌烦了这些儒门中人,一个两个都喋喋不休迂腐无趣!他顾着承平的面子按捺怒气,向孙先生道:“双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称呼‘小姐’并不妥当,孙先生还是称呼我‘小君’吧!孙先生此来所为为何大家心里清楚,君威不容冒犯,咱们不说出来便是,可正是危急之时自然是撇开身份成见所有能出力的都出一份力才好。赵熹虽不才却也有忠义之心,随三公子来此也是想了解内情、扶弱锄恶,孙先生有事直言不讳便可。”
孙先生只笑:“事情机密,恐不能叫无关之人知道,还请小姐见谅。”
“事关天子,方才陶公子还讲天子为天下之首,天子事便是天下事,既是天下事天下人有何不可知!”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小姐无官无职又长居闺阁,对政务并不熟悉,叫小姐知道也无济于事,反而平添烦恼,小姐还是请回去吧。”末了孙先生又颇为责怪地望了承平一眼,“兹事体大,请三公子劝劝小姐吧。”
承平自然知道孙先生对赵熹的偏见从何而来。其实赵熹回去也无妨,承平知道后并不会向赵熹隐瞒,之后再告诉他便是了。可承平知他素来骄傲,尤其不愿别人因他是双元而将他看轻,何况如今陶太傅也在,若赵熹听了话乖乖回去府里,日后他想入朝堂就更难了……
承平道:“孙先生,您小看了赵小君、也小看了承平。这位赵小君虽是双元,却也是一位虎将,在卫宁时与承平共守城池,承平多做后方策应,赵小君才是前方杀敌、排兵布阵之人!后又攻黄平、守木泉,战功赫赫鲜有败绩,只因是双元之身才遭毁谤,功名不显于人。承平虽不知京中情形,想来也是险峻异常,如此猛将孙先生难道要因他身份而将他拒之千里么?”
陶太傅本作壁上观,闻言颇为震惊地望向赵熹,孙先生也惊讶不已。赵熹见状拿起身前茶碗盖,走到烛台旁,手一晃,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陶太傅和孙先生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就见赵熹用碗盖碰了下烛台上的蜡烛,蜡烛竟滑落一半,原来它已被人拦腰斩断!
蜡烛并不坚硬,可碗盖更不锐利,赵熹不过挥了挥手竟能用碗盖断蜡,其功夫之深可想而知。陶太傅不由大声叫好:“果然虎父无犬子,赵小君叫老夫长见识了!‘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当今世上对女子、双元多有成见,可有忠义之心即为忠义之士,若连天下女子、双元都知忠君报国,国何愁不兴啊!赵小君愿凭肝胆赤诚之心为陛下尽忠,老夫佩服!”
孙先生也道:“是学生愚昧,小瞧了小君,还请小君见谅!”
赵熹偏过头去,心想,同你们将道理你们不听,偏这粗鲁莽撞行为叫你们畏惧;觉得我没用就是男女有别快快回去,需要我帮忙了才赤胆忠心可以报君了!眼界狭隘至此,难怪皇帝一日不如一日呢!
承平替赵熹还礼:“孙先生严重了!赵小君性子爽直,有冒犯之处还请先生海涵。既然大家相互认可,咱们就开门见山吧!太傅、先生,京中究竟如何了?”
孙先生叹息一声,缓缓道来。原来外戚公孙氏长期把持朝政,尤其军队都握在手中。小皇帝日益年长,不愿做傀儡,想要兴复李氏、重盛天下,在陶太傅支持下下了招贤令揽集群英。此举虽召来了人才,可也激化了与公孙氏的矛盾,前些日子皇帝止战令大出风头,后宫又传来消息、皇帝唯一的美人有了身孕,公孙氏知道后便起了废立之心,在朝上恭恭敬敬,私底下却不安分起来。请诸公子入京读书的主意早就有了,不过当时想着借皇帝加冠大礼将诸州诸侯请至京都、到时候再留也容易些;可皇帝加冠还在深冬,公孙氏却已蠢蠢欲动,甚至等不及皇子诞生,诸臣无奈,只得出行至各州、哄劝各州来京。
“三公子,您心有丘壑,陛下乃天下柱石、陛下不稳、天下难安。您向来仁爱、常哀生民之苦,又何忍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如今陛下正弱,三公子和晋州若肯相帮陛下定铭记三公子和平州忠心,日后陛下长成,三公子何愁平州不兴呢!”
承平承诺:“太傅和孙先生放心,我等皆为陛下臣子,崇君子之德,陛下又难平州怎会坐视不理!承平这就回去禀报父亲,想来不日便能启程!”
陶太傅和孙先生这才放心。几人又寒暄几句,承平便起身告辞。待离开驿站,赵熹问:“你要去京都么?”
上一篇:在青楼捡到江湖死对头后
下一篇:嫁给漂亮蠢货后